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掌握血液报废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本站血液初筛、血液报废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初筛共淘汰2889人次,其中ALT淘汰1686人次,占58.36%,脂肪血淘汰774人次,占26.79%。三年共检测标本25117人次,不合格率为3.33%,其中ALT排在第一,占2.16%。三年全血和红细胞报废为3.66%,其中ALT报废占2.33%,是导致血液检验报废的主要原因。另外,三年制备血浆报废为3.92%,其中脂肪血浆报废占0.60%,是非检测因素引起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执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征询、体检、初筛,建立自愿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等措施,是降低血液报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晖  刘萍  王学刚 《河北医药》2007,29(4):387-388
目的 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健康,提高无偿献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 统计2001年至2006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在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脂肪、过期、破损等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目前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 ALT不合格是目前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我市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报废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抗-TP检测阳性率逐年上升,血液可疑报废率在总报废率中占较小比例。结论献血前HBsAg的初筛可明显降低血液的报废率,选用灵敏度高及特异好的试剂可减少可疑报废而导致的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盘锦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液报废率,防止经血传播疾病发生,保证临床血液安全。方法对5年间盘锦地区60347份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5项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盘锦地区2012年~2016年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0.79%,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0.17%、0.20%、0.13%、0.07%、0.17%,各项目间不合格率比较依次为HBsAg>抗-TP>ALT>抗-HCV>抗-HIV。结论强化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教育以及献血前征询和调查,在低危人群采集血液。做好采血前血液初筛,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引进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血液检测,保证安全有效用血。  相似文献   

5.
分析献血者与输血相关感染疾病的关系。收集云浮地区2006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资料及血液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以上四个项目,采用ELISA检测方法;ALT采用速率法。共检测104916人次,其中不合格为5255人次,占5.0%。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威海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情况,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 对2009 ~2011年间100095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威海地区2009 ~2011年团体献血血液报废率明显高于个体献血,献血者血液检测因素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P>抗-HCV> HBsAg>抗-HIV,ALT不合格成为首要报废原因,占60.84% (2111/3470),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且以轻度升高为主.抗-TP阳性居报废第二位.结论 加强团体无偿献血者ALT的筛选,尤其是男性献血者,以降低团体献血ALT的报废率;个体献血要通过加强街头ALT初筛结果与检验科检测结果的比对,根据检验科结果调整街头ALT初筛的临界值,保持两者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最大限度的避免ALT轻度升高献血者献血;采用金标试剂对TP进行快速筛查,以降低抗-TP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黄永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28-1629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方法。方法:分析2005年无偿献血的检测情况,5587名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统计2006年无偿献血的检测情况.与2005年作一个对比。结果:2005年合格的项目中,占比例较大是ALT,不合格率占43%,HBsAg不合格率占37%:2006年检测不合格的项目中,ALT不合格率为53.7%,HBsAg不合格率为31.7%。结论: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1—2天的餐饮情况及身体健康状况的询问了解,献血前作ALT初筛及乙肝初筛的正确操作有助于减少血液的报废。  相似文献   

