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患者尽快建立起有效循环,可有效提高抢救生存率。自2000年开始,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插管的抢救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勇扬  唐勤 《江苏医药》2004,30(12):925-925
中心静脉置管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有效的诊治手段之一,但由此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常见,成为临床上关注的问题。本就我院中心静脉置管后并发感染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为重症患者感染防止提供参考。方法将11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8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 B组实施优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B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3.8%及3.45%,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12.5±3.4)d及(16.5±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延长置管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ICU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婉菁  刘伟 《河北医药》2005,27(11):867-867
随着危重救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心静脉插管技术在ICU内的应用日益广泛,同时引起中心静脉插管感染也明显增加.这种感染严重影响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因而针对性预防和控制介入性导管引起的医院感染,对ICU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我院ICU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常见的中心静脉插管感染途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1,6(5):203-204
中心静脉插管是危重症救治中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之一,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快速扩充血容量,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或可疑配伍禁忌的药物,输入静脉营养液或血液制品以及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置管广泛应用于危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静脉营养、快速输液等,但由此产生的导管性感染却是置管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笔者对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出现的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92例PICC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7.8%显著高于对照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PICC导管进行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刘侨 《安徽医药》2016,37(3):353-355
目的 分析总结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运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按护理工作改进前后,分为改进前(16例)、改进后(14例),对比护理工作改进前后患者PICC置管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改进后的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改进前(75.00%),改进前后患者的置管时间、导管滑脱与意外拔管发生率也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改进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改进前(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静脉给药通道,能有效改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置管情况,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ICU接受治疗的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在48 h 以上患者988例。其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67例,感染率为6.78℅。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使用美国 Becton Dickinson 公司生产的 Bactec 9120血培养仪以及德国 Siemens 公司生产的 Microscan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观察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3株,占51.19℅。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44.05℅。真菌4株,占4.76℅。影响 ICU 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 =3.734,95℅CI =1.293~5.982),APACHE 评分(OR =1.157,95℅ CI =1.042~1.258),复数菌性(OR =7.352,95℅ CI =2.425~12.436),长期免疫抑制剂(OR =2.635,95℅ CI =1.946~3.892),消化道出血(OR =1.633,95℅ CI =1.246~2.201), ICU 住院时间(OR =1.534,95℅ CI =1.322~1.743),Lac 水平(OR =2.536,95℅ CI =2.135~4.35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临床上,年龄、APACHE 评分、复数菌性、长期免疫抑制剂、消化道出血、ICU 住院时间以及 Lac 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因素.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21例CRBS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龄28~34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导管留置时间在3周以上的早产儿是CRBSI的高发人群,以喂养不耐受、不明原因的心率加快、体温不稳、应激性血糖升高及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临床表现.感染的病原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35.7%),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9%)、金黄色葡萄球菌(9.5%)、铜绿假单胞菌(7.1%)及阴沟肠杆菌(7.1%).结论 CRBSI患儿临床表现隐匿,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及胃肠外营养时间、加强全身的营养支持是预防CRBSI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治疗、肠外营养、中心静脉压测定、血液透析和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治等方面,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有效通道,为临床抢救工作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质量与导管留置  相似文献   

12.
蒋蕴琴 《江西医药》2003,38(3):221-222
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近年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感染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主要及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血液净化治疗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如何降低感染发生率,是摆在血液净化中心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中心自1998年以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323例,在感染预防的监控与管理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书娥  孙平  吕秀华  秦淑辉 《河北医药》2006,28(10):946-947
心脏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常需静脉用药、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反复采血检验、测量中心静脉压以及紧急抢救等,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是保证及时准确用药和抢救成功的关键.自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PICC)在临床应用以来,我科将其用于重症患者共54例,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和菌群分布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组病例为2006年12月至2010年6月期间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一医院血透室新增行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6例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4~82岁,平均(58±6)岁,导管留置时间15~167d。结果 96例中心静脉导管共培养出病原菌17例,CRI总发生率为17.7%,且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增加。前5位致病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6例(35.3%),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23.5%),鲍曼不动杆菌3例(17.6%),铜绿假单胞杆菌2例(11.8%),念珠菌2例(11.8%)。讨论本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条件下存在于皮肤表面,并不致病,但隐藏在穿刺部位皮脂腺、汗腺和皮肤皱褶处的细菌随穿刺进入血液,或者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从而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感染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年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患者33例,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无感染的患者4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留置时间、疾病类型,分析导致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感染组患者冠心病比例较高,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更长,股静脉置入比例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以冠心病、股静脉置管和长时间留置为高危因素,需要护士给予重视,并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rbility factors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 Methods Totally 21 patients who had CRBSI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wer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CRBSI was higher in very low birthweight preterm infants, gestational age among 28 ~34week, whose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maining time were obove three weeks. Princip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CRBSI were poor feeding, unaocountable tachycardia, temperature instability, stressed hyperglycemia,refractoriness metabolic acidosis.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s were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35.7%), Klebsiella pneumonia, bacilli ( 11.9% ) Staphylococcus aureus (9.5 %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7. 1%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7.1% ).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RBSI were concealment,and reducing the time of inserted central catherization an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strengthening the nutrition of body would provide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CRBSI.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碘伏湿敷在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10例,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5Fr或4Fr)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参照组55例予以常规维护法,研究组55例在此基础上予以碘伏湿敷法,对两组相关局部感染、CRBSI(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相关局部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参照组为20.0%(11/55),研究组为16.4%(9/55),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CRBSI发生率1.9%(1/55)则显著低于参照组18.2%(10/55),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湿敷可有效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减少CRBSI可能性,值得临床选择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包括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等静脉穿刺,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临床主要用于补液、药物治疗及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管操作简单,置管成功率高,安全,留置时间长,不需换管,节省时间和人力,是一项安全有效、推广性强的护理技术。PICC管在肿瘤化疗中应用能预防和减少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在肿瘤科PICC的临床使用中,由于带管时间长、患者长期在院外活动、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导致PICC置放后常发生穿刺点局部感染、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302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02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7例(8.94%)。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组年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70例需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观察组引流管脱出、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比对照组要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比普通硅胶管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临床效果更优,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患者的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可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