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畸形Ponte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因脊柱畸形行Ponte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6.5~45.2岁,平均18.8岁.成人脊柱侧凸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Ponte截骨矫形.SEPP40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或波形消失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P40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4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2例为胸腰段.2例同时有波幅下降>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10%患者.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Ponte截骨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2.
Zeng Y  Chen ZQ  Guo ZQ  Qi Q  Sun CG  Li WS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34-1237
目的 探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对2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20~57岁,平均39.5岁.在患者术前全脊柱X线片和CT上测量躯干矢状位平衡和胸腰椎后凸角度,并在外观相上测量颌眉角.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截骨,确定手术方式.具体手术方式有:单节段闭合截骨矫形16例;单节段前方撑开-后方闭合截骨矫形3例;胸腰段经椎弓根联合腰段Smith-Peterson截骨2例.观察患者术后矢状位失衡、颌眉角和胸腰椎后凸角度的恢复情况,并评价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4.4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770 ml.术前平均胸腰椎后凸角为62.1°,矢状位正失衡平均为172.9 mm,颌眉角平均为34.9°.术后平均随访28.8个月,平均胸腰椎后凸角改善率为60%;矢状位正失衡改善率为64%;颌眉角改善率为98%.随访时患者腰背痛的改善率为64%,总的治疗满意度为95%.结论 针对不同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特点,在术前模拟截骨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后路截骨矫形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Zeng Y  Chen ZQ  Guo ZQ  Qi Q  Li WS  Sun CG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1):23-27
目的 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手术治疗31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13 ~56岁,平均33.4岁.手术方式包括后路经后凸顶点(椎弓根或椎间隙)截骨+闭合矫形或前方撑开-后方闭合矫形和后凸融合节段切除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和前柱重建.观察手术前后的后凸角度、腰椎前凸角和脊柱矢状位的平衡状况.同时于术前和随访时应用Frankel分级评定下肢神经功能,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用患者满意指数(PSI)评价手术满意度.结果 术前平均后凸角度为94°±27°,平均腰椎前凸角为71°±20°,脊柱矢状位力线平均为(-15 ±44)mm.术后1周平均后凸角度改善为26°±11°,平均改善率为71.4%.术后平均随访22.5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后凸角度为28°±12°,平均改善率为70.0%;平均腰椎前凸角为46°±11°,平均改善率为35.1%.术后后凸角度和腰椎前凸角与术前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和8.1,P<0.05).脊柱矢状位力线平均为(-4 ±22)mm,平均改善率为73.4%.术前患者Frankel分级为E级13例,D级13例,C级5例;末次随访时E级增加至20例,D级8例,C级3例.术前ODI评分平均为(13±12)分,末次随访时改善为(7±8)分,平均改善率为45.2%.PSI显示总满意率为90.3%.结论 根据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截骨矫形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04-2012-12采用后路Ponte截骨矫形手术治疗1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陈旧胸腰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X线片观察Cobb角、SVA间距改善情况,应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观察神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为0~5分,平均3.3分;矢状位后凸Cobb角11°~23°,平均17°,丢失2.2%;SVA间距为-1.6~2.0 cm,平均1.1 c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矢状面平衡恢复好,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1~2006年手术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21例,其中一期后路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术18例,如前方骨缺损较多,则采用前后方联合矫形手术,即后路截骨固定前方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2.6个月.后凸Cobb's角由术前的56.4°(47.5°~98°)矫正至术后的8.3°(-6°~17°).矫正率85.2%.21例均获骨性融合,无明显矫正丢失及骨固定失败.9例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固定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用于严重后凸畸形及椎体前方骨缺损较多者.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Chen ZQ  Li WS  Guo ZQ  Qi Q  Dang GT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4):201-204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33例,平均年龄40 3岁。病史平均36 0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40 8°(20°~82°)。全部患者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12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23例既往曾有手术史。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间隙松解植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15例,后路截骨减压矫形12例,前路松解、椎体间撑开植骨固定6例。结果全部患者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86 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4 6个月(6个月~84个月), 32例骨性融合, 1例植骨未融合,行二次手术后骨性融合。