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黄芩甙含量,芍药甙含量为指标,优选出肠肛舒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即加10倍量水,浸泡0.5小时,煎煮3次,每次1.0小时。  相似文献   

2.
黄芩滴眼液制剂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进才 《光明中医》2005,20(5):40-42
目的:建立黄芩滴眼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煎煮酸析法提取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配制滴眼液,成品采用化学鉴别、薄层图谱鉴别、黄芩甙含量测定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取黄芩加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各1.5h提取药液,合并提取液,置2℃~10℃冰室中静沉24h,抽取上清液,浓缩至投料量的5倍,用盐酸调pH1~2,80℃保温1h,静置2h,过滤,沉淀水洗至pH5.0,继用70%的冰乙醇洗至pH7.0,沉淀低温干燥,所得黄芩提取物平均收率为8.81%。用蒸馏水作溶剂配制,加适量氢氧化钠助溶,加氯化钠调等渗,配制方法易行。用化学方法和薄层图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明显。黄芩甙含量控制在95%以上。结论:黄芩的有效成分提取收率稳定,质量可控,配制工艺可行。可作为黄芩滴眼液的配制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清胆颗粒的水煮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固形物得率,黄芩香含量及二者综合得分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水煮工艺为加8倍量水,每次煎煮1.5h,煎煮3次。结论:清胆颗粒水煮工艺合理可行,有很好的重现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黄芩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甙易溶于稀醇,遇酸沉淀的性质。黄芩粗粉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减压回收尽乙醇,补足蒸馏水至药材的15倍量,加浓盐酸调PH3-4,除杂,再于40℃调PH1.5-2,保温30min,沉淀用水洗至PH6.5-7.0,干燥即得黄芩甙粗品。此法与目前常用碱酸法比较,较大地提高了黄芩甙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黄芩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芩的提取工艺,提高黄芩苷的转移率。方法:以黄芩苷的含量和出膏率为综合指标,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黄芩的提取工艺。结果:黄芩提取的较佳工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将提取液浓缩至1∶2(生药克数/药液体积)时,加60%乙醇醇沉即得。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黄连解毒汤水煎煮提取的工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别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甙、栀子甙的含量,确定黄连解毒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水煎煮提取二次,第一次15倍水,浸泡30分钟,煎煮1.25小时,第二次12倍水,煎煮1小时。  相似文献   

7.
黄芩甙提取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水煎煮法与传统加碱水煎煮法提取黄芩甙工艺比较,以及对其提取黄芩甙工艺中滤过工艺和PH值的考察,认为水煎煮法比加碱水煎煮法所得黄芩甙提取率高,且滤过工艺,PH值对黄芩甙提取率影响较大。新工艺得到黄芩甙颜色好(淡黄色),含量达99.0%,纯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复方抗感冒颗粒的提取工艺合理性,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筛选并优化。方法:以HPLC法测定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应为:净药材投料,加8倍量的冷水浸泡30分钟,煎煮2小时,滤过,收集滤液;药渣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参数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黄芩的黄芩甙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HPLC技术对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黄芩的黄芩甙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枯芩和条芩中黄芩甙的含量相差较大,后者约为前者的4倍;条芩中皮部和木质部中的黄芩甙含量也有明显区别,后者约为前者的2倍。提示在中药生产和临床应用时应当严格区别黄芩的质地。  相似文献   

10.
王贞 《光明中医》2012,27(8):1714-1716
黄芩为清热解毒常用中药,黄芩中的黄芩甙已被确定为其主要有效成分,药理实验证实:黄芩甙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解热作用及降压,利尿作用[1].含有黄芩制剂中常将黄芩甙作为测定指标,现将有关黄芩及其复方制剂中黄芩含量的测定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试验优选黄芩中黄芩苷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所提的黄芩苷总量作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芩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黄芩生药切片,10倍水量水煮提取两次,每次1.5 h,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定容即得.结论:黄芩此种水提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分别采用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与同属植物滇黄芩S.amoena Wight的干燥根为原料,初步研究了黄芩甙提取工艺的改进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黄芩水煎液经浓缩至投料量的5倍量,浓缩液温度80℃左右,经一次酸化后自然降温沉淀24hr,取沉淀物干燥黄芩甙收率最高,且生产成本下降,设备利用率提高,生产周期缩短。本实验并对上述二种黄芩中黄芩甙含量进行了比较,证明黄芩较滇黄芩含量高约1~2%。  相似文献   

