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关树状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肿瘤免疫中作用的研究,多限于观察肿瘤局部DC的变化,而对DC抗肿瘤作用的探讨尚属起步.本研究采用多因素不同水平的全面试验设计,进行DC的体外抗肿瘤实验.首先应用新的三步分离法分离、纯化,获得纯度为60~70%的DC;又在用重组IL-2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细胞)的基础上,以中性红摄入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观察了体外DC对LAK细胞杀伤H_7402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也观察了形态学变化.结果:活细胞观察发现DC联合LAK作用组残存的活肿瘤细胞比单LAK作用组明显减少,HE染色见肿瘤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坏死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100蛋白阳性的DC与LAK细胞形成花环,DC、LAK和肿瘤细胞三者形成细胞簇.扫描电镜下可见DC借助突起与肿瘤细胞相连,也与LAK细胞接触,三者形成细胞簇.细胞毒活性检测所得各孔光密度OD值经方差分析和参数估计,表明LAK细胞体外杀伤H_(7402)肿瘤细胞的活性随效靶比增加而增强,DC能协同LAK细胞的活性,上调其杀伤肿瘤的作用(P<0.01),并以中等剂量的DC上调速度最明显,加入IL-2后,DC的调节作用更有上升.提示人外周血DC在细胞免疫抗肿瘤过程中起重要使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但有关LAK 细胞活性与乙肝病毒抗原(HBV-Ag)关系的研究报道尚不多。本文作者研究了纯化重组HBsAg 及HBcAg(rHBsAg和rHBcAg)对LAK 细胞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淋巴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群具有非特异杀伤功能的细胞,主要杀伤各种肿瘤细胞,特别是实体瘤细胞。 从一九八六年开始,我们对LAK细胞进行了研究。采用重组IL-2(cetus corporation)  相似文献   

4.
用重组IL-2(rIL-2)以及部分纯化的IL-2(PPIL-2)体外激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使之形成LAK细胞,然后借助于~(51)Cr释放实验,研究了正常人和肿瘤病人的LAk细胞对传代的肿瘤细胞系和新鲜实体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1.二种来源的LAK细胞均能明显杀伤传代的肿瘤细胞系,包括NK敏感的K562细胞和NK抵抗的Daudi细胞。2.采用数种新鲜实体瘤细胞作靶,二种来源的LAg细胞同样具有明显的广谱杀伤力,这证实该群杀伤细胞确系LAK细胞。3.不同来源的实体瘤细胞对LA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不同,表现为杀伤程度上的差异,这似乎提示某些肿瘤对LAK细胞杀伤存在抗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TIL与LAK细胞的体外,体内抗肿瘤作用进行了比较。发现TIL对自体肿瘤细胞有选择性地杀伤作用,其杀伤活性强于LAK细胞,但TIL对其他无关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弱于LAK细胞,其对ConA诱导的正常淋巴母细胞无杀伤作用,而LAK细胞对比正常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能特异性阻断抗B16黑色素瘤细胞CTL活性的单抗能抑制来自B16黑色素瘤的TIL对B16细胞的杀伤作用,提示TIL中富含CTL。体内试验证明,就单个细胞能力来讲,TIL的抗肿瘤作用确比LAK细胞强且对LAK细胞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证明TIL比LAK细胞更适合应用于肿瘤的过继免疫疗法。  相似文献   

6.
八○年代初美国 NCI 的 Rosenberg 实验室提出了 LAK 细胞的概念,并证明 LAK 细胞具有广谱的抗瘤作用,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免疫杀伤体系。继之着手于肿瘤的实验治疗和临床试用,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瞩目。现就 LAK 细胞的性质、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谈谈我的看法。一、LAK 细胞及 LAK 前身细胞的免疫生物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高度纯化的白细胞间素2(IL-2)进行动物实验与临床的体内和体外研究.通过动物体外实验表明低剂量的人IL-2(<10U/ml)能特异性地增强抗原刺激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高剂量的IL-2(>25U/ml)能产生非特异的杀伤细胞〔Grimm等命名为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无论半纯化或高度纯化的人、大鼠和小鼠的IL-2制剂都具有诱导LAK细胞的活性.已观察到LAK细胞能溶解可移植和自发的乳腺癌细胞.许多报告证  相似文献   

