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病应用问题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德元 《人民军医》2000,43(7):413-414
问:β受体阻滞剂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机制有四deg答: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种:1.1降低耗氧量(MVO2)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阻断pl受体,减慢心率及传导,使心排出量减少,并使后负荷降低,从而降低MVOZ,达到抗心肌缺血的作用。1.2增加缺血区供血供氧百(1)心肌血重新分配小受体阻滞剂因阻断了冠脉的β2受体,即使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也有微弱阻断民受体作用,致a受体占优势,引起冠脉收缩,但此时主要表现为非缺血区冠脉阻力增加,而缺血区血管阻力处于代偿性扩张,导致血液从非缺血区通过侧支流向缺血区,改善缺血区的供血供氧;(2)…  相似文献   

2.
β—受体阻滞剂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中长期被列为禁忌。1975年瑞典学者Waagsteln6次报道应用p阻滞剂治疗7例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衰患者取得显著疗效,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几年来,随着对交感神经及A受体研究的深入,卜受体阻滞剂日益受到重视,治疗CHF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女将综述有关文献。一、作用机理众所周知,CllF时发生的一系列代偿反应,其中重要的一环是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血浆儿茶酚胺(CA)浓度显著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明显升高。L述改变最初虽对维持主要动脉的灌注…  相似文献   

3.
自1975年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取得疗效以来,已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经过20年的深入研究,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已由禁忌转而成为一线药物,这是近年来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治疗学的重要进展,是治疗学概念的重大突破,即主要应用正性肌力药转而辅以控制CHF时神经激素活性对心脏的不良影响。大量临床观察证明其疗效肯定,同时也存在不同认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1 CHF时﹀受体功能变化  CHF时心排血量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β肾上腺能受体(β受体)发生改变。β受体功能的失调或恢复与心功能的恶…  相似文献   

4.
β受体阻滞剂因其负性肌力作用过去一直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下简称心衰 )。近年来 ,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认识的转变 ,在心衰治疗中 β受体阻滞剂已由过去的禁用逐步转变到今天的“该用” ,[1] 甚至提出将其列入收缩性心衰的标准治疗。[2 ] 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心衰的生物学治疗”中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占有重要的地位。1 对心衰病理生理的新认识2 0世纪 80年代末之前 ,一直认为心衰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循环系统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室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和组织灌流量不足 ,先是造成代偿期的心…  相似文献   

