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咽癌咽旁茎突内后区受侵的放射治疗徐昕近年来,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CT和MRI,对诊断鼻咽癌的咽旁侵犯提供了科学可靠的证据,同时也引起不少学者对咽旁茎突内后区(下简称茎内后区)受侵、颈淋巴结转移与下组颅神经损害等许多问题的关注。1989年9月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用自动活检枪行经皮穿刺活检术4例。结果4例均得到定性诊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咽旁颞下区经皮穿刺活检术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咽周间隙的大体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咽周间隙疾病的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 2 0具 ,经层次解剖和断层解剖后对照观察。结果 确定了咽旁前、后间隙和咽后间隙的境界 ,划清了咽旁前、后间隙和咽后间隙 3者的分界线。结论 咽周间隙境界的划分对咽周间隙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疗后早期复发CT诊断价值及影像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疗后早期复发CT影像表现。方法收集78例NPC放疗后早期复发CT检查资料。全部病例行CT平扫,其中58例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结果78例患者中,有40例咽旁颈动脉鞘区出现复发,肿瘤主要在咽旁、颈动脉鞘区生长;30例颅底海绵窦复发;4例咽旁和咽隐窝复发;4例在咽壁处复发。有62例CT平扫可以确诊,另有16例需增强扫描后才能确诊为复发。结论NPC放疗后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诊断NPC早期复发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尽早治疗提供依据。但对存在于咽旁微小肿块的复发,CT扫描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男患,75岁。以咽部异物感1周,发音改变,呼吸有时受限,肿物逐渐长大,触之有微痛为主诉来院就诊。门诊以咽侧间隙肿物为诊断于1996年12月25日收入院。查体:左咽侧间隙膨隆,向上达软腭游离缘,向下达会厌缘左颈侧下颌角处稍膨隆,触之有轻微疼痛感。吞咽正...  相似文献   

6.
江嘉昕 《广州医药》1999,30(4):74-75
例1患者男,34岁。因高热颈左侧肿痛进行性加剧7天,伴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就诊,体变:呈重病容,表情痛苦,颈部活动受限,预左侧见一肿块,约8cm×8cm,边界不清,上界约于乳突,下及舌骨,前界达下颌中段,后与胸锁乳突肌相接。肿物不活动,表面灼热,触痛明显,无波动感,口裂约2cm咽充血,左扁桃体肿大Ⅱ°,稍充血,前腭弓饱满,咽侧墨向中线突出,咽后壁无肿胀,下咽都未能及,鼻咽部无特殊。扁桃体周围穿刺阴性,预左侧肿物穿刺,刺入4cm后抽出粘稠脓液15ml,并注入妥布霉素160mg诊断为左咽旁脓肿,给予青霉素1000万,地塞米松10mp及…  相似文献   

7.
肖日国  徐银鸣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33-1034,1038
目的:为咽旁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和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CT扫描后制成横断切面,经咽隐窝等层面观察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咽旁间隙的面积。结杲:咽隐窝层面的咽旁间隙呈近似三角形,横断面及CT面积分别为(447.6±2.18)mm。(左)、(446.4±2.10)mm。(右)和(42.6±3.12)mm。(左)、(43.1±2.96)mm。(右),两侧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呈对称性。自茎突至咽隐窝的连线将咽旁间隙分为咽旁前、后间隙,CT图像能较好显示咽旁后间隙内各结构的相互关系。结论:咽旁脂肪组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茎突、翼内肌是CT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咽旁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对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5岁,1997年11月16日入院。主诉:吞咽困难伴声音嘶哑2个月。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咽部异物感,吞咽不适,自行按咽炎治疗无效。1个月前偶然发现左侧咽部隆起,门诊以左侧咽旁肿物介绍入院治疗。检查:左侧咽侧壁明显隆起,扁桃体被推向中线,咽腔变小,...  相似文献   

9.
咽旁间隙肿物临床上较常见 ,由于该间隙解剖结构深在复杂 ,其间生长的巨大肿物给手术带来不便 ,我们采用联合入路方式 ,成功地切除此间隙巨大肿物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患者 ,女 ,32岁。偶然发现左侧咽旁隆起就医。局部检查 :咽侧壁隆起 ,腭扁桃体及软腭向中线移位。双手合诊检查 :肿物较大 ,质硬 ,无搏动 ,可活动 ,有被膜。CT扫描后又行MRI检查 ,肿物挤压邻近组织 ,颅底骨质有破坏 ,但无粘连浸润状态。肿物本身被膜完整 ,约 13.1cm× 10cm大。彩色Doppler检查 ,肿物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静脉无粘连无浸润…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回族,54岁。发现无痛性右耳下肿物20d,查体:左耳垂下腮腺区可触及一蚕豆大小圆形肿物,囊样感,界清,可活动,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及瘢痕,口内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溢脓,同侧扁桃体及咽旁未见异常,无面瘫症状,  相似文献   