8.
吉家祥 《现代免疫学》1998,18(3):140-143
本文分析了分化诱导剂苯乙酸钠处理乳腺癌细胞后,其对LA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发现苯乙酸钠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453后,两者对L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均增加。同时,苯乙酸钠能够增加乳腺癌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以及LAK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活性。因此,苯乙酸钠增加乳腺癌对L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可能在于增强效靶细胞之间的识别以及结合。  相似文献   

9.
LAK 细胞是唯一在体外能溶解新鲜NK细胞抵抗的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从形态学上CTL 和NK 细胞杀伤机制已有研究,但LAK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研究还未见报道。作者用相差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从形态学方面做了研究。结果在相差显微镜下见到LAK 细胞是移动的、核朝向头端、线粒体及其它细胞器在尾端。粘附到靶细胞后,LAK 效应细胞核开始远离与靶细胞接触的点,细胞质的颗粒成分移向靶细胞。靶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抗人P185erbB2 scFv-Fc-IL-2融合蛋白(HFI)分别作用于表达高、中、低3个水平erbB2受体的SKOV3、MCF-7、SGC-7901三株肿瘤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探讨HFI调变肿瘤细胞表面分子,激活免疫效应细胞的机制;模拟体内肿瘤组织,将HFI-PBMC-肿瘤细胞混合培养,探讨HFI对分别表达高、中、低3个水平erbB2肿瘤细胞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样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MTF法检测细胞增殖、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变化;应用非核素细胞毒试剂盒观察HFI介导ADCC杀伤作用.结果 HFI处理后SKOV3细胞表面杀伤相关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Fas表达水平分别由24.85%、0.53%增高到85.36%、59.19%;SKOV3、MCF-7、SGC-7901三株肿瘤细胞erbB2表达水平分别由98.48%、42.60%、36.66%下降到94.01%、30.95%、12.36%.HFI刺激后人PBMC的增殖活性显著增强,呈时间依赖效应,CD3+ CD8+ T细胞和CD3- CD16+ CD56+NK细胞分别由24.37%、6.90%提高到38.80%、13.45%,CD25、淋巴细胞功能抗原-1(LFA-1)、FasL表达水平分别由3.99%、86.52%、5.02%提高到12.96%、99.06%、16.19%.HFI活化的人PBMC对不同erbB2表达水平肿瘤细胞的LAK样杀伤活性,在各效靶比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HFI能够介导和增强人PBMC对表达erbB2肿瘤细胞的ADCC杀伤作用.结论 HFI上调SKOV3细胞表面杀伤相关分子ICAM-1、Fas表达,下调肿瘤细胞表面erbB2表达.HFI对人PBMC具有明显的激活增殖作用,活化的人PBMC对表达不同水平erbB2肿瘤细胞的LAK样杀伤作用均显著增强.HFI能够介导和增强人PBMC对肿瘤细胞的ADCC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的高低与肿瘤细胞表面erbB2表达水平的高低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1.
LAK 细胞是在IL—2刺激下诱导的能够破坏各种肿瘤细胞的杀伤细胞。根据来源不同,LAK 细胞可分为:NK 细胞型、T 细胞型及未成熟型LAK 细胞。尽管诱导LAK 细胞的详细机制还不清楚,但只要细胞在遗传上具备成熟的杀伤性,即与肿瘤细胞接触能产生识别分子和肿瘤破坏因子的性质,在IL-2的刺激下即可诱导出LAK 细胞,而与分化阶段无关。利用T_3阳性的LAK 细胞克隆,对其与肿瘤细胞结合时的必需分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LAK 活性的产生与TcR-T_3复合  相似文献   

