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塞的溶栓和冠脉成形治疗(TAMI)研究组结合病史、临床和心电图资料制定对拟诊急性心梗(AMI)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标准,供非心血管专科医生采用。并以此评价五项多中心试验误诊而接受溶栓治疗的百分率和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60例,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将60例患者分为发病3h内溶栓组及3~12h内溶栓对照组,对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发病3h内溶栓组30例患者,经治疗,溶栓成功(再通)率为83.33%(25/30),发病3~12h内溶栓对照组患者溶栓成功(再通)率为53.33%(16/3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3h内溶栓组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及消化道出血0例,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发病3~12h溶栓对照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可靠,时间越早,再灌注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左室重构是心肌梗塞(MI)的一个重要结局,它能引起进行性心功能减退及心衰。该研究通过测定AMI急性期(溶栓治疗后90~180分钟)的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评价  相似文献   

4.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观察8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和39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梗塞和溶栓后的左室舒缩功能.结果是AMI和OMI患者左室舒缩功能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5~P<0.01),溶栓成功者左室舒缩功能明显优于非溶栓治疗者(P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均能使梗塞相关血管再通。本文报告我院应用这两种方法治疗46例40岁以下青年人AMI经验。1 资料与方法  1995年~1999年我院住院的46例AMI患者,男45例,女1例,年龄35.2(22~40)岁。其中前壁38例,下壁8例。均在发病后6小时内入院,心功能Killip级36例、级10例。随机抽选30例按AMI溶栓方案治疗(溶栓组),并于溶栓后60~90分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6例直接PTCA治疗(直接PTCA组)。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为溶栓和PTCA成功,溶栓组溶栓后TIMI血流3级以下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再灌注治疗方法和时间对心肌存活指数的影响。方法:178例心肌梗塞病人中89例用冠脉支架治疗,89例采用溶栓治疗。再根据发病至再灌注治疗时间的不同,每组病人再分为3个亚组:短时间组(<3h),中等时间组(>3h~<5h),长时间组(>5h)。用心肌显像检查评价存活心肌。结果:在溶栓组,低时间组的心肌存活指数[中位数(第25,75百分位数)是[0.45(0.16;0.83)],在中间组为0.29(0.17,0.48),在长时间组为0.20(0.04,0.46)(P<0.05)。而在支架组中,存活数在低时间组为0.56(0.49,0.75),在中间组为0.57(0.36,0.73),长时间组为0.57(0.32,0.75),P>0.05。支架组中、长时间段的心肌存活指数显著高于溶栓组(P<0.001)。结论:对于心肌梗塞12h以内的病人,支架治疗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评分为(6.12±1.21),心功能评分为(25.96±1.85),对照组症状评分为(9.56±1.96),心功能评分为(16.13±2.0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心功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塞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症状,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对象为首次心肌梗塞(简称心梗)者174(男 159,女 15)例,平均年龄 54±8岁。分常规治疗组(68例)溶栓治疗组(106例),于症状出现6小时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链激酶1.5 万U 58例,尿激酶 1.5~2万U 17例,重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素31例)。病人均作二维心超,极量运动试验:Holter EKG及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在选带滤波范围40~250Hz,溶栓治疗组非Q型梗塞和左室晚电位(L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中经滤波的QRS时限,QRS终末40ms平方根电压(RMS_(40))及 QRS终末高频低振幅信  相似文献   

9.
<正> 美国心肺血管研究所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研究:对组织凝血酶原激活物(t-PA)和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活性和副作用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经血管造影确定与梗塞相关的闭塞动脉后,随机分配  相似文献   

10.
<正> 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后90min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4例梗塞相关动脉(IRA)血流达到(心肌梗塞溶检研究标准TIMI)Ⅱ~Ⅲ者,溶栓后2h QT和JT离散度显著降低,而24例IRA未开通者上述指标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18例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QT和JT离散度明显高于无心律失  相似文献   

