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分析其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高频超声诊断腮腺肿瘤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10例Warthin瘤病例的高频超声特点,分析并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性质、解剖部位、内部回声,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肿块内部血流的丰富程度。结果:高频超声诊断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诊断为多形性腺瘤6例,正确诊断率为50%,误诊为淋巴结炎2例,误诊为血肿1例,诊断为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3例,误诊率50%。应用高频超声诊断10例Warthin瘤患者时,诊断为Warthin瘤4例,正确诊断率为40%,误诊为多形性腺瘤3例,误诊为淋巴结炎1例,诊断为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2例,误诊率60%。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回声强度无差异,P>0.05;后壁回声增强、血流信号强度分级有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典型的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有各自的声像图特点,非典型的多形性腺瘤类似于Warthin瘤。高频超声检查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有较高应用价值。通过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壁回声增强情况,并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内部血流情况,结合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指标,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腮腺45例48个良性肿瘤和14例16个恶性肿瘤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包括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大小等,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瘤的血流信号。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9例腮腺肿瘤中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14例。超声诊断良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43例,超声诊断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12例。腮腺良、恶性肿瘤间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信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608、12.975、7.240、8.529,均P<0.01),恶性肿瘤周围软组织及区域淋巴结可出现受侵情况。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检出腮腺肿瘤,对其良、恶性的定性提示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i-67、p16与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p1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者第一次(复发前)手术、第二次(复发后)手术标本未复发者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结果Ki-67在复发者第一、二次手术与未复发者标本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复发者第一、二次手术标本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16在复发者第一次手术与未复发者标本中的阳性强度表达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与其自身的生物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肿瘤中最常见的1种。由于有浸润包膜和容易复发的倾向,临床上把混合瘤归入临界性肿瘤,即界于良恶性之间的1种肿瘤(1)。虽然诊断并不困难,但因其生物学特性,常常使术者在手术过程中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我院自1982年4月至1...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2 7岁。发现右腮腺肿块 5个月 ,于 1991年 5月入院。行右腮腺浅叶切除 ,术后病理示右腮腺良性混合瘤。术后 17个月 (1992年 10月 )在原右腮腺手术区出现复发肿块再次入院。X线肺片提示两肺外侧带结节状影 ,疑转移灶。右腮腺复发灶切除后 ,病理仍示良性混合瘤 ;左肺转移灶切除后 ,病理诊断为 :左肺转移性混合瘤 (病灶位于肺泡周围 ,排除细支气管以上支气管腺体来源混合瘤 )。患者在首次术后 2年 (1993年 5月 )、4年 (1995年 6月 )又因右肺转移灶和左胸膜转移灶在我院分别行转移灶切除 ,术后病理均示转移性混合瘤。首次术后 6年半 (1… 相似文献
7.
右侧腮腺腺淋巴瘤伴多形性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5岁。主因右侧耳屏前及下颌角区发现肿物3个月就诊。查体:右侧耳屏前可触及1.0cm×1.0cm×0.5cm大小的卵圆形肿物,右侧下颌角后侧见一约4.0cm×3.0cm×2.0cm大小的肿物,两肿物触之质中,均可活动。术中见:耳屏前约1.2cm×0.8cm×0.8cm的肿物,包膜完整,质中等。腮腺下极见一4.0cm×3.0cm×2.0cm的肿物,包膜完整,质地较软。病理检查肉眼所见:(腮腺下极)结节样肿物一个,大小3.5cm×2.8cm×1.5cm,包膜完整,切面灰红色,分叶状,质地较软;(耳屏前)肿物呈卵圆形,大小1.2cm×0.8cm×0.8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色,质中等。镜下检查:(腮腺下极)肿… 相似文献
8.
9.
