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临床缺血性中风病例,探讨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制定统一表格,采集283例受试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资料,由课题组指派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已经入组的受试者,集中进行统一的证候评价,得出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283例受试对象总体上以气虚证和血瘀证出现频率最高。经聚类分析,结合各证候要素在受试者中所占比例,可见,脑梗死受试者的主要证候表现均为气虚血瘀证。受试者中表现为二证相兼和三证相兼的比例最高,一证独见的受试者中,以"气虚"和"血瘀"型最多;二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型最多,三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痰湿"最多;四证并见的,以"内风+内火+血瘀+气虚"最多。由此可见,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最常见的证候要素。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的证候表现,证候要素的组合复杂,出现频率以二证、三证组合为最多,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的单独出现或相互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四诊信息,研究湿性AMD中医证素特征,为临床治疗湿性AMD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选取确诊为湿性AMD的患者200名,收集四诊信息,根据证素辨证学计算证候权值,得出各个患者的证素分布特征及常见证型。结果:病位证素为肾、肝、脾、心,其中肾、肝、脾常见;病性证素为阴虚、湿、气虚、血瘀、热、血虚、痰、气滞,其中阴虚、湿、气虚、血瘀常见;证素组合常见肝+肾+阴虚、脾+湿、痰+血瘀、阴虚+热、肝+肾+气虚+血虚、脾+气虚、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结论:湿性AMD病位主要在肾,肝、脾次之;病性以阴虚为主,湿、气虚、血瘀次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其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依据。方法:依据Mon-gensen分期标准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DN(III、IV、V期)患者363例,收集其中医症状信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DNIII期主要以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湿为主;IV期以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湿为主,但阴虚呈现下降趋势,而阳虚呈现上升趋势;V期则以气虚、阴阳两虚为主,兼有血瘀、痰湿。结论: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虚证以气阴两虚为多;实证以血瘀、痰湿为多。本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重点有所不同,但气虚血瘀为其共有病机。  相似文献   

4.
对12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血瘀证致瘀因素(NIDDM合并症、常见虚证证候)进行分析,分伴发血瘀证及非血瘀证组,2组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相仿。表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发生率在血瘀证中显著增高(P<0.05)NIDDM患者中气虚、肝虚、肾虚证候在血瘀证组的发生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气虚证尤为明显,也阐明了气虚与血瘀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风病气虚血瘀型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52例健康对照组和89例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血化瘀治疗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临床上可分为气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络、阴虚血瘀、肝肾亏虚证型,中医临床辨证时以气虚血瘀证型多见,针对气虚血瘀型DPN多选用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作用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时可灵活选用补阳还五汤单方加减治疗或单方合用其他方剂或西药、足浴、针刺等治疗,临床疗效甚好,现将补阳还五汤治疗DPN的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方剂对冠心病气虚型和血瘀型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祖传中药方剂治疗气虚型和血瘀型冠心病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选择气虚型和血瘀型冠心病患者198例观察疗效,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对比研究.结果此方剂对冠心病治疗有明显疗效.且冠心病血瘀型患者血液粘度明显高于冠心病气虚型患者,服药后,血液粘度两组都有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也明显降低.心电图显著改善.结论此方剂治疗冠心病有效,其机理为降低血液粘度和血脂以及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医学检验的角度,提供血瘀证(BSS)诊断的实验依据。以及进一步分析中医血瘀证辨证分型中的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与相关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医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和健康人(健康组)各50例,采集血液样本按规定进行血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血脂指标以及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血清游离钙(F-Ca2+)、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三型血瘀证与健康组相比,血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以及ET、NO、ANP、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血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除外)、血脂指标以及ET、NO、ANP、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凝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血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血脂指标以及ET、NO、ANP、F-Ca2+、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凝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患者比较,血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血脂指标以及ET、NO、ANP、F-Ca2+、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显示临床检验指标对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诊断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提高血瘀证诊断分型的客观性。为现代科学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ET、ACTH、CORT、TXB2、PGI2、IL-6、TNF-α、hs-CRP及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SIS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药离子导入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2例气虚血瘀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气虚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心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我们以超声心动图、血液粘度、红细胞滤过指数(IF)、静脉阻断式肢体容积等指标对这些患者进行对照调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心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导致心脏功能减退、血液粘度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心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与同年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则有进一步的功能减退。