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心病病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认为 ,凝血和纤溶的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发展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 。大量临床实验表明 ,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病死率有一定的相关性[2 ,3]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发病机制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的基础上出现不完全堵塞的血栓 ,这种血栓往往不稳定 ,可以被机体纤溶系统溶解或被快速冲走 ,提示冠心病 (CHD)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4 ] 。血栓前状态是指机体的促凝和天然抗凝系统平衡失调 ,是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纤溶系统等发生改变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及其与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进展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26例肺癌患者、20例良性肺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结果 肺癌组血浆DD和VWF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组有远处转移者(Ⅲ、Ⅳ期)血浆DD和VWF含量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Ⅱ期)(P〈0.01)。结论 肺癌 相似文献
3.
围生期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血栓前状态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选取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 2 5 8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 2 0例及门诊体检健康非妊娠妇女 2 0例 ,分别测定各组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抗凝血酶 -Ⅲ (AT -Ⅲ )、蛋白C系统筛选 (PCATProCGlobal)、纤维蛋白原 (Fbg)、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其抑制物 (PAI)、D -二聚体 (D -Dimer)的含量。结果 正常妊娠时血浆内vWF ,PLG ,PAI,D -Dimer,Fbg含量升高 (P <0 0 1) ,AT -Ⅲ降低 (P <0 0 1) ,而GMP - 14 0 ,PCAT ,t-PA则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较同龄孕产妇血浆内vWF ,GMP - 14 0 ,PLG ,PAI,D-Dimer,Fbg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PCAT ,AT -Ⅲ显著降低 (P <0 0 1) ,而t -PA则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血液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对孕产妇 ,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外周血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正常非妊娠妇女之间的差异,以及子痛前期孕妇产前与产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较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正常非妊娠妇女处于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子痫前期患者产后血栓前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产前及产后动态监测孕妇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有利于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及预防血栓形成的科学依据。方法将97例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高血压组28例和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组39例,均进行了颈动脉超声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结果三组研究对象中,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组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WF)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a(6-K—PGF1a)则相反(P〈0.05);单纯高血压患者组ET-1、TXB2、vW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K-PGF1a则相反(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为临床工作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更重视充分的抗栓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血栓前状态 (PTS ,prothromboticstate)是指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等所含的相关因子发生变化或血液流变学发生了改变所致的易于形成血栓的一种病理状状。它包括以前称的高凝状态和易栓症 ,血栓前状态并不一定必然会导致血栓形成。大量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存在血栓前状态 ,通过检测PTS分子标志变化就可以预测血栓高危患者。1 PTS常用的分子标志物及意义[1]1 1 表示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主要有凝血酶片段 1+2 (F1+ 2 ) ,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 ,纤维蛋白肽A(FPA)和抗凝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并探讨血栓前状态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LSA)、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发色底物法、凝固法等手段,检测了1 0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的6-酮-前列腺素Fla(6-K-PGFla)含量、血栓素B2(TXB2)、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含量和活性、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2级高血压组及3级高血压组病人,血浆TXB2、PAI-1含量及活性、血黏度、Fb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而t-PA含量及活性、6-K-PGFl 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发展,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既往称血液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cstate,HC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改变。它的病理基础包括高凝状态(hypcrcoagulahlc state,HCS)、高粘滞综合征(high viscositysyndrunm.HV)和易栓征(thrombophilia)等情况。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条件是:1.有某种特异性血栓前状态化验指标阳性结果为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诊断肺癌血栓前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癌患者60例,30例Ⅰ~Ⅲa期手术患者作为手术组,30例Ⅲb~Ⅳ期化疗患者作为化疗组,2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vWF?GMP-140?TpP,荧光生化法定量检测Hcy?结果:① vWF?GMP-140?TpP?Hcy检测,手术组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 < 0.01);化疗组高于手术组(P < 0.01),化疗后明显高于化疗前(P < 0.01),第1次化疗明显高于第3次化疗(P < 0.01)?②腺癌组与其他病理类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其余各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vWF?GMP-140?TpP?Hcy均可作为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的血液标志物,其中TpP?Hcy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变化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高血压(HBP)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UAP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UAP组50例,UAP合并HBP组70例,另选5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在院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LSA)、发色底物法、免疫浊度法等检测方法分别对3组患者PTS分子标志物进行测定分析,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 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AT)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UAP组的血浆v WF、GMP-140、Fbg含量、PAI-1含量及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UAP合并HBP组,UAP组的AT含量、t-PA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于UAP合并H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越高,PTS标志物变化越显著(P0.05)。