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探讨特殊人群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全身应用激素治疗受限制的特殊人群,应用散瞳、局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及热敷等局部治疗方法,对43例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总结。结果 43例特殊人群前葡萄膜炎全部临床治愈。结论特殊人群前葡萄膜炎应用局部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与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的一般葡萄膜炎病例无明显差异,能避免葡萄膜炎格式化的静脉滴注和大剂量的激素治疗误区。  相似文献   

2.
19例全葡萄膜炎,采用大剂量激素等措施治疗。在中药的辅助下快速减量激素,无一例患者出现反跳复发,缩短了激素的用药疗程。减轻了机体对激素的依赖性,促进了炎症恢复。  相似文献   

3.
竹叶石膏汤加减预防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激素反跳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例全葡萄膜炎,采用大剂量激素等措施治疗。在中药的辅助下快速减量激素,无一例患者出现反跳复发,缩短了激素的用药疗程。减轻了机体对激素的依赖性,促进了炎症恢复。  相似文献   

4.
葡萄膜炎是一种难治性的致盲眼病。其中,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免疫抑制治疗。现有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激素和激素替代制剂。常用的激素替代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磷酸酶抑制剂、烷化剂、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及一些正在研制的新药。当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者应用激素出现严重副作用时应该考虑应用激素替代制剂。每种免疫抑制剂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所以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在达到提高治疗葡萄膜炎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可能减轻副作用控制并发症,提高葡萄膜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孵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云克)对兔实验性葡萄膜炎的不同治疗作用。方法实验兔10只随机分为鲫TC-MDP小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分别测定兔葡萄膜炎动物模型制模前、制模后5d,99TC-MDP给药后10d、停药后5d两组兔眼前段炎症变化。结果以眼前段炎症评分作为检测指标,小剂量与大剂量99TC—MDP均能减轻兔葡萄膜炎的眼前段炎症,(P〈0.05)。但大剂量”TC—MDP对减轻兔眼前段炎症的效果比小剂量更为明显(P〈0.05)。结论大剂量鲫TC—MDP对减轻实验性葡萄膜炎兔眼前段炎症比小剂量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葡萄膜炎是眼科的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目前治疗主要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但激素具有副作用大等缺点。自成功建立实验性自体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以来,多种新型药物以及治疗方法均已得到实验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对近年来实验性自体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葡萄膜炎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葡萄膜炎的病因多属不明,临床治疗远比寻查病因更显重要。目前认为多数内因性葡萄膜炎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前葡萄膜炎多由体液免疫介导,很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诱发炎症,而后葡萄膜炎多由细胞免疫介导。对内因性葡萄膜炎治疗尚缺乏根治措施,控制炎症至关重要;临床上现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但以激素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张莲  毕宏生  郭俊国 《眼科新进展》2014,(12):1187-1189
目前,葡萄膜炎的治疗主要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虽然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免疫细胞亚群,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很大。近几年,随着对葡萄膜炎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生物制剂等具有明确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法得到极大的发展并应用于临床,在葡萄膜炎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抗TNF生物制剂有望成为葡萄膜炎治疗的一线药物。本文将抗TNF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治疗葡萄膜炎的给药方式与剂量、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激素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方法、疗效,以减少复发率.方法:对142例急性前葡萄膜炎病例常规给予局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3mg,1次/d.同时局部点用典必殊及1g/L双氯芬酸钠眼药水.个别病例经局部激素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则予口服大剂量强的松80~100mg,逐日减量10~20mg,3~5d停药,一般不超过1wk,继续局部激素治疗.结果:全部病例于30d内痊愈,未出现全身并发症,6mo内无1例复发,1a内复发率14.8%(21例).结论:大多数急性前葡萄膜炎不需全身激素治疗,同时适当延长疗程可能对降低复发率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开灵滴眼液治疗慢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选择的临床慢性葡萄膜炎病例随机分为2组共80例,对照组40例用激素和散瞳等药物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滴眼液。结果:治疗组疗效快,激素用量少,病程短,复发率低,证实清开灵滴眼液治疗慢性葡萄膜炎有重要作用。结论:清开灵滴眼液对慢性葡萄膜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顽固性葡萄膜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4月至2019年1月反复发作葡萄膜炎并发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9例(44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局部或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手术后并发症, 并重点观察葡萄膜炎的复发情况。术后随访5~3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提高有38眼(86.36%, 38/44), 视力稳定4眼(9.09%, 4/44), 术前光感术后仍是光感2眼(4.55%, 2/44)(Z=2.45, P<0.001)。所有患者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 术后仅8例合并全身综合征的患者服用维持剂量激素, 术前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均得以控制。术后葡萄膜炎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术前(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可改善视力, 明显减少葡萄膜炎的复发, 降低全身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频率, 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急性前葡萄膜炎47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激素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方法、疗效 ,以减少复发率。方法 对 4 7例急性前葡萄膜炎病例常规给予局部结膜下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12 mg(0 .3ml) ,隔日 1次 ,一般为 1~ 3次。同时局部点用 0 .5 %醋酸可的松及 0 .1%双氯酚酸钠眼药水。个别病例经局部激素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 ,则予口服大剂量强的松 80~10 0 mg,逐日减量 10~ 2 0 m g,1~ 3天停药 ,继续局部激素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于 16天内痊愈 ,未出现全身并发症 ,半年内无一例复发 ,一年内复发率 10 .6 % (5例 )。结论 大多数急性前葡萄膜炎不需全身激素治疗 ,同时适当延长疗程可能对降低复发率有效  相似文献   