说明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病理变化具有内在规律性联系,心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具有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为益气活血治疗此型高血压提供部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培土生金方治疗气虚证兼血瘀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诊冶的120例气虚证兼血瘀证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治疗)和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培土生金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疗程结束时,观察组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时,观察组的肺功能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时,观察组的血清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土生金方治疗气虚证兼血瘀证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指标及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西医常规治疗辅以益气祛瘀汤加减在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92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6月-2021年10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6例,予以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祛瘀汤加减。详细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等项目。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ESR、Fib、PV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西医常规治疗辅以益气祛瘀汤加减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从瘀论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自古就非常重视瘀血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内经》、《金匮要略》、《血证论》等古典医籍对瘀血致渴早有记载。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热灼津亏致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阳虚寒凝致血瘀,痰湿阻络致血瘀,久病多瘀,情志因素等。糖尿病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原则:气虚血瘀当补气活血行血;气滞血瘀当理气活血祛瘀;痰瘀者当化痰活血散结;阴虚者当养阴活血;寒凝者当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痰瘀生毒者当化痰活血,清热解毒等。文章中简述了众医家对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的论述。提示我们应高度重视从瘀论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高血压肾早期损害的病因病机,并探讨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00例糖尿病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病例为实验组,5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病例为对照组,收集资料(患者一般资料、体重指数、血压、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实验组证型有痰瘀互结、气虚痰浊、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痰浊、阴虚血瘀、阴虚火热,主要中医症候分别为痰湿、血瘀、气虚。②2组病程均超过10年,年龄均大于60岁,体重指数大于25 kg/m2,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控制不佳,说明病程、体重指数、血糖水平与早期的肾损害有一定关系。③对照组气虚血瘀组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实验组,说明此证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危害更大。④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肌酐比实验组高,说明糖尿病患者应该更好控制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并且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以防导致糖尿病肾病。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组早期肾损害主要证型为痰瘀互结、气虚痰浊、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痰浊、阴虚血瘀、阴虚火热。肾、脾是本病的中心脏腑,病机为脾肾气虚而致痰瘀互结、气虚痰浊、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关于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辨证量化标准的方法。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将来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及门诊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气虚血瘀型)和对照组(非气虚血瘀型)各1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针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和血脂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病理生理可作为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判定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复康口服液对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 M P 140)、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 G F1α)及血栓素 B2( T X B2)的影响,为治疗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G M P 140、6 keto P G F1α、 T X B2 ,并与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G M P 140、 T X B2、6 keto P G F1α及 T X B2 /6 keto P G F1α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 P< 001 或 P< 0001)。心复康口服液治疗后可使血浆 G M P 140、 T X B2、6 keto P G F1α、 T X B2 /6 keto P G F1α明显下降( P< 005 或 P< 001)。结论: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心复康口服液能够防止血小板的过度活化,可能是其治疗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淑清 《临床荟萃》1992,7(8):360-361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的病变,心脉瘀阻,气机郁滞,中医辩证分型可分为气滞血瘀型和气虚血阏型,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在病理生理上存在着不同的物质基础,致使血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和临床症候群。气滞血瘀是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枢机不利则三焦不通拥塞不畅,则“血瘀”形成或“瘀症”发作的急性阶段临床上出现标本具实症;而气虚血瘀是机体处于“血瘀”形成后机能低下发作后的慢性阶段,临床表现标本具虚或际虚本实的症候群。  相似文献   

19.
气虚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气虚血瘀证的实质,选用FASCD-94全制动快测仪毛细玻管法,对46例气虚血瘀证进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标,血沉,血程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为中医大气虚血瘀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期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体质、证候分布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就诊的300例CK3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并根据四诊资料进行证候诊断,统计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和中医证候分布,并探讨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300例CKD 3期患者体质类型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为主;证候类型主要以气虚、阳虚、血瘀、湿热为主;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组间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是CKD 3期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类型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