结论 1UAP合并HBP者存在PTS;2UAP合并HBP者的PTS变化较单纯UAP者更为明显;3PTS分子标志物变化可加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辅助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检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碳水化合物CA242的水平.结果 NSE在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效组明显下降(P〈0.01)CYFRA21-1在肺鳞癌化疗达PR者中明显下降(P〈0.001),CEA在肺腺癌化疗达PR者中明显下降(P〈0.05)。CA242在通过化疗获得疗效病例中其浓度明显低于时化疗无反应者(P〈0.01).结论 监测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NSE,CYFRA211,CEA,CA242有助于化疗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切丝蛋白(cofilin)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浆cofilin含量,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的cofilin蛋白。结果肺癌组50例患者癌灶组织中cofilin蛋白阳性表达33例(66.00%),大部分定位于细胞质内,可见到弥漫性分布的棕黄色颗粒;肺癌组患者血浆cofilin蛋白含量为(0.592±0.38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10±0.096)ng/ml(P〈0.05);肺癌组织中cofilin蛋白阳性表达率、血浆cofilin蛋白含量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P〈0.05);血浆cofilin蛋白含量越高则肺癌组织中cofilin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cofilin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并与肺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血浆cofilin蛋白含量可用于肺癌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转移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肺癌患者血浆蛋白Z及凝血因子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临床病理分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60例肺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蛋白Z及凝血因子Ⅶ,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Fbg;同步检测D2聚体。结果(1)晚期肺癌组PT、APTT明显缩短(P〈0.01).D2聚体和Fbg显著升高(P〈0.01),其中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升高更明显。(2)肺癌患者血浆中彪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分期、病理分型相关。(3)肺癌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分期相关。(4)肺癌患者血浆PZ值与凝血因子Ⅶ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1)晚期肺癌患者多存在高凝状态,小细胞型肺癌尤为明显。(2)肺癌患者血浆中PZ的浓度明显降低,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浓度明显升高。(3)肺癌患者血浆中PZ的浓度与肺癌侵袭性、恶性程度、不良预后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30例肺癌患者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查。结果:肺癌患者躯体化(1.61±0.56)、抑郁(1.78±0.51)、焦虑(1.62±0.60)、人际关系(1.36±0.41)均高于常模,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人。肺癌患者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纤维支气管镜的耐受性、并发症、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探讨纤支镜检查在肺部肿瘤诊断上的价值。方法:经鼻腔插入纤支镜,直视下或电视透视下对病灶行活检、毛刷,并行检后痰检查。结果:咳嗽、痰血在中央型较多,周围型多无症状。小细胞癌、鳞癌以粘膜上型为主,腺癌以粘膜下型为主,或直视下无异常发现。活检阴性的病灶主要位于上叶及下叶背段。常规纤支镜(TBB)较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的活检、刷检阳性率高(P<0.05)。结论:纤支镜检查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小、安全性大、阳性率高,对影像学阴性的肺部肿瘤而言,纤支镜是唯一能获得诊断和正确定位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3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VE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及其mRNA水平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其水平高低有助于肺癌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肺癌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对象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住院患者,包括30例肺癌、32例肺炎患者、2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三组血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肺癌组的FIB、D—D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IR=4.53,4.63,P〈0.01;tD-D=6.52.7.96,P〈0.01)。肺炎组血中FIB、D—D平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tFIR=0.358,P〉0.05;tD-D0.132,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浆FIB及D—D水平,可用作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预测其血栓发生的危险程度,估汁病情发展状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外周血中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肺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结束一周后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MDR明显低于化疗后(t值分别为:19.45、21.84、10.43、17.40、8.22,均P〈0.01)。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MDR逐渐升高,手术后可使MDR再次降低(P〈0.01)。结论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监测其外周血中MDR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化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约为15.6%,其原因与缺乏筛查及肺癌患者在诊断时约75%已属晚期有关。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目前肺癌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而肺癌筛查是发现早期肺癌的重要手段,对筛查发现的肺部结节进行科学的评估及处理,深入研究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液体活检技术,优化新型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及肺癌小样本取材技术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B1(HnRNPB1)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中的HnRNPB1 mRNA,观察它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HnRNPB1在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各种类型的肺癌中均有高表达,其中在腺癌中的表达率相对较低。HnRNPB1 mRNA在癌组织(T)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N),T/N=1.5~7.34。HnRNPB1在Ⅰ、Ⅱ期肺癌的表达率达100%,随着肿瘤TNM分期的进展表达率和表达量均有下降趋势。结论HnRNPB1的异常表达为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是诊断早期肺癌灵敏度很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