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艾滋病(AIDS)病人或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营养知识知晓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使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48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营养知识调查,对其及家庭成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后,选择43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效果评价。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营养知识知晓水平于干预后显著提高,影响干预前、后营养知识知晓的因素为态度与行为(P〈0.01)。结论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非常必要,可促进该人群积极的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我校4个班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名.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教育前后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态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 护生对艾滋病知识总体认知水平中等,对艾滋病态度的正向倾向性较差.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护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乡村医护人员艾滋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解乡村卫生站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认识及态度,以制定有效防止乡村医护人员自身感染HIV和适合于农村地区预防HIV/AIDS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45名乡村医护人员和110名专科护生进行HIV/AIDS知识及行为与态度的调查。结果乡村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知晓率大多低于护生,P〈0.05,差异有显著性。乡村医护人员对HIV/AIDS行为与态度大多与护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多数乡村医护人员对HIV/AIDS认识不足。建议各地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行政机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乡村医护人员进行有关HIV/AIDS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乡村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职护生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69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多形式、多相关专业的健康教育干预,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生AIDS职业暴露防护KAP水平。结论经本研究论证,可借鉴AIDS职业暴露防护健康教育的经验,填补教学空白,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并比较江西省医学类、师范类和民办类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的现况,评价健康教育讲座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江西省医学类、师范类和民办类共15所高校学生,由医学专业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研究对象在教育前后用无记名的方法独立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相同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并比较三类高校学生对于AIDS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差异。结果三类高校学生在教育后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点,隐性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有了显著提高(P〈0.001),且教育后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P〈0.05),学生们更愿意给予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帮助。结论大学教师率先利用学会与学校相结合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张莉  李志远  李莹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2):118-119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对艾滋病(AIDS)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AIDS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措施和方法。为兰州市AID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观看VCD、提供安全套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干预前后使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将干预前后预防AIDS知识回答正确率进行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对自身的感染风险认识不足,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13.68%。结论 在性病门诊开展AID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明显,这对控制AIDS的蔓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台山市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和相关行为态度,探讨通过教育提高对艾滋病认知的效果。方法在教育前后采取相同的问卷,以不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教育前后艾滋病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经健康教育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显著提高(P〈0.01)。对婚前、婚外性行为持正确态度的比例有所增加,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选择安全行为的趋向显著提高(P〈0.01)。结论在戎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但扭转有关不正确的行为态度需要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浙江省女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特征及HIV/梅毒感染状况,为在该人群中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441例女性流动人口进行一对一匿名自填式问卷及HIV/梅毒血清学调查.结果 女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6%;女性流动人口自身的学历、职业、收入对艾滋病知识得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自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和父母途径获取的艾滋病知识与艾滋病知识得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0.226、0.139、0.111,均P〈0.01或0.05);血清学检测均未发现HIV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率为2.04%.结论 浙江省女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感染艾滋病的不同危险因素,应尽早在该人群中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和父母为传播艾滋病知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第一例艾滋病(AIDS)患者,到1999年底共报告1.7万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其中,因注射毒品感染者占72.4%。目前我国吸毒人员68.1万,其中HIV感染者约占2%。目前惟一有效可行的AIDS防治战略就是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主体是AIDS高危人群。海洛因依赖者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类高危人群,他们对AIDS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将直接影响到AIDS的传播速度与数量[1]。本调查旨在了解武汉市的海洛因依赖者对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AIDS预防的态度,为针对这类高危人群的AIDS健康教育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本院220名临床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及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现状、培训需求及对HIV/AIDS者的态度和行为。结果临床护理人员AIDS的基本知识及一般防护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回答问题的正确率80.91%~98.64%;在态度和行为方面,76.4%的护士愿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护理和帮助,95.9%的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关于AIDS的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存在较多误区,需加强对护理人员对AIDS知识的学习及强化教育,并制定出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程序及实践标准,保障临床护士职业安全,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对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按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75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个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其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结果 与健康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护生的艾滋病知识总分、态度总分均有明显的提高(t=12.3、8.7,P<0.01).