12.
pH值对LAK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与rIL-2联合抗恶性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节细胞培养液 pH值 ,观察不同 pH值对LAK细胞增殖和rIL 2、LAK细胞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用rIL 2激活 ,于 96孔细胞培养板或培养管中培养。观察pH值分别为 6.8、7.3、7.6的培养液对rIL 2激活单个核细胞的影响。用 740 4细胞作为靶细胞 ,MTT法测定培养液 pH值为 6.8、7.3、7.6状态下rIL 2的杀伤作用和LAK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培养液 pH值为 7.3、7.6,有利于LAK细胞增殖 ,pH值为 7.6时LAK细胞杀伤效果最佳 ,pH值为 6.8时几乎无杀伤作用。培养液 pH值为 6.8、7.6都不利于740 4细胞生长 ,而 pH值为 7.6有利于LAK细胞生长。 结论 :恶性肿瘤组织内 pH值的变化与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接触反应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淋巴因子IL 2联合银耳多糖 (TremellaPolysaccharideTP)共同激活的小鼠腺细胞对体外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IL 2激活的小鼠脾细胞 (即LAK细胞 )和IL 2与银耳多糖协同激活的小鼠脾细胞 (即TP LAK细胞 )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3H TdR标记的肿瘤细胞P815、H2 2和B16 ,2小时后用γ 闪烁计数仪进行检测 ,并记算杀伤程度。将上述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在小鼠荷肝癌局部皮下注射 ,隔日 1次 ,共 5次。检测肿瘤重量、体积、组织学改变和主要脏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IL 2与银耳多糖激活的小鼠脾细胞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两种效应细胞对B16杀伤作用最强 ,H2 2次之 ,P815最弱 ,TP LAK细胞的作用较之LAK细胞更强 (P <0 0 5 )。治疗组肝肿瘤重量、体积均低于对照组。组织学上肿瘤坏死程度重且范围广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明显 ,纤维组织增生明显。银耳多糖协同IL 2实验组织较单纯的IL 2实验组表现的更为明显。除脾脏外 ,其它主要脏器无明显形态学变化。结论 :IL 2激活脾LAK细胞是有效的抗肝癌细胞 ,IL 2与银耳多糖在活化脾细胞提高抗肿瘤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对体内主要脏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自细胞介素2(Inter Leu kin2 IL-2)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是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所分泌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淋巴因子。IL-2诱导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细胞(CTL)、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的活化和增殖,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应用大剂量IL-2和LAK细胞即IL-2/LAK疗法,治疗多种肿瘤患者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  相似文献   

15.
<正> 细胞免疫在肿瘤、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中的重要作用久已被关注。早在七十年代,人们试图用细胞免疫产物-TF来防治肿瘤、病毒感染;干扰素也是众所周知的细胞免疫产物,它已从抗病毒发展到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最近,Rosenberg等创建用淋巴因子之一的IL-2活化杀伤细胞(LAK)治疗肿瘤后又将细胞免疫推向更高阶段。然而,发挥细胞免疫的T细胞活化机理所知不多,尤其  相似文献   

16.
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细胞增强LA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细胞(CBDC)在体外对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细胞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刺激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BDC,再将CBDC与同源LAK细胞混合培养,用MTT法测定不同细胞密度的CBDC刺激LAK细胞增殖和杀伤的能力。结果体外诱导出形态典型的CBDC,其具有明显刺激LAK细胞增殖的能力。LA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在2种细胞混合比为1∶10时最强。结论CBDC能增强LAK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在LAK及TIL杀伤靶细胞过程中介导效靶作用的细胞表面分子主要包括细胞粘附分子(CAM)群类中的各种分子、其它一些尚未鉴定分属CAM大类的糖蛋白、糖脂、层粘连蛋白(laminin)类似物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类似物等.这些分子是效靶特异识别、结合的物质基础.虽然TIL较LAK杀伤活性呈现对靶细胞的特异性,但两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本文以介绍LAK及TIL杀伤活性中效靶作用的细胞表面分子为主,从单个细胞水平和效应细胞群体水平上解释其非特异性机制,以进一步了解LAK及TIL杀伤活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正>本研究将人血树状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LAK细胞和IL-2联合应用,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ep-2细胞进行了体外杀伤试验.DC按本室三步分离法分离、纯化,LAK细胞诱自人外周血.实验分为LAK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单克隆抗体AU14-1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的杀伤效果。 方法: 以小鼠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脾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为效应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测试在单克隆抗体AU14-1介导下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 结果: 3种效应细胞对于经单克隆抗体AU14-1处理的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未经AU14-1处理的肿瘤细胞(P<0.01);以LAK的ADCC作用最强,巨噬细胞次之,脾淋巴细胞最弱(P<0.01)。 结论: 单克隆抗体AU14-1能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ADCC)发挥淋巴样细胞、巨噬细胞及LAK细胞对靶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示特异性宫颈癌单克隆抗体AU14-1介导的ADCC在治疗宫颈癌中可能是一种有潜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3H—TdR掺入法检测小鼠LAK细胞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3H-TdR掺入法检测小鼠淋巴因子活化性杀伤细胞(LAK细胞)的活性。结果表明它对4种肿瘤细胞均呈现极高的细胞毒活性,对正常细胞却不表现细胞毒。淋巴器官中脾脏LAK细胞活性最高,淋巴结次之,胸腺则不表现活性。比较3种不同品系小鼠的LAK细胞,它们的活性也不一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