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邱全光  王林  