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子宫颈癌FHIT基因表达与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FHIT基因在子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失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FHIT基因内 2个微卫星位点D3S130 0和D3S12 34,对 5 6例经显微切割分离肿瘤组织的原发性子宫颈癌进行杂合性丢失 (LOH)分析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 P法 )检测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 D3S130 0和D3S12 34的LOH发生率分别为 36 2 % (17/ 4 7)、32 7% (16 /4 9) ,5 2 % (2 9/ 5 6 )的子宫颈癌组织至少在一个位点存在LOH。 5 7 1%的子宫颈癌FHIT表达减弱或缺失 ,其中 71 9%存在FHIT基因LOH ,FHIT低表达与FHIT基因LOH之间有相关性 (P <0 0 1)。子宫颈鳞癌组织的LOH发生率及FHIT低表达率均高于腺癌 (6 4 3%vs 14 3% ,6 9 0 %vs 2 1 4 % ,P <0 0 5 )。子宫颈鳞癌LOH发生率及FHIT低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 GO分期均不相关 (P >0 0 5 )。结论 FHIT基因可能在子宫颈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杂合性丢失可能是FHIT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类第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座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出现高频率的杂合性丢失(LOH),提示该部位可能是抑癌基因潜伏的位点。最近克隆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可能是定位于染色体3p14.2的一个抑癌基因,该基因在肿瘤组织中广泛地缺失为研究肿瘤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3.
肿瘤抑制基因被认为在致癌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灭活机制是使含有肿瘤抑制基因的一个染色体等位基因丢失,和另一个等位基因突变。本文用DNA多态标志物,对28例外科切除的胃癌(扩散型除外)。在12对染色体上进行了杂合性丢失(LOH)的研究。28  相似文献   

4.
臧培卓  任群  刘云会  刘薇 《解剖科学进展》2004,10(2):127-128,132
目的 探讨神经鞘瘤组织学类型与NF2基因微卫星标记D2 2S2 6 8杂合性缺失 (LO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与NF2基因密切相关的微卫星标记D2 2S2 6 8,应用PCR方法检测 35例神经鞘瘤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结果 病理分型为AntoniA型 2 0例 ,其中LOH 15例 ;AntoniB型 15例 ,LOH 0例。两种病理分型中D2 2S2 6 8LOH发生率存在着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NF2基因的LOH可能在AntoniA型的神经鞘瘤发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8号染色体的遗传学异常,寻找与该肿瘤发病机制有关的杂合性丢失位点。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19个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8p)上的多态性标记物,检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结果在所检测的23例髓母细胞瘤中,21例为原发肿瘤,2例为复发肿瘤。染色体8p总的LOH比率为51%(124个LOH/243个可分析位点)。我们在8p22-23.2之间发现了一个高比率的共同丢失区,其长度为18.14 cM。结论染色体8p22-23.1上很可能存在重要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的丢失可能与髓母细胞瘤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早期研究白血病、神经胶质瘤和多种来自人类肿瘤的细胞株中发现染色体9p21-22丢失,在这些肿瘤演进的早期,发生该区域杂合丢失(LOH)和同源缺失。最近确认p16~(ink4)是一种候补肿瘤抑制基因的产物,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9p21缺失区域,它是活化周期素D-CDK4复合物的抑制物。在各种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肺及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相关基因研究较多,LOH、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微卫星不稳定(MSI)、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等方法都是目前研究肿瘤遗传学采用的热门技术,这些方法已证实了MEN1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H)、DNA拷贝数丢失、启动子甲基化。消化道NETs 11q、18q的DNA拷贝数的丢失;小细胞肺癌(SCLC)的微卫星不稳定(MSI)和SCLC在RARβ, CDH1,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高频甲基化也已存在较肯定的实验结果。本文对肺及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作一概述,包括研究方法、基因改变的分子机制和基因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腺瘤肿瘤抑制基因杂合性缺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在肝细胞腺瘤(HCA)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显微组织切割术从石蜡组织切片中提取DNA,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础上进行毛细管电泳DNA测序,对12例手术切除的HCA标本进行了视网膜母细胞瘤1基因(Rb1)、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结直肠癌突变基因(MCC)、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4种肿瘤抑制基因(TSGs)LOH检测。结果 4种肿瘤抑制基因LOH发生率分别为Rb1(2/7,28.5%)、APC(1/10,10.0%)、MCC(0/5,0%)、DCC(0/6,0%)。发生LOH的3例HCA无1例在手术切除后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HCA的LOH是较为少见的分子事件,Rb1和APC基因的LOH可能在少数HCA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仍不足以支持HCA是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9.
