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在四肢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100例,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21~61岁,平均38. 8岁;道路交通伤53例,碾压伤37例,高处坠落伤1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B组给予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换药次数、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优良率以及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组换药次数[(2. 05±0. 61)次vs.(6. 46±1. 68)次]、创面感染发生率(6. 00%vs. 24. 00%)和创面愈合时间[(17. 42±2. 48) d vs.(26. 15±3. 05) d]、住院时间[(21. 75±2. 79) d vs.(28. 45±3. 48) d]、骨折愈合时间[(5. 98±0. 63)个月vs.(6. 74±0. 75)个月]明显低于A组,B组愈合优良率(96. 00%vs. 80. 00%)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1. 85±0. 35)分、(1. 02±0. 2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 62±0. 51)分、(4. 65±0. 53)分],但B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可有效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缓解疼痛症状及提高创面、骨折愈合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XCR4腺病毒表达载体(Adv-CXCR4)转染的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移植后可否更多地向放创复合伤大鼠创面分布,并加速创面愈合。方法 3H-TdR标记Adv-CXCR4转染的dMSCs(A组)、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的dMSCs(B组)、未转染病毒载体的dMSCs(C组)后移植到放创复合伤大鼠体内,液闪法测量创面中dMSCs的含量。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仪测量伤后创面残留面积。结果 从伤后5 d起,A组创面中dMSCs的含量约占移植细胞总量的1.95%~3.85%,明显高于B组和C组(占移植细胞总量的1.07%~1.86%)。从伤后12 d开始,A组创面残留面积明显小于B组和C组。A组创面愈合时间比B组和C组提前约1.5 d。结论 Adv-CXCR4转染的dMSCs在移植后可更多地分布到放创复合伤大鼠的创面,且能更快地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 MSCs)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可能性. 方法 分离hUCB MSCs,体外培养、扩增并用BrdU标记后,种植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并设同体PBS对照组.于术后7,14 d观察并比较愈合率;于术后7,14,28 d创面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及人角蛋白19的表达. 结果 术后7,14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56.06±3.04)%和(94.75±1.89)%,对照组为(36.99 ±2.17)%和(84.63 ±2.2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治疗组活检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及表皮嵴数目显著增多;在再生表皮的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棘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连续分布,且有部分细胞表达人角蛋白19;并在治疗组活检组织中发现有皮肤附属器形成. 结论 hUCB MSCs可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与组织,可应用于皮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负压值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以Sus scrafa猪(15~18kg,雌雄不限,购买自华中农业大学畜牧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实验动物制备创面模型(n=9),在每头猪背部正中线两侧制备6个边长5cm的正方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同体自身对照,持续负压吸引组4个创面覆盖聚乙烯醇树脂(PVA)泡沫敷料分别以-125mmHg、-250mmHg、-300mmHg和-450mmHg负压持续吸引;间断负压吸引组1个创面以-125mmHg负压间断吸引;纱布组1个创面行无菌凡士林纱布换药。于创面形成后0. 5h、第1、2、4、7、11、14、17、21天时间点检测创面血流灌注量;计算创面面积、创腔体积及创面上皮化率和肉芽填充率;观察创面细菌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学形态变化。结果 -250mmHg持续负压吸引组的创面血流量在术后第4天明显高于其他组[(208. 89±5. 22) PU/cm~2,P 0. 01],较纱布组[(130. 90±9. 72) PU/cm~2]增长了60%。同时,与纱布组相比,负压吸引治疗创面面积缩小更快(P 0. 01)。治疗10d后,-250mmHg负压吸引组创面上皮化率达到(60±4)%,较其他负压值组高(P 0. 01),较纱布组[(40±2)%]增长50%。治疗7d时,-250mmHg负压吸引组细菌数量[(118±24. 0) CFU/mL]最少,较纱布组[(780±77. 3) CFU/mL]降低了85%。结论在本猪背创面模型研究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明显改善创面血流,减少细菌数量,提高创面上皮化率、肉芽组织填充率,促进创面愈合。其中,以-250mmHg负压持续吸引为最佳促进创面愈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对犬海水浸泡骨骼肌贯通弹道伤愈合的影响,为HBO辅助治疗海水浸泡肢体火器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成年杂交犬18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HBO组(n=9);用九二式军用手枪距离500 mm垂直射击犬右后肢肌肉丰满处造成肢体火器伤,然后人工海水浸泡1h后行清创术,制备海水浸泡骨骼肌贯通弹道伤模型,常规换药和抗炎处理;HBO组行HBO治疗,1次/d,计14次;纯氧治疗方案:治疗压力0.22 MPa,用时75 min.观察2组犬饮食和防卫行为恢复时间,对比伤后3、6、9d创面愈合率和伤后10~14 d累计愈合创面数;伤后14 d处死动物,裸眼观察伤道疤痕,病理检查取材于疤痕部位,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HBO组饮食和防卫行为恢复时间[(45.3±9.5)h及(48.9±11.8)h]短于对照组[(61.2±10.0)h及(66.7+10.6)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创面愈合率和愈合刨面累计数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光镜下HBO组伤道主要为瘢痕组织愈合,对照组为瘢痕组织和肉芽组织混合愈合,HBO组伤道组织修复进程快于对照组.结论 HBO治疗能促进海水浸泡骨骼肌弹道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是α趋化因子家族的新成员,其特异性受体CXCR4广泛地表达于许多组织和器官.