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许自强  赵普学 《铁道医学》2000,28(5):328-329
目的 探讨使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国产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照射靶点为三叉神经感觉根,4mm准直器,2~3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70~90Gy。结果 随访3~18个月,有效率88%,无放射性水肿、神经功能缺失、脑干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2例,平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疼痛缓解优10例,疼痛缓解良8例,疼痛缓解有效9例,疼痛缓解无效5例。结论: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的靶点—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对伽玛刀治疗的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近端的靶点—效应和剂量—效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3例经6~72个月,平均为36.74个月的随访,疼痛消失37例(58.73%),疼痛缓解90%以上12例(19.05%),缓解50%以上9例(14.29%),无效5例(7.93%),总有效率92.07%。治疗靶点选择三叉神经根近端的疗效对比三叉神经半月节有显著差异(P<0.05)。中心剂量120Gy与120Gy以下在疗效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三叉神经根近端为靶点,中心剂量在120Gy是最佳治疗方案。同时三叉神经根在MRI上的长度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如基底环Y轴按平行眦听线(CM)向前开放15度角的直线安装,则断层扫描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全程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4.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和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87例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病人采用MRI定位,以患侧三又神经根为靶点,选用4mm准直器治疗,中心剂量为70—90Gy伽玛刀治疗。结果 随访6—67个月,疼痛完全缓解66例(75.9%),疼痛大部分缓解18例(20.7%),疼痛部分缓解2例(2.3%),疼痛无缓解1例(1.1%),其中2例(2.3%)疼痛完全缓解后复发,再次经伽玛刀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2例(2.3%)发生患侧面部麻木。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复发后再次行伽玛刀治疗疼痛可缓解。远期疗效有待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国产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照射靶点为三叉神经感觉根,4mm准直器,2~3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70~90Gy。结果随访3~18个月,有效率88%,无放射性水肿、神经功能缺失、脑干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伽玛刀问世30多年来,因其无(微)创性、痛苦小,已成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领域最重要手段之一.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伽玛刀治疗中心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6例.其中35例获得3~18个月的随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2004-01~2009-01,8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接受伽玛刀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详细记录其疼痛的缓解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通过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了解伽玛刀术后病人的主观感受。结果:治疗后近期随访(少于2a)有效率96%,2a以上的长期随访有效率85%,复发率12%,长期随访并发症发生率31%,但均较轻微并能被病人接受。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仅远期疗效肯定,而且显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较轻,可作为三叉神经痛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其他治疗方法,但神经阻滞、射频、减压术等都为有创性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有死亡的风险存在,年老体弱患者无法接受,伽玛刀与之相比,具有非侵袭性、定位精确、安全和疗效较为显著等优点.现将我院2006-2011年接受伽玛刀的45例病例进行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应用ELEKTA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其中26例获得随访,随访期1-54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 疼痛完全消失率为58%(15/26),疼痛逐渐缓解率为31%(8/26),无效率12%(3/26)。治疗后出现面麻38%。随访26例中,复发1例(1/26)。结论 ELEKTA伽玛刀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原发性顽固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进展,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鞘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Wang EM  Wang BJ  Zhang N  Pan L  Zhou LF  Dong YF  Dai JZ  Cai P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76-157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伽玛刀(γ刀)对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γ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38例,其中8例为术后复发或残留,30例经MRI诊断首选γ刀治疗。肿瘤平均直径32mm,肿瘤的平均体积9cm^3。照射肿瘤的平均中心剂量为26Gy,平均周边剂量13Gy。结果 35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症状变化:首选γ刀治疗的患者12例症状完全消失,11例好转,9例症状无变化或轻微加重,3例因肿瘤增大症状加重。肿瘤变化:5例肿瘤消失,24例肿瘤缩小,2例肿瘤未增大,1例未复查MRI,3例肿瘤分别于γ刀术后5、26和60个月增大。其中1例肿瘤有间变,未再治疗;1例行手术切除大部肿瘤,肿瘤未增大;1例再次γ刀治疗,肿瘤再次缩小。