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BsAg和HBeAg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为了探讨尿及唾液在HBV传播中的作用,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乙肝患者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尿和唾液中的HBsAg、HBeAg。  相似文献   

2.
宋坤  侯振江 《世界感染杂志》2005,5(3):257-258,265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其感染率为7.63%。HBV可通过唾液、血液、乳汁、母婴胎盘等途径传播。本文综述HBV宫内感染的诊断、传播途径、影响因素、转归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携带产妇乳汁、唾液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感染模式HBV-DNA感染状况及垂直传播情况,为预防和阻断HBV-DNA的母婴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荧光定量法和ELISA法检测50例携带HBV产妇的血液、乳汁、唾液中的HBV-M及其HBV-DNA含量,分析产妇乳汁、唾液HBV-DNA同HBV-M模式的关系和血清、乳汁、唾液HBV-DNA的相关性.结果 HBV携带产妇乳汁、唾液HBsAg总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HBeAg阳性产妇乳汁和唾液HBsAg阳性率及血清、乳汁、唾液HBV-DNA阳性率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乳汁、唾液HBV-DNA定量阳性的产妇血清HBV-DNA均阳性,两者含量具有相关性(均P<0.05);部分HBeAg阴性HBV携带产妇血清HBV-DNA阳性者,在乳汁和唾液中仍存在HBsAg.结论 产妇血清HBV-DNA含量与乳汁、唾液HBV-DNA含量呈正相关;血清HBs Ag和HBeAg和(或)HBV-DNA定量同时阳性产妇,护理工作中应建议人工喂养,并母婴隔离;血清HBeAg阴性HBV携带产妇仍有传染HBV可能,建议检测HBV-DNA含量,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实施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丁晓旭  杨亚平  薛承岩  谢海英 《河北医学》2007,13(12):1267-1268
目的:了解HBV的传播与感染途径,为预防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不同频率聚餐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和唾液为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液HBV-M、PCR法检测唾液HBVDNA。结果:各组间HBV-M和HBV DNA阳性结果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率与聚餐频率呈正相相关。结论:唾液中存在HBV,HBV能够通过唾液途径而传播。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指患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HBsAg的孕妇,在围产期将HBV直接传播给婴儿。此种传播是构成HBV慢性携带状态的重要原因,也是病毒赖以在人群中保存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将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现状作一介绍。一、与传播有关的一些因素 1.母血e抗原/e抗体系统与婴儿HBV感染:Okada等指出:HBeAg(e抗原)阳性母亲对婴儿的传播率达100%,但抗-HBe(e抗体)阳性者不能将HBV传播给婴儿,因而认为e抗原可作为HBV携带者母亲能传播给婴儿的一个指标。Beasley等的研究认为,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85%为HBsAg阳性,而e抗原阴性母亲仅31%的婴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HBV)的传播途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不同时期有关传播途径的报道都有所不同。通过输血和应用血液制品引起的HBV传播已确定无疑。乙肝病人的唾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胆汁、尿、羊膜液及其它体液中都可能查到HBsAg。但这方面试验报道的不多。我们用RIA试验检测乳汁和唾液中的HBsAg。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BV的传播与感染途径,为预防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为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HBV-DNA。结果4种标本均可检测到HBV-DNA阳性结果。结论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存在HBV,HBV可以通过这些体液传播;直接接触含有HBV的体液,可以感染HBV。  相似文献   

8.
