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以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对照组40例,以妇炎净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且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外治疗法在湿瘀互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湿瘀互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行中医综合外治疗法,给予四黄水蜜脐敷+毛冬青改良灌肠+腰骶部理疗;对照组行中医药综合疗法,给予金刚藤胶囊口服+丹参静脉滴注+毛冬青灌肠+四黄水蜜外敷腹部。7 d为1个疗程,经期停药,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外治疗法治疗湿瘀互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医定向透药对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疼痛症状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7月在妇科治疗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法,进行解除疼痛疗效的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疼痛评分:观察组(0.6±0.49)低于对照组(2.29±0.53),P<0.01;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疼痛缓解率:观察组(86.7%)高于对照组(60%),P<0.05;疼痛疗效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中药定向透药解除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疼痛症状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口服疗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 目的:探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住院患者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根据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按责任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实验组使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妇科盆腔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医疗行为的依从性、中医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0% ,对照组为84.31% ,实验组患者对医疗行为的依从性和对中医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住院患者中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对医疗行为的依从性和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椿乳凝胶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门诊随机选择55例西医诊断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型。随机双盲分为椿乳凝胶治疗组及模拟椿乳凝胶对照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结果:椿乳凝胶治疗组治疗慢性宫颈糜烂痊愈率14.8%,显效率51.8%,有效率22.2%,总有效率88.9%,模拟椿乳凝胶对照组,痊愈率0%,显效率7.1%,有效率32.1%,总有效率39.3%。2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椿乳凝胶治疗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型慢性宫颈炎,能明显改善宫颈局部病变及相关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联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2例。治疗组以三联法治疗,即以自拟公英汤内服、灌肠加微波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抗炎配合自拟公英汤灌肠治疗;参照组以自拟公英汤内服和保留灌肠治疗。3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三联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联疗法和三联疗法配合清瘀方熏蒸治疗湿热瘀阻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住顺序先后,将60例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丹参针、双黄连冻干针"静滴,配合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的三联疗法,28 d为1个疗程,其中静滴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瘀方"(透骨草60 g、大黄20 g、艾叶20 g、黄柏10 g、延胡索10 g、威灵仙10 g)熏蒸患处,28 d为1个疗程。经期暂停药。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意义。结论:三联疗法配合清瘀方熏蒸治疗湿热瘀阻型盆腔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对改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132例,按入院顺序单数为对照组(n=66),双数为观察组(n=66),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结合红外线,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月经期停用,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理疗能有效缓解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理气逐瘀消癥汤加阿奇霉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95例慢性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理气逐瘀消癥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综合疗效、炎性因子、局部体征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4.3%、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7.1%,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7.1%、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7.1%(P<0.05);治疗8周后2组的炎性因子(TNF-α、IL-6及hs-CRP冰平及局部体征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降低较多(P<0.05).结论:理气逐瘀消癥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显著,并且可以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8月我院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瘀结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抗妇炎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加味盆炎汤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的改善情况、血清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分别为(4.25±1.46)、(2.06±0.31)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中药加味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疗效显著,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编制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300例患者临床调查,运用统计方法,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聚类分析获得慢性盆腔炎的分型规律,由高频到低频的分布分别是湿热瘀结型(53.0%)、脾虚湿瘀型(21.0%)气滞血瘀型(15%)、肾虚血瘀型(11.0%)。瘀血内阻在聚类后的4个证型里均有体现。结论:上述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湿热瘀结为其病机关键,瘀血阻滞为疾病形成共有的病理产物,所得结论为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消瘀接骨散”外敷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瘀滞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联合“消瘀接骨散”外敷。分别比较2组瘀滞型肩周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nstant-murley(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疗效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消瘀接骨散”外敷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疗效显著,优于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3.
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系指妇女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性病变。根据临床表现,其有关论述散见于“妇人腹痛”、“瘕瘕”、“带下”、“不孕”、“痛经”、“月经不调”等文献中。由于其缠绵难愈,且劳累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作者临床观察发现慢性盆腔炎的主要证型为湿热瘀结,从“瘀,热,湿”的病机人手,应用中医经典名方当归芍药散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医辨治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治用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应用中医辨治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子午流注理论的指导下,不同时辰的中药保留灌肠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在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采用卯时进行复方藤酱汤保留灌肠,对照1组采用辰时进行复方藤酱汤保留灌肠,对照2组采用酋时进行复方藤酱汤保留灌肠,干预时间为2周,观察3组病人灌肠后30min便意感程度和灌肠后排便时间的比较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病人灌肠后30min便意感程度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灌肠后排便时间晚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1)。干预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0.0%、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子午流注法的卯时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病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牡丹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患者64例,临床辨证属气滞血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应牡丹散加减,对照组口服大黄蟅虫胶囊,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5%和93.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牡丹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对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中药口服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从月经干净第5天开始灌肠,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灌肠前行穴位按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压可增强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无脱落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康妇炎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Z=-2.47,P=0.0140.05);观察组治疗后小腹疼痛、腰骶酸胀、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8、12.22、4.14、8.17,P均=0.000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7.70、4.18,P均=0.000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1.90,P=0.000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显著,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无脱落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康妇炎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Z=-2.47,P=0.0140.05);观察组治疗后小腹疼痛、腰骶酸胀、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8、12.22、4.14、8.17,P均=0.000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7.70、4.18,P均=0.000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1.90,P=0.000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显著,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