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地上和地下)、不同采集时间的白颖苔草抗病毒活性。方法:制备白颖苔草3月份地上和地下部分鲜草榨汁和干药材丙酮提取物以及3,5,6,7,11月份全草干药材的丙酮提取物,采用HSV-1-HEK293细胞感染模型检测抗病毒活性。结果:3月份白颖苔草地上鲜药材榨汁治疗指数(TI)为427.56,干药材提取物为48.50;地下部分鲜药材榨汁为537.45,提取物为76.11;3,5,6,7,11月份干全草提取物TI分别为79.34、89.26、58.08、32.67和64.89。结论:白颖苔草地上、地下部分以及3~11月采集的药材均有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泥胡莱挥发油成分的化学组成,比较泥胡莱地上部分和全草之间挥发油成分差异. 方法 GC-MS联用技术分析泥胡菜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归一法分析挥发油各成分的相对舍量. 结果 从泥胡菜全草鉴定出60种成分,占其挥发油总质量的71.86%.主要含有倍半萜类,脂肪酸类以及芳香类化合物等,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有33种,占挥发油的17.79%;脂肪酸类化合物有11种,占挥发油的37.11%.泥胡莱的地上部分与全草挥发油有25个不同成分,主要是倍半萜类化合物,占其挥发油的6.32%. 结论 泥胡莱全草与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组成上存在差异,地上部分无法代替全草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鱼腥草新品系W01—100的播期和用种量试验,为鱼腥草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结果 试验范围内,不同播期、用种量的新品系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差异。其中,播期对全株鲜重影响不显著,但对地上和地下部分各自鲜重影响较大,以10月15日播种者地上部分鲜重最重,11月4日播种者地下部分鲜重最重,9月25日播种者地上部分甲基正壬酮含量以及单位面积甲基正壬酮总量普遍较高。不同用种量主要对地上部分鲜重影响较大。此外,11月4日播种用种量3000kg/hm^2的地上和全株鲜重显著低于其他播期用种量组合。结论 综合产量和质量等因素,认为采收地上部分鲜草以9月25日播种,3000kg/hm^2的用种量比较适宜;播期推迟,则以4500kg/hm^2用种量比较合算。培育种根的田块可适当推迟播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钾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揭示低钾环境与苍术道地性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苍术植株不同程度低钾胁迫受控实验,分析测定其生物量及植株全钾、可溶性蛋白、总挥发油量的变化,并采用GC-MS分离鉴定挥发油中各组分,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除根长外,低钾胁迫组的株高、根茎粗、叶片数、分枝数、须根数、地上鲜质量与干质量、地下鲜质量与干质量等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植株全钾与可溶性蛋白质的量随培养液供钾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低钾胁迫组挥发油组分显示出质量分数较大的组分数目显著增多、各组分的量趋于均衡、茅术醇与β-桉油醇2个主要成分的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适度低钾胁迫导致的苍术挥发油组分变化与道地药材苍术的挥发油特征相符,低钾胁迫应是苍术药材道地性形成的重要逆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及东南部。其地上部分为药用部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1~3]。不同学者从多方面研究了鱼腥草挥发油,已鉴定出了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月桂醛为主要的药效成分。研究表明鱼腥草挥发油的质量与采收季节[4]、采集居群[5]、品种[6]及提取工艺[7]等因素有关。此外,还研究报道了根状茎、叶、茎与产油率的关系[4],但是没有对其化学成分进行详细分析。考虑到植物的花一般含…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山西道地药材浑源黄芪地上与地下部分黄酮类成分比较,为黄芪药材地上部分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HPLC梯度洗脱技术,对黄芪中6种黄酮类成分同时进行分离、定量分析。结果:浑源黄芪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均含有6种黄酮类成分,只是含量上略有差异。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为0.745 0 mg/g,地下部分为0.885 9 mg/g,其中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在地上部分含量高于地下部分。结论:该结果为黄芪地上部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蓝云龙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6):1195-1198
目的 研究不同种源鱼腥草种质资源的主要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黄酮类成分量及产量变化规律,综合多因素评价鱼腥草种源质量,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基础。方法 测定23个种源的鱼腥草中的甲基正壬酮和黄酮类成分量,并对种源与产量的变异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种源鱼腥草甲基正壬酮、黄酮类成分的量及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鱼腥草挥发油类物质除与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外,还有地理变异规律,总量呈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经、纬双向变异。而黄酮类成分除少数呈经向变异外其他均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结论 通过对23个鱼腥草种源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类物质、黄酮类成分以及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黄酮类成分总量以植株较矮的鱼腥草为优,其中以浙江长兴种源最高,浙江嵊州种源次之。  相似文献   

8.