11.
参加第二阶段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研究的1752例患者在进入试验后18~48小时作心导管检查。比较心肌梗塞相关动脉管径狭窄<60%的病人、管径狭窄≥160%的病人(TIMI血流分级2或3级)及动脉管径完全闭塞的病人(TIMI血流分级0或1级)的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心肌梗塞后左室扩张颇为常见,发生迅速(梗塞后2周)且可自限。作者采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法追踪观察左室容量,评价透壁梗塞后左室扩张的时程以及溶栓的影响。方法:平均59(39~78)岁的36(男34、女2)例急性透壁心肌梗塞存活的病人中:17例为前壁梗塞,19例为下壁梗塞;35例存活出院。经紧急诊断性心导管术后试行溶栓,其标准为:年龄≤78岁,心绞痛持续≥30分钟,新的 ST 段抬高及有关导联相继出现 Q 波,住院三天内血清酶增高。症状开始至插管造影和溶栓治疗的时间<7小时。24例冠状动脉内注入链激酶242000±27000u,  相似文献   

13.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时给予溶栓药物可使受累血管的血流再通。冠脉内注入链激酶(SK)的溶栓成功率较高(70~80%),然需配备导管室和熟练操作者,故推广应用受限。而静脉注射大剂量SK(IVSK)安全易行,只是成功率较低(40~63%),仅个别报道高达96%,但无冠脉造影资料为证。本文根据多中心协作试验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塞范围(MIS)是判断溶栓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左心室功能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应用ST段预测法和QRS记分法评估MIS,在临床工作中具有简便、无创的优点。现通过标准导联心电图探讨判断尿激酶溶栓治疗对MIS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4例发病≤6小时,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首次AMI患者(为我院1994年1月~1997年4月收治患者),心电图除外束支传导阻滞、分枝阻滞、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5.
溶栓治疗心肌梗塞的价值已被肯定,而辅助治疗的价值尚未确定。作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设计,研究消心痛(ISDN)和链激酶联合静脉滴注对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探讨溶栓同时使用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16.
<正> 溶栓治疗可使缺血心肌早期再灌注,减少死亡率,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溶栓后及早判定冠状动脉再通对决定下一步治疗十分重要.我科对溶栓后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价早期T波倒置判定再灌注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自1991年3月~1995年10月87例AMI患者,其中男71例,女16例,年龄32~75岁(平均56.8±8.7岁),均无陈旧性心肌梗塞及束支传导阻滞史.无溶栓禁忌症.溶栓剂为尿激酶、链激酶及重组链激酶.溶栓时间均在发病8小时以内.二、观察方法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3小时内每半小时作一次全导ECG;发病后8小时起每2小时测一次血心肌酶,共12次;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心电图T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危险评分对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能否在入院时筛选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获益更大的高危患者。方法:应用TIMI危险评分对267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TIMI评分0-4分)及高危组(TIMI评分≥5分),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急诊PCI与溶栓治疗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TIMI评分高危组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危组(14.4%:2.8%,P=0.001),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的(9.2%:26.3%,P=0.012)。而低危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术与溶栓治疗则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2%:3.9%,P=0.618)。结论:TIMI危险评分可作为简便易行的方法评估再灌注治疗STEMI患者的预后,并有助于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溶栓治疗时间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溶栓治疗距AMI发病的时间,将59例分为≤2小时(h)、2~6h和6~12h三组,溶栓后比较血管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5周死亡率。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7.5%、50%和26.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二组与前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05);LVEF分别为64.27±7.24%、42.09±12.78%和31.71±9.39%,三组间比较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5周死亡率分别为0、16.7%和42.1%,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二组与前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5)。结论AMI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越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死亡率也越低,即疗效和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的广泛开展已证实血栓是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占70%~80%)。Mandekorn等进一步指出:在非透壁性心肌梗塞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冠状动脉内血栓亦起主要的病因性作用。Fletcher等于1959年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960年Bo-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较无糖尿病者为差。因此,作者设计了本研究,评价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接受溶栓治疗的后果,确定预后较差能否用造影所见的差异来解释。 方法 A组1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糖尿病,B组923例心肌梗塞患者无糖尿病。每例静脉给予rt-PA和/或尿激酶。于溶栓开始后90分钟和7~10天复查。 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年龄较大(59.1±9.6对56.1±10.3岁),高血压(64%对40%)和高脂血症(22%对14%)较多,但吸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