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溶解和机械性方法对冠状动脉再灌注正在普及。最近一些多中心的临床试验阐明了这些方法相对的和可能的协同作用,以及治疗AMI的注意事项。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形术后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状况,探讨其预防和紧急治疗方法。方法 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成三组,LAD组:126例;RCA组:97例;LCX组:22例。统计各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状况。结果 共15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1.6%;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发生率最高(22.0%),与梗死相关动脉无关;其次是室性早搏(19.2%),以LAD组最高(27.8%)。RCA组缓慢性心律失常(窦缓、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35.1%)显著高于LAD组(3.9%)和ICX组(22.7%):LCX组各种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界于LAD组和RCA组之间。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形术后严重心律失常总的发生率较高,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大剂量链激酶和紧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16例,并观察冠状动脉灌注情况。病例选择:(1)持续胸痛≤6小时伴有 ST 段抬高;(2)间歇性胸痛6~24小时伴 ST段抬高;且均无溶栓治疗的禁忌症。确诊后即刻150万单位链激酶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并紧急作PTCA。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存活者中30%至58%有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虽然这些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梗塞率甚低,但许多患者仍有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其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本文对单支冠脉病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病程早期不行溶栓治疗而直接作冠状动脉成形术,分析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象包括 Mid America 心脏研究所1982年3月至1988年3月间连续收治的215例单支冠脉病变的急性心梗患者。患者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十多年来PTCA的操作和球囊技术不断改进,但术后再狭窄仍然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其发生率也无明显变化。近年来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探索降低其发生率的新方法,本文就再狭窄的定义、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机理和防治等问题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7.
1983年1月至1985年8月间,连续281例心绞痛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获得成功(残留内径狭窄<50%),包括189例单支冠脉病变(内径狭窄>70%)患者和92例(单一明显心肌缺血区的)多支冠脉病变(1支内径狭窄>70%,另支内径狭窄>50%)患者。单支病变患者PTCA成功后,均视为完全再血管化。多支病变患者PTCA成功后:19例无一支残留内径狭窄≥50%,视为完全再血管化;73例未扩张成形的一支残留内径狭窄》50%,视为不完全再血管化。PTCA后,随访12±4(6~18)个月。多支病变组同单支病变组相比:临床改善者较少(81%对95%,p=0.001),心绞痛消失者较少  相似文献   

8.
直接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因其能够快速、充分、持续地开通心外膜血管,而逐渐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然而,心外膜血管的开通并非等同于下游微血管床的充分血流灌注,事实上,再灌注治疗后微血管床的有效血流灌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肌及其间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了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了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持续灌流法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CPPTCA)20例(36支)和常规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18例(24支)的疗效。两组患者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相似(P>0.05)。与PTCA组比较,CPPTCA对术中阻断血流的心肌有重要保护作用,且术中并发症少(0比38.9%,P<0.01),残余狭窄轻(12%±8%比28%±18%,P<0.05),再狭窄率(0比22%,P<0.05),再梗塞率(5%比33%,P<0.05)及病死率(0比22%,P<0.05)低。  相似文献   

10.
鲁端  王劲 《心电学杂志》2007,26(1):60-61
背景 在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脏生物标记物的升高反映了围手术性心肌损伤及与不利的心脏事件相关。我们应用导引钢丝记录冠脉内(心电图)ST段的方法,试图快速和易于评价尽管进行了成功的PCI术,但是否发生了围手术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成形术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上的一大突破,但术后局部血管的再狭窄仍然是制约其发展、应用,迄今尚未攻克的难题。本文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生物学、流行病学和防治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能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有效地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心功能 ,提高梗死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是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后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RA) ,有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 ,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本文总结 2 4 5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后严重 RA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 RA类型与 AMI相关动脉的关系 ,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2 4 5例 AMI患者 ,分别于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可缩小梗塞面积,提高生存率,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AMI后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成形术,仍存在微血管阻塞,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本研究采用非侵入性指标作为心肌再灌注判断标准,以了解AMI成功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微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咏球囊成形术(CBA)后数月内,再狭窄率高达12~34%,为其一大缺点。冠脉楔嵌压(CWP)的定义为:球囊置于狭窄处并加压(至2个大气压),此时导管顶端测得狭窄远端冠脉平均压,这就是CWP。一般认为CWP不但反映实际存在(可见)的侧枝血供,而且反映潜在备用(不可见)的侧枝血供。测定CWP之前,静脉注入或者口服硝酸酯类药物。以仰卧位胸腔前后经上3/4处为零点,CWP测值以5的整倍数表示。连续152例患者170文狭窄冠脉经CBA治疗成功后7±3个月,91例患者100支狭窄冠脉接受  相似文献   

15.
35岁以下病人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即刻和长期临床效果[KofflardMJ,deJaederePP,vanDom-burgR,etal.BrHeartJ,1995,73:82(英文)]已发现年轻人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冠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与心电图ST段回落联合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可行性。方法 测定PCI治疗后血流达。TIMI3级患者的CTFC,并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测定室壁运动记分(WMSI)。观察CTFC与WMSI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 按照CTFC将,TIMI血流3级者分为快、慢两组,快CTFC组患者ST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1个月后快CTFC组患者的室壁运动记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CTFC与术前、术后WMSI的差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快CTFC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慢CTFC组。结论 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的方法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较低的CTFC及心电图ST段回落完全预示着良好的心功能恢复,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再狭窄问题一直是妨碍其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防止术后再狭窄是f临床心血管病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药物防治再狭窄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CA术后再狭窄是对球囊损伤反应的复杂的病理过程。生长因子直接参与SMC的生长,分化,移行和增生,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有助于提示再狭窄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对20例(36支)老年心肌梗塞患者行持续灌流法冠装动脉成形术和18例(24支)老年MI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扩张术。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相似。与PTCA比较,CPPTCA对术中阻断血流的心肌有重要保护作用(即术中能耐受较长的扩张时间),且术中并发症少,残余狭窄轻,再狭窄、再梗塞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