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出入口区的正常CT解剖和CT对该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117例胸腔出入口区病变的CT表现,对50例正常对照组在CT上分为5个解剖区;1区(甲状腺区);2区(甲状腺内侧区);3区(甲状腺外侧区);4区(甲状腺后区);5区(甲状腺前区)。结果:在117例中,1匠11例(9.40%),2区8例(6.84%)。3区72例(61.54%)。4区1例(0.85%)。5区3例(2.56%),跨1、3、5区15(12.8%),跨1、2、3区7例(5.98%)。病变主要分布在3区。其中以淋巴结病变最为多见(55例);甲状腺病变(33例)主要分布在1区和跨区生长。结论:在CT上对脾腔出入口区合理的五区划分,有利于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出、入口区CT解剖分区及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T扫描技术对117例胸腔出、入口区占位性病变进行检查,并对其在各CT解剖区的分布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胸腔出、入口区以淋巴系统占位性病变最多,均分布在CT解剖3区,甲状腺疾病次之,主要分布在1区并有跨区生长之势。结论:CT是胸腔出、入口区占位性病变检查的重要,中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且较为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腔出、入口区CT解剖分区及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CT扫描技术对 117例胸腔出、入口区占位性病变进行检查 ,并对其在各CT解剖区的分布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胸腔出、入口区以淋巴系统占位性病变最多 ,均分布在CT解剖 3区 ;甲状腺疾病次之 ,主要分布在 1区并有跨区生长之势。结论 CT是胸腔出、入口区占位性病变检查的重要手段 ,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且较为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cT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cT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瘤单发病灶17例(17/19),占89.4%,CT诊断正确率94.7%;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发病灶13例(13/16),占81.3%,CT诊断正确率68.8%;甲状腺癌单发病灶4例(4/6),占89.4%,CT诊断正确率83_3%。结论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cT影像学特点,可以对甲状腺结节样病变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状腺病变的CT影像表现,探讨CT检查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证实的31例甲状腺病变的CT影像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显示为低密度。11例甲状腺癌中,9例临界不清,密度不均;2例边缘较清楚;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双叶甲状腺弥漫肿大,腺内多发低密度结节;5例局限型结节性甲状腺肿CT表现类似腺瘤或囊肿;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表现不一,1例呈甲状腺腺瘤样改变。结论:CT检查在甲状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薛元领  杨本涛  王振常 《广西医学》2002,24(12):1936-1937
目的:探讨颅盖骨转移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工病理证实的23例颅盖骨转移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均作有CT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CT表现主要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8例(78.3%),也可见成骨性2例(8.7%)或混合性3例(13%)骨质改变。X线平片阳性14例(60.9%)。转移部位以顶骨(40.7%)和枕骨(27.1%)常见,颞骨(11.9%)较少。结论:CT扫描显示病变明显优于X线平片,具有特征性,能对多数病变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的CT表现,探讨甲状腺肿瘤中钙化灶在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钙化灶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关系。结果:80例甲状腺肿瘤中,患者术前CT检出钙化28例(35%)。其中良性肿瘤34例,出现5例钙化,钙化率为14.7%;恶性肿瘤46例,出现23例钙化,钙化率为50.0%。结论:甲状腺肿瘤钙化灶在CT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层面内插技术在后颅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共100例,正常60例,病变40例。同时接受常规CT和螺旋CT多层面内插(MSSI)扫描。常规扫描,层厚8.0~10.0mm,MSSI扫描层厚2.0~3.0mm,螺距1.0,内插宽度3.0~5.0mm.15例拟诊脑占位病变者作MSSI增强扫描。结果 MSSI扫描清除和部分清除放射状高密度区92%,亨氏暗区85%,桥小脑角高密度区84%。MSSI清晰显示后颅窝正常解剖结构:小脑半球和四脑室100%、桥脑86%、桥小脑角85%。6例较小病变在常规cr扫描中未发现,但在MSSI扫描后清楚显示。结论 螺旋CT多层面内插技术在消除后颅窝伪影,显示该区域正常解剖结构和轻微病变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66例肺脓肿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泺涌  袁明智 《重庆医学》2006,35(14):1271-1273
目的研究肺脓肿的CT征象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搜集66例经临床证实的肺脓肿患者的CT与X线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肺脓肿患者的主要CT表现是:(1)近心型:病变较小即可形成液气平面,内壁可不规则;(2)周围型:早期病变中心有坏死低密度区,无气液平,内壁光滑;(3)病变边缘有锯齿状、毛发状改变但较模糊;(4)周围型胸膜有较广泛增厚;(5)抗炎治疗后病变明显吸收缩小。结论CT检查对肺脓肿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并评价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结果 复发灶位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内13例,已切除的甲状腺处12例,已清扫的淋巴结处复发5例:其中复发合并颈淋巴结转移11例。3O例复发灶密度均低于甲状腺固有的密度,复发灶易累及周边结构:胸廓入口14例,喉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声带、杓会厌皱襞)8例,颈总动脉16例,气管19例和食管13例。结论 CT能够诊断甲状腺癌术后有无复发;明确复发灶部位、大小、范围、形态、密度、累及器官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检查在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分别以食管与胸主动脉之间的脂肪间隙是否存在、食管壁的厚度、食管接触胸主动脉的夹角为标准判断胸主动脉是否受侵,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脂肪间隙消失18例,14例(77.78%)外侵,4例(22.22%)无外侵;(2)食管壁厚度<1 cm 12例,3例(25.00%)外侵,9例(75.00%)无外侵; 食管壁厚度>2 cm 23例,19例(82.61%)外侵,4例(17.39%)无外侵;食管壁厚度1~2 cm 6s例,8例(12.31%) 外侵,57例(87.69%)无外侵;准确度为80.00%(28/35);(3)食管肿瘤与胸主动脉之间的夹角<45°43例,4例(9.30%)外侵,39例(90.70%)无外侵;两者之间夹角>90°17例,12例(70.59%)外侵,5例(29.41%)无外侵;两者之间夹角45°-90°40例,17例(42.50%)外侵,23例(57.50%)无外侵;准确度达85.00%(51/60)。结论:术前螺旋CT检查对判断食管癌有无胸主动脉受侵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伟  赵洋 《安徽医学》2015,(3):324-327
