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二次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二次复发率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膜穿刺术结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较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2.
    
黄丹远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0):1455-1456
目的:探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和耳内镜下穿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6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2月,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耳内镜下穿刺术,试验组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观察两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中耳积液时间(8.06±1.24)d、完全愈合时间(10.11±2.45)d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对照组配合使用氨溴索治疗,观察组配合使用α-靡蛋白酶和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明显低于观察组(95.56%),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听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听阈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α-靡蛋白酶和醋酸泼尼松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病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5例,随机分组,观察组63例采用改良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耳内镜下鼓膜做两个穿刺口;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的鼓膜穿刺治疗,耳内镜下鼓膜只做一个穿刺口。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80.65%)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8.41%)明显更高,P<0.05;(2)与对照组(8.06%)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明显更低,P<0.05。结论:改良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后,69例痊愈,10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患者经传统药物治疗后,38例痊愈,20例有效,22例无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并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所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0例,其中实验组40例,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鼓膜穿刺术。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治疗后有效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较单纯鼓膜穿刺术疗效显著,对患者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玉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65-1667
目的 探讨罗红霉素胶囊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复发率、感染率、耳漏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34%、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62.50%(均P<0.01).观察组患者在复发率、感染率、耳漏发生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罗红霉素胶囊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效果,能较好的清除细菌,且复发率和感染率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腺样体切除结合鼓膜切开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8例,采取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观察组18例,采取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及化脓性中耳炎的耳数分别为1、3、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术后发生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及化脓性中耳炎的耳数分别为2、6、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样体切除结合鼓膜切开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好,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收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观察组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及中耳积液时间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整体效果较好,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患耳83例,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鼓膜穿刺抽吸治疗。观察组在鼓膜穿刺抽吸基础上行地塞米松冲洗。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鼓膜穿刺抽吸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为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院于2010年3月~7月收治了82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实验组除了要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以外,还要切除掉腺样体。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有41例患者,治愈35例,显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有41例患者,治愈31例,显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4%。结论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来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好,感染率和复发率也比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耳镜下行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9例(158耳),在表面麻醉下,行电耳镜下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入醋酸泼尼松龙和α-靡蛋白酶混合液.结果 治愈108耳(68.4%),显效37耳(23.4%),无效13耳(8.2%),总有效率为91.8%.结论 电耳镜下行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好,操作简便,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评价。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研究组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00%)(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P 0.05)。研究组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比较,运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更有利于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李维阁 《贵州医药》2022,46(3):368-369
目的 对照分析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方法 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49耳患耳.对照组实施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观察组实施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ABR指标、中耳积液时间、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后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30例(30耳)和对照组30例(30耳),观察组实施鼓膜置管术后注药治疗,对照组仅实施鼓膜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置管术后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梁鸣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23-12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鼓膜切开置入硅胶管方法治疗.结果 88例(10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随访3-6个月,治愈85耳(85%),好转l4耳(14%),无效1耳(1%),有效率99%.结论 鼻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视野清晰、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认为主要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因素、免疫变态反应因素以及神经能性炎症机制因素所引起。治疗多采用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以提高疗效。2006-01—2012-01笔者采用鼻内镜引导下咽鼓管吹张导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114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鼓膜切开术和鼓膜穿刺术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分析病因。结果实验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均较高、无效率方面较低,均相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由其解剖学特点和放疗特性决定,在目前尚未有有效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前提下采用鼓膜切开术总体较鼓膜穿刺术效果要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性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有效率(89.58%)明显高于常规组(75.0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感染率(16.67%)明显高于观察组(4.17%),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感染,对增强患者治疗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的6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鼓膜置管术治疗的效果。结果鼓膜置管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总有效率97.4%。治疗无效的2耳分别因鼓膜菲薄、过度内陷引起脱管和带管期间感冒未得到有效控制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安全、操作方便、视野清晰、实用性强等优点,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