11.
分析18例咽旁肿块的起源、诊断及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咽旁神经源性肿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咽旁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58例CT、MRI影像表现。结果咽旁神经鞘瘤42例,增强31例呈明显强化,11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7例合并局部坏死、囊变;咽旁神经纤维瘤16例,均呈轻度较均匀/不均匀强化,2瘤灶合并坏死、囊变。结论均匀强化(明显/不明显)、边界光滑是咽旁神经源性肿瘤特征性表现,可以作为临床正确诊断该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5 6岁。因咽部异物感 3个月于 1999年 2月 2 0日收入院。患者于 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咽部异物感 ,无疼痛 ,在外院诊为咽炎 ,并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 ,未见效。体检示一般状况好。专科检查见口咽部右侧咽后壁靠近咽腭弓处有2cm× 1 5cm大的半圆形隆起肿物 ,质硬 ,边界清 ,活动度差。颈部CT平扫描示 ,右口咽后间隙环椎前有 1cm× 1 2cm的类圆形环状高密度灶 ,与环椎间有间隙 ,诊断为口咽侧壁软组织多发钙化。在全麻鼻腔插管下行咽部肿物摘除术 ,沿肿物表面做纵型切口 ,沿肿物表面剥离 ,完整取出肿物。肿物呈白色 ,质硬 ,…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甲状腺癌发生咽旁淋巴结转移极为罕见,本文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25名甲状腺癌患者伴有咽旁淋巴结转移,其中乳头状癌22例,髓样癌2例,滤泡状癌1例。其中,16名患者出现咽旁淋巴结转移前曾接受过甲状腺手术治疗。其余9名初治患者中,5名患者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另外4名患者则为隐匿性甲状腺癌伴有咽旁淋巴结转移。在25名患者中,有22名患者行增强CT检查发现咽旁淋巴结转移。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咽旁转移灶,其中23名患者通过颈侧入路切除,另外两名患者通过下颌骨掀翻入路。术后随访6-130个月(中位随访期31个月),9名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其中6名患者死亡。5年生存率为63.8%. 结论:甲状腺癌伴有咽旁淋巴结转移常发生于以下三种情况:1)既往曾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患者;2)初治即伴有颈淋巴结广泛转移的患者;3)隐匿性甲状腺癌的患者。增强CT检查对于有前两种情况的患者诊断意义较大。外科手术切除咽旁转移灶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伴有咽旁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远处转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41岁,女性,因咽异物感,吞咽障碍3个月于外院就诊,诊为咽旁隙肿物。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我院,门诊以咽旁隙肿瘤收住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查纤维鼻咽喉镜见:右侧上至鼻咽侧壁下达扁桃体局部隆起。颈部MRI增强扫描示右侧咽旁间隙内可见一似椭圆形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灶,大小为6.4cm*2.5cm*2.6cm。边界清楚,内部信号不甚均匀,呈明显"占位效应",右侧腮腺受压外突,  相似文献   

16.
<正> 位于咽旁咽后壁的海绵状血管瘤,不但位置深在,而且咽旁有重要的颅神经和大血管经过和周围骨骼支架的屏障,手术时如大出血,常常难以控制,故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我们曾对一咽旁咽后壁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患者李××,男,49岁。左侧咽旁肿胀两月余住院。于7—8年前上腭左侧长一肿块,逐渐长大,无何不适。于1974年肿块长至胡桃大。诊断为上腭混合瘤,于1974年12月5日在局麻下作了摘除术。并得到病理证实。术后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除侵犯中颅窝的咽旁颢下区巨大肿瘤安全而彻底的手术进路。利用颢部切口可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和颢下窝以及颌下进路显露咽旁区解剖的特点,联合进路切除2例咽旁颢下区巨大肿瘤。2例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颢下区肿瘤顺利切除,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颞部-颌下联合进路适合于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颢下区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全国涎腺肿瘤协作组学术会议于1989年10月25~28日在京召开.在影象学诊断方面会议代表认为B超在诊断腮腺肿块大小、区分囊、实性肿物及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有参考意义。CT在精确定位、区别腮腺深叶及咽旁肿瘤、估计肿瘤与颈内动静脉的关系方面为手术设计提供重要信息,磁共振显象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术前细针吸细胞学可为手术方案提供较好依据,术中冰冻或印片检查,可使诊断及治疗一期完成,术后均需做石腊切片为病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致膈肌痉挛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34岁.因左侧腮腺区发现肿物7 d入院.7d前,患者因中耳炎CT检查时发现左腮腺区生长一肿物,要求治疗而入院.患者自述此部位从无不适感觉.入院查体发现左腮腺区肤色正常,较对侧肿胀,可扪及一约3.5 cm×2.5 cm×2.5 cm大小肿物,与周围界限不清,质软,触之无痛,体位试验检查阳性,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有清亮分泌物,咽侧壁稍膨隆,颌下、颏下及颈深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CT结果显示左侧咽旁见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CT值约-134Huz,最大截面约4.0 cm×3.2 cm,与翼内肌关系密切,颞下窝及翼腭窝变窄,同侧颞肌及翼外肌向外侧推移,局部蝶骨受压.入院诊断为左腮腺区血管瘤.  相似文献   

20.
自CT应用于鼻咽癌的诊断以来,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鼻咽腔、咽旁软组织及间隙的正常和病理解剖,能达到正确诊断病变范围的目的。本就我院6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CT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