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携带风疹病毒抗原与风疹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方法 BALB/c小鼠分别给予临床常用的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再经腹腔感染风疹病毒 ,并在感染后的 1、3、7、14d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携带病毒抗原的情况 ,分析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 地塞米松药物组在不同时间抗原的平均携带率分别为 3 1%、4 1%、9 6 %、2 4% ,环磷酰胺药物组分别为 14 2 %、12 7%、9 9%、3 1% ,未用药物干预的感染组分别为 4 6 3 %、10 2 5 %、6 88%、1 75 %。方差分析显示 ,3组动物在感染风疹病毒后的第 2 4小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携带抗原存在明显差异 ,F =0 0 317,P <0 0 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 :环磷酰胺药物组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抗原的携带明显高于其它实验动物组 ,地塞米松药物组和药物未干预组动物之间无明显差异。确切概率法分析表明 ,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风疹病毒的持续性携带与中枢神经系统风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极为密切 ,P <0 0 0 1。结论 环磷酰胺可能影响风疹病毒感染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病毒的携带率。在感染初期 ,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携带风疹病毒将增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辐射引起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经2,4,6和8Gy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和与凋亡有关的Bax和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照射后早期(4h~7d),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2,4,6和8Gy照射后4h,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2.6,3.8,5.5和10.4倍,显示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2)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淋巴细胞绝对数急剧降低,如2,4,6和8Gy照射后4h,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分别为对照值的82%,63%,47%和22%,与淋巴细胞凋亡呈相反趋势,提示凋亡可能是急性照射后淋巴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3)DNA凝胶电泳显示,6Gy照射后3d,淋巴细胞出现特征性的梯形谱;末端标记法显示,6Gy照射后7d,凋亡率达到峰值,为照前值的16倍,这些结果与May-Grunwald-Giemsa染色所得数据基本符合。(4)照射后Bax和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证实,二者在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上述结果为阐明淋巴细胞辐射损伤与修复的机制,以及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16年5 13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6年来本地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病种变迁。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16年来(分先后8年A、B线住院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逐一对照分析。结果16年共513例,A、B两组肺炎占本组感染性疾病的36.1%与45.2%,拟诊败血症为19.2%与3.9%,确诊败血症为1.6%与7.9%(P〈0.01),脐炎17.6%与24.8%,支气管炎8.7%与3.9%,各种肠炎10.9%与6.7%,口炎4.9%与2.5%,梅毒0与3.6%,化脓性脑膜炎0.5%与1.5%,皮炎0.5与0。两组治愈率为66.1%和60.3%,好转率13.7%与24.2%,恶化率5.5%与10.7%,死亡率14.7%与4.8%,P均〉0.05。两组共死亡43例,其中肺炎占首位,共12例。结论:本地区新生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淋巴细胞的膜抗原双标记染色法及ELISA,对60例LN患者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活动期LN患者的CD3+CD4+细胞的比率(A组:伴肾病综合征者)为(l6.3 ±7.9)%,B组(不伴肾病综合征者)为(20.8±10.1)%]和CD16++CD56+细胞的比率[A组为(8.6±5.7)%,B组为(15.2±6.2)%明显减少;CD3+ CD8+”细胞的比率[A组为(48.3±10.7)%,B组为(35.9±9.8)%]明显增高;CD3+ CD4+ /CD3+ CD8+细胞的比值<1(A组为0.43±0.21,B组为0.87±0.25),且A组与8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②与活动期LN患者相比较,治疗后处于稳定期的 LN患者 CD3+CD4+细胞的比率卜组为(28.8±8.l)%,B组为(32.8± 7.l)%]和 CD16++CD56+细胞的比率[A组为(18.9 ± 12.5)%,B组为(24.0±8. 9)%,以及 CD3+CD4+/CD3+CD8+细胞的比值(A组为 0.97±2.3,B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1994年8月~1998年8月14例小儿伤寒多器官损害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3岁1例,~7 岁5例,~14岁8例.高热者I3例,其中驰张热6例,稽留热3例,不规则发热4例;各系统临床表现为:肝大4例,脾大2例;心音低钝3例,级脉2例,早搏2例,皮疹4例.血WBC<3 ×10/L者 3例(23.1%),3~10×10/L者 7例(57.7%),>10 ×10/L者4例(19.2%),PLT<10×10/L者2例(7.6%),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0. 0…  相似文献   

6.
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β-D半乳糖苷酶联结,制成T3-酶联结物(T3-E)。用T3-E作为示踪剂建立了游离T3(FT3)酶免疫分析(EIA)。本法灵敏度为0.29pmol/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6% ̄8.7%和7.8% ̄14.9%,与二碘甲状腺原氨酸(T2)、反T3(rT3)和甲状腺素(T4)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7×10^-4、1.1×10^-4和3.1×10^-5。本法与FT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1194例初诊怀疑患强直性脊柱炎(AS)和其它关节性疾病患者的HLA-B27、B7、B13和B40位点抗原的分布,并分析这些位点的相互杂合和其抗原的交叉反应性。方法 微量细胞毒反应法,在同一块反应盘上同时检测。结果 1.在1194例患者中,HLA-B27抗原阳性率达38.6%;B7的抗原阳性率为7.4%;B13为14.6%;B40为13.4%。2.在HLA-B27阳性人群中,B7抗原的阳  相似文献   

