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哮病是中医学对肺系疾病中一种病变的命名,现行全国中医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内科学》(六版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关于哮病的定义为:“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宣肃,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认为宿痰伏肺乃哮病的潜在夙根。然而,笔者认为此说有待于探讨,不妥之处,望斧正。  相似文献   

2.
哮喘又名哮病、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中医认为,哮喘的病理基础为宿痰伏肺,每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在哮喘缓解期采取适当的中医善后治疗及调养方法,使哮喘症状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疾病,属中医“哮病”范畴。古代文献多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宿痰伏肺。何明教授在临床中发现,痰饮伏肺虽为哮病之“夙根”,但“风邪”和“脏腑虚损”是哮病重要的发病因素,更是难治性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据此总结出“三因”致哮的理论,提出了以“风、痰、虚”为核心的哮病辨证治疗新思路,在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认为宿痰伏肺乃哮病的潜在夙根,结合学习体会和临床所得,宿痰伏肺更适合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这种常年咳嗽痰多尤其晨起为盛,中医称之为宿痰咳嗽。宿痰每因外邪引动,诱发慢支急性发作,宿痰祛,其病自安。  相似文献   

5.
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患,凡因肺部宿痰内伏,复感风寒湿热,饮食酸咸腥辛,恼怒气逆,劳累乏力,触动伏痰,痰气闭阻气道,肺气不得宣降,症见发作性的呼吸困难,喉间哮鸣有声,甚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医对哮喘"宿痰伏肺"理论认识的阐述,以及西医对哮喘缓解期存在慢性气道炎症的病理认识的总结,联系临床实践说明了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与慢性气道炎症是中西医对同一病理机制认识的不同表述。阐明了中医运用"宿痰伏肺"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它因素引起的广泛气道狭窄的疾病,临床表现是发作性气急、咳嗽、咯痰和肺内有哮鸣音。中医称其为“哮病”,认为痰伏于内,遇新邪引动而触发,壅于气道,使肺气宣发,乃是该病的病机,中医治疗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属"哮喘"、"哮证"范畴.本病发生是因宿痰伏于体内,遇某种诱因而触发,以致痰浊与外邪搏击于气道,使肺气上逆,痰气相击,哮鸣有声.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素体阴虚,痰从热化.  相似文献   

9.
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慢性顽固性疾病,中医认为,其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挛急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宜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初病者,其病在肺;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则病及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常见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变态反应疾病.在中医学中,它属于“哮病”范畴,多由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触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目前的治疗手段能很好的控制哮喘症状,但对于症状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除长期吸入激素外尚无太好的办法.本院在国内率先开展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本科用咳喘糊穴位贴敷结合口服西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56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哮病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当、七情所伤,或体虚病后、禀赋不足,脏腑气机失调,功能障碍,宿痰内伏所致。痰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由于肺、脾、肾、肝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哮病的产生与上述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该文通过探讨"治痰先治气"的机理,结合古籍医案分析,阐明调气法在哮病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胸闷或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为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探索中医治疗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很多中医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现概述如下。1病因病机1.1宿根理论历代医家多认为哮喘的宿根为痰饮伏肺,如杨树亮等[1]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由痰饮内伏造成的“宿痰”,而肺、脾和肾3脏的功能不足是本病的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近代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如张爱国[2]认为痰凝血…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哮喘内有伏痰,复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以致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道,而致喉中哮鸣,气息喘促。痰气搏结,胶阻气道为其病发病关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哮喘存在着气道黏液高分泌,并且黏液的粘弹性发生改变,难以被清除,滞留于气道内,所以致命性哮喘几乎都有黏液栓(痰栓)引起的气道闭塞。两者有一共同点,即痰阻滞于气道。而黏蛋白在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中起着重要作用,现试探讨黏蛋白与哮喘痰气搏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吉赓教授认为,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均与不同程度的外感风寒燥热之邪、内有宿痰伏饮有关,症状不离咳、痰、哮、喘,病位不越肺、脾、肾;通过八纲和脏腑相结合辨证,可确定标本、缓急、轻重、先后的治则治法,并可按标实证阶段(相当于急性发作期)、本虚标实阶段(相当于慢性迁延期)、本虚阶段(相当于临床缓解期)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属中医“哮喘”范畴。乃因内伏之夙根为外邪所诱发,或兼先天不足、肺肾两虚、痰阻气闭、阻塞气道所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哮喘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都有了新的认识。笔者回顾了1984年至1995年的文献,将其概述如下:1 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多以痰立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认识到瘀血亦是哮喘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姚惠陵认为血瘀是小儿哮喘的重要病机,“肺朝百脉”,当各种原因作用于肺,使肺的生理障碍时,就会产生血瘀。洪广祥认为哮喘缓解期气道中的顽疾、老痰并未彻底清除,在一定条件下阻塞气道引起血瘀,指出“痰瘀伏肺”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夙根。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明确指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而中医理论认为支气管哮喘属"哮证"范畴,多因宿痰伏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肺气上逆,肺失宣降,痰随气动,故至痰鸣如吼,  相似文献   

17.
袁梅玲 《微创医学》2005,24(5):782-783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医学正传·哮喘>说:"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哮必兼喘,喘末必兼哮.中医学认为哮喘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乏虚,肺有痰积,内积乏痰常因外邪、疲劳、遗传、饮食失宜、体质、精神刺激、尤以气候变化等因素而诱发.<时方妙用>: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前,痰窠结于肺膜,内处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之伤即发,伤酒食亦发,动怒动气亦发,劳役房劳亦发,并表现为反复发作.根据证候表现以分为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相似文献   

18.
平喘合剂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哮喘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 ,痰瘀伏肺为其宿根 ,外邪引触伏痰、痰瘀胶结、阻塞气道、痰阻气逆为其病机 ,寒热夹杂为其病性。具有宣肺化痰、降气平喘、清热活血功效的中药平喘合剂可明显改善哮喘发作期患儿的肺通气功能 ,明显降低患儿血浆中sICAM 1、IgE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 ,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气道阻塞、调节免疫反应及抑制气道炎症等多个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学"哮病"范畴,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其发生是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诱发,以致痰气博结、壅阻气道,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治疗,西医往往控制哮喘症状较快,但长期运用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哮喘,其控制症状虽不如西医那样迅捷,但其可以从整体进行调整,不仅可以减轻症状,而且可以消除病理产物,缩短疗程,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哮"喘"本系两证,但因"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其病机在于痰阻气道,肺失清肃.《证治汇补·哮病》载:"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其症以邪实为主.我们采用拔罐法治疗15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疗效观察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