13.
病炎清口服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炎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 :比较病炎清口服液的两种制备工艺 ,分别测定两种制备工艺生产的药品中黄芩甙的含量。结果 :第 2种制备工艺生产的药品中黄芩甙的含量明显高于第 1种制备工艺 ;第 2种制备工艺不同批次的黄芩甙含量基本稳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 ,而第 1种制备工艺黄芩甙的含量差别较大。结论 :通过改进病炎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提高了黄芩甙的含量 ,增强了本方的治疗作用 ;而且使其不同批次的含量趋于稳定 ,有利于质量标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酒的类别对黄芩炮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仲懿  边崇安 《中药材》1994,17(6):28-29
以黄芩甙(Baicalin)和黄芩甙元(Baicalein)为指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酒的类别及浓度对黄芩炮制品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甙和黄芩甙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炙黄芩的黄芩甙和黄芩甙元的含量仅与酒的类别有关,用白酒炙的含量明显高于用黄酒炙(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贴舒膜剂中黄芩甙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分离黄芩甙,刮板洗脱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样品液中含黄芩甙浓度为0.1mg/ml,每块膜(4cm×5cm)中含黄芩甙0.5mg.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对处方中的黄芩甙可准确地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黄芩甙对百日咳菌液致离体大鼠脑组织损害的保护作用、量效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脑组织切片分为7组:(1)正常脑组织切片培养组(正常组);(2)10%百日咳菌液脑组织切片培养组(模型组);(3)黄芩甙预处理后10%百日咳菌液脑组织切片培养组(黄芩甙组),根据预处理黄芩甙的不同剂量又将本组分为5个亚组;(4)谷氨酸脑组织切片培养组(谷氨酸组);(5)黄芩甙预处理后谷氨酸脑组织切片培养组(黄芩甙加谷氨酸组);(6)过氧化氢(H2O2)脑组织切片培养组(过氧化氢组);(7)黄芩甙预处理后过氧化氢脑组织切片培养组(黄芩甙加过氧化氢组)。收集各组脑组织切片培养上清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脑切片组织作蛋白质(pro)定量检测。结果:模型组、谷氨酸组和过氧化氢组的LDH释放量明显升高,分别依次为(15.10±4.89)、(15.49±5.66)、(16.54±5.47)u/g·pro,与正常组(6.10±2.87)u/g·pro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黄芩甙加谷氨酸组[(9.93±2.89)u/g·pro]和黄芩甙加过氧化氢组[(9.54±2.82)u/g·pro]培养液中的LDH释放量明显降低,与谷氨酸组和过氧化氢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芩甙预处理后对百日咳菌所致的神经细胞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黄芩甙对减少谷氨酸和过氧化氢对离体神经细胞的损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酒制及超微粉碎对当归散中黄芩甙溶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酒制及超微粉碎对当归散中黄芩甙溶出量的影响。方法 :高压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ODS-C1 8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冰醋酸 (4 7∶ 5 3∶ 0 .1) ,检测波长 2 80 nm,流速为 0 .8ml· min- 1 ,柱温为室温。结果 :酒制对当归散中黄芩甙溶出几乎无影响 ,超微粉碎可增加黄芩甙的溶出。结论 :对当归散中黄芩甙溶出量而言 ,酒制意义不大 ,超微粉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芩中黄芩甙与黄芩甙元的HPLC测定法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应用HPLC法,以黄芩甙、黄芩甙元为对照品,黄酮为内标,测定黄芩中黄芩甙和黄芩甙元的含量。实验表明,按确定的色谱条件,黄芩甙增样量0.15-0.78μg,黄芩甙元进样0.10-0.40μs,均可得良好线性关系。通过试验,选择了样品提取8方法和酶解时间。本法加样回收率为100.90%。重现性试验CV=2.46%。测定了11批样品,并作酶解前后对比,可确定黄芩是否经过杀酶及杀酶保甙的效果。为考察黄芩的切制工艺及质量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检测手段和准确、灵敏、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内黄芩甙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芩甙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在国内临床上主要用于抗菌消炎和抗感染。近十多年来从各方面对黄芩甙进行了研究,关于黄芩甙的提取工艺、制剂的质量控制、药物动力学已有总结。为了黄芩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现就近十多年来国内有关黄芩甙药理作用、稳定性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一回顾。黄芩甙的药理作用一、黄芩甙单体的药理作用 1.抗儿茶酚胺作用黄芩甙对赡蜍离体心脏心肌收缩抑制较轻,用药后心肌收缩幅度改善亦不显  相似文献   

20.
黄连上清片为临床常用中成药 ,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 6册。我们在实验中发现 ,用现行标准检验其黄酮类成分 ,专属性不强 ,且存在着供试品液本身色较重 ,加盐酸镁粉显色不明显 ,反应速度较慢等缺点 ,结果不易判断。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主要黄酮类成分黄芩甙进行了鉴别研究。1 药品与试剂对照品 :黄芩甙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 ;硅胶 G(青岛海洋化工厂 ) ;试剂 :甲醇、醋酸乙酯、盐酸等均为分析纯 ;黄连上清片样品来自河南、安徽等 5个厂家 10批样品。2 方法与结果2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甙加甲醇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