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导尿术及留置导尿是最常见的诊疗技术和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为患者留置导尿时,按照传统的方法是先将导尿管插入尿道,见尿液后妥善固定导尿管,再将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的引流管接头连接.目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导尿包中常无血管钳,因此导尿管插入后无法止住尿液外流,若患者烦躁不合作,弯盘内的尿液极易污染床单位.我院自2008年起对一次性导尿包留置导尿的操作方法进行改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戴青松  邓旭 《现代保健》2011,(13):158-159
目的 探讨一种留置导尿法在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采用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留置导尿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引流.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病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例(尿道狭窄),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尿道狭窄2例,尿瘘3例,尿道感染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留置导尿法可明显降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改良留置导尿术对于降低妇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行妇科手术的4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30例和对照组2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留置导尿术,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留置导尿术的临床治疗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7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31%(P0.05);两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株,试验组患者检出4株,对照组患者检出12株,试验组患者病原菌分布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3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2.48%(P0.05)。结论改良留置导尿术能够有效降低妇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全麻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儿童术中留置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术中留置尿管时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为润滑剂和表面麻醉剂,导尿一次置入成功率与传统石蜡油棉球无差异,但可显著减少儿童拔除导管过程中的躁动情绪发生,以及留置导尿拔管后的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导尿与留置导尿医院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 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根据我国目前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医院在导尿和留置导尿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为期1个月的检查和评估并对医护人员掌握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在导尿和留置导尿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行为,通过组织培训、反复督查、纳入医疗护理质量考核后,在导尿和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导尿管选择、无菌操作、保持尿液引流系统密闭等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结论 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安尔碘作皮肤粘膜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燕群 《现代医院》2002,2(6):27-27
安尔碘是一种新型含碘的皮肤消毒剂,使用浓度含有效碘0.2%。应用Ⅰ型、Ⅲ型安尔碘作手术野皮肤消毒、粘膜消毒后采样作细菌学监测、分析,研究消毒剂浓度和作用时间,探讨使用消毒的最佳的方法和效果可靠的途径。为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4月住院行留置导尿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后3、5、7、14d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留置导尿后3、5、7、14 d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7.9%、45.0%、62.5%,对照组分别为23.7%、51.6%、77.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留置导尿患者术后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适合黏膜部位手术切口术前常规消毒的首选消毒剂。方法随机分别以安尔碘(Ⅲ型)黏膜消毒剂和聚维酮碘消毒剂用于包皮环切手术患者手术切口部位常规消毒。结果以安尔碘(Ⅲ型)黏膜消毒剂进行手术切口部位常规消毒,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术后切口感染现象发生。结论采用具有持效杀菌作用的安尔碘(Ⅲ型)黏膜消毒剂进行包皮环切手术切口部位常规消毒,效果显著,对控制手术后切口感染,医院规范化管理及医院内交叉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置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在全麻后采用常规操作技术进行留置导尿,干预组6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留置导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导尿管刺激反应的程度及疼痛分级。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留置导尿对尿道刺激反应及疼痛分级明显优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后留置导尿有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对尿道刺激反应及提高舒适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留置导尿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导尿术是临床求治病人常用的基本诊疗技术之一 ,应用非常广泛 ,但由此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在医院感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为了探讨导尿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使感染率降低到最低水平。本文进行了有关研究 ,并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消毒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2 2例留置导尿患者 ,男性 5 9例 ,女性 63例 ,年龄 2 2~ 93岁 ,其中 >60岁 10 1人 ,占 82 .78% ,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及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等。留置尿管时间最短 1d,最长 66d。