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并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T检查的10例胸部结节病的CT征象。结果 10例均可见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5例有广泛的纵隔和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纵隔和单侧淋巴结肿大;1例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出现肺部病变(包括5例肺内多发结节,2例斑片状融合块影,1例肺纤维化);1例胸膜病变。结论 64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及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旋CT影像学表现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表现.结果 36例中34例可见胸部淋巴结增大,24例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8例仅见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例仅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实质异常24例,主要表现为:多发结节19例,斑片状影3例,肺组织纤维化2例;胸膜多发结节1例,胸腔积液4例.结论 胸部结节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螺旋CT可作为胸部结节病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目的 探讨胸部结节病CT的特异性与诊断价值。(2)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3)结果 CT显示14例两侧肺门、纵隔广泛性对称性淋巴结增大。增大淋巴结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浸润性改变,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性强化。9例显示肺实质异常,其中6例兼有淋巴结增大。典型改变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微结节(4例)、小结节(7例)和肺间质纤维化(2例)。(4)结论 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临床诊治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29岁男性,反复咳嗽10个月。多次胸部CT均显示双肺多发性结节影,临床诊断为肺癌、结节病、结核。最后经胸腔镜开胸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本例并复习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10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国外96例,国内14例)资料。结果显示本病女性多见,发病年龄7~83岁;咳嗽为常见症状,胸部CT表现为结节影。确诊主要依靠手术病理检查。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病,临床无特异性,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检查方法在该病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28例胸部结节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并对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结节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呼吸困难、皮肤节结、浅表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脾大。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沉(32.1%)、碱性磷酸酶(21.4%)、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27.8%)、血钙(46.2%)、尿钙(11.1%)异常。呼吸功能测定表现为限制性伴弥散功能障碍(33.3%)。纤维支气管镜表现(以下简称纤支镜)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粟粒样结节、管腔狭窄。高分辨率CT较X线胸片能够更敏感地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实质病变。本研究中病理活检确诊方法包括皮下结节活检(28.6%)、浅表淋巴结活检(21.4%)、支气管黏膜活检(14.3%)、胸腔镜及开胸淋巴结活检(28.6%)、脾活检(3.6%)。结论胸部HRCT和纤支镜检查在疾病的诊断、分期中应用价值最大,是确诊胸部结节病的主要手段。浅表淋巴结、皮肤结节等肺外病变的活检对结节病的诊断起到了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结节痛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和病理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珐: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2008年来经病理确诊的12例结节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以中老年病人为主,平均56岁;女性多于男性,女9例(75%),男3例(25%);(2)12例结节病病人,以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为首发表现者发热3例(25%),乏力3例(25%),体重下降4例(33.3%),夜间盗汗1例(8.3%).肺内表现:咳嗽、咳痰最多7例(58.3%),肺外以浅表淋巴结肿大、关节受累为主,结核纯蛋白衍化物试验2例阳性,(3)分期:0期1例,Ⅰ期5例,Ⅱ期4例,Ⅲ期2例;(4)胸部X线、CT检查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两肺病变.结论:结节病易误诊,误诊率25%.有上述胸部X线、CT检查特征时,均应警惕本病可能,尽可能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严防漏诊和误诊.熟练掌握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并与实验室检查结合分析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47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胸部淋巴结增大47例,其中纵隔淋巴结增大46例,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45例,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肺部病变30例,其中多发结节21例,单发结节1例,磨玻璃样影9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5例,实变5例。胸膜病变11例。[结论]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胸部结节病诊断容易;不典型者诊断困难,需密切结合临床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气管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咳嗽、渐进性呼吸困难2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影,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PET-CT影像诊断为肺癌伴癌性淋巴管炎(PLC),双侧锁骨上、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入院后纤维支气管镜病理回报肺组织内见慢性肉芽肿性炎,未见明确坏死,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结节明显减少,3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胸部CT显示双肺结节基本消失,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最终诊断为肺结节病。结论:结节病的确诊应主要依据患者的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仅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易误诊为肿瘤或者结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认识非典型胸部结节病的发生情况和CT表现.方法 回顾复习了4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表现,凡无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为非典型胸部结节病.结果 22例呈非典型表现,其中以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最多(9例),其次为伴纵隔淋巴肿大的一侧(1例);6例仅有肺部异常表现,而无胸部淋巴结肿大,在初诊时均误诊.18例非典型者发生在>50岁的病例中,仅4例发生在<50岁的病例中.结论 半数胸部结节病例的CT表现不典型,多发生在>50岁的较年长者中,容易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结节病的诊治率,增长对结节病认识,减少误诊率,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有呼吸道症状者9例,胸部CT示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11例,4例行PET/CT检查,3例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11例病人经纤维支气管镜黏膜活检、肺活检、淋巴结活检、纵膈镜检查确诊,、8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6例,淋巴细胞亚群CD4+/CD8+〉1.5者5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升高者8例。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肺癌1例。结论:肺部是结节病最常累及器官,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是是其特征性表现,常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肺癌、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3月-2012年11月经病理学确诊结节病患者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男3例,女2例,年龄35~56岁。2例有胸闷气促,另3例无临床症状。胸部X线、CT扫描检查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伴两肺病变。经气管镜或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是临床确诊主要方法。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有胸闷气短症状,临床易误诊,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可疑病例,应尽早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郭娜  刘丹  李为民  陈勃江 《西部医学》2011,23(7):1267-1269
目的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对17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节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诊治经过和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26~73岁,平均45.7岁;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其中4例有肺外表现;影像学常见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经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症状和胸部影像学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完全消失;严重患者加用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结节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发现双侧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此病,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应采取个体化疗法。  相似文献   

13.