近来研究发现,SDF-1/CXCR4不仅参与调控胚胎发育和生后造血干细胞归巢,而且在组织/器官损伤修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SDF-1/CXCR4的特性及其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微粒皮组织移植对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鉴定雄性F344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大鼠背部形成4cm×4cm皮肤全层缺损创面;48只雌性F344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A组行骨髓基质干细胞注射+微粒皮组织创面移植,B组仪行微粒皮组织创面移植,C组仅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D组仅行生理盐水(0.5ml)创面注射.移植的微粒皮组织占1/4创面面积,注射5×106个BMSCs细胞.雌性Wistar大鼠异体皮覆盖创面.观察术后14d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收缩率,并行Y染色体检测,以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创面的成活增殖情况.结果 A、B两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5.8%±3.5%、62.2%±4.4%)远高于C、D组(分别为30.4%±1.7%、30.0%6±1.3%),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1),但C、D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898).A、B两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7.2±1.6、20.3±2.4d)明显短于C、D组(分别为23.1±1.3、25.2±1.5d),且A组明显短于B组,C组明显短于D组(P<0.01).A、B两组收缩率(分别为36.9%±1.9%、39.6%±2.9%)明显小于C、D组(分别为92.5%±1.4%、92.4%±1.9%),且A组明显小于B组,而C、D两组的创面收缩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在A组、C组组织标本中可检测到数量不等的Y染色体阳性细胞.结论 BMSCs可在移植创面成活,能够与微粒皮组织相互作用,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猪皮肤缺损创面新生上皮下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在6只小型猪的背部各造成6个直径为4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创面形成后当日及6、12、15、20、25、40天,取创面及创面边缘的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K i67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内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4.5±2.1)天。正常真皮内检测不到细胞凋亡;伤后第12天,创面边缘新生上皮下的凋亡指数(凋亡细胞数/400×视野)增高至3.11±0.266,伤后第25天开始下降,为1.88±0.337;创面中心的凋亡指数在伤后第20天才明显增高,为2.30±0.258;伤后第40天(创面愈合后15天),新生上皮下检测不到细胞凋亡;伤后12~20天,创面边缘新生上皮下的凋亡指数和创面中心的凋亡指数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第6天开始,创面中心增殖指数(增殖细胞数/400×视野)增高至142.7±14.18,此后逐渐下降;创面边缘的增殖指数在伤后第6天轻度增高,此后维持在较低水平;伤后6~20天创面中心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创面边缘(P<0.01)。结论在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在被新生上皮覆盖后不久,凋亡指数增高,增殖指数降低;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生上皮下细胞成分的减少可能与凋亡指数增高和增殖指数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联合美容整形技术治疗皮肤擦挫伤伴灰尘颗粒嵌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两年收治的126例皮肤擦挫伤患者(伤后6 h内就诊)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MEBO联合美容整形技术治疗组(A组,63例)和红霉素眼膏联合美容整形技术治疗组(B组,63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换药时疼痛程度、敷料与创面粘连程度、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后瘢痕形成率及外观满意率。结果两组相比,A组患者创面与敷料的粘连程度较轻,不粘连或轻度粘连者占95.24%,B组患者创面与敷料的粘连程度较重,不粘连或轻度粘连者只占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85±0.58)较B组(5.12±0.6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创面感染消退时间(5.27 d±1.31 d)较B组(9.63 d±1.62 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2.60 d±3.25 d)较B组(18.70 d±3.70 d)短,愈后创面瘢痕形成率(6.35%)较B组(33.33%)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创面外观满意率(92.06%)较B组(66.6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BO联合美容整形技术治疗皮肤擦挫伤伴灰粒嵌入,具有保持创面湿润,活血化瘀,液化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异物,防治创面感染等作用,可减轻创面肿胀与疼痛及敷料与创面的粘连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瘢痕的形成,提高外观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治疗烧伤创面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7-10我科收治的172例烧伤患者,所有患者创面均符合Ⅱ度烧伤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为伤后24 h入院。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外涂磺胺嘧啶银混悬液(磺胺嘧啶银组)和京万红(京万红组)治疗。治疗后第1、7、14、21天分别留取细菌学培养,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转阴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1)磺胺嘧啶银组:浅二度创面在伤后10~12 d痊愈,平均愈合时间(11.8±2.3)d,深二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9~28 d,平均愈合时间为(23.5±3.2)d,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为7 d。(2)京万红组:26例发生创面感染、创周红肿;7例深二度创面加深,后期植皮愈合。除7例创面感染植皮愈合患者,其他患者浅二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4.1±2.4)d,深二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7.8±3.5)d,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10.8±0.6)d。磺胺嘧啶银混悬液组创面细菌数量、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京万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较京万红能增加抗感染能力,减少创面细菌数量,有利于创面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合并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的多发伤患者救治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分期修复缺损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二次打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10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10例合并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急诊VSD组(61例)、延迟VSD组(35例)和非VSD组(14例),分析各组间创面修复、骨折愈合和分期治疗的情况,以及VSD预防创伤后"二次打击"的效果。