5.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凤  霍阳  陈悦 《人民军医》2005,48(2):113-115
1975年Waagstein首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动过速取得了疗效,其后有关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研究增多,在是否应用上一直存有争议,直至近年大规模的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提高心功能,降低CHF总病死率,从而确认了β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以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治疗儿童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序贯治疗方案。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间在我科完成使用β-受体阻剂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并随访满6个月的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 691例,其中男541例,女1 150例,浅表型213例,深部型328例,混合型1 150例。根据治疗原则6个月前浅表型的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外敷,6个月后还有红斑则辅助激光治疗;深部型及混合型的口服普萘洛尔片,瘤体直径超过5 cm的深部型或混合型血管瘤则联合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治疗,动态地观察和记录血管瘤相应的大小、质地以及颜色变化,观察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1 691例患儿中,远期疗效评定为Ⅳ级(优)者1 051例(62.2%),Ⅲ级(好)392例(23.2%),Ⅱ级(中)211例(12.5%),Ⅰ级(差)37例(2.1%),其中总的有效率为85.3%。不良反应:溃疡和疤痕16例(0.9%),残留脂肪结缔组织11例(0.6%),表皮萎缩8例(0.4%)。 结论基于β-受体阻滞剂的综合序贯治疗对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副作用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一直认为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可以加强衰竭心肌的收缩性,是一种重要的代偿机制。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心肌长期处于高水平儿茶酚胺中并不能使衰竭心肌始终得到有益的效应,相反造成心肌β-肾上腺素受体密度减低和心肌损害,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β受体阻滞剂有可能逆转这些有害影响,从而使心肌收缩功能有所改善。为此,我们采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配合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心率增快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周桂兰,叶复耒心力衰竭(HF)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由于对其概念的更新与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在HF的治疗决策上也发生着阶段性的演变。八十年代以来,p受体阻滞剂用于HF的治疗对部分患者确实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高龄心力衰竭(HF)患者中的用药现状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高龄(年龄≥80岁)HF患者209例,分析其病因及诱因、不同的心功能分级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数量、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种类、剂量、心率达标情况、不良反应,以及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高龄HF患者的病因及诱因:病因依次为冠心病(87.1%)、高血压性心脏病(37.3%)、心律失常(26.8%)等;诱因依次为肺部感染(43.5%)、心律失常(26.8%)、心肌缺血(20.1%)等;(2)172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82.3%),其中心功能Ⅱ级37例,Ⅲ级110例,Ⅳ级25例;(3)β受体阻滞剂的种类为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富马酸比索洛尔片,使用率分别为29.1%,30.8%和40.1%;(4)心率达标情况:清晨心率低于55次/min者4例(1.9%),55~69次/min者97例(46.4%),70~79次/min者89例(42.6%),80~100次/min者17例(8.1%),100次/min以上者2例(1.0%);(5)不良反应出现13例,发生率6.2%,主要与药物剂量、心脏及呼吸系统本身疾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减量或停药后消失。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高龄HF患者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应用的药物种类均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且为指南推荐药物,剂量以中小等剂量为主,心率达标率较高,不良反应少,因此,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龄HF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组34例(6.25~25mg/次,bid或tid)和对照组26例。治疗10个月,观察美托洛尔对患者症状、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50%±2%,43%±1%,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下降(133±58,141.2±55,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舒张期容积下降(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乳腺癌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5例患者。E组麻醉期间以50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艾司洛尔,维持至拔管;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手术结束时以及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E组与C组比较,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舒张压和拔管后5 min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艾司洛尔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轻气管拔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白1975年瑞典WaagsteinF等应用p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eM]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获得成功以来,经广大临床工作者不断的研究、试用和实践证明,该药不仅对扩张性心肌病所致的CHF有效,如果应用得当,对各种CHF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将p受体阻滞剂近年来治疗CHF的近况综述如下。作用机制CHF时,心脏不能输送足够的氧气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交感神经系统[SNS]被激活,并通过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增强周围血管阻力,加决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以保持一定的排血量,维持心、脑、肾等血管床的灌注压和血流量。…  相似文献   

14.
经典难治心衰是指虽经积极常规治疗,病情仍难以缓解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此时病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常,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从而导致一系列心脏损害症状.本文通过β受体阻滞剂合并洋地黄制剂治疗难治心衰,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血透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51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强心、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6周后,以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倍他乐克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2周有效率为43.1%,应用6周有效率为66.7%。结论: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我国人群静息心率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率的影响,为AMI临床急诊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发表的有关AMI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静息心率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利用Rev Man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计算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AMI患者心率慢组相对心率快组发生死亡的危险(RR),评价心率快慢对AMI患者生存的影响,并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7篇文献,总样本量2 911例。其中心率慢组1 561例,死亡77例;心率快组1 350例,死亡217例;合并RR=0.30,95%CI是(0.270.42)。漏斗图分析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 AMI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水平与病死率之间存在关联。AMI后心率控制不佳者死亡危险增加,心率可能作为评估AMI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β-受体过敏综合征 (Betarecpter ananphlactiasyndrome)又称高动力 β受体循环状态或 β受体反应性亢进 (简称β亢症 ) ,是临床上常见且易误诊的一种疾病 ,高原地区该类疾病尚无资料可查。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现将我院 1 994— 2 0 0 1年门诊及住院病人资料完整的 2 8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中 ,男 8例 ,女 2 0例 ,年龄 1 9~3 8岁 ,病程 4个月~ 3年 ,移居高原者 2 1例 ,世居高原者 7例 (藏族 3例 ,汉族 4例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心慌、气促(1 0 0 % ) ,头昏、乏力多汗 2 1例 (75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无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收治的110例无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55例。A组患者接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福辛普利钠片)的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病情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有效率(94.6%)高于A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的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B组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试验长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且B组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6%)、B组(5.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给予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常规药物治疗之外再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