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银屑病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皮肤病 ,其病理特征为表皮过度增殖 ,伴角化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动力研究发现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周期变短 ,进入增生的细胞增多1 。银屑病表皮细胞增殖较正常皮肤表皮细胞强 ,与增加循环干细胞数量以加强角质形成细胞向外生长能力有关2 。为了探讨其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循环周期的关系 ,我们选择了在分别细胞增殖周期G1调控作用期和S期表达增高的PCNA及细胞周期素D(cyclinD1)作为检测指标 ,分别检测二者在银屑病皮损处和正常表皮中的表达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2 7例寻常…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成纤维细胞培育上清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银屑病成纤维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银屑病成纤维细胞、正常人成纤维细胞,无血清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银屑病成纤维细胞、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银屑病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活性高于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组和无血清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结论 银屑病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释放某些可溶性细胞因子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维持银屑病皮损表皮的过度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皮损内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在银屑病表皮异常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外源性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测定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TPK活性。结果 ①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基础TPK活性显著增高,且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α的刺激,反应性明显增强;②增高的基础TPK活性与角质形成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自磷酸化水平亦显著增高。结论 TPK活性增高,以及对有丝分裂信号刺激的反应增强,可能在表皮的增生中起到重要作用,TPK活性的改变可能主要是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异常所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在银屑病表皮的异常增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增殖潜能和无限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亚群。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毛囊隆突部,也见于毛囊间表皮网嵴的底部,其特征为慢周期及高度的增殖潜能,它能表达某些整合素亚单位,并可与细胞外基质发生快速粘连,据此特性可将其分离纯化。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不仅在表皮及其附属器的组织发生学、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肿瘤发生及基因治疗的重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容易复发,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各种表皮结构蛋白作为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主要生化结构与银屑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们可以影响银屑病表皮的角质包膜形成、角蛋白纤维束形成、天然保湿因子生成、表皮水的转运,从而导致银屑病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这些结构蛋白也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重要标志,它们与银屑病角质细胞的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有着密切关联。表皮的结构蛋白异常被研究为导致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常见的表皮结构蛋白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体外生长合成,探讨其病因。方法 应用体外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技术对18例银屑病患者受累、未受累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进行了培养,并将其角朊细胞在孵育期中的^3H-TDR掺入率及标记指数与正常对照做了比较。结果 银屑病病人受累,未受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3H-TDR掺入率在孵育期的第3-4天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Fas、Bcl-2在银屑病患者表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对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20例正常人表皮中Fas、Bcl-2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寻常副银屑病组Fas、Bcl-2阳性细胞数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期银屑病皮肤组织中Fas、Bcl-2的表达高于静止期银屑病组(P〈0.01)。由此可知:(1)Fas的高表达引起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凋亡,且对维持银屑病的良性增生有一定的作用;(2)高表达的Bcl-2可通过抑制凋亡而促进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对朗格汉斯细胞(LCs)免疫刺激功能的影响,从健康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经IL-4+GM-CSF+TGF-β1培养5天后分化发育为1Cs,再加入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继续培养2天,然后通过Leica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其种T的刺激功能。结果显示,以健康人角质形成细胞上清为对照,LCs经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上清培养2天后,拥有不规则突起的细胞明显较正常组增多。同时,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也增强。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上清培养的LCs表现出较强的免疫刺激功能,并在银屑病相关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示这可能与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的某些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ARα、β/δ、γ在5例正常人表皮、17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表皮中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PPARα、β/δ、γ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核表达;在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强度均较非皮损处下降(P < 0.01)。在银屑病非皮损表皮中,PPARβ/δ、γ的表达强度均较正常人表皮明显升高(P < 0.01)。结论 PPARα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和分化不全的病理过程,而PPARβ/δ、γ在维持表皮细胞正常增生分化稳态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莪术油霜剂外用治疗银屑病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莪术油霜外用治疗银屑病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鼠尾鳞片表皮-鼠阴道上皮实验模型,观察莪术油霜外用对上皮细胞分裂及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莪术油霜与0.02%丙酸氯倍他索霜一样,有显著的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作用。结论:莪术油霜为中等疗效的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物,其作用机制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正常分化。  相似文献   

11.