10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 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有显著腰背部疼痛者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单纯后路截骨矫形适用于角度较小( <45°)的后凸畸形。前路松解、后方经关节突截骨矫形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尤其对后凸严重或二次手术的病例更显优势。对于合并脊髓不全损伤的病例即使病史较长,手术仍然可能获得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腰部疼痛的缓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后凸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中-重度脊柱后凸成角畸形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对策。方法:2004年5月~2009年10月采用后路后凸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技术治疗中-重度脊柱后凸成角畸形患者40例,其中陈旧骨折3例,陈旧结核26例,先天性半椎体10例,医源性(肿瘤切除术后)1例;后凸顶椎位于胸腰段和下胸段22例,中胸段17例,上胸段1例。术前常规行X线片、CT和MRI检查,测量后凸角度,评价其后凸部位和特点,以及神经功能情况。总结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积极采取相应补救处理措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3个月。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度为89.7°,术后平均为26.2°,矫正率为71.8%。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损伤3例,神经根损伤5例,人工椎体松动1例,截骨处移位1例,由于术中血压降低、脊髓缺血引起的术后短期下肢功能障碍2例,术后内固定松动后凸复发1例。上述并发症分别经过术中修补或覆盖硬膜缺损,术后脱水、激素和神经营养药物,二次手术减压、内置物调整、再矫形和重新稳定脊柱等处理措施,均获得较好恢复。结论:中-重度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需要对其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和应对,多数并发症经过正确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形联合应用前方钛网支撑治疗100°度以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采用经后凸顶椎全脊柱截骨矫形内固定、前方钛网植骨支撑治疗18例重度胸腰段角状后凸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16 ~34岁,平均22.4岁.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122°(102°~ 175°),其中先天性脊柱后凸8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6例,陈旧创伤性后凸2例,神经纤维瘤病性后凸2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截骨部位均位于胸腰段后凸顶点.[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 h(3.5 ~5.5 h),术中平均出血量2020ml(1 200~4500ml),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28°(5°~51°),平均矫正率77%.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11 ~33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33°,平均丢失4°,X线显示截骨部位骨性融合.术中2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血压(—)过性下降.3例术后出现双下肢不全瘫痪,其中1例因截骨近端固定不稳再次翻修手术后恢复,2例保守治疗后恢复.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6例.[结论]全脊柱截骨术联合应用前方钛网支撑治疗100°度以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矫形效果良好,可避免脊柱过度短缩造成脊髓折皱,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因畸形严重仍存在神经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截骨矫形钉棒固定、前中柱垫高在胸腰段脊柱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中的应用。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脊柱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27例的临床资料,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14例,7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15例既往有手术史。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17个月(6~48个月)。术后即刻后凸Cobb角平均15°(4°~26°),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为18°(7°~27°)。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69.5%。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术前为:A级3例,B级15例,C级6例,D级3例;术后为:A级2例,B级7例,C级15例,D级3例;7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患者,6例评分由术前10分改善为2分,1例由10分改善为4分。结论脊柱后路截骨矫形钉棒固定、前中柱垫高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有效措施,术后矫形效果佳,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例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7~32岁,平均16.3岁;胸段19例,腰段2例;伴发脊髓纵裂7例,脊髓空洞1例,不全瘫3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固定术。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记录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顶椎偏移;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6~38个月,平均22.4个月。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69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429ml,冠状面Cobb角由82.9°矫正到36.0°,平均矫形率56.6%,矢状Cobb角由82.5°矫正到39.8°,平均矫形率51.8%,顶椎偏移由27.1mm矫正到11.1mm,矫正率59.0%。1例术后神经诱发电位示右胫后神经SEP降低,2周后恢复,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椎体间植骨病例随访时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原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并可获360°减压,是目前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