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破伤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外科特异性感染 ,但由于人们对其重视不足 ,且因其芽孢在自然界分布较广 ,故感染机会较多 ,在我国尤其在偏远的山区和农村仍常见 ,且病死率较高。本文总结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破伤风患者 135例 ,就其诊疗作探讨分析。1 一般资料我院 1992— 2 0 0 1年共收治破伤风患者 135例 ,其中男 92例 ,女 4 3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 4 4岁 ,就诊时 90例伴有咀嚼无力 ,张口困难 ,颈项肌紧张等表现。 4 5例出现背腹部肌肉痉挛 ,角弓反张症状 ,135例近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 ,76例有未愈创口 ,5 9例创口已愈合。2 临床诊疗经…  相似文献   

2.
3.
新生儿破伤风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乃至生命的传染病,是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孕妇、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已经被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是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有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定了1990年把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降到1‰以下,到2000年把新生儿破伤风降低为零的目标,并作为实现2000年初级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策略。1987年卫生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关于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对孕妇和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的通知》,而我县仍是该病高发地区,是由于我县系少数民族群居地带,四类地区,生活风俗习惯及卫生条件,经济状况等因素造成该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本病是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其病死率较高,科学接生法普及以后,本病的发病率迅速下降,但在我县边远地区的农村仍有发生,我科自2003—2004年8月份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病人37例,其中抢救了16例新生儿的小生命。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破伤风94例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破伤风具有潜伏期短、病情凶猛、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自 1979~ 1999年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94例 ,占同期破伤风 5 15例的 18.2 5 % ,现将临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94例 ,男性 48例 ,女性 46例 ;年龄9.74± 3.72天 (7~ 2 0天 )。出生后至发病时间 (潜伏期 ) 6 .0 5± 3.75天 (3~ 14天 ) ;发病后至就诊时间 3.0 5± 2 .10天 (1~8天 ) ;发病后至首次抽搐时间 1.81± 0 .75天 (1~ 3天 )。入院时病情分型 :轻型 8例 (8.5 1% ) ,中型 14例 (14.89% ) ,重型 72例 (76 .6 0 % )。并发症 窒息和呼…  相似文献   

5.
成人重症破伤风4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0年以来共收治45例重症破伤风病人,经规范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疗效确切,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其中局部破伤风在临床上很少见到,现将1例局部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农民,因左小腿疼痛、痉挛、抽搐,刺激时加重2个月于2011年2月8日入院。  相似文献   

7.
破伤风诊断治疗体会(附44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089)常建星长治市人民医院申路平我院1980年~1995年共收治破伤风患者44例,对其临床诊治分析,认为对破伤风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方面均应采取积极态度,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正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灾后破伤风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 对此48例灾后破伤风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8例病人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对灾后破伤风病人重在及时清创及破伤风免疫注射预防发生,一旦诊断明确,及时采用正规的治疗方法,对于重症病人采用早期气管切开,对于大量地西泮不能控制的抽搐采用肌松剂和呼吸机治疗.极大的提高了重症破伤风病人的治疗成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破伤风是一种特异性感染,死亡率较高。我院于1990~1994年共收住破伤风26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6天,最大82岁,14岁以下的儿童9例,青壮年11例;来自农村24例占92.3%。 1.2 发病原因及伤口部位 因刺伤、割伤、抓伤、挫裂伤、狗咬伤、烧伤等创伤感染21例,不洁接生脐风3例,下肢溃疡(敷土草药后)1例,原因不明1例。其中手、足部位受伤19例,占73.1%。 1.3 潜伏期与临床分型 潜伏期最短5天,最长4月,多数7~14天。轻型9例,中型9例,重型8例占30.7%。 1.4 症状与临床误诊 具典型症状(下行性方式抽搐)19例,不典型症状7例。误诊为脑炎1例。多发性神经根炎、狂犬病、四肢抽搐症和胃穿孔腹膜炎各1例。  相似文献   

