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常山胡柚汁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常山胡柚(Citrus changshan-huyou Y. B. Chang)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以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圣草次苷(1)、新北美圣草苷(2)、柚皮芸香苷(3)、新橙皮苷(4)、柠檬苦素(5)、胡萝卜苷(6)、61538;-谷甾醇(7)、蔗糖(8)。结论 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常山胡柚皮水提取物的止咳祛痰作用。方法:实验组小鼠连续3 d灌胃给药后,采用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观察其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采用酚红排泄量法,测定实验组小鼠气管酚红排泄吸光度A值,观察其祛痰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咳嗽次数减少,咳嗽潜伏期延长,气管酚红排泄吸光度A值明显升高(P<0.05)。胡柚10 g·kg-1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盐酸氨溴索)组气管酚红排泄吸光度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山胡柚皮水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止咳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黄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1)、3,5-二甲氧基山柰酚(3,5-dimethoxykaempferol,2)、山核桃素(caryatin,3)、山柰酚(kaempferol,4)、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优选表面活性剂增效微波提取胡柚皮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对7种表面活性剂强化提取胡柚总黄酮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筛选出对该提取过程具有明显增溶效果的表面活性剂。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胡柚皮中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以质量百分数2%的月桂醇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AK-201)为提取剂,微波频率为160 W,提取2次,每次1 min,提取2次,料液比为1∶40,提取率为4.35%。该工艺比仅用微波法提取胡柚皮中黄酮的提取率增加了6.36%。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方法快速、简便,能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提取率,可用于胡柚皮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西北药学杂志》2019,(2)
目的研究龙胆科龙胆属植物乌奴龙胆Gentiana urnulaH.Smith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MCI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旋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12个单体化合物从乌奴龙胆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获得,分别鉴定为:莨菪亭(1);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2);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3);1,5,7-三羟基-3-甲氧基■酮(4);1,3,7,8-四羟基■酮(5);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6);1,3,8-三羟基-7-甲氧基■酮(7);2-羰基坡曼酸(8);19α-羟基-3-乙酰基乌苏酸(9);槲皮素(10);科罗索酸(11)和苜蓿素(12)。结论除化合物3和5,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8.
金荞麦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蓼科荞麦属植物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D. Don)Har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1H-NMR、13C-NMR、MS、UV等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金荞麦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红车轴草黄酮(Ⅰ)、木犀草素7,4'-二甲醚(Ⅱ)、大黄素(Ⅲ)、鼠李素(Ⅳ)、3,6,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Ⅴ)、β-谷甾醇(Ⅵ)、β-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李青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7):65-66
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首先,采用95%乙醇组织破碎提取得到野菊花总提取物,然后用石油醚、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乙酸乙酯、乙酸乙酯:95%乙醇(80:20,v/v)梯度萃取,再利用硅胶、ODS、Sephadex-LH-20等色谱层析方法对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单体,并通过NMR、MS、IR、UV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7,4'-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小麦黄素);5,7,4'-三羟基黄酮(2,芹菜素);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李青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5)
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首先,采用95%乙醇组织破碎提取得到野菊花总提取物,然后用石油醚、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乙酸乙酯、乙酸乙酯:95%乙醇(80:20,v/v)梯度萃取,再利用硅胶、ODS、SephadexLH-20等色谱层析方法对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单体,并通过NMR、MS、IR、UV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7,4′-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小麦黄素);5,7,4′-三羟基黄酮(2,芹菜素);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12.
柚皮中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芸香科植物柚 (Citrusgrandis(L .)Osbeck)的果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7个香豆素类化学成分 .经光谱数据及理化性质的分析 ,分别鉴定为葡萄内酯、异前胡素、marminace tonide、pranferin、isomerancin、花椒毒酚和伞形花内酯 .其中葡萄内酯、marminacetonide、pranferin及isomerancin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沙田柚(Citrus grandis Osbeck.)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鲜沙田柚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3-hydroxy-2-methoxy-3-methylbutyl)-7-methoxy coumarin(1)、mexoticin(2)、环氧橙皮油素(3)、meranzin(4)、meranzin hydrate (5)、isomeranzin(6)、异前胡素(7)、橙皮油素(8)、蛇床子素(9)和伞形花内酯(10).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对怀牛膝 (AchyranthesbidentataBl )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 ;利用理化性质与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得到 7个化合物 ,经鉴定为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1) ,豆甾醇 (stigmasterol,2 ) ,齐墩果酸 (oleanolicacid ,3)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4 ) ,竹节参皂苷 1(PJS 1,5 ) ,正丁基 β D 吡喃果糖苷 (n butyl β D fructopyra noside ,6 ) ,β 蜕皮甾酮 (ecdysterone,7)。 结论 化合物 2、3为首次从怀牛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圆滑番荔枝树皮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Linn.)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利用理化性质与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得7个化合物,经鉴定为:ent-kauran-16α,17-diol(1),16-αH-ent-kauran-17-oic acid(2),19-hydroxy-16-α(-)-kauran-17-oic acid(3),16-αhydro-19-acetoxy-ent-kauran-17-oic acid(4),liriodenine(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2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穗兔儿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的方法对细穗兔儿风干燥全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以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蒲公英赛醇(3)、蒲公英赛醇乙酯(4)、还阳参属苷E(5)、4,4′-二丁氧基联二笨(6)、棕榈酸(7)、正二十烷醇(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