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开展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脑保护装置条件下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效果数据分布情况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7.4%)远高于对照组(84.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远低于对照组(18.4%,P<0.05).结论:在脑保护装置条件下对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远期的再狭窄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而冠状动脉内支架种植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再狭窄中的弹性回缩、血管重塑和血栓问题,使术后3~6个月的再狭窄率明显下降,但是仍然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诞生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其明显 相似文献
3.
影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效果,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间,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7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3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癫痫发作;3例血管痉挛;2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5例其他部位的出血。经积极处理后,均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S)作为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CAS)的新方法,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相比较,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作者就CS的现状、操作方法及并发症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安全性、难点及处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操作的安全性、技术难点及难治病例的处置方法.方法回顾79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CAS的安全性,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分析CAS操作中栓子来源及影响CAS安全操作的因素.针对操作难点实施三套管法、释放过程中调整支架位置的方法及对支架进行选择的方法等.结果手术成功的75例患者共放置支架78个,总的成功率为94.9%.术中应用脑保护装置54例,其中并发严重卒中2.67%;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结论在应用脑保护装置的条件下,正规熟练的操作、严格的预防措施可使CAS的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比较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对2014年6月-2017年8月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或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88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组,43例)。对2组患者栓塞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GOS预后评分比较两种支架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根据术后患者血管造影结果、Raymond分级标准比较两种支架栓塞治疗的有效性。 结果 术后GOS预后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支架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和随访Raymond分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时,能提高致密栓塞率,并能减少动脉瘤的复发率及再次出血率,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颅内动脉瘤和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及45例宽颈动脉瘤,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39例颅内动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型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血管内支架均成功植入。42例动脉瘤致密填塞,7例大部填塞,3例疏松填塞;39例颅内狭窄患中36例血管直径恢复80%以上,3例残余狭窄20%以上,无1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临床恢复良好,影像学随访无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内狭窄和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可能成为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as a systemic process, affects all arteries to varying degrees. In particular,coexistent carotlid aria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re common; Management of such patients has been a point of continuing controversy. Current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guidelines recommend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f 50%-99% and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stenosis of 60%-99%.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has become a reasonable alternative to CEA,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CEA. We sought to assess feasibility, safety and midterm outcome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coexisting symptomatic coronary disease an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特点及正确处理方法。方法51例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置入颈动脉支架,观察术后并发症特点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中血压下降44.7%(21/47)、心动过缓31.9%(15/47)、心动过速10.6%(5/47)、高灌注综合征6.4%(3/47)、脑栓塞4.3%(2/47)和消化道出血2.1%(1/47)。不同支架组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7.6%(10/21)3、8.1%(8/21)和14.3%(3/21),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61.0%(9/15)、26.7%(4/15)和13.3%(2/15),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支架置入不同数目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并发症可以成功救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疏松(LA)、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LA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住院患者共44例,支架组、对照组各22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头颅MRI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MMSE、WAIS-RC测验,比较2组的基线及随访结果。结果: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后,LA体积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473,P<0.05),MMSE得分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330,P<0.05)。治疗后,支架组LA体积、MMSE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CAS后WAIS-RC得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木块图测验。结论:颈动脉狭窄与LA、认知功能相关,狭窄程度越重,LA体积越大,认知障碍越明显。CAS后LA体积缩小,认知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6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支架置入术前1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其中1例患者术后失访。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前术后比较:ADAS‐Cog[(6.60±2.04)分vs.(5.16±1.63)分,P<0.01],MMSE[(26.32±1.06)分vs.(27.05±1.46)分,P<0.01],TMTa[(108.94±17.42)分vs.(94.70±20.27)分,P<0.01],TMTb[(178.65±21.77)分vs.(148.92±23.65)分,P<0.01],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为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余纯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8,45(3):428-432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也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替代疗法。围术期并发症是影响颈动脉支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围术期并发症评估应作为颈动脉支架治疗决策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风险评估模型。本文就目前文献报道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34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96.7%,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未发生小卒中。24例患者手术后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均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这一结果有待长期随访证实,其操作技术及所用材料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内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12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癜痫发作;2例血管痉挛;8例出现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3例发生于术后低血压;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颈动脉斑块CT特征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术后新发脑缺血灶(new brain ischemic lesion,NBIL)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接受颈动脉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接受头颅DWI-MRI检查。区分软斑块、混合斑块及钙化斑块的颈动脉斑块成分。评价及测量分析斑块的表面形态、长度、各类型斑块的体积及厚度,钙化斑块的位置及范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斑块特征与CAS术后NBIL的关系。结果 术后共有61例患者出现NBIL。NBIL(+)组钙化斑块厚度大于NBIL(-)组[(1.79±1.38) mm vs.(1.38±0.83) mm,P=0.020]。NBIL(+)组内膜钙化的发生率高于NBIL(-)组(34.4% vs. 8.1%,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内膜钙化(OR=15.65,95%CI:1.34~98.75)及钙化斑块厚度(OR=1.35,95%CI:0.89~1.90)与NBIL相关。ROC曲线显示当狭窄处钙化厚度大于1.75 mm时其曲线下面积为0.726,其预测的特异性为88.7%。结论 颈动脉CT上显示的钙化位置及钙化厚度与CAS术后发生NBIL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