10.
11.
我院自1990年~2004年共收治成年人破伤风76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54例,女2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外伤性感染59例,烧伤和产褥感染各4例,冻伤感染和化脓性中耳炎各2例,手术创口感染5例.潜伏期最短4d,最长28d,<2周52例,占68.4%.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牙关紧闭、局部和全身强直性抽搐、喉头痉挛、面部青紫、发热等.按劳氏分型[1]:轻型2例,中型26例,重型48例.  相似文献   

12.
13.
局部破伤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左手各指屈曲挛缩伴疼痛抽搐于2000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15日前被炮炸伤左手,左手掌伤口1cm×1cm,简单包扎后,经用抗菌素伤口愈合,活动自如.伤后5天突发左手各关节僵硬,伤口受刺激后手、臂痉挛,逐渐加重.查体:左手掌远侧掌横纹有约1cm长的伤口愈合瘢痕.左手爪形手畸形,左肱二头肌、左前臂屈伸肌肌张力高.既往体健,否认颅脑外伤史,否认猫狗咬伤史.诊断:手内肌麻痹畸形.给予对症治疗5日,症状不缓解.经详细追问病史,鉴于患者伤后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诊断:破伤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2万单位加5%葡萄糖,青霉素800万单位入液体静滴每日一次,共治疗14天.患手功能逐渐改善,痉挛再无发作.肌张力恢复至正常,手部畸形消失.  相似文献   

14.
岑霞 《医学文选》2000,19(4):532-533
新生儿破伤风频繁抽搐常导致窒息 ,反复窒息易并发脑水肿 ,病情危重 ,进展急骤 ,死亡率高 ,但在临床上早期极易被漏诊而延误治疗时机。我科于 1993年 9月~ 1998年 9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 145例 ,其中 2 2例并发脑水肿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5例 ,女 7例 ,均是旧法接生。临床表现为频繁抽搐伴窒息发绀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脐部有脓性分泌物。其中意识障碍 15例 ,前囟饱满、紧张 11例 ,双侧瞳孔不等大 4例 ,对光反射迟钝 14例。 145例患儿中 30例行头颅 CT检查 ,2 2例示脑实质低密度影。 10例行颅脑 B…  相似文献   

15.
破伤风是基层医院常见严重的外科特异性感染 ,其病死率在 10 %~ 2 0 % [1~ 4] 。我科 1980~ 1999年共收治 34 7例破伤风病人 ,其中 6 0岁以上老年破伤风 94例 ,占 2 7.0 9%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4例中男 6 0例 ,女 34例 ;年龄 6 0~ 87岁 ,平均 6 8.9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半天 ,最长 17d,平均 5 .2 d。1.2 感染方式 :开放性损伤 6 9例 ,拔牙 7例 ,牙病 5例 ,中耳炎 3例 ,皮肤慢性感染 5例 (其中糖尿病足 2例 ,骨髓炎皮肤破溃、乳癌破溃和甲沟炎各 1例 ) ,不明原因 5例。1.3 潜伏期 :最短 3d,最长 5 6 d,平均 10 …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破伤风(NT)是破伤风杆菌经脐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推广无菌接生法后,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但本病死亡率仍较高〔1〕,值得高度重视。我科自1992年11月~1997年11月共收治NT病人3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  相似文献   

17.
18.
破伤风4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伤风是由厌氧革兰阳性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以频繁全身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近年来虽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但在日常活动所致的外伤中,特别是在健康意识较差的农村地区,本病亦较为多见。近年本院共收治破伤风患者4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从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在较偏僻的农村,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加之孕妇自身素质差、文化知识贫乏,又因交通、经济及传统观念等各方面因素,旧法接生仍很普遍,使破伤风发病率仍较高,而且发病后又不及时就医,以致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安定为主,治疗新生破伤风68例、分三组:安定组26例,安定与科眠灵交替应用组22例,安定与鲁米那交替应用组20例。治愈38例,治愈率56%,死亡24例,死亡率36%,三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而单用安定组比较安定与鲁米那交替应有 死亡率明显低0.01〈P〈0.0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与死亡均高,占同期新生儿住院人数的16.5%,占同期新生儿住院互亡人数的31.9%,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生命,应引起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