但是态度部分有15个子条目的 得分教育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护生对艾滋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等现状,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高校683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进行现况调查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89.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区别,分别有92.8%、94.1%和81.8%的学生了解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仍有40.4%和37.2%的学生认为拥抱接吻及照顾艾滋病患者可传播艾滋病,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较好形式依次为:举办宣传活动、宣传栏和宣传单、课堂教育、讲座或座谈会,以及广播或网络。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仍存在认知误区和消极态度,大一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低于大四学生,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有利于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医校学员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高危行为认知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医校1117名学员进行AIDS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认知水平的现况调查分析。结果①AIDS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8.93%,最低为21.22%;态度期望回答率最高为94.99%,最低为7.43%;高危行为认知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6.42%,最低为38.59%。对AIDS预防措施的认知水平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4.18%,最低为16.20%。②对AIDS知识态度行为认知得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分与年级、入学前是否学过医有关联(t=5.49,P0.01;t=2.60,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年级学员其知识、行为认知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低年级学员(P0.01),医学本科和医学大专学员的知识、态度、行为认知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护理大专和药学、检验、放射大专(P0.01)。入学前学过医的学员的行为认知分值和总分高于未学过医的学员(P0.05)。③相关分析发现,AIDS行为认知与态度、态度与知识、行为认知与知识分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某医校学员对AIDS知识的掌握尚不理想,其态度和行为认知尚不乐观,应加强对学员AIDS相关知识的教育,端正态度,引导其行为,以确保其掌握更准确的知识,将来更好地完成医疗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信、行情况,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内蒙古自治区三所高校的近2 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日常细节行为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性观念和态度不容乐观.结论 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健康教育、媒体宣传教育、同伴教育、网络教育是大学生最易获得信息的渠道,是今后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高职院校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关描述性研究。随机整群抽取陕西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800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艾滋病知识问卷总分为68.06±7.04(8~84分);②艾滋病态度问卷总分为25.71±3.46(4~30分);(萤38.6%的高职学生曾与异性有过拥抱、接吻等行为;11.9%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初次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的学生占77.9%;④高职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为电彬电影(41.8%)、报纸/杂志(37.7%);学生最愿意接受的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依次为电彬电影(44.6%)、朋友/同学(41.7%),高职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受同伴的影响很大;⑤艾滋病知识水平与艾滋病相关态度呈正相关关系(r=0.416,P〈0.01);艾滋病知识水平与边缘性行为、性行为及初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职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不高,对艾滋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高职学生中应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并适当采取艾滋病同伴教育。  相似文献   

16.
黄芳  吕斯涵 《铁道医学》2014,(5):473-47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铁路建筑工人在改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成都铁路局某3个工地的铁路建筑工人,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半年多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采取相同的调查内容和方法进行干预后调查。结果:对比干预前430名和干预后随访到的380名铁路建筑工人有关艾滋病、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普遍提高(P〈0.01),最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者的比例由23.4%下降到4.2%(P〈0.01),最近一次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由43.3%提高到72.9%(P〈0.01),但在最近3个月内非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频率干预前后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对铁路建筑工人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但要长期改变农民工与艾滋病有关的高危性行为应建立长效的行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高校医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行为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位于云南省不同地区(昆明市、大理市)的2所高校(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一至二年级的医学生各30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处于云南省艾滋病不同流行区的两所高校(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的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对待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态度、对防范艾滋病的保护性行为及其态度的认识方面昆明医科大学的医学生优于大理大学的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义.结论 地处云南省艾滋病高度流行区的大理大学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防范艾滋病的保护性行为及其态度的认识相对薄弱,应针对性地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态度,探讨较为适宜的艾滋病教育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一年级(大一)至大学四年级(大四)247名护理本科生(护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护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并不全面,随着年级的增高,对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的了解及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正确态度均有所提高,高年级与低年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主要为社会传媒,其次为学校教育.结论:针对护生艾滋病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积极、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昆明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行为的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昆明市3所不同类型高校(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一至二年级的大学生(共879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昆明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认知程度相对较低,而医科类、综合类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在对待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态度方面,医科类、艺术类、综合类三类院校的学生之间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范艾滋病传染所采取的保护性行为及其态度的认识方面,三类院校之间存在差异(P<0.05),各有不同情况.结论昆明市医科类、艺术类、综合类三类院校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认知上存在差异,有着各自的特点.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相对薄弱,应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相关行为取向的现状,为探索针对大学生艾滋病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2004届的265名新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新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率较低,对目前艾滋病的严峻现状了解不充分,对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的态度较为宽容.结论 对师范类新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