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方法:对各种标本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念珠菌显色培养基。APICUX做菌株鉴定,ATBFUNG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真菌107株,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占45%,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占38%,克柔念珠菌8%,光滑念珠菌4%其它念珠菌5%。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0.70%、98.1%和92.5%;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10.3%和12.2%。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真菌感染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ICU患者的各部位标本,分别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9.09%。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58%)和泌尿道(20%)。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6%,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高达36.4%。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性较低,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为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rsive care unit,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05年7月~2009年7月34例肺部真菌感的防治与转归.结果:34例患者均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史,平均住院时间长(45.6d).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病原以白色念珠菌48株居首(73.8%).治愈33例(97%),死亡1例(3%).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减少不必要侵人性操作,加强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及时用高效抗真菌药物,有助于降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内真菌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ICU患者的各部位标本,分别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9.09%。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58%)和泌尿道(20%)。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6%,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高达36.4%。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性较低,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ICU42例真菌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5例患者中发生深部真菌感染42例(14.2%)。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最常见的菌株为白念珠菌。危险因素主要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激素的使用有关。结论:对ICU的患者应注意真菌感染的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的方法 对2006年1月至12月入住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CU患者医院感染率29.1%,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3.4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5.0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萄萄球菌属细菌为主.结论 ICU由于危重患者多,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均是医院感染高发因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状况,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87例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3.39%,其中念珠菌占74.71%,病死率为45.98%。诱发因素主要有:基础病情危重,气道开放,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激素,住院时间长等。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真菌感染已成为ICU内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消除易患因素,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及时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降低危重患者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血流感染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血流感染患者共获得病原菌80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52.50%、25.00%和22.50%.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留置导管和滥用抗菌药物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血培养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血流感染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血流感染患者共获得病原菌80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52.50%、25.00%和22.50%.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留置导管和滥用抗菌药物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血培养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并分析2014-2015年某医院综合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监测病人857例,发生医院感染4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5.6%,调整感染率为1.55%,调整日感染率为10.32‰.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率为16.54‰,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日感染率为1.27‰,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日感染率为1.15‰.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主要为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可及时获得ICU医院感染动态信息,有助于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聚集性病例与医院环境污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ICU患者MDR-AB医院感染提供环境流行病学依据。
〖HTH〗方法〖HTSS〗〖KG*2〗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短时间内我院ICU出现的3例M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周围环境以及医务人员标本进行干预前后大面积环境卫生学采样监测,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分析。采取分区分色管理方法实施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追踪干预效果。
〖HTH〗结果〖HTSS〗〖KG*2〗对干预前80份环境标本进行微生物监测,其中护理站电脑键盘、医护人员手、床单、手消压盖、抢救车剪刀、回风口、患者胸部皮肤、隔离衣袖口、床挡板扶手等14份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其耐药谱与痰培养耐药菌株相一致。干预后连续2个月环境采样146份标本,均未检出MDR-AB。连续实施干预措施6个月后,标本合格率由77.50%上升至96.57%,医院感染率由干预前2.15%(214/9 965)下降至1.56%(185/11 8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MDR-AB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周围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分区分色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ICU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体特点、耐药性等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医院感染病例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ICU内医院感染180例发现,4年间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病原体分布仍以G^-菌为主,而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之势,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肺部感染占98.89%,常见现原菌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等。抗菌药物敏感性多呈逐年下降之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ICU肺部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ICU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菌1 425株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结果使用CLSI判断标准.结果:1 42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4.8%,革兰阳性球菌占19.6%,真菌占15.6%.痰培养前八位的细菌分别是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光滑念珠菌.药敏结果除真菌耐药率较低外,其他病原菌均有较高耐药率.结论:ICU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多样,多重耐药菌株是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NICU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的致病菌株及其耐药特性。结果共分离致病菌306株,其中G-菌229株(74.8%),G 菌69株(22.5%),真菌8株(2.6%)。G-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G 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绝对多数。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分别对G-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其余抗菌素均耐药严重。结论NICU肺部感染仍以G-菌为主,但G 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做好病原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情况监测,可指导合理使用抗菌素;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了解综合性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相关导管感染率,采取防控措施。方法制订ICU目标性监测方案,设计医院感染的个案监测和ICU日志表格,对2010年1~12月入住综合性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到临床科室,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控制。结果 2010年共调查80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3例(9.07%),患者日感染率(例次)为21.23‰。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为20.41‰,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为1.59‰,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为3.57‰。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适时制订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IC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ICU 收治的患者1510例,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618例)和非感染组(892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感染特点、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感染特点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是泌尿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最多见;免疫抑制剂应用、原有肺部感染、褥疮、多发伤、气管切开、住院时间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肺部感染、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是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ICU 患者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且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ICU 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菌株分布和治疗转归。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在EICU机械通气中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80例(64.5%)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伴有真菌感染21例(26.2%),皆为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1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3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真菌感染(n=21)与非真菌感染患者(n=59)比较,Apache Ⅱ评分较高,机械通气和住EICU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无一例死亡,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死亡7例。 结论 E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假丝酵母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病死率高,对氟康唑耐药,提示应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