结果 (1)创面修复指标:急诊VSD组的一期术后软组织存活率为95.08%,创面感染率为8.20%,创面坏死率为3.28%,再次清创率为6.56%,创面优良愈合率为98.36%,创面愈合时间为(30.42±9.41)d,均显著优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2)骨折愈合指标:急诊VSD组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为6.56%,骨折愈合率为77.05%,骨不连和骨髓炎发生率均为1.64%,骨折愈合时间为(3.66±0.87)个月,均优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3)创伤后"二次打击"指标:急诊VSD组深部感染率为9.8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为73.77%,脓毒症发生率为6.5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为3.28%,病死率为0,均显著低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4)分期治疗时间:按急诊手术、术后治疗、骨折固定、闭合创面和康复训练分为五期,三组在一期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诊VSD组均显著短于非VSD组,两组分期治疗时间分别为,二期(12.92±4.71)d vs.(20.47±9.15)d、三期(3.11±1.03)d vs.(7.23±3.81)d、四期(4.37±0.52)d vs.(5.89±1.43)d和五期(11.04±2.56)d vs.(15.59±4.29)d,P0.05。且急诊VSD组和延迟VSD组上述部分指标分别显著优于延迟VSD组和非VSD组(P0.05)。结论应用VSD技术不仅可临时闭合创面,通过清除创面坏死物和组织渗出,来减轻局部水肿和控制组织感染,以促进创面和骨折的早期愈合;同时还可以对全身感染和MODS起到预防作用,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治疗小儿会阴部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7年12月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650例会阴部烫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0例)与对照组(310例),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MEBT/MEBO治疗局部创面,对照组患儿采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局部创面,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会阴部烫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及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会阴部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8.45±1.25) d、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21.79±1.58) d、浅Ⅲ度创面愈合时间为(34.23±2.64)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会阴部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12. 42±1.64) d、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27. 83±1.96) d、浅Ⅲ度创面愈合时间(41.18±2.94) d,两组对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深Ⅱ度创面愈后皮肤留有表浅性瘢痕者9例、留有增生性瘢痕者6例,浅Ⅲ度创面愈后皮肤留有增生性瘢痕者13例;对照组患儿深Ⅱ度创面愈后皮肤留有表浅性瘢痕者28例、留有增生性瘢痕者49例,浅Ⅲ度创面愈后皮肤留有增生性瘢痕者39例,两组患儿瘢痕增生情况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治疗小儿会阴部烫伤创面,可在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同时,降低瘢痕增生率,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DBW)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致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DBW患者106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7例;年龄25~59岁,平均44. 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 5~13d,平均5. 65d。致伤原因:火烧伤75例,热液烧伤3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n=53)和对照组(n=53),VSD组行VSD+游离植皮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清创换药+游离植皮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率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补体C3a等炎性因子及血清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NPY)、前列腺素E2(PGE2)等致痛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7d VSD组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80. 86±9. 12)%vs.(69. 58±7. 30)%],疼痛评分、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2. 78±0. 29)分vs.(5. 79±0. 62)分,(19. 26±2. 04) d vs.(25. 74±2. 65) d,(23. 63±2. 44) d vs.(30. 51±3. 19) d,(3. 29±0. 35)万元vs.(3. 92±0. 41)万元](P <0. 05)]。治疗后7d,VSD组血清CRP、TNF-α、IL-8、补体C3a及5-HT、NPY、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 92±9. 93) mg/L vs.(18. 87±1. 96) mg/L,(35. 74±3. 61)μg/L vs.(67. 94±6. 88)μg/L,(32. 92±4. 37)μg/L vs.(60. 76±6. 19)μg/L,(13. 52±1. 50)μg/L vs.(16. 77±1. 72)μg/L,(109. 92±10. 16) ng/L vs.(143. 97±15. 22) ng/L,(112. 86±11. 41)μg/L vs.(154. 37±16. 03)μg/L,(121. 33±12. 42) pg/m L vs.(186. 93±18. 72) pg/m L,P <0. 05)]。结论 VSD可促进DBW愈合,降低炎性因子及致痛因子水平,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体内是否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皮肤组织分化的作用及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方法抽取小型猪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培养M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进行标记.6只小型猪共做48个创面,随机分为bFGF MSCs治疗组(A组)、MSCs治疗组(B组)、bFGF治疗组(C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D组),观察伤后愈合情况.