8.
EB病毒潜伏感染在不同部位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T细胞淋巴瘤(TML)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不同部位的TML(结内40例、结外60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细胞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1)100例中EBER1/2检出率48%(48/100),结内TML检出率30%(12/40),结外TML检出率60%(36/60),结内、结外EBV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结外呼吸道TMLEBER1/2检出率鼻腔、鼻咽、口咽和肺分别是88.9%(16/18)、71.4%(5/7)、47.6%(10/21)、33.3%(1/3)。(3)胃肠道、软组织TMLEBER1/2检出率分别是16.7%(1/6)、33.3%(1/3)。结论:EBV感染在不同部位TML中的表达具有明显部位限制性,特别是鼻腔、鼻咽的TML与EBV关系最密切,其EBER1/2检出率明显高于身体其它部位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天津地区城市与农村自杀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调查了1992-1994年天津地区自杀统计报告资料,核查同期人口资料,计算出1992-1994年自杀死亡率分别为1.58/10万、1.37/10万和1.52/10万。自杀者年龄6~90岁,平均46±3.25岁。城市组男女之比是2.5∶1,农村组是0.98∶1。自杀原因前三位城市组为人际关系矛盾占39.8%,婚姻矛盾占19.1%,久病厌世占18.7%;农村组为婚姻矛盾占38.1%,人际关系矛盾占19.4%,久病厌世占16.5%。自杀方式前三位城市组自溺占24.7%,服药服毒占14.9%,跳楼和开煤气占14.1%。农村组服药服毒占41.7%,自溺占19.2%,自缢占15.1%。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粉尘螨为抗原和刺激剂,采用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结合皮内试验比较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82例,对照健康人44例(儿童17例、成人27例)。结果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3.4%、54.9%、67.1%。健康人4.6%、2.3%、4.6%。Dot-ELISA和HBDT符合率(患者84.1%,健康人97.7%),上法可作为过敏性哮喘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踝跖部神经显微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不同部位断足再植提供理论基础和有关数据。方法:用体视学方法对66例成人踝跖部胫神经及其重要分支进行观测。结果:胫神经的平均横径和面积分别为:第1断层5.8mm,14.1mm2,足底内侧神经的平均横径和面积分别为:第1断层4.0mm,7.2mm2,第2断层4.1mm,6.8mm2;第3断层4.3mm,6.5mm2;第4断层3.7mm,5.4mm2;第5断层3.1mm,4.4mm2;第6断层3.2mm,4.4mm2;第7断层2.9mm,4.7mm2。足底外侧神经的平均横径和面积分别为:第1断层3.0mm,4.8mm2;第2断层3.1mm,4.5mm2;第3断层3.5mm,4.7mm2;第4断层4.0mm,4.4mm2;第5断层4.5mm,4.6mm2。结论:提出了“三段”断足分型法。不同断层平面断足再植吻接神经时要首选吻接主干,但断层11和12应根据足部感觉功能需要首选吻接胫侧神经。  相似文献   

12.
树Qu实验肝癌发生过程中IGF—Ⅲ,HBxAg,p21和p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BV与AFB1协同致肝癌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观察53只树Qu肝及肝癌组织IGF-Ⅱ,HBxAgp21及p53蛋白表达,结果接受HBV和AFB1的树Qu肝癌诱发率和IGF-Ⅱ,HBxAg,p21检出率分别为52.9%,82.4%,52.9%及29.4%只感染HBV的分别为11.1%22.2%,11.1%和11.1%,仅摄入AFB1的分别为15.8%,26.3%及15.8%,(p21  相似文献   

13.
用食蟹猴疟原虫B株子孢子感染的6只恒河猴,初发期虫血症自然消长曲线2只猴为双峰形、4只猴为多峰形。虫血症显著期(原虫密度≥2‰)最短者为13d,最长者为37d。在虫血症显著期供113批(1批/日)蚊(大劣按蚊或斯氏按蚊)血餐,获得感染好的蚊虫(卵囊均数=5-327.7,胃感染率=65-100%)58批、平均为9.7批。感染好的蚊批分布:双峰形的初峰期为14.29%(2/14),次峰期为85.71%(12/14);多峰形的初峰、次1和次2峰期分别为22.73%(10/44)、45.5%(20/44)和31.82%(14/44)。结果提示对蚊感染性较强的血餐时间主要分布在次1和次2峰期。  相似文献   

14.
肺小细胞癌p53基因分析mdm—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癌(SCLC)的p53基因改变的mdm-2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的方法,对14例SCLC的石蜡切片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染色p53蛋白阳9例,阳性率为64.3%(9/14);mdm-2蛋白阳性4例,阳性率为28.6%(4/14)。p53基因海5、6、7、8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21.4(3/14  相似文献   