谭锦文  刘朝晖 《中外医疗》2009,28(18):93-93
目的总结肺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6例经病理确诊为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年龄25~51岁,平均39岁,女性占5例,以呼吸系统症状多见,1例为肺外表现,影像学检查常见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均行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肺结节病是较为少见的肺部疾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呈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应注意排除此病,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CT检查在该病临床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3例胸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最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总结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并将确诊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明确CT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胸内淋巴结肿大,多出现磨玻璃影、结节影、不规则索条影等肺部浸润表现,伴斑点状钙化,增大淋巴结界限清楚,呈明显均匀强化。共诊断出58例非典型胸部结节、2例结核、2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其余10例发生误诊或漏诊,非典型胸部结节的诊断准确率达86.6%(58/67)。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CT强化方式以均匀为主,达65.7%,转移瘤CT强化方式也为均匀强化,需予以鉴别;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CT强化程度多为明显强化,达64.2%,而结核、淋巴瘤、转移瘤等一般不出现明显强化,较好辨别。结论 CT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中的应用可更清楚观察病变,利于结节病病变的定位、鉴别及诊断,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典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进行CT检查的典型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有26例(占86.6%)患者有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其中有8例患者出现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有17例患者出现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肺内病变;有2例患者有肺部浸润性改变但无淋巴结肿大的表现;有3例患者有肺纤维改变的表现。本组患者进行C T检查的肺内表现是,有19例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存在结节影,有8例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有部分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实变影和磨玻璃影。结论:胸部结节病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常可出现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可伴有支气管或胸腔积液)等典型表现。临床医师可根据胸部结节病的典型CT表现为此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其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李英楠 《中外医疗》2010,29(32):171-171
目的进一步探究肺内炎性结节病的CT特征表现。方法肺内炎性结节病患者经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结果肺部结节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胸部X线片及常规CT仅表现为肺门增大,以双侧多见,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肿瘤,HRCT可明确显示肺门肿块及肺内病变的细节,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淋巴结、皮下结节等组织活检,即可明确诊断。结论肺内炎性结节有较明显的CT特征,综合分析各种表现绝大多数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17例结节病临床,X线及CT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7例经病理证实胸内结节病,部分病例伴皮肤、眼、骨、消化系统等受累。临床表现随受累脏器而异,本组均有连续胸部X线片,主要以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为突出特征。10例胸部CT扫描优于胸部平片,显示出纵隔内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肺内小的结节病变及轻度胸膜肥厚,少量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非典型结节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非典型结节病患者20例,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胸内淋巴结肿大15例,占75%,其中无肺部病灶仅胸内淋巴结肿大者7例,为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肺门淋巴结无肿大者3例,以淋巴瘤误诊;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纵隔淋巴结2例,以纵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转移误诊.出现蛋壳样钙化,主要在肺门及前中纵隔分布,肿大淋巴结均<2.5cm2例,肿大淋巴结在增强后重度强化.有肺部病变14例,占70%,误诊12例,为60%误诊率,分别误诊断转移性肺癌和亚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伴胸腔积液.另外肺部病变和胸内淋巴结肿大者8例,纵隔淋巴结及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3例,其中误诊为纵隔及肺转移1例.本组20例患者中,诊断为结节病5例,占25%.肺活检诊断8例,经纵隔淋巴结活检诊断5例,经实验室及临床诊断2例,在给予激素治疗后病情均缓解.结论 结节病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需在对胸部结节病的典型影像学进行掌握的同时,也应了解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与其它疾病作鉴别诊断,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病史行综合分析,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误诊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周令飞  朱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09-4410
目的:进一步认识高分辨CT(HRCT)下的胸部结节病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4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其中病理证实15例,临床证实30例。结果:42例有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纵隔伴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的26例,纵隔淋巴结伴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的11例,5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而无肺门淋巴结增大,其余3例纵隔肺门均未见增大淋巴结。肺部病变有33例,其中两肺多发结节24例,斑片状阴影5例,孤立性结节1例,肺纤维化3例。胸膜病变6例,均伴有肺部病变,其中胸腔积液5例。另一例表现为结节状胸膜(斜裂)增厚。结论:HRCT对肺内小结节检出率高,但不典型表现时要密切结合临床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以肺部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为主要表现的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病理形态表现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肺原发DLBCL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肺原发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CT检查主要表现为肺部多发团块状磨玻璃样结节影,初始诊断为肺炎,经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最终确诊,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0岁,以咳嗽和咳痰为首发症状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行肿瘤标记物、淋巴结彩超、PET-CT、骨髓穿刺活检、病理活检和其他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治疗。PET-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伴部分代谢增高,病理形态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非霍奇金DLBCL,起源于生发中心外活化B细胞。最终诊断为肺原发DLBCL。患者给予R-CHOP方案规律化疗,3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团块状结节影消失。结论:肺原发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诊断最终依赖病理形态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肺原发DLBCL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当肺部出现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时应考虑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