在伤后3,7,14,21,42 d取标本,并用病理学、免疫组化方法对创面的修复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A组的皮肤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B、C和D组;A组在皮肤愈合的组织病理等级评分上优于B、C组;A组双染阳性细胞多于B组. 结论在皮肤修复过程中,bFGF具有促进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rhPDGF)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26只糖尿病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随机分成A和B两组,A组对照组,B组为rhPDGF(7.0μg/Cm2)治疗组。观察伤后3,7,14d创面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创周和创基修复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癌基因e—fos、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变化情况。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rhPDGF治疗的创面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胶原沉积明显,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创面收缩显著。免疫学研究显示,伤后3d,rhPDGF治疗组ERK1/2和c—fos的表达明显增强,7d时,ERK1/2和c—fos进一步增强,14d后开始减弱。rhPDGF治疗组各时相点修复细胞PCNA和FAK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ERK1/2信号通路在rhPDGF促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中起一定作用,并在细胞增殖与迁移中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8月福安市医院外科收治的42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采用MEBT/MEBO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8~15 d[(11.0±4.5)d];随访6~12个月,愈后皮肤均无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肤质及功能与正常皮肤相近,部分皮肤留有少许色素沉着。结论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单纯皮肤创伤组、皮肤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皮肤创伤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于建模后次日在大鼠背部制备直径2.2cm皮肤全层缺损机械创伤(创伤复合抑郁组致伤后次日开始刺激),观察伤后1、3、5、7、10、14、18、21天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伤后前3天各组动物创面残留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自伤后5天起,抑郁复合创伤组的创面愈合速度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第7、10天时此差异进一步增大(P<0.01);伤后14天创伤复合抑郁组与抑郁复合刨伤组的创面残留面积趋于一致(P>0.05)并持续至第21天;创伤复合抑郁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3.00±2.28)天,抑郁复合创伤组为(22.17±1.72)天,与单纯创伤组(17.50±1.38)天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抑郁可显著影响创伤愈合,是造成创面愈合困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难愈性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难愈性烧伤创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医用海绵材料;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藻酸盐敷料,比较两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新鲜肉芽生长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7、14天,观察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2.0%(46/50)、26.0%(13/50)、2.0%(1/50),对照组分别为90.0%(45/50)、48.0%(24/50)、14.0%(7/50)。第1天时,两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7、14天时,观察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新鲜肉芽生长时间分别为(5.1±1.2)次、(28.2±4.3)d、(15.4±2.7)d,对照组分别为(7.2±1.5)次、(35.1±3.8)d、(22.3±3.5)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46/50)和64.0%(3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难愈性烧伤创面,可明显减少创面细菌感染,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体内是否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皮肤组织分化的作用及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方法 抽取小型猪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培养M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进行标记。6只小型猪共做48个创面,随机分为bFGF+MSCs治疗组(A组)、MSCs治疗组(B组)、bFGF治疗组(C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D组),观察伤后愈合情况。在伤后3, 7, 14, 21, 42d取标本,并用病理学、免疫组化方法对创面的修复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A组的皮肤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B、C和D组;A组在皮肤愈合的组织病理等级评分上优于B、C组;A组双染阳性细胞多于B组。 结论 在皮肤修复过程中,bFGF具有促进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生上皮下肉芽组织的改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猪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新生上皮下肉芽组织的改建过程及这种改建与以后可能形成的溃疡及瘢痕的关系。 方法 在 6只小型猪的背部各造成 8个直径为 4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创面形成后当日及 3,6 ,9,12 ,15 ,2 0 ,2 5 ,30 ,4 5d取创面及创面边缘的组织 ,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VanGieson苦味酸 -酸性品红染色 ,光镜下观察创面边缘新生上皮下和创面中心的总细胞数、成纤维细胞数、血管内皮细胞数和胶原纤维的含量及排列。 结果 创面愈合时间为 (2 9.3± 1.8)d ;伤后 9~ 2 5d ,创面边缘新生上皮下的总细胞数、成纤维细胞数和血管内皮细胞数较创面中心肉芽组织少 (P <0 .0 1) ;伤后 12~ 30d创面边缘新生上皮下的总细胞数和成纤维细胞数与创面愈合后 15d(伤后 4 5d)上皮下的细胞数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1) ,创面边缘新生上皮下的胶原纤维的量和排列与创面愈合后 15d的上皮下相似。 结论在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 ,新生上皮下存在组织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