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在肝贮脂细胞 (FSC)激活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1] 。研究显示 ,3 羟基 3 甲基戊二烯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多种细胞增殖 ,阻断生长因子对细胞的促进作用[2 ] 。因此 ,我们选用一种脂溶性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 ,观察其对PDGF诱导培养大鼠肝FSC增殖、胶原合成和细胞内Ca2 + 变化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药物和试剂 :辛伐他汀 (默沙东公司 ) ;链酶蛋白酶Nycodenz、甲羟戊酸 (MVA)、碘化丙啶 (PI)、PDGF BB和Fu ra 2 /AM (Sigma公司 )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_4)所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储脂细胞(FS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探讨EGF-R在FSC激活中的作用。方法:~(125)I标记EGF,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测定正常和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原代FSC的EGF-R 结果: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脏FSC数量(6.71× 10~±5.32 × 10~7)较正常大鼠(2.63×10~7±1.04×10~7)显著增多(P<0.05);正常与 CCl_4肝纤维化大鼠FSC的EGF-R最大结合位点数(RT)、解离常数(kD)分别为:2.22 ×10~3sites/cell,4.09 × 10~(-10)M和9.27× 10~3sites/cell,3.26× 10~(-10)M。肝纤维化时EGF-R明显增高(P<0.05)。结论:CCl_4引起肝纤维化时FSC增殖,同时EGF-R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作用下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HSC,传代后使用PDGF-BB处理HSC,HGF进行干预,采用AO/EB染色、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HGF对PDGF-BB作用下大鼠原代HSC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分析P65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核因子κB DNA-蛋白结合活性. 结果对照组、PDGF-BB+HGF处理组和HGF处理组AO/EB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8%±0.42%,5.10%±0.56%和8.43%±0.40%;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率分别为1.64%、3.22%和6.66%;TUNEL法凋亡率分别为2.35%±0.47%、4.89%±0.36%和7.34%±0.5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5、2.46和2.13,P值均<0.05).对照组、PDGF-BB+HGF处理组和HGF处理组P65的表达依次减少,吸光度值分别为0.250±0.038、0.180±0.025和0.130±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核因子κB DNA-蛋白结合活性相应减弱,吸光度值分别为283.97±43.20、129.93±15.54和61.56±1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结论 HGF能够诱导大鼠原代HSC和PDGF-BB作用下大鼠原代HSC的凋亡,抑制P65的表达和核因子κ B DNA-蛋白结合活性是HGF促进HSC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6.
部分肝切除后的肝损伤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骨髓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和白蛋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检测大鼠骨髓中是否存在肝脏干细胞,并用肝损伤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刺激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方法 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3组进行培养:(1)单纯培养基对照组;(2)肝损伤血清组(15%,血清来自于2-AAF 75%肝切除大鼠);(3)HGF(20ng/ml)组。用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作为细胞标志,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巢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肝损伤血清和HGF对骨髓细胞转化的促进作用。结果 肝损伤血清组和HGF组培养后10d和20d AFP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染色阳性;RT-PCR AFP mRNA阳性,新鲜骨髓细胞和单纯IMDM/F12培养基组AFP蛋白和mRNA均阴性。新鲜骨髓细胞存在白蛋白mRNA表达,在肝损伤血清组和HGF组培养后10d和20d,白蛋白mRNA表达增强。结论 大鼠肝损伤血清和HGF可促使体外培养骨髓细胞表达AFP mRNA和AFP。骨髓中可能存在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并微弱表达白蛋白mRNA;肝损伤血清和HGF可以促进骨髓细胞表达白蛋白mRNA。 相似文献
7.
8.
丹参酸乙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丹参酸乙(SA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Ⅰ型胶原及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位灌注、消化大鼠肝脏,分离肝星状细胞。以不同浓度SAB温TGF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 1μmol/L SAB和10μmol/L SAB可分别抑制Ⅰ型胶原及c-fos基因表达,但1μmol/L SAB和10μmol/L SAB对SM α-actin mRNA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TGFβ1对体外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SM α-actin mRNA无明显影响,可促进Ⅰ型胶原和c-fos mRNA的表达。SAB可抑制TGFβ1促进细胞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探讨利用诱导因子将大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快速高效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hepatocyte-like cells,HLCs)。方法利用诱导因子将iPSCs向肝系细胞方向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检测培养20 d时细胞各种肝系细胞标志表达。结果培养分化20 d的iPSCs形成肝细胞样集落,表达肝系细胞特征性标志,并且具有尿素合成和糖原贮备能力。结论利用诱导因子可有效地将大鼠iPSCs诱导分化为HLCs,有望为细胞移植治疗各种肝脏疾病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肝干细胞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疾病,如何治疗肝病是广大研究人员最为关注的课题。近年来,全球掀起了有关干细胞的研究热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崭新思路。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较为成熟,并且自体骨髓干细胞冶疗心肌梗死,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造血功能低下、帕金森氏病,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这些临床应用都收到了良好效果。这为肝干细胞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15.
