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9年以来我科14例(14眼)硅油充填眼合并白内障者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3~12月.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11眼,不变2眼,降低1眼.结论 对眼部状况较好的硅油填充眼,在硅油取出同时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较好的视力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寅伟  徐燕  孔祥文 《眼科研究》2004,22(5):560-560
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在临床上发生率较高。我们对2002年3月~2003年12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硅油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30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0.1共22眼,视力增进2行以上者22眼,占73%,术后2例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手术虽然手术难度较大,但仍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能使患者达到或接近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最佳视力。  相似文献   

4.
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22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手术,其中9例通过巩膜隧道切口植入硬性人工晶体,3例通过角膜切口植入折叠人工晶体,10例未植入人工晶体。结果:22例手术中后囊膜保持完整,除10例因高度近视、视网膜条件很差或再发视网膜脱离而未植入人工晶体外,蓁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5例发生角膜水肿,均在术后3~7天内消退。硅油取出顺利。3例术中发现限局性网脱,行视网膜复位后,2例C2F6气体填充后2周再发网脱,1例再次硅油填充视网膜保持复位。视力除3例再发网脱外,其余均达到玻璃体手术后最佳视力。结论: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手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可减少病人多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董枫  张皙 《临床眼科杂志》2000,8(3):180-182
目的 探讨眼内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手术特点,评价手术疗效。方法 18只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2只眼行睫状体平坦部晶体切除术,其中3只眼联合取硅油术。结果 硅油术后至白内障术前随访时间6~27月,术后随访3~6月。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反应20只眼,硅油溢出15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并发白内障手术成功依赖于视网膜复位良好前提下,术中防止硅油溢出,维持清亮视轴,术后密切随访,及时治疗各种视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硅油取出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52例52眼,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笑  王禹  温良  翟刚  解聪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49-550
目的:观察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01/2007-01我院收治的24例24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眼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术中发生视网膜脱离3例3眼(12%)。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0.3者1眼(4%);0.12~0.3者16眼(67%);≤0.1者7眼(29%);植入人工晶状体21眼(88%);未植入人工晶状体3眼(12%)。结论: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的常用手术方式,硅油长期填充会并发白内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视力.文中对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式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7-11/2011-11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距离玻璃体手术时间3~9(平均6.1)mo,采用玻璃体腔灌注,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房注入黏弹剂,行硅油置换,然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环形后囊切开,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等。 结果:术后 4wk,102例102眼中,97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5眼术后视力无改善;后囊破裂2例,无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无脉络膜脱离。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同时避免二次手术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硅油作为一种长期有效的眼内填充物 ,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玻璃体手术。对于患有白内障的硅油眼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硅油取出方法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本院 31例(31只眼 )注入硅油患者实施了硅油取出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997年 10月至 2 0 0 1年 8月因各种类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 ,手术后观察 3个月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白内障形成或加重 ,硅油注入 6个月后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患者 ,共 31例 ,31只眼 ,年龄 2 2~ 72岁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32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取硅油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8(平均9)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光感~数指/眼前者3眼,0.02~0.1者10眼,〉0.1~0.2者12眼,≥0.3者7眼。所有患者均无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状体移位或硅油残留等。结论: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手术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行白内障囊外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及取出硅油。结果:经4~24mo随访,22例(22眼),视力2眼(9%)光感~指数;12眼(54%)≥0.1;6眼(27%)达到≥0.3;1眼(5%)最佳矫正视力达1.0;其中1眼(5%)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硅油充填后视网膜复位。结论:硅油填充术后的白内障囊外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同时取出硅油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硅油充填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取硅油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光感-眼前数指者2眼,0.02-0.1者5眼,〉0.1-0.2者11眼,≥0.3者8眼。1眼因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手术硅油充填后视网膜复位。所有患者均无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状体移位或硅油残留等。结论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提高视力,减少手术次数,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11只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IOL植入联合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术后BCVA较术前BCVA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4.55%(6/11)提高明显。所有患者均无视网膜脱离再发、IOL移位等特殊并发症发生;余留晶状体前后囊膜均有不同程度混浊,中央部因无囊膜组织而透明。结论 该联合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病例,以及具备相当成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临床特点及特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5-01/2008-06视网膜脱离硅油注入术后并发白内障病例共47例47眼。硅油注入术后6~35(平均16.2)mo。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经过随访,视力提高41眼(87%);视力达到视网膜脱离术后白内障发生前的最佳视力的有32眼(68%)。最高矫正视力0.4;脱盲率为62%。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提高硅油注入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前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患者36例36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硅油取出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二组在硅油取出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前房反应、眼压、角膜内皮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硅油均取出顺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术后并发症对症处理。两种联合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术后1wk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后1mo细胞数量及形态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硅油取出前联合超声乳化白内摘除术有相对轻的术后反应,术中并发症及更小的角膜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白内障是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硅油眼并发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及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为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及依据。观察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及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硅油在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行硅油取出术患者12例(12只眼),行白内障囊外(ECCE)或超声乳化(Phaco)联合硅油取出术,术中取晶状体前囊膜,浸入3%戊二醛固定液中固定后制作病理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硅油眼并发性白内障在SEM下可观察到可见部分上皮细胞及ECM脱离前囊膜,晶状体前囊膜LECs游离面呈舌状或瓦片状,覆盖于相邻细胞顶部,并大片状缺失或脱离前囊膜。上皮细胞呈扁平立方形,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TEM下观察晶状体前囊膜为均质的基底膜,前囊下LECs形态极不规则,呈长梭形或扁平状,相邻细胞结合也较疏松,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空泡存在。LECs间以指状突紧密镶嵌或缝隙连接,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细胞核呈椭圆形,密度加深,核内染色质浓缩、边集、固缩呈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结论硅油可促进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硅油眼并发性白内障最终以LECs细胞凋亡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硅油取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硅油取出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52例52眼,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52例52眼,其中男36例36眼,女16例16眼,年龄18~67岁(平均45岁)。其中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29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眼,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6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眼。眼内硅油填充时间为2~6月(平均3.5月)。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眼前手动5眼,眼前数指14眼,0.01~0.1者28眼,0.1~0.3者5眼。术前检查3眼硅油部分乳化,眼压14~23mmHg(1kPa=7.5mmH…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硅油取出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很高 [1 ] ,过去在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硅油取出术时往往要行两个睫状体平坦部的巩膜穿刺口 ,插入灌注管放出硅油 ,或将切割头伸入玻璃体腔中置换硅油。这样不仅手术操作较复杂 ,而且术中眼后段的操作容易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 [2 ]。我们自 1999年 2月以来在 2 3例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硅油取出术中运用前房维持器 (anterior chamber maintainer,ACM) ,简化了手术过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2 3例患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硅油取出术。其中男15例 ,女 8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年龄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硅油充填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19只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经睫状体扁平部切口取硅油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光感~眼前指数2只眼,0.02~0.1者4只眼,0.1~0.2者8只眼,0.2以上5只眼。1眼因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手术硅油充填后视网膜复位。1眼术后玻璃体出血,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所有患者均无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体移位、硅油残留等。结论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严把联合手术的适应症及具备相当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