8.
张钢  左正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160-161
目的:通过对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适当的措施与对策,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充分保护血液资源。方法:对长沙血液中心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长沙血液中心2007年1月~2009年12月单采血小板报废率为5.44%,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偏高、血小板过期、HBsAg(+)、抗-HCV(+)、抗-TP(+)、抗-HIV(+)。结论:单采血小板主要报废原因是ALT偏高、血小板过期,建议加强献血者招募时的宣传教育,开展ALT初筛检测,加强与临床沟通,做好血小板采集计划,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与分析江阴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分布情况,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的对策。方法对2007~2013年度江阴市127502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不合格率为0.0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0.29%、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为0.19%,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为0.54%、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为0.10%。HBsAg、抗-HCV检测的报废率逐年降低,抗-TP的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献血前血液筛查,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4,(11):838-840
目的:回顾性分析晋中市十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因子检测结果,了解晋中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指标流行情况和变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晋中市无偿献血者血液HBsAg、抗-HCV、抗-TP、抗-HIV进行检测,统计每年各项感染因子阳性数,并计算出阳性率。结果:晋中市2004年—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因子HBsAg、抗-HCV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感染因子抗-TP检测阳性率和抗-HIV(WB法确认)阳性数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大力度做好无偿献血经血传播疾病宣传工作,并对呈上升趋势的血液感染因子进行献血前筛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丹东地区2014年~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从而降低血液的报废,保证血液的有效使用。方法对2014年~2015年丹东地区3926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归类、统计分析。结果各种原因报废的血液为1040人,血液总报废率为2.65%(血液总报废率=不合格人数/采集全血总人数),其中血液检测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占65.19%,原因从高至低依次为梅毒阳性18.75%、Hbs Ag阳性14.90%、抗-HCV阳性12.79%、ALT升高8.46%、抗-HIV阳性8.46%;另外重度脂肪血19.04%,也是重要的报废原因。结论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做好献血前饮食等注意事项宣传,提高献血前初筛的准确率,做好血液由采到发各个环节的工作,降低血液的报废,保证血液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及趋势,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控制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同时为无偿献血和血液检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盘锦地区79 505份无偿献血者的ALT、HBs Ag、抗-HCV、抗-HIV、抗-TP等5项血液检测指标采用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盘锦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36%,其中ALT、HBs Ag、抗-HCV、抗-HIV、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0.28%、0.24%、0.33%、0.14%、0.37%,各项检测不合格率依次为:抗-TP>抗-HCV>ALT>HBs Ag>抗-HIV。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强化献血前咨询和病史调查,杜绝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献血。采用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进行采前血液筛查,降低血液报废率。加强血液检测实验室的软硬件投入和管理,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有效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凯里地区近三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原因。方法:对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结果:2010~2012年采集制备无偿献血血液成分共105804U,血液报废共7340u,血液总报废率为6.85%,其中血液检测ALT不合格2649U为主要原因,占血液总量2.47%,占报废总量的36.09%;脂肪血1330U,占血液总量1.24%,占报废总量的18.12%;梅毒阳性有821U,占血液总量0.77%,占报废总量的11.19%;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有621U,占血液总量0.58%,占报废总量的8.46%;不足量323U,占血液总量0.30%,占报废总量的4.4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有260U,占血液总量0.24%,占报废总量的3.54%;过期180U,占血液总量0.17%,占报废总量的2.45%;艾滋病毒阳性有96U,占血液总量0.09%,占报废总量的1.31%。结论:血站应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加强对献血者的征询及宣教,献血前增加ALT的快速筛查对减少血液报废、节省血液资源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津市血液中心2008—2010年全血及成分血报废的原因,寻找减少血液报废的途径,在确保血液安全的基础上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本血液中心2008—2010年所采集的全血及成分血报废的各种原因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2008—2010年本中心共采集全血及成分血1 068 705.8 U,报废43 742.9 U,报废率4.1%。报废主要原因依次为实验室检测不合格、乳糜血、非标量、破袋、凝块、析出、溶血和黄疸。实验室检测不合格和乳糜血是全血及成分血报废主要原因,占报废总数的88.4%。结论:为降低血液报废率,需要加强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招募时的教育宣传和病史征询,同时加强与临床沟通,制定实施血液采集计划,必要时对初次献血前加做胶体金法检测抗-HCV、抗-HIV和抗-TP检查。  相似文献   

15.
刘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236-237
目的了解怀化市血液安全状况、献血者的健康情况,血液不合格原因及其发展趋势,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对2006~2010年本市献血者标本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9.58%,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9%、0.81%、0.73%、0.16%、0.79%。结论怀化市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ALT异常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HBsAg、抗-TP、抗-HCV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抗-HIV阳性人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事业单位人员无偿献血血液安全状况,为当前东莞无偿献血新模式转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东莞市参与无偿献血的7156名事业单位人员的献血情况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参加无偿献血的事业单位人员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指标均低于街头无偿献血人群,其中ALT、HBsAg、抗-HIV和抗-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业单位重复献血者总不合格率为0.95%,低于初次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事业单位人员不仅可以成为固定献血者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对宣传和推动无偿献血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应加强重复献血者队伍建设,提高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孙昂  苏湘晖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17-1818,1820
目的 通过对岳阳市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检验结果的分析,探求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岳阳市无偿献血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检验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85%上升到2010年的2.65%.抗-TP、抗-HIV、抗-HCV不舍格率呈上升趋势,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检测项目不舍格主要集中在抗-HCV、抗-TP、HBsAg.结论 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我院2010年2012年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使用的常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逐年增长, 长效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增幅较大,成为治疗高血压用药的主流,我院主要口服抗高血压药物日用药金额(DDC)逐年下降。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且符合高血压用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德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按卫生部要求对2005至2007年德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血液进行血液各种检测项目的初、复检并且进行物理外观检查,对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05至2007年度德阳市参加无偿献血者共72150人,其中2005年20892人,2006年23656人,2007年27602人;各年血液报废情况分别为7.53%、6.91%、6.39%,总报废率逐渐降低,实验室检测不合格以ALT为主要因素,其次是梅毒、HbsAg、抗-HCV;HbsAg、抗-HCV呈逐年下降趋势。物理外观检查不合格中以乳糜血和过期为主要原因。结论为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源,针对血液报废的各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血液报废:加强献血知识和献血注意事项的宣传、加强献血者咨询体检工作、规范血液采集、分离、运输等各环节操作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加强血液库存调控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血液报废原因。方法对2010年本站报废血液情况做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确认报废血液共计7021袋,主要原因为ALT升高、中重度脂肪血、凝块和絮状物,HBsAg+、血袋破损、血量不足等问题。结论供血单位正确管理使用血液,可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