多形性腺瘤和沃辛瘤是腮腺最常见的两种良性肿瘤。发生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MRI平扫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因含黏液其信号高于脑脊液;如发生坏死、囊变,T2WI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肿瘤有纤维包膜,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沃辛瘤(腺淋巴瘤)内上皮成分嗜酸性并具有淋巴组织及密集排列的细胞核,故T2WI多以低信号为主,且信号均匀居多,可作为与混合瘤的鉴别点。本文研究发现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在MRI成像上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涎腺肌上皮瘤与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涎腺肌上皮瘤与多形性腺瘤的病理鉴别,复查了930例多形性腺瘤,对从中确诊的38例肌上皮瘤进行了病理学和抗CK-18、Actin、S-100蛋白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肌上皮瘤的误诊率占多形性腺瘤的4%;病理上分为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浆细胞样细胞型、透明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各种形态的瘤细胞可以互相转化;免疫组化显示上述三种抗体各型均呈阳性反应,每例中瘤细胞的阳性程度一致;多形性腺瘤的反应结果则不同。结果表明,明确肌上皮瘤各亚型病理特征是与多形性腺瘤鉴别的关键;免疫组化结果分析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对组织起源的探讨可从肿瘤分化上认识两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腮腺疾病术后病理检查材料,并结合术前CT检查结果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检恶性肿瘤6例,良性病变5例。CT检查为恶性肿瘤3例,3例可能为良性、4例良性肿瘤、1例炎性病变不除外早期癌。结论:腮腺CT扫描对肿瘤定位较明确,明显良性或恶性肿瘤者要结合组织密度和边缘情况确定。特殊病变CT诊断有困难者要考虑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临床提供更多老年人胃癌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方法 :用超声对123例老年人胃癌诊断与胃镜 ,手术和非老年人胃癌超声诊断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老年人胃癌超声诊断符合率(96.7 %)与胃镜(98.4 %)、手术病理(100 %)及非老年人胃癌超声诊断(94.5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超声组对胃癌胃腔外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明显优于胃镜组。老年人胃癌超声定位 ,图像与非老年组无差异 ;两组胃癌超声定位与手术证实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超声对观察胃癌浸润深度、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诊断可靠 ,对肿瘤TNM分期可作出初步估价 ,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弥补胃镜检查不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47例大肠良性疾病及52例大肠恶性肿瘤分别进行大肠粘液双糖残基β-D-Gal(1→3)-D-GalNAC的检测及粪便CEA测定,前者阳性率为82.7%、假阴性率为17.3%,后者阳性率为76.9%。假阴性率为23.1%。两者CEA水平:良性疾病组1.70±0.15μg/g,恶性肿瘤组5.10±0.26μg/g,两组比较P<0.01。两种检测综合阳性率88.6%,假阴性率11.4%。作者认为这两种检测有较高的阳性率及较低的阴性率,适合于对高危人群进行大肠癌普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Ki- 6 7抗体对鉴别浆膜腔积液中良恶性细胞的价值 ,解决伴浆膜腔积液的疑难病例的诊断。方法 :用 Ki- 6 7单克隆抗体标记 4 7例浆膜腔积液涂片标本 ,每张涂片计数 10 0 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 ,用百分率表示阳性指数 ,同时对涂片作 HE染色。结果 :恶性积液组 Ki- 6 7指数为 34.89% ,良性组为 0 .72 % ,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0 5 )。结论 :浆膜腔积液涂片 HE染色诊断结合 Ki- 6 7标记 ,可提高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的阳性诊断率 ,可作为临床鉴别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肺癌的诊断率。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62例肺癌患者、4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血清CYFRA2l—l、NSE、CEA的水平。结果:肺癌患者组的3种标志物CYFRA2l—l、NSE、CEA的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CYFRA2l—l、NSE、CEA的灵敏度分别为65.4%、29.8%、48.7%,但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4.3%,明显优于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测定。结论:血清CYFRA2l—l、NSE、CEA对肺癌的诊断有价值,建议临床工作中采用三者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核素显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核素显像技术检查女性乳房肿块38例和乳腺癌局部切除术后2例。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24例中,术前21例99mTc-MIBI显像为阳性:而14例良性乳腺肿块中,10例显像为阴性。该法检测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7.5%,特异性为71.4%,准确性为81.6%。9例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者中术前显像阳性3例,8例乳腺癌扩大根治术者中术前显像阳性2例,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99mTc-MIBI显像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用亲合组织化学技术,以UEA—I,ConA,PNA三种凝集素对30例鼻咽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化生(癌前病变),70例鼻咽癌及30例正常鼻咽粘膜上皮进行观察对比,了解其分布定位及含量的差异。结果发现:荆豆凝集素(UEA—I)在正常鳞状上皮多呈膜性分布;鼻咽癌癌细胞多呈阴性反应;而鼻咽癌前病变的细胞则显示膜性及胞浆性强阳性反应,与正常上皮及癌巢对比鲜明,UEA—I还能显示间质异常增生的血管,说明它是一种协助诊断鼻咽癌前病变很有希望的一种凝集素。而PNA及ConA则对鼻咽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细胞型乳腺癌针吸细胞图像的光度学特征及与乳腺良性病变之间的量化差异和鉴别价值。方法:用MPIAS—500多媒体病理细胞图像分析仪,对22例小细胞型乳腺癌的针吸细胞分胞体、胞核和胞浆三大结构进行了细胞图像光密度值9项指标的计量研究,并以20例乳腺良性病变做对照。结果:在9项指标中小细胞型乳腺癌有6项指标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非常显著(P<0.01), 其中胞体1项,胞核2项,胞浆3项;有3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对小细胞型乳腺癌进行光度学分析,其多参数的光密度指标对协助针吸细胞学鉴别诊断小细胞型乳腺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