干细胞移植在肝脏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慢性肝损伤痛死率高,其治疗始终是较为棘手的问题.干细胞及其"横向分化"特性的发现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近年来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治疗肝脏损伤的有效方法正得到日益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对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肝损伤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s)改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但MSCs这种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方法 从大鼠自体股骨骨髓抽取并培养MSCs,用灼伤大鼠心室游离壁的方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心肌损伤坏死5d后分别在坏死边缘区和远隔区植入白体MSCs.结果 10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CHF组大鼠在瘢痕边缘区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毛细血管密度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在远隔区,以上指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CHF组相比,自体MSCs植入(CHF+MSCs组)显著增加了远隔区IGF-1、HGF及VEGF-A的表达,进一步增加了边缘区以上因子的表达(P<0.05或P<0.01),同时这两区的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5或P<0.01).自体MSCs植入使CHF瘢痕边缘区胶原纤维百分比显著减少而心肌纤维百分比显著增加,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自体MSCs植入促进大鼠衰竭心肌生长因子表达,这种作用部分地促进了心肌和血管的再生,因此改善了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对肝前体细胞体外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多种生长因子对胚胎肝脏前体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胶原酶从胎龄14.5d SD大鼠胚胎肝脏分离单个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生长因子对胎肝细胞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并观察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对胎肝干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双标记及G-6-P酶活性测定以检测肝前体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及向成熟肝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 肝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显示克隆样生长的特性。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肝前体细胞的增殖,使DNA合成加速,并促进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及角蛋白19、白蛋白、G-6-P的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α对肝前体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较弱。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肝前体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细胞基质成分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能促进肝干细胞集落的形成,而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较弱。肝干细胞单克隆增殖需要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共同参与,加入新鲜分离胎肝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时单细胞增殖较快,于第5天即形成细胞集落。结论 HGF、EGF对肝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成分亦参与了其增殖分化过程。肝干细胞单克隆培养除需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外,可能亦有某些造血细胞、间质细胞分泌的因子参与其增殖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胰腺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其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剪碎消化法从孕4~6月龄引产的人胎儿胰腺中获得胰岛组织,选用差速贴壁法从胰岛中分离胰腺干细胞,经扩增后定向诱导成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样结构的胰岛样细胞团,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葡萄糖对胰腺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分化以及胰岛样细胞团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扩增前后nestin阳性细胞和ABCG2阳性细胞.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1×105个扩增细胞经定向诱导后形成的胰岛样细胞团释放的胰岛素量,比较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葡萄糖对定向分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多样本均数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15代连续扩增,nestin阳性细胞和ABCG2阳性细胞分别扩增了27.9倍和37.8倍.扩增后的细胞经15 d定向诱导后形成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样结构的细胞团.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试验显示,当诱导培养基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0、5、10、15μg/L时,5.6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5.00、12.93、14.91和11.23μU;25.0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9.91、35.53、47.43和23.33 μU.诱导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为0、2.8、5.6和11.2 mmol/L时,5.6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9.07、14.21、6.91和3.53 μU;25.0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26.64、48.97、37.63和34.20 μU.结论 人胰腺中nestin和ABCG2阳性胰腺干细胞具有很强的体外扩增能力.扩增后的胰腺干细胞仍然具有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功能,经体外诱导后能形成胰岛样细胞团.在胰腺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适当浓度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葡萄糖有利于胰岛样细胞团的形成和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9.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例,Child-Pugh分级均为B或C级。无菌采集正常分娩或剖宫产胎儿脐带血,分离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将干细胞悬液定植入肝脏。分别观察干细胞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患者临床症状、腹水、血液生化指标、凝血相关因素、甲胎蛋白等变化,测量肝脏体积改变并完成12周随访。结果经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后12周,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14例患者腹水消失(87.5%),所有患者下肢浮肿消失。术后12周白蛋白合成明显增加,白蛋白水平由术前29.8g/L升至36.2g/L,增幅达6.4g/L(P〈0.01);前白蛋白(PA)水平由72.46mg/L升至107.11mg/L,增幅达34.65mg/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由46.4%升至53.26%(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11例患者治疗12周后,肝脏体积有所增加(69.0%),平均增加幅度为9.7%。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腹水消退,提高肝脏合成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能力,显著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干细胞的可塑性为严重肝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近年来,许多研究团队就能产生肝细胞的干细胞来源、各种干细胞向功能性肝细胞的诱导分化策略以及其在肝病治疗的基础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