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及基因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鉴定其基因型。结果 66%的菌株为TEM基因型,14%的菌株为SHV基因型,10%的菌株为CTX-M型。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基因型分布以TEM基因型为主,部分菌株为SHV、CTX-M型。同一菌株内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及各种基因型的流行分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13家医院2000-10~2001-12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714株.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ESBL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确定ESBL的发生率、PCR扩增对产。ESBL菌初步分型,然后对部分PCR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基因型。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分离率分别为58.1%和40.1%;TEM型161株(49.8%),均为TEM-1型.CTX-M型107株(33.1%).SHV型141株(43.6%)。结论:CTX-M型和SHV型是广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分布、流行情况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用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编码框以外设计引物、PCR扩增SHV型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并进行克隆表达、序列分析;对产SHV型β内酰胺酶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结果:5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只有3株细菌产生SHV型β内酰胺酶(5.2%),其中1株产生SHV—11(非ESBLs),另2株产生SHV—12(ESBLs);3株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PFGE谱型不同。结论: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为SHV—11和SHV—12,SHV型ESBLs不是主要的ESBLs型别。未发现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间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8株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血培养分离的208株大肠埃希菌,采用AST-GN13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并验证是否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08株血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72株(34.61%),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136株(65.3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绝大部分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论检测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对于临床筛选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以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及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为模板的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3种基因分型方法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筛选各级医疗机构易于开展的基因分型方法。 方法:从住院患者痰液、尿液、血液等标本中鉴定并筛选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RAPD、ERIC、REP为引物进行扩增的方法,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用SPSS 1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其分辨率系数。 结果:共筛选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25株,3种方法均可将大肠埃希菌扩增出丰富的区带,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别被分为15、18、20个基因型,分辨率系数分别为0.957、0.970、0.977。 结论: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同源性分析中,RAPD、ERIC-PCR和REP-PCR 3种方法的分辨力均很好,尤以REP-PCR分辨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海南地区2009年8所医院临床分离不重复大肠埃希菌540株,通过表型筛选试验、三维试验和PCR扩增试验检测质粒AmpC酶基因型;用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40...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L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59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A、qnrB和qnrS、qnrC、aac(6′)-Ⅰb及qepA基因,并对扩增阳性基因qnrB、aac(6′)-Ⅰb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5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共检出qnrB 3株(5.1%)、aac(6′)-Ⅰb 22株(37.3%),qnrB经测序证实为qnrB4,aac(6′)-Ⅰb经测序证实为aac(6′)-Ⅰb-cr型1株(1.7%)和aac(6′)-Ⅰb-suzhou型3株(5.1%)。结论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机制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携带qnrB4、aac(6′)-Ⅰb和aac(6′)-Ⅰb-cr基因有关;本研究是国内首次从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ac(6′)-Ⅰb-suzhou型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城市社区居民肠道来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本研究对山东省滨州市某城市社区居民粪便样本中分离的16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S)。对多黏菌素耐药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进行S1-PFGE和Southern杂交确定耐药基因的位置,并用接合试验判断基因的可转移性。结果 某城市社区居民肠道来源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0.00%,多重耐药菌占75.00%。WGS分析显示,16株ESBL大肠埃希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SNPS分析显示16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聚集成4个簇。mcr-1阳性产ESBL大肠埃希菌携带的耐药基因mcr-1和blaCTX-M均位于质粒上,且均可随质粒发生水平转移。结论 城市社区居民中可检出多黏菌素耐药ESBL大肠埃希菌,基因mcr-1存在水平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8月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296例,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191例为观察组,以同期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105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流感染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本地区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AmpC酶耐药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无重复大肠埃希菌共116株,利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对AmpC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检测表型AmpC酶。K-B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116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43株(37.1%),ESBLs与AmpC酶同时阳性10株(8.6%),表型未检出AmpC酶单独阳性株。大肠埃希菌的产酶株及非产酶株对碳青霉烯类100%敏感,但产酶株(尤其是同时产ESBLs与AmpC酶)比非产酶株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性更常见。结论从本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发现AmpC酶,应引起临床重视。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作为治疗产酶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取分离自临床样本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240株,测定其添加低浓度(0.5 mg/mL)、标准浓度(1.0 mg/mL)、高浓度(2.0 mg/mL)EDTA前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的分布、表型及其检测方法。 方法 经头孢泊肟初筛,分别用NCCL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质粒AmpC。 结果 341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经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164株(48.1%)头孢泊肟(CPD)的MIC>1μg/ml,对其中的102株进行检测,结果产ESBL的有64株,头孢西丁三相试验阳性者有6株。 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β-内酰胺酶以ESBL为主(30.2%),质粒AmpCs仅占2.8%。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和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对88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分析,并用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确认产ESBLs菌株,对耐药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析,选部分产物测序。结果88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31株产ESBLs(35.2%)菌株。产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58.1%,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3.2%。PCR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主要是CTX-M型(90.3%),其中以CTX-M-14、CTX-M-3型为主;TEM基因均为TEM-1型,SHV基因均为SHV-1型。结论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5.2%,其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其基因均为CTX-M型,其中以CTX-M-14和CTX-M-3型为主;TEM-1型广谱酶广泛存在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则SHV-1型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现状及其基因型.方法 收集任一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42株,以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对AmpC酶的基因进行检测,对PCR扩增阳性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以确定基因型.结果 42株大肠埃希菌中,经三维试验检测,单纯产ESBLs者18株(42.8%),单纯产质粒AmpC酶者4株(9.5%),同时产质粒AmpC酶与ESBLs者1株(2.3%),5株AmpC酶三维试验阳性菌株,经PCR扩增其中4株扩增到了清晰的条带,1株扩增为阴性,PCR产物经测序分析其基因型均为DHA-1型.结论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产ESBLs率较高,并己经出现了质粒介导的AmpC酶,其基因型为DHA-1型.  相似文献   