本组肿瘤控制率91%。结论 γ刀对中小型三叉神经鞘瘤有良好的中长期控制作用,肿瘤控制剂量为13~14Gy。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10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评估其疗效,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靶区剂量、单双靶点、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术前MRI是否提示三叉神经根受血管压迫以及术前是否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BNI疼痛量表,随访期内总有效率87.3%(90例),靶区剂量为80~90 Gy,双靶点、口服药物有效、伽玛刀术前未行微血管减压术可能是伽玛刀治疗TN有效的预后因素.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可达85%以上,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伽玛刀治疗大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EM  Pan L  Wang BJ  Zhang N  Dong YF  Zhou LF  Dai JZ  Cai PW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8):1266-1269
目的回顾性分析伽玛刀(γ刀)对大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Leksellγ刀治疗大型三叉神经鞘瘤30例,肿瘤最大径为31.0-53.0mm,照射肿瘤的平均中心剂量为25.8Gy,平均周边剂量12.2Gy。平均随访时间78个月(24—136个月)。结果症状改善24例,无变化3例,加重2例,死亡1例。肿瘤变化:4例肿瘤基本消失,20例明显缩小,3例未增大,3例增大(1例死亡,2例再手术),肿瘤的控制率为90%。1刀术后30个月再手术患者的病理结果:大部分肿瘤组织坏死,残存肿瘤细胞透明变性,核固缩、核异形。结论1刀对选择性大型三叉神经鞘瘤(最大径≤40mm)有良好的中长期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恶度脑胶质瘤(Ⅰ—Ⅱ级枷玛刀术后疗效的评价以及MRI在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名低恶度脑胶质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术后应用MRI进行随访复查,对获得的140份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病灶大小变化评价术后各个阶段的疗效,并研究病灶术后强化反应的特征,及长期随访后的转归。同时,与相应的46份CT资料相对比,研究MRI在病灶情况显示中的优势。结果术后分时间段计算的显效率分别为30%,36.4%,50%,68%,69.2%和73.1%。病灶增大与MRI强化及坏死囊变存在关联。32.7%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出现放射性水肿。57.7%患者出现术后MRI强化,以花边状强化为特征,也可呈斑片状。80%患者在术后1年内首次出现MRI强化,随后部分病例的MRI强化可缩小或消失。强化出现与病灶增大及灶周水肿加重呈正相关。强化范围增大与病灶的坏死囊变呈正相关。MRI对病灶边界及病灶内强化及灶周水肿的显示较CT优越。结论伽玛刀治疗低级别脑胶质瘤具有一定的疗效。MRI反映的放射治疗后变化有大小变化、MRI强化、坏死囊变、放射性水肿。MRI强化大多为放射反应性强化,与其它各因素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其花边状强化具特异性。在病灶情况显示及疗效评价上MR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1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MR扫描定位,Gamma-TPS,系统规划,OUR-XGD伽玛刀行患侧三叉神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治疗靶点位于三叉神经根近脑干侧,采用双4mm准直器,中心剂量为70~80Gy。结果:经过2~14月临床随访,总有效率达到93.3%,无任何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喻雯  胡兴越  倪建芳  金珏  陈颖 《浙江医学》2016,38(18):1487-149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的三维时间飞跃序列(3D-TOF)联合三维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序列(3D-FIESTA)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诊断价值,以及责任血管构成和易诱发三叉神经痛的血管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80例非三叉神经痛患者3D-TOF和3D-FIESTA磁共振图像。将三叉神经痛患者患侧106侧作为患侧组,健侧104侧作为健侧组,非三叉神经痛患者双侧160侧作为对照组;针对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为5个型(无血管、远离、接近、接触、压迫);比较各组间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责任血管构成等差异。结果健侧组与对照组神经与血管关系分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组神经与血管关系阳性率(接触+受压变形)为75.47%,明显高于健侧组15.38%和对照组16.25%(P<0.05)。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SCA)占71.25%,小脑前下动脉(AICA)占20.00%,单纯基底动脉(BA)占2.50%,BA联合SCA占3.75%,SCA联合AICA占1.25%,静脉占1.25%。结论磁共振3D-TOF联合3D-FIESTA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病因,主要责任血管为SC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伽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疗效与剂量关系。方法 采用OUR-XGD/B型旋转式伽玛刀Leksell-G型立体定位仪,1.0TMRI扫描定位,Gamma-TPS规划系统,在痛侧三叉神经根部,用4mm准直器,布1-2靶点中心,中心剂量为80-100Gy。结果 22例获得随访3.5-32.5个月(平均19.6个月)。整剂量组平均缓解时间115天,90-100Gy剂量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平均26天),中心剂量90-100Gy组与其他剂量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P<0.05)。59.1%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2.7%患者疼痛缓解>90%,9.1%患者疼痛缓解>50%,总有效率(90.9%)。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中心剂量一般考虑为90-100Gy。  相似文献   

18.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0例,选择靶 为三叉神经根,靶点中心剂是为70-90Gy。结果随访2-19个月,疼痛完全消失13例,疼痛缓解〉50%者2例(10%),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安全,且能保留面部感觉,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