胶质母细胞瘤14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1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aqfa,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0例GBM患者14号染色体上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50%(10/20)GBM患者的14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在38.2%(81/212)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14p和14q的LOH率分别为32%(6/19)、50%(10/20)。在位于14q31-32.3的D14S65位点、14q21-24.1的D14S63-D14S74位点间区域检测到了较高LOH率,分别为57.1%、46.7%-47.1%。在所测位点均未检测到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I)。结论 染色体14q上等位基因的丢失可能在GBM分子水平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14q31-32.3的D14S65位点、14q21-24.1的D14S63-D14S74位点间区域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许多肿瘤均有染色体17p13等位基因丢失,其中乳腺癌靶基因可能位于17p13.3与17p13.1之间的区域,普遍认为位于17p13.1的P53为靶基因。已知P53错义突变可稳定其基因产物;并能造成P53过度表达,而P53点突变则是肿瘤形成的常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现乳腺癌的P53蛋白水平升高,这反映了体细胞的高突变率。为证实P53位点的杂合性丢失(LOH)和蛋自过度表达有无关联,作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FHIT)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简称卵巢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以及该基因定位的3p14位点的等位基因丢失及其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61例卵巢癌组织及10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简称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频率,并采用微卫星多态性标志D3S1287检测45例卵巢癌组织3p14位点杂合子丢失(LOH)和纯合子丢失(HD)状态。结果卵巢癌组织中FHIT基因甲基化频率为39.3%(24/61),其中浆液性囊腺癌为45.2%(19/42),黏液性囊腺癌为14.3%(1/7),子宫内膜样癌为33.3%(4/12);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FHIT基因甲基化为6/10,其中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3,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5/7。卵巢癌组织甲基化频率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交界性卵巢肿瘤与卵巢癌之甲基化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10/23)卵巢癌显示LOH;有信息的浆液性囊腺癌中33.3%(6/18)检测到HD。FHIT基因甲基化与基因丢失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首次证实卵巢癌FHIT基因启动子有较高的甲基化频率,这可能是FHIT基因沉默的重要原因,在卵巢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3p14位点等位基因的丢失可使基因完全失去功能,促进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喉癌中转谷氨酰胺酶3基因杂合性丢失和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转谷氨酰胺酶3(transglutaminase 3,TGM3)基因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TGM3基因内部及附近选择微卫星标记进行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于DNA水平间接检测72例喉癌患者中该基因的缺失;并进一步应用Northern杂交检测8例喉癌患者配对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GM3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位点均存在LOH,其中D20S17、D20S607、D20S99和D20S841位点的LOH频率分别为25.76%、20.00%、38.10%和18.75%,至少1个位点出现LOH的病例占61.11%,杂合性丢失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8例喉癌患者TGM3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肿瘤组织显著增强。结论 TGM3基因在喉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类胰腺癌表现出一致的遗传学改变,包括Ki-ras突变(>80%),p53突变(50%~70%)和p16突变或纯合型缺失(>85%)。等位基因型资料支持附加肿瘤抑制基因在其它区域的存在,最显著地位于18q上。约有90%的胰腺癌显示出这一区带的杂合性丢失(LOH),许多肿瘤抑制基因通过基因内突变而失活,称为LOH,即一个等位基因及其附近包括其它等位基因的染色体区域的丢失。在出现频率高的LOH区域内对纯合型缺失作图已成为发现肿瘤抑制基因的关键性步骤。为了证明候补肿瘤抑制基因在18q上,作者对纯合型缺失的集中部位进行了胰腺癌嵌板分析…  相似文献   

14.