薛萍 《中原医刊》2005,32(5):47-47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五种类型中的一种,具有危害强、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乙肝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乙肝病毒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唾液、粪便、尿液、乳液、精液及分泌物中,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贯穿于整个病程,通过血液、体液、分泌物、母婴传播以及通过外科器械、牙科器械、牙具、食具、日常用品等接触传播。HBV通过皮肤、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HBV)的传染性很强,母婴垂直传播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倡导母婴亲密接触。为此,我们对我院78例肝功能正常但血HBsAg阳性产妇血液、乳汁和唾液的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进行了检测,旨在为这类产妇科学地哺育婴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HBV垂直传播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BV垂直传播状况、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将46例HBV感染孕妇按HBeAg(+)和HBeAg(-)进行分组,以PCR法对46例HBV感染孕妇产前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进行检测,并对新生儿脐血血清及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中HBV-DNA进行检测,同时选取10例健康孕妇为正常对照。结果:HBV感染孕妇血清及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9.57%(32/46)和41.30%(19/46),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C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6.52%(26/46)和21.74%(10/46)。其中HBeAg(+)组孕妇血清及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25)和60.00%(15/25);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C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8.00%(22/25)和32.00%(8/25)。HBeAg(-)组孕妇血清及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33.33%(7/21)和19.05%(4/21),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C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9.05%(4/21)和9.52%(2/21)。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健康孕妇血清、PBMC及其所分娩新生儿脐血血清、CBMC中均未检出HBV-DNA。结论:HBV确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其传播途径可通过直接传播,亦可通过PBMC介导,PBMC介导的HBV垂直传播较隐匿,HBeAg(+)孕妇发生HBV垂直传播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受到乙肝病毒不同程度感染的人群高达6亿人口,对母婴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母婴传播方式为主要传播途径,包括:(1)子宫内经胎盘传播;(2)分娩时经软产道接触母血及羊水传播;(3)产后接触母亲唾液或母乳传播.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从新生儿做起,保护新生儿免受HBV感染,已成为我国控制HBV流行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167例乙型肝炎血清HBV感染标记为HBsAg(+)、HBeAg(+)、抗-HBc(+)或抗-HBcIgM(+),对其中40例尿及唾液中的HBV感染标记的模式进行检测。40例尿及唾液HBV感染标记同时阳性者占17.5%(7/40)。尿HBV感染标记总检出率37.5%(15/40),其中HBsAg(+)+抗HBc(+)1例,抗-HBe(+)+抗-HBc(+)2例。唾液HBV检出率62.5%(25/40),其中HBsAg检出率为25%(10/40),抗HBc检出率为40%(16/40)。本组病例提示,唾液及尿亦具有传染性,尤以唾液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均可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因此,在HIV感染者中常合并HBV、HCV感染。这为人们预防和治疗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HBV、HCV感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应用,肝脏相关性疾病已成为HIV感染者主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本文就目前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的流行病学、相互影响、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经体液传播的相关临床检验学依据。方法通过EHSA方法筛选出23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同时阳性即大三阳患者,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以及尿液中HBV—DNA的含量结果230例大三阳患者中120例同时测其血清和尿液中HBV—DNA含量,阳性率都为100%;80例同时测其血清和唾液中HBV—DNA含量,阳性率都为100%;30例同时测其血清和母初乳中HBV—DNA含量,阳性率都为100%结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患者唾液、尿液及母初乳中的HBV—DNA含量高低同血液中HBV—DNA的含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为乙型肝炎是通过唾液、乳汁及尿液进行传播的理论提供了临床检验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对肝炎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知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可经器官移植、血液透析、针刺、医疗检查、免疫低下患者间等多种途径的传播,但在口腔诊疗过程中的传播尤为直接。因口腔疾患人数众多,口腔许多治疗可造成牙龈创面,大部分器械直接接触患者口腔的血液、唾液、组织液,如消毒不严,极易导致易感人群中HBV和HCV的传播。我们曾对我院传染科门诊就诊的3O6O例肝炎患者问诊时同时询问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肝炎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知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可经器官移植、血液透析、针刺、医疗检查、免疫低下患者间等多种途径的传播,但在口腔诊疗过程中的传播尤为直接。因口腔疾患人数众多,口腔许多治疗可造成牙龈创面,大部分器械直接接触患者口腔的血液、唾液、组织液,如消毒不严,极易导致易感人群中HBV和HCV的传播。我们曾对我院传染科门诊就诊的3O6O例肝炎患者问诊时同时询问口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外的研究报告,e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多聚酶有伴随关系,因而认为e抗原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传染性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母婴的垂直传播方面,HBsAg和e抗原阳性的产妇,其婴儿绝大多数有HBV感染。临床观察表明,e抗原的检出率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相关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2011年163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娩时的孕周、分娩方式、静脉血HBV DNA水平、喂养方式与HBV母婴传播的关系。结果在常规预防接种后HBV母婴传播率为4.29%(7/163)。孕妇HBV DNA含量越高时,新生儿脐血HBV DNA及随访的婴儿静脉血HBV DNA阳性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脐血HBVDNA水平与出生后6个月静脉血HBV DNA水平有关(P<0.05)。孕妇分娩时的孕周、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与HBV母婴传播均无关(P>0.05)。结论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是HBV母婴传播的低风险因素,围生期孕妇静脉血HBV DNA水平是HBV母婴传播的高风险因素。剖宫产不能降低HBV母婴传播风险。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并不会增加HBV母婴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0例HBeAg阳性患者的血清、血浆、外周单核细胞及唾液中的HBV DNA进行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93.3%、80%、90%、83.3%。血清的阳性率最高,且有2例外周单核细胞阳性者,其它标本阴性,提示血和唾液标本均可贮存HBV DNA,可作为HBV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0.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本文就HBV的母婴传播途径、可能的机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以及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原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