15.
用RPHA及EIA法筛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其新生儿分两组,以60IU/ml1针免疫球蛋白(HBIg)加3针10μg乙型肝炎疫苗为实验组,于出生24小时内分别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内接种1支HBIg和1支乙肝疫苗,1、6个月时各接种1支10μg乙肝疫苗,用同剂量、同批号、同方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针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6、9个月采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免后6、9个月对照组和实验组的HBsAg阳转率分别为7.5%、5.3%。保护率为90.4%和93.2%,达到30μg疫苗加200IU/mlHBIg免疫局6个月的保护率(76.5%~92.2%)。两组HBsAg阳转率、保护率、S/N值GMT的差异非常显著,x2=7.52,P<0.01。表明中效价HBIg与乙肝疫苗共同应用,对主动免疫应答无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6.
B7-1分子诱导体外抗肝癌免疫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B7分子在体外抗肝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HepG2/hB7-1,HepG2/neo及亲代HepG2瘤苗混合培养(MLTC),检测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淋巴细胞HLA-I类抗原的表达,培养上清IFN-γ水平,TNF活性及LAK,CTL细胞活性。结果:HepG2/hB7-1瘤苗促淋巴细胞增殖最高达14.6倍,明显高于HepG2/neo和HepG2瘤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汕头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肠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汕头市236例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进行肠道病毒(EV)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从236例的257份标本中分离出病毒62株(55例),检出率为24.1%。57例患者做了双份血清检测,中和抗体≥4倍增高者48例,阳性率为84.2%。以上患者病毒分离和/或血清学阳性而确诊者78例,确诊率为33.1%,患者感染的病毒型别分布及构成比分别为:脊髓灰质炎(Polio)病毒33例(0.4231),其中Ⅰ型6例、Ⅱ型18例、Ⅲ型4例和多型混合感染5例;柯萨奇(Cox)病毒21例(0.2692),其中A24型6例、B1型7例、B4型2例和B5型6例;埃可(ECHO)病毒11例(0.1410),其中7型5例、24型2例和11、12、15、27型各1例;肠道病毒10例(0.1280),其中70型3例、71型7例及多种病毒混合感染3例(0.0385)。  相似文献   

18.
雌二醇增强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 SD大鼠 28只,体重 200 g,分用药组(雌二醇肌注0.25 mg/kg/日)和对照组各14只,每组有9只动物用Moms水迷宫技术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另5只在用药 10天后用 Golgi-Cox染色,观察海马 CAI区锥体细胞树突棘的变化。结果:(1)用药 10天后,定位航行实验显示:后 4个时间段用药组和对照组潜伏期分别为 8. 6±3.1秒和 14.1±4.2秒,差别显著(P<0.05);Golgi-Cox染色显示对照组中段树突棘数为 19.5±2. 3,用药组为 24.8±3.2,差别显著(P<0.05)。(2)用药 30天后,用药组和对照组潜伏期分别为17.4±6.2秒和35.9±9.3秒,在原有平台像限游泳路线长度占总长度42.3±4.3%和31.7±4.6%;跨越平台次数分别为3.1次和1.6次,差别显著(P<0.05)。结论:雌二醇能增强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特别是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丙型肝炎(HC)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致病机制及机体对其免疫保护作用,收集24例HC病人(急性3例,慢性21例),用3H-TdR掺入法研究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不同HCV抗原增殖反应,并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了PBMC中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在HCV抗原刺激后的变化。结果:HC病人PBMC对HCV合成肽CP9,NS4和基因重组抗原C,E1,E2,NS3刺激后出现不同程度增殖反应,刺激指数(SI)分别为1.69±0.51,1.61±0.54,1.68±0.58,1.49±0.44,1.44±0.44和1.33±0.33。3例急性HC中2例病人的PBMC对HCV抗原呈有效增殖反应(SI≥2.1),且血清HCVRNA阴转伴ALT正常。细胞表型分析显示:增殖的细胞表型是CD4+淋巴细胞,而CD8+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较弱。结论:HC病人PBMC确实存在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CD4+淋巴细胞比CD8+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要强,急性HC病人PBMC对HCV抗原有效的增殖反应预示可能有良好的临床愈合  相似文献   

20.
使用PCR对21份采集于1995年中的云南陇川县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从17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份陇川样品中存在B和C两种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各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4.7%和3.3%。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B和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属陇川B亚型的14个毒株与包括泰国、缅甸及云南瑞丽在内的B亚型毒株序列十分接近,基因离散率在3.9%~4.5%的范围内;属陇川C亚型的3个毒株则与代表印度毒株的C亚型共享序列及瑞丽C亚型毒株序列十分相似,其基因离散率均为2.5%。以上数据提示,HIV-1在陇川的流行时间不长,且B和C亚型毒株的传入时间相差1年左右。对B亚型毒株V3环序列的分析还发现,位于V3环顶端的四肽序列中GPGQ占64.3%,GPGR则仅占28.6%,且编码其精氨酸(R)的密码子均为CGA而不是AGA。此结果与作者根据早期瑞丽HIV-1毒株序列研究结果得出的推测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