15.
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细菌qnr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qnr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27株大肠埃希菌和3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进行qnr基因检测。药敏检测分别采用K—B法、breakpoint法。结果227株大肠埃希菌和3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中有6株细菌检出qnr基因(2株大肠埃希菌、1株产酸克雷伯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酸克雷伯菌为突变株,已在基因库注册,授权号:AY675584。6株qnr基因阳性菌株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且多重耐药菌株。结论qnr基因阳性菌株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我院克雷伯菌属细菌中qnr基因的携带率高于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6.
4株产TE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鉴定临床分离的3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肺炎克雷伯菌所产的TE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序列,并进行原核表达,了解其相关特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E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表达于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DH5a中,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确定基因型;其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c)连接,并在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DH5a中进行原核表达,提取质粒,用PCR进行表达鉴定,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确认试验鉴定表达菌株的表型,另外对这些临床菌株进行接合试验。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这4株细菌产生的TE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含981个核苷酸,其表达酶的性质均为ESBLs,临床菌株的质粒接合试验均为阳性。这4株临床菌株所产生的TEM型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已被GenBank命名为TEM-10(GenBank注册号:U95363)。结论:安徽地区这4株细菌所产TEM型β内酰胺酶均为TEM-10,在国内我们首次从临床分离株中发现TEM-10。  相似文献   

17.
TEM型β内酰胺酶新亚型TEM-166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Ayfy2926中TEM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大肠埃希菌Ayfy2926中TEM型β内酰胺酶的全编码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PCR产物克隆入pHSG398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JM109中进行表达,琼脂稀释法测定转化子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大肠埃希菌Ayfy2926中TEM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为一种新亚型,TEM-166(GenBank注册号FJ197316);与TEM-1相比,仅有1个氨基酸差异(Arg120→Gly);与TEM-1转化子菌株相同,TEM-166转化子菌株对哌拉西林高度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敏感,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克隆表达菌株的耐药性。结论TEM-166为TEM型β内酰胺酶的新亚型,是一种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外排基因qepA在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情况,并对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 方法:用Vitek2 Compact系统对57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用PCR法检测qepA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和芯片分析技术对qepA阳性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57株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6.0%(49/57)、82.5%(47/57)、70.2%(40/57)、26.3%(15/57)和8.8%(5/57)。6株大肠埃希菌检测到qepA基因,检出率为10.5%。Diversilab分析结果表明,含qepA的大肠埃希菌相似性为70.4%~97.2%,未发现高度同源的菌株。 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菌株可检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外排基因qepA。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菌群之一,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尤其是β-内酰胺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为了解我院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情况及耐药情况,我们对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了ESBL 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菌株来源实验菌株为2005-07~2006-06从临床尿液标本分离的、并经ATB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确证的大肠埃希菌152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1.2仪器与试剂ATB自动细菌分析仪及其配套鉴定、药敏条、MH琼脂均为法国…  相似文献   

20.
对大肠埃希菌产生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之间的关系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Nitrocefin法对该字感染标本中分离的108株大肠埃希氏菌分别进行药敏试验、β-内酰胺酶、ESBL的检测。结果:108株大肠埃希氏中60株产β-内酰胺酶(56%)、ESBL发生率为36%(39株),其中产两种酶的有36株,有3株产ESBL而不产β-内酰胺酶。产β-内酰胺酶株对青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62%-100%,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39%-40%;产ESBL的菌株,对青霉素类,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均耐药。泰能的敏感率为100%,舒普深为95%。结论:常规检测β-内酰胺酶、ESBL,有利于耐药机制的探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ESBL菌株的爆发流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