基因工程抗角蛋白抗体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因工程抗角蛋白抗体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豚鼠银屑病模型,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抗角蛋白抗体Fab段以肌注方式给药,从组织病理水平评价抗体对豚鼠银屑病模型的治疗效果;将抗体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MTT法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抗角蛋白抗体Fab段可以促进豚鼠银屑病模型的恢复,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结论提示抗角蛋白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促进豚鼠银屑病样模型恢复的作用,对银屑病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银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一种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及异常分化、炎症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增生性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皮损中MAPK及其活化因子表达异常,针对MAPK信号途径异常已开发出多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现就MAPK信号转导与银屑病相关性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毛囊间表皮稳态的维持有赖于连续不断的细胞更新过程.在生理状态下,机体通过严格的调控机制来维持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最外表的角质细胞脱落之间的平衡.同时,由于表皮特殊的解剖学部位(位于最外层),使其容易受到外伤,并需要在外伤后迅速激活大量的细胞再生来修复伤害.因此,确保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功能的完好对维持表皮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人类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征.这种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库在体内通常保持一种慢循环状态,在促有丝分裂的环境下,可表现出惊人的自我更新和长期生长的能力.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毛囊间表皮具有长期持久的细胞更新能力.根据它们在体内高形成无性系的能力和超过100倍的长期扩增潜力,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在功能上被定义为"holoclones".与祖细胞相对应,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的直系后代组成了次级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库.区别这两种细胞库的主要特征是:祖细胞在体内的循环活性更为活跃,与干细胞相比,它们的生长能力有限,且发育状态更成熟,祖细胞可能主要参与短期的表皮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以炎症反应、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和表皮更替频繁为主要病理特点,其发病机制复杂,由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其相关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调节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小RNA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器官形成和发育等,与机体免疫调节密切相关.微小RNA可能通过对T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固有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调控参与到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一种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生和角化不全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细胞凋亡在皮肤发育及更新平衡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表皮细胞增殖密切相关。银屑病中存在细胞凋亡异常。为此,综述近年来在银屑病细胞凋亡的特征、相关基因、信号传导及其理论的临床应用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组织病理特征图1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呈银屑病样增生;表皮突延长,部分融合,增生的表皮细胞胞质色淡,肿大呈多角形,与邻近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界限清楚,表皮内海绵水肿.  相似文献   

17.
黄芩甙治疗银屑病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黄芩甙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对象,不同浓度黄芩甙处理细胞后,用MTT比色分析法反映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1.5~96μg/mL黄芩甙对成纤维细胞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而该浓度范围对良性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无明显影响,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力在此浓度不受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变化,成纤维细胞随药物浓度的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G2M、S期细胞比例降低;而HaCaT无明显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结论 一定浓度的黄芩甙可通过阻滞成纤维细胞周期发挥抑制增殖作用,进而影响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生长,是其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增殖潜能和无限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亚群。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毛囊隆突部 ,也见于毛囊间表皮网嵴的底部 ,其特征为慢周期及高度的增殖潜能 ,它能表达某些整合素亚单位 ,并可与细胞外基质发生快速粘连 ,据此特性可将其分离纯化。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不仅在表皮及其附属器的组织发生学、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肿瘤发生及基因治疗的重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表皮和真皮有炎症细胞浸润,同时伴有真皮血管增生.国外报道银屑病的发病率为2%~3%[1],国内1984年报道发病率为0.123%[2].近年来很多研究已证实,银屑病属于心身性皮肤病范畴.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其确切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涉及遗传、免疫、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多方面因素.1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免疫介导是其主要发病机制.2银屑病病理生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丝状分裂周期缩短为37.5小时,表皮更替时间缩短为3~4天,组织病理出现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