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方法用经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5例。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50-160 min,术中出血量40-220 ml。12例随访5-36个月,10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例血压明显下降,均无局部复发。结论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解剖标志清楚,手术安全性高,效果满意,可作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23例手术取得成功,1例因粘连严重、术中出血改行开放手术。肿瘤最大径2.5~8cm,平均4.2cm;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20~200ml,平均50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5~10d,平均6.8d;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血压正常,B超或CT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直径〈6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探讨治疗措施。方法 通过对81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5例,占同期收治嗜铬细胞瘤的30.9%。病人的临床表现除特殊部位肿瘤外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相似。结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与生化诊断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相似,其恶性者较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明显增多,定位诊断以^131I-MIBG为特异,治疗以手术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治疗安全性。方法对31例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28例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充分,3例术中发现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切除肿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根本方法。①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控制血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改善一般情况。②合理麻醉方式;严密的术中监测及管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点。③术后密切监测。并提出术前术中处理较术后处理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197例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6~2005年所有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7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良性嗜铬细胞瘤184例,恶性13例;肾上腺原发肿瘤17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24例,多发内分泌腺瘤(MEN)Ⅱ(嗜铬细胞瘤伴甲状腺髓样癌)2例。结论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20例均经手术治疗,单侧17例,家族性双侧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例,无症状嗜铬细胞瘤4例。结论:嗜铬细胞瘤典型表现是高血压、头痛、心悸和出汗,而无症状性、家族性和其他非典型的特殊表现需引起注意。儿茶酚胺及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少见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的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并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前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患者术前诊断休克;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视神经炎.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影像学检查均发现肾上腺占位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症状好转.结论:嗜铬细胞瘤表现多样化,高血压是重要的诊断线索,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2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住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通过配对比较,研究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立位、卧位醛固酮浓度的变化特点。结果:(1)嗜铬细胞瘤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2)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立位、卧位醛固酮浓度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立位、卧位醛固酮浓度升高,对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意外发现的嗜铬细胞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高血压 ,典型的表现为头痛、心悸、出汗三联症等。自 199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了5 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 ,其中以上述典型的临床症状或高血压为主诉就诊的有 3 2例 ,还有 19例系因其它原因就诊作腹部B超或CT检查时意外发现的 ,占同期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的 3 7 2 %。为提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认识 ,本文对意外发现的该 19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例患者女性 13例 ,男性 6例 ,年龄 1960岁 ,平均 (43 2± 15 7)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 19例病人中常规体检发现的…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及其它部位的嗜铬组织的肿瘤 ,高血压是其主要特点 ,属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类型。约 80~ 90 %肿瘤位于肾上腺髓质 ,1 0 %为双侧性 ,1 0 %左右有家族史。我院近 2 0年来收住 40多例嗜铬细胞瘤患者 ,其中 2例为家族性 ,现报告如下 :例 1 :男 ,32岁。住院号 :6 1 35 4。 1 4年前 (1 8岁时 )开始发作性头晕、头痛伴呕吐、大汗、心悸 ,面色苍白 ,血压高达 2 6 0~30 0 / 1 6 0~ 2 2 0 mm Hg,在我院诊为嗜铬细胞瘤 ,行手术治疗 ,病理证实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术后症状消失 ,血压恢复正常 ,保持在 1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的遗传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单纯家族性嗜铬细胞瘤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调查该家系发病情况,绘制家族发病图谱.结果 该家系三代人中有3例嗜铬细胞瘤,均在青少年期发病,发病部位均为肾上腺.均采用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治疗.1例术后发生对侧肿瘤复发,病理诊断均为良性嗜铬细胞瘤,随访1~29年无复发.结论 单纯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多在青少年期发病.对青少年疑似患者进行候选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40~53岁。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腹膜后嗜铬细胞瘤1例,左髂总动脉处嗜铬细胞瘤1例。4例行静脉复合麻醉,2例行硬膜外麻醉,6例全部行手术切除,无1例死亡。麻醉体会如下。 1.术前血压控制: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造成心血管功能受损,甚至心脑意外。术前除应做好各项必要的检查外,应视病情在术前2周左右开始应用α或β受体阻滞药,如酚妥拉明、酚苄明及心得安等,以对抗儿茶酚胺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微循环并利于扩充血容量。 2.麻醉方法的选择:由于此病手术难度大,病人长期高血压,心脏代偿功能差,故对精神高度紧张、肿瘤较大、粘连广泛者宜用全麻,对轻症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SPECT/CT碘化间碘苄胍(^131I-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临床拟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26例,均行^131I-MIBG全身显像,常规肾上腺区SPECT/CT图像融合断层,并对肾上腺外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图像融合断层。结果 12例最终排除嗜铬细胞瘤者,SPECT/CT ^131I-MIBG显像为阴性;14例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者,SPECT/CT ^131I-MIBG显像为阳性。结论 SPECT/CT ^131I-MIBG显像能够定性并准确定位嗜铬细胞瘤(包括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嗜铬细胞瘤约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10%-17%,由于缺乏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定性及确定组织来源均比较困难,加之其往往有丰富的血供和供血来源极不规则,因此手术切除难度大.我院1例患者因反复右上腹隐痛伴腹胀2年,加重7d于2011-10-10入院.术前诊断为右上腹巨大肿瘤,于2011-10-18行血管介入结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对心脏嗜铬细胞瘤的认识,现将国外报道的心脏嗜铬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相关知识,结合近几年我院收治4例心脏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加以归纳、总结,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1心脏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心脏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包括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两部分,定性诊断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严重发作性高血压-伪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总结一组酷似嗜铬细胞瘤的严重发作性高血压:伪嗜铬细胞瘤,男女各两例,平均年龄42.50±8.06岁,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伪嗜铬细胞瘤具有嗜铬细胞瘤的类似症状:①突然血压升高、②伴随躯体不适症状。伪嗜铬细胞瘤区别于嗜铬细胞瘤及其他高血压之处:①无儿茶酚胺代谢物指标升高。②并非由情感因素直接引起,多数患者具有创伤史或消极的对应方式,③排除嗜铬细胞瘤及酷似嗜铬细胞瘤症状体征的疾患。④β、α1受体阻滞剂、心理治疗必要时联合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有效。结论伪嗜铬细胞瘤有别于嗜铬细胞瘤及一系列酷似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情况,β、α1受体阻滞剂、心理治疗必要时联合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有效。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心脏损害的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嗜铬细胞瘤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收治的18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61例心脏受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有可疑心脏损害,占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的33.2%,其中确诊病例占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的9.2%。嗜铬细胞瘤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异常改变等。结论:应重视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心脏损害。在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变时,应与嗜铬细胞瘤心脏损害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一例34岁男性因波动性高血压疑为嗜铬细胞瘤而转至本科就诊。该患者临床表现典型,人院查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MN)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均明显升高,CT和PET-CT检查均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术前予以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4 mg/d口服2周,血压平稳,在腹腔镜下行左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嗜铬细胞瘤,MN、NMN、血压恢复正常,症状缓解。该患者术后随访3年,血压、血浆MN、NMN水平均正常,肾上腺CT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常见病因,临床上嗜铬细胞瘤并非都有典型的症状,因此常导致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现报道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破裂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总结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可以持续或间断分泌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肾上腺素。肾上腺外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称为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血压异常波动、心悸、头疼等,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危及生命。本文报道了1例位于肝右后叶的嗜铬细胞瘤的青年患者,并讨论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病理和治疗方法。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