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试验和运动训练建议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心肌梗死是导致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尽管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未及时就诊者仍将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自然病程进展为更加完全的心肌坏死。尽管对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如ACEI类药物和β阻滞剂的使用),显著改善了预后,但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尚无定论。已经证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运动训练的方案应该根据运动试验的结果进行制定。运动试验能够对患者进行功能和治疗评价,对预后进行分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试验方案有了重大的改进。欧洲心脏病学会最近提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和运动训练的建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远程监测运动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病非药物治疗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再住院率。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远程监测运动训练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国内在"互联网+医疗"新模式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慢性心力衰竭远程监测运动训练值得思索。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远程监测运动训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现将我院2004-2005年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河南医学研究》2020,(7)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和运动耐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VC、MV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FEV_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病,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尽管一些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及瓣膜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控制,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却日益增高。在我国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尚无确切的统计。以美国为例,据美国的心脏病学会(AHA)2001年的统计报告,在全美有500万心衰患者。心衰的年增长数为50万;年死亡数为30万。心衰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严重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对心衰的治疗研究已发展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并且进展很快。现将相关研究近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4):271-275
目的:研究探讨康复运动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脑利钠钛(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scale,MLHFQ)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脏彩超指标、6MWD、BNP水平、平板运动情况、MLHFQ评分。结果:(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BNP水平、各项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平板运动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平板运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其6MWD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治疗实施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强其运动耐力及能量代谢水平,有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8.
9.
孟祥慧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7):24-26
心力衰竭(HF)简称心衰,也称心功能不全,常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或最终结局。慢性心衰(CHF)又称充血性心衰,是指在正常静脉回流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左室〉18mmHg即2.4kPa,右室〉10mmHg即1.33kPa),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难以维持正常代谢需要,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经诊断的心衰病人4年内将有约一半死亡,严重心衰病人1年内病死率高达50%。国内最新资料显示,心衰发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全国现有心衰病人约400万。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药物治疗在神经内分泌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大降低了心衰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改善了心衰患者的预后。但在充分应用各种神经内分泌阻断剂后,心衰患者的获益程度进入了一个平台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前后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变化,研究替米沙坦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应用利尿剂、受体阻断剂、洋地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24)和B组(n=28),A组给予替米沙坦40mg/d;B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d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指标。结果两组在治疗后6个月,NYHA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疗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具有相似的抗心室重构效应,替米沙坦的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及心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实施运动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健康宣教,评定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中,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完成50例,对照组完成4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5);试验组完成6 min步行试验平均距离为(207.66±36.48)m,对照组平均距离为(178.25±27.41)m,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65,P〈0.01);两组患者LVEDD、LVEF等心功能指标进行性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心功能LVEDD、LVEF等指标分别为(55.08±5.71)mm和(45.68±4.57)%,对照组分别为(62.68±6.82)mm和(32.42±3.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t=3.092,均P〈0.05);试验组再住院5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再住院20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6、4.35,均P〈0.05)。结论:实施运动康复及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C W Beeso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of Georgia》1971,60(10):348-349
15.
《右江医学》2016,(1):78-81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探讨CHF的康复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102例CHF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2014年7~12月收治的103例CHF患者作为训练组(实施早期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均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心率(HR)、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量表分别评定两组自理能力;观察两组平均住院天数,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训练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住院首日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7天、出院当天及出院后1个月末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训练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运动康复已被列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ⅠA推荐。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文中对于不参照心肺运动试验开具运动处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不同运动方案的效果以及心脏康复的推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临床及预后特点,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1998年至2001年共42例慢性肺心病(CPHD)合并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病死率为40.5%。在各器官功能障碍中,以肺脏、心脏、中根神经系统、肾脏、肝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患者病死率随受累的脏器数目的增加而增加。结论:MODS受累的脏器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case report, we describe our experience of managing a patient with chemical burns caused by hot chromic acid that covered over 60% of the patient’s body. The patient developed anuria 48 hours after injury. Early excision of burn eschars and hemodi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he patient survived after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s, including allografting and autografting. In patients burned by hot chromic acid, excision of affected skin down to the muscle fascia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injury. Dialysis to remove circulating chromium in the first 24 hours after injury is also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踏车运动,治疗1年,分别评估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分级运动试验测定(METS)和生活质量,以显效、有效、无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METS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踏车运动治疗能显著提高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