13.
康宁克通-A在眼外伤及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康宁克通-A在眼外伤及手术后葡萄膜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对临床上眼外伤和手术后引起的长期葡萄炎病例中,其中眼球破裂伤45眼,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内障及葡萄膜炎37眼,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14眼,交感性眼炎6例12眼,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6眼,经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治疗,炎症反应控制后结膜下注射康宁克通-A,观察并记录视力及裂隙灯检查情况。结果: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裂隙灯检查葡萄炎症和免疫排斥反应得到控制,没有出现停药后反跳现象。结论:康宁克通-A在治疗眼外伤及手术后葡萄膜炎和免疫排斥反应中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范围广等优点,防止了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停药后的反跳现象,减少了全身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葡萄膜炎药物治疗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Yang PZ  Wang H  Zhou HY  Yu Q  Zhong H  Huang XK  Fu T  Chen L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0):679-682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临床治疗中的误区和可能原因。方法收集2000年4—10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就诊的154例患者(268只眼)的完整资料,归纳、分析其治疗资料,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途径、剂量和治疗时间以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情况。结果154例(268只眼)患者中糖皮质激素滴眼数、结膜下或球后注射眼数及全身应用例数的使用率分别为90.3%、84.0%及92.9%,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中静脉滴注者占85.3%。Behcet病(37例)、前葡萄膜炎(30例)及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14例)患者的既往治疗情况显示,县级、地市级和省级医院(包括省级以上医院和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糖皮质激素应用中普遍存在着大剂量滥用或滴眼剂使用不当的现象。154例葡萄膜炎患者中抗生素滴眼数、结膜下注射眼数及全身应用例数的使用率分别为97.0%、71.6%及83.8%;仅6例(3.9%)应用了其他免疫抑制剂。结论内源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尤其是Behcet病、前葡萄膜炎及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患者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现象相当普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途径、剂量及治疗时间应根据葡萄膜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而定;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中华眼科杂志,2004,40:679-68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梅毒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经临床及检验确诊为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29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9例患者中15例为双眼发病,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岁.以眼红痛视力下降等为主诉,诊断35只眼梅毒性脉络膜炎,其中29只眼同时诊断梅毒性视网膜血管炎,12只眼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继发视网膜色素变性;2只眼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只眼梅毒性前葡萄膜炎;5只眼梅毒性全葡萄膜炎.30只眼发病1个月内来就诊,治疗后3个月内视力明显提高,眼底病变完全消退.12只眼距发病3个月内来就诊,之前均被外院误诊,并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眼底病变消退6个月到2年不等.结论 梅毒性葡萄膜炎以性脉络膜炎最常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眼科致盲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感染、自身免疫等多种机制.目前葡萄膜炎的治疗仍主要依靠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副反应普遍较大,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一些新型生物制剂药物也用于治疗葡萄膜炎;基因治疗、RNA干扰等技术也将逐步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文中拟对当前葡萄膜炎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总结分析1027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38例(38眼)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率为3.70%,其发病因素与术后过早停药、糖尿病、眼部术前并发症等有关,本病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敏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尽量清除干净晶体皮质,术后不过早停药,并注意控制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应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 90例180眼 ,其中男 30例 ,女 6 0例 ,年龄 35~ 5 5岁。病程 1~15 a。全葡萄膜炎 35例 ,后葡萄膜炎 40例 ,原田综合征 10例 ,Vogt-小柳综合征 5例。就诊前均在其他医院曾反复长期局部全身应用激素治疗 ,均未能控制 ,前后节炎症均明显者6 0例 ,其余 30例炎症较轻微 ,激素减量炎症复发。 180眼中4眼并发白内障 ,2眼并发青光眼 ,所有病例均呈现药源性柯兴综合征。1.2 治疗方法 观察患者均为全葡萄膜炎或后葡萄膜炎 ,给药方式以全身用药为主 ,强地松冲击疗法逐渐减量。每早8点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tPA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率为3.29%,经过t-PA 10μg前房内注射,5~10天前房内纤维蛋白完全吸收,视力恢复良好,无后遗症。随访9~12月,无1眼复发,视力稳定。结论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反应,前房内注射t-PA治疗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璇  刘茁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73-2276
目的:评价微视野在急性全葡萄膜炎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为微视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就诊时间在发病5d内的急性全葡萄膜炎患者53例106眼。采集激素冲击治疗前,激素冲击治疗后1,3,7d;1,3mo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微视野图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Flare检查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并分析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视力、光敏感度参数的变化、黄斑区水肿由严重到消退的过程及房水细胞值的变化。结果:急性全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治疗,炎症逐渐消退,激素冲击治疗后1,3,7d;1,3mo采集数据较激素冲击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于不同时期视力逐渐提高;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由281±61μm变为149±43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Flare结果由213.9±13.8变为18.2±2.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微视野可客观揭示急性全葡萄膜炎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后眼的视力及光敏感度的变化,为急性全葡萄膜炎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的观察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