1.2 方法 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预防留置导尿致医源性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行留置导尿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留置导尿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留置导尿护理管理,将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导尿口尿样、接尿口尿样进行病原菌检测,计算有菌率并进行比较,总结留置导尿致医源性感染发生的关键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4个周期后,其尿道口、接口处平均有菌率分别为21.9%、6.9%;对照组患者则为51.5%、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留置导尿的操作水平及规范良好的护理工作,对留置导尿致医源性感染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对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外科长期留置尿管患者376例,随机分为冲洗组与非冲洗组,冲洗组随机选择不同冲洗液,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组之间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冲洗第1、3、5、7、14天冲洗组与非冲洗组之间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冲洗液冲洗的患者之间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长期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杨丽霞 《现代保健》2012,(17):126-127
目的:讨论两种导尿方法(留置导尿与无菌间歇性导尿)对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留置导尿及无菌间歇性导尿56例的临床资料,按尿管留置时间、无菌间歇性导尿的时间进行分组,对各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增加,脑出血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前期病情危重的情况下,采用留置导尿,但应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待病情稳定后,可采取无菌间歇性导尿,帮助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正常,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74-1275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的180例在我院行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析性别、年龄、留置时间、觉醒状态等因素对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结果 180例患者中,96例(53.3%)发生了尿路感染。女性、年龄>65岁、留置尿管天数>10 d、未应用抗生素及未进行膀胱冲洗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是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尿管留置时间、抗生素的应用、膀胱冲洗有一定相关性,缩短留置时间、应用抗生素、进行膀胱冲洗都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雷予逊 《现代保健》2009,(17):74-74
目的了解安尔碘(Ⅲ型)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7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安尔碘(Ⅲ型)液浸泡切口和单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观察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结果应用安尔碘(Ⅲ型)组切口感染率为4.90%,生理盐水组切151感染率为26.6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安尔碘(Ⅲ型)液浸泡切口可有效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留置导尿腔内途径对神经科女性患者尿路逆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留置导尿腔内途径对尿路逆行感染的影响,控制和减少留置导尿所致腔内途径感染. 方法将留置导尿的神经科女性患者61例,单纯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单向活瓣集尿袋,对照组应用一次性塑料无菌集尿袋,通过定时进行尿培养,观察不同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结论单向活瓣集尿袋能有效地降低留置导尿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腔外途径尿路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所致腔外途径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将留置尿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为对照组各40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观察组,常规留置导尿后,覆盖一次性无菌护阴罩,在每日1次更换新无菌护阴罩前,先取尿道口周围分泌物及中段尿做细菌培养,再行消毒,覆盖,对照组,常规留置导尿,外阴清洗消毒每日两次,每日上午外阴清洗消毒前取尿道口周围分泌物及中段尿做细菌培养。结果:在相对时间内,尿道口及中段尿细菌阳性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局部使用无菌护阴罩可有效预防腔外途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8.
预防导尿术逆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目的 对比菌止痛润滑剂(A)与石蜡油(B)对预防导尿术所致尿路逆行感染的作用。方法 100例择期手术前无尿路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24h,48h,及72h取尿道口分泌物和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A组术后24h,48h及72h尿道口分泌物和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抗菌止痛润滑剂不但能减轻患者导尿术中疼痛,且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尿路逆行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风后遗症患者留置导尿后不同护理方法下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将中医科住院的中风后遗症行留置导尿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感染监测管理,观察术后尿道感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两个周期监测,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后3、5、7d接口处及尿道口检测细菌阳性率分别为6.00%、10.00%、17.00%、22.00%、27.00%、32.00%,试验组3、5、7d接口处及尿道口检测细菌阳性率分别为0、1.00%、3.00%、8.00%、12.00%、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个周期末监测细菌感染情况,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后3、5、7d接口处及尿道口检测细菌阳性率分别为12.00%、16.00%、24.00%、28.00%、36.00%、48.00%,试验组3、5、7d接口处及尿道口检测细菌阳性率分别为0、2.00%、4.00%、12.00%、16.00%、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导尿后进行规范性护理,有利于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对儿童浅静脉留置针消毒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月在儿科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使用安尔碘进行皮肤消毒,分别在消毒前,第1、2次消毒后和消毒72 h后对两组进行细菌采样,比较消毒效果.结果 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在第1次消毒和消毒72 h后的患儿皮肤菌落数低(P<0.05),且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的消毒待干时间(16.81±1.47)h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在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的消毒效果确切,且可视度高、待干时间短,为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提供了便利,较传统的安尔碘消毒液更具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