目的:对甲状腺腺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1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病理标本进行研究。结果甲状腺结节数为1枚的患者有18例(85.71%),2枚有3例(14.29%);均匀强化有6例(28.57%),不均匀强化有2例(9.52%);出现包膜有13例(61.90%);钙化现象出现2例(9.52%);滤泡状腺瘤15例,乳头状腺瘤6例。发生于甲状腺左叶者10例,甲状腺右叶者5例;跨甲状腺右叶及峡部者2例,跨甲状腺左叶及峡部者1例,跨甲状腺左右叶者3例。病变最大者约4.0 cm ×5.0 cm,检出最小者约1.0 cm ×1.0 cm。病变边缘不清晰者1例,界限清晰者20例。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受压体积增大。囊性结节4例,占19.05%;实性结节8例,占38.10%;混合性结节9例,占42.86%。结论综合各种CT征象,结合详实可靠的临床表现,有利于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穿透伤的诊治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1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胸部穿透伤117例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82例,胸腔穿刺11例,胸腔闭式引流53例。手术治疗35例(29.9%),其中25例在入院后1小时内手术,急诊室剖胸1例,术前安放胸腔闭式引流26例。结果:本组治愈113例(96.6%)。死亡4例(3.4%),其中3例未来得及手术死于失血性休克,手术组肺部感染术后死亡1例。结论:胸部穿透伤比钝性伤较多需要手术,也比钝性伤有较好预后;诊断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 ,探讨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5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 ,其中甲状腺腺瘤 7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3例 ,各种恶性肿瘤 15例。结果 :腺瘤平扫时边界清晰 ,增强扫描 5例显示完整强化环 ;2例表现为结节样强化 ;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局限 ,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囊性低密度影 ,边缘光滑 ,可见到完整或不完整的囊壁。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时成等或混杂密度 ,边界不清 ,增强扫描强化不均 ,并向邻近组织侵犯。结论 :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卢定友  陈望 《中外医疗》2016,(23):188-190
目的:分析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整群收集该院2009年11月—2015年12月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共54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54例中,甲状腺腺瘤24例,甲状腺癌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4例,甲状腺囊肿2例,Graves病1例。该组病例依据其CT表现,分为三大类型:①单结节型33例,包括甲状腺腺瘤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囊肿2例;②多结节型16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3例;③弥漫肿大型5例,包括Graves病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4例。结论甲状腺病变CT分型、CT平扫和增强特点,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周围关系,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是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240个甲状腺结节CT表现,分析甲状腺结节CT特点。结果:甲状腺腺瘤36例,CT诊断准确率83.3%(30/36);甲状腺癌45例,CT诊断准确率为73.3%(33/45);结节性甲状腺肿69例,CT诊断准确率为69.6%(48/69)。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结节数目、形态、边界、包膜、钙化和密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有效可靠的影像学方法,结节数量、密度、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及钙化对甲状腺结节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结节CT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90例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病例采用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高年资医师对病例的CT征象进行评价并给出CT诊断,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CT诊断良性结节79例,甲状腺癌11例,病理学检查示良性结节83例、甲状腺癌7例。CT诊断良性结节准确率为95.18%(79/83),良性结节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为边缘清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及无淋巴结转移,占93.98%(78/83),恶性组仅1例出现[14.29%(1/7)],甲状腺癌主要CT征象有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混杂不均,多伴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转移[71.43%(5/7)]。结论 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掌握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主要CT征象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甲状腺肿瘤的CT资料,36例均行平扫,26例加作增强.结果:36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腺瘤10例,均有完整包膜,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26例,22例为乳头状癌,3例为滤泡状癌,1例为胸内甲状腺未分化癌.12例有细钙化及小斑点状钙化,20例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器宫.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注意肿瘤的钙化、肿瘤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纵膈少见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纵膈少见恶性肿瘤28例,2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一周内行18-FDG-PET/CT检查.结果 28例中,男24 例,女4例,平均年龄42岁.包括胸腺癌9例,上皮来源性恶性肿瘤9例,生殖源性肿瘤7例,恶性孤立性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