肝原发性淋巴瘤抑制基因杂合性缺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在肝原发性淋巴瘤(PHL)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显微组织切割术从石蜡组织切片中提取DNA,在PCR基础上进行毛细管电泳DNA测序,对9例手术切除的PHL标本进行了视网膜母细胞瘤1基因(Rb1)、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结直肠癌突变基因(MCC)、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等4种肿瘤抑制基因(TSGS)LOH检测。结果 B细胞系PHL中APC基因LOH发生率为50.0%,其余3种基因未检测到LOH,T细胞系PHL中LOH发生率为APC(33.3%)、Rb1(50.0%)、DCC(20.0%)、MCC(0.0)。结论 PHL中有较高频的APC和.Rb1基因LOH,提示在PHL的形成过程中APC和Rb1基因的变异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DNA分析系统 ,对 5 6例HCC中 8号染色体上 10个微卫星的杂合子丢失 (LOH)、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和等位基因失衡 (AI) 3种变异特征进行检测。结果  5 6例HCC在 8号染色体上 10个基因位点发生LOH的总频率为 6 6 1% (37/ 5 6 ) ,LOH以D8S2 6 1最高为 5 3 5 % (2 3/ 4 3) ,其次为D8S172 1(5 2 5 % )和D8S1771(5 2 5 % )。D8S2 77基因位点 ,血清HBsAg阳性患者的LOH频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 (P <0 0 1) ,D8S2 6 1、D8S2 98和D8S1733基因位点 ,血清HBsAg阴性患者的LOH频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 (P <0 0 1) ;D8S2 98和D8S1771基因位点 ,直径 >3cm肿瘤的LOH率明显高于≤ 3cm组 (P <0 0 5和P <0 0 1) ;在D8S172 1基因位点 ,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肿瘤的LOH显著高于包膜完整的肿瘤 (P <0 0 1) ;D8S2 98和D8S1771基因位点 ,肝内转移者的LOH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者 (P <0 0 5 )。MSI的频率为 12 5 % (7/ 5 6 ) ,AI的频率为 19 6 % (11/ 5 6 )。结论HCC在 8号染色体上存在广泛的微卫星变异 ,其中LOH方式在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MSI的作用次之。特定基因位点的LOH与临床和病理学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在乳癌中17号染色体的重排或缺失是最常观察到的遗传改变。分子遗传研究提示这条染色体上存在着数个肿瘤抑制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缺失可能是乳腺癌病理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事件,除了位于17p13.1的p53基因以外,乳癌中17号染色体上至少还存在另外3个肿瘤抑制基因。实验证明17p13.3和17q12-qter在乳腺癌中经常发生杂合性丢失(LOH),通过遗传连锁分析已将BRCA-1基因定位于17q21。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是研究肿瘤进展的良好模型,腺瘤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可以作为系统研究大肠癌演变的分子遗传学变化。研究大肠癌演变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等位基因缺失,亦是研究其他实体瘤,特别是研究肿瘤抑制基因(又称抗癌基因)的突破口。本文提出了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在肿瘤进展中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织中CD117、PDGFRA两种蛋白表达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诊断价值及联合DOG1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对99例GIST和25例非GIST肿瘤标本进行CD117、PDGFRA和DOG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GIST组CD117、PDGFRA和DOG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3.94%(93/99)、53.54%(53/99)和90.91%(90/99),非GIST组分别为4.00%(1/25)、4.00%(1/25)和12.00%(3/2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危险度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与CD117、PDGFRA和DOG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17、PDGFRA、DOG1、CD117和DOG1联合、PDGFRA和DOG1联合及三者联合判断GIST的敏感性分别为0.989、0.981、0.968、0.960、0.933和0.961,特异性分别为0.800、0.343、0.710、0.840、0.947和0.95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5、0.748、0.895、0.895、0.840和0.975。结论:GIST中CD117、PDGFRA及DOG1蛋白表达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优势人群有待进一步研究;CD117、PDGFRA蛋白单独及联合DOG1检测可提高对GIST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基因转移、分子克隆及分子杂交等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于肿瘤的病因发病学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对转化基因的深入研究,展现了肿瘤发病学研究的广阔前景。现在认为,引起肿瘤的病因尽管不同,结果都可能是殊途同归,细胞原瘤基因是外界各种致癌因子作用的“靶”,现已从某些实体瘤和瘤细胞中分离出了负责转化的基因(转化基因),本文总结有关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和动物的肿瘤中,约有98%出现染色体结构、数目或二者兼有的异常,这证明肿瘤转化是由于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所致。最初的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发现Ph形式的G组染色体缺失和易位—为以后研究与肿瘤有关的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奠定了基础。从这一发现以来,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相继有许多报告,但在实体瘤则进展较为缓慢。只是在近几年,才有较多有关实体瘤染色体异常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