首次利用毛细管气用色谱、气相色谱一质谱一计算机等仪器分析技术,对广西前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80多个峰,共确认了其中34种成分,地上部分所鉴定成分相对含量占色谱总馆出峰面积的85%,地下部分占74%,主要化学成分为烯、侧柏烯、石竹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兴安升麻及其地上部分分别与中药配伍治疗子宫脱垂,并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兴安升麻地上部分药理学作用。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就诊的106例I度至Ⅱ度子宫脱垂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用兴安升麻与中药配伍治疗,B组40例采用兴安升麻地上部分与中药配伍治疗,按照中医辨证理论将每组患者分为两种类型:气虚型和肾虚型。观察兴安升麻及其地上部分分别与中药配伍在治疗两种类型子宫脱垂疗效上的差异。结果:兴安升麻与中药配伍在治疗气虚型及肾虚型子宫脱垂方面与兴安升麻地上部分与中药配伍治疗两种类型子宫脱垂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兴安升麻地上部分入中药组方在治疗子宫脱垂方面同地下部分作用相似,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香茶菜属植物体外抗肿瘤成分及作用的差异,初步阐明其抗肿瘤药效物质。[方法]制备香茶菜属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以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研究香茶菜属植物及其不同入药部位的成分差异;MTT法研究不同样品对人源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的香茶菜属植物种类及入药部位;以有效乙酸乙酯提取物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共同孵育,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分析孵育前后成分的变化,推测其可能的抗肿瘤药效物质的化学结构类别。[结果]TLC分析显示,浙江香茶菜属不同种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之间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其中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Bentham)H.Hara]、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Miquel)Kud觝]与本属其他植物对比成分明显不同;对MCF-7细胞抑制作用最好的是大萼香茶菜的地上部分,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为8.29μg·m L-1;UPLC分析显示,该样品中存在能够与GSH结合的成分,可能为迈克尔受体分子型二萜类成分。[结论]浙江产大萼香茶菜的地上部分具有较强抗肿瘤作用,初步确定其抗肿瘤药效物质为迈克尔受体分子型二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狼毒大戟的生药学鉴定研究,为该药的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法.结果;狼毒大戟根的横切面可见多轮同心内函韧皮部异常构造,薄层色谱鉴别地上和地下部分所含化学成分有异同性,结论:其断面异常构造及薄层方法均可为该药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甘松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松地上、地下部分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首次对甘松地上部分挥发油进行提取并从中鉴定出4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7.32%;地下部位挥发油鉴定出36个,占总挥发油的88.02%.两者共有成分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鲜鱼腥草挥发油小鼠给药后血中的移行成分。方法建立鲜鱼腥草挥发油小鼠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GC-MS分析方法;比较空白血浆、含药血浆和挥发油的成分异同,确定灌服鱼腥草挥发油小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鱼腥草挥发油给药前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从灌胃给药的小鼠血中发现了11个入血成分,均为鱼腥草挥发油的原型成分。结论初步阐明鱼腥草挥发油灌胃后进入小鼠体内血液中的成分,推测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鱼腥草挥发油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DS法,对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结论: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的挥发油与其他产地鱼腥草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区别,但各产地的鱼腥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xtract and identify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Cotula cinerea(Del.)(Asteraceae family) from southwest of Algeria.Methods: The essential oils obtained by hydrodistillation,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the endemic plant Cotula cinerea which was collected in the region of Sahara from southwest of Algeria,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Results: A total of 33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representing 98.66% of the oil. The main compounds were(E)-citral(24.01%), limonene epoxide cis-(18.26%), thymol methyl ether(15.04%), carvacrol(15.03%), trans-carveol(13.79%), carvone(3.06%) and trans-piperitol(2.54%).Conclusions: The main constituents in essential oil of the aerial part of the plant from southwest of Algeria were different from that collected from southeast of Algeria or in Morocco.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收时期、部位以及干燥方式对海南罗勒精油的影响。方法:采摘海南罗勒(Ocimumbasilicum L.)无花鲜叶(嫩)、含花鲜叶(嫩)、全花、全叶、茎;取新鲜罗勒嫩叶,部分经过冻存、50℃低温烘干或自然风干等处理,再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以精油收率对上述处理过程进行评价。利用气相色谱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上述所得的精油,利用正交实验法优选罗勒鲜叶水蒸气蒸馏的最佳工艺。结果:无花嫩叶出油率最低,全花出油率最高,顺序是:全花>全叶>含花鲜叶>无花嫩鲜叶,茎中不含精油。鲜叶低温烘干或自然风干比鲜叶和冻存鲜叶的出油率低,约损失35%。精油中主要的物质为沉香醇(34.4%)、丁香酚(19.0%)、甲基胡椒酚(13.4%)等。丁香罗勒鲜叶剪成5cm长、加入5倍量水和提取3h为水蒸气蒸馏的最佳提取工艺。结论:采收时期、部位、干燥方式对海南罗勒精油的质量产生影响,这些信息可为海南罗勒精油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理有关黄芪地上部分(茎、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文献,并参照地下部分的相关研究,探讨其地上部分的合理利用,为黄芪药用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新药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肿柄菊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肿柄菊地上部分80%的乙醇渗漉提取,通过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MCI柱层析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应用质谱、核磁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为香草醛(1)、麦角甾醇(2)、过氧化麦角甾醇(3)、3-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4)、对羟基苯甲醛(5)、异东莨菪内酯(6)、5-羟甲基糠醛(7)、尼泊尔黄酮(8)、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9)和13-羟基泽兰烯(10)。结论香草醛、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3-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对羟基苯甲醛、异东莨菪内酯、5-羟甲基糠醛、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和13-羟基泽兰烯均为首次从肿柄菊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宽叶金粟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宽叶金粟兰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比较研究,为宽叶金粟兰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叶金粟兰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归一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宽叶金粟兰的地上部分挥发油中鉴定了45个化合物,地下部分挥发油鉴定了46个化合物,两部分共有的化合物16个,共鉴定了75个化合物。结论:宽叶金粟兰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相差较大,但主要化学成分都是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珠子参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显微鉴别研究,为珠子参及其同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其地下及地上部分作了系统的研究,分别对地下部分的节和节间横切面、粉末,地上部分的茎、叶横切面、粉末及叶片的上下表面观等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详细描述了珠子参各部分的显微特征。结论:本研究不仅提高和完善了珠子参地下部分的显微研究,而且为珠子参地上部分的质量标准研究、开发利用、扩大药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