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0岁,因闭经3年于2009年4月17日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17岁初潮,父母无近亲婚姻史,家系中无遗传性疾病.体格检查:身高150 cm,眼间距略宽,皮肤色泽无异常,腭弓略高,未见颈蹼,甲状腺Ⅱ度肿大,乳房小,可见肘外翻,无胡须,腋毛、阴毛缺失.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7岁。于2008年12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 d前无诱因出现左上腹痛,呈阵发性烧灼样痛伴腹胀,并伴恶心,未吐,无发热。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差、纳差、无尿频和尿痛、二便正常。既往无肝炎、结核等病史。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4岁,因"呼之不应半天"于2010年11月17日入院。2010年11月17日晨起患者家属发现患者呼之无反应,无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肢体抽搐等表现,不伴尿便失禁。急诊以脑梗死收入院。患者长期大便干燥,平均3d予以开  相似文献   

4.
男性,56岁,工人。因持续性腹痛4h于1986年9月17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7日晨4时许无诱因突感左下胸和腰背部痛,6时左右疼痛转移至左上腹部,腹痛剧烈,呈持续性,无恶心,呕吐、腹泻及发热病史。平时体健,无类似发作病史,无高血压、血尿和水肿病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5.
邵壮  李鲁  褚衍林  周君君 《北京医学》2013,35(7):517+532
患者女,65岁。因咳嗽、咯白色黏痰6个月于2012年9月17日入院。患者自2012年3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咳嗽,伴咯白色黏痰,无胸闷、胸痛、乏力等不适,无下肢肿胀,于2012年8月18日于外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侧房室环处可见1个类  相似文献   

6.
黄体破裂1例     
患者,女,44岁,以四肢瘫痪。失语2小时,于2005年7月17日4时被急救车接来我院外科诊治。诊治时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等症状。追问病史,患者于2005年7月17日凌晨1时无明显诱因突感下腹部疼痛,起床小便时四肢无力而摔倒,进行性四肢瘫痪、失语。患者平素月经周期正常,经期5天,末次月经22天前。入院查体:T36.9℃,P64次/分。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18岁。因接种疫苗处轻度肿痛、乏力、头昏、胸闷6小时于1986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13时在左上臂接种冻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86066-1)。接种后当时无不良反应。患者既往体健,无胸闷、气闭、关节酸痛史。此次接种疫苗前一个月内亦无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症状。卫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6岁,学生,因反复腰痛2年,双下肢瘫痪15天于1991年6月17日入院。患者在2年前觉腰部疼痛,每于劳累后加重,休息或外敷中药后好转。15天前,在弯腰抱小孩时突然腰痛加剧,双下肢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即送当地医院,诊断不明。于6月17日转来我院。既往无外伤、结核病史。体检:体温36.8℃,脉搏75次/分,血压13/9kpa腰背皮肤无红肿,脊柱无侧弯,腰_3  相似文献   

9.
刘志华  黄石  齐青松  张志安  张晓静 《海南医学》2013,24(15):2262-226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60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自愿者(P<0.01),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含量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1)。活动期RA患者和非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阳性患者IL-17A含量显著高于RF值阴性患者(P<0.01);RF值阳性患者和RF值阴性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IL-17A含量与RF值大小呈正相关。患者血清IL-17F含量与RF值及患者血清IL-17A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IL-17A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17及其家族成员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52例患者,以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复查冠脉造影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胸痛、心悸等症状入院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复查冠脉造影时支架内再狭窄的程度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1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冠脉造影术前采血,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冠脉病变情况等。测定并比较: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2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3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患者血清IL-17A、IL-17B、IL-17C、IL-17D、IL-17F的水平;4对可能与再狭窄有关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观察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再狭窄组IL-17水平较无再狭窄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再狭窄组IL-17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7B、IL-17C、IL-17D、IL-17F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及IL-17水平无关,只与IL-17A有关。结论IL-17可能参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慢性炎性反应,同时研究发现IL-17A与再狭窄的发生关系密切,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IL-17A的水平可作为预测再狭窄的指标,可在复查冠脉造影前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18岁。因乏力、纳差、尿黄、皮肤及眼睛黄染17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7天无诱因出现乏力、食欲下降、尿黄,继而出现眼睛及皮肤黄染,到当地县医院就诊,诊为"肝炎",回家自服中草药治疗,病情无好转,并出现厌油、恶心,呕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29岁,汉族。主因突发性肢体无力半天于2002年2月17日就诊。患者近1周来,无明显诱因感乏力、肢体近端肌肉酸痛不适,无发热、受凉、感冒,无关节红、肿、痛,有4d长时间电脑操作史及1周来每日饮红酒200~400ml史。既往身体健康。17日晚饮红酒200ml后乏力肢体肌肉酸痛加重,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6岁。因“喷洒甲胺磷后头昏、心悸2h”于2000年6月17日入院,患者2h前给农作物喷洒甲胺磷后,自觉头昏、恶心、心悸,无胸痛、发热及腹痛,稍感胸闷。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及心脏病史。体格检查:T 36.8℃,R20次/分 P 88次/分,BP 17/11kPa。全身皮肤无湿冷,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8岁,因“间断抽搐2年余,语言倒退17个月余”于2019年9月17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患儿于2017年9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睡眠时(多在凌晨3时后)抽搐,表现为双眼向左斜视和左侧口角抽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持续1~2 min后缓解,发作后思睡;有时睡醒后头痛,无呕吐。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性,19岁,未婚,因发现外阴肿物8年,拟诊外阴肿物性质待查,于2008年3月17日住院。患者于8年前发现右侧大阴唇小肿块,约1.5cm×1.0cm大小,无痛无痒?  相似文献   

16.
宋爱丽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34-135
患者,女,50岁,主因咽痛6—7天,咳嗽,咳痰4—5天,于2008年1月10日17:00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7天受凉后出现咽痛,偶有流涕,无发热,未处理。于入院前4—5天出现咳嗽,咳黄痰,痰中带血,黏稠不易咳出,量较多,伴喘息。于当地静滴“青霉素,喘定”(量不详)等药物,无好转,喘息逐渐加重,于2008年1月9日23:00来我院拍胸片后回当地卫生院按“肺炎”给予吸氧,静滴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抗感染,二羟丙茶碱平喘,氨溴索祛痰等综合治疗,患者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于2008年1月10日17:00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7.
郭凤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864-86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17岁月经初潮。主因清官术后持续性腹痛1周,加重4d,于2006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d-7d/30d,末次月经为2006年9月17日,近2个月无诱因阴道出血,时多时少,无血块、无腹痛,曾口服中药止血及用止血针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9岁,因发热14 d、气促9 d于2014年12月17日入院.入院14 d前患者出现发热、畏寒,体温波动在39~40℃,自服氨酚伪麻美芬片治疗,无明显改善,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胸痛.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9岁.因停经3个月,要求终止妊娠于2005年7月23日入院.LMP:2005年4月17日,停经后无早孕反应,每月17日阴道有少许流血,自认为月经,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白细胞介素-17(IL-1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该院的88例NSCLC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8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BMP-2、IL-17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BMP-2和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的BMP-2和IL-17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者的BMP-2和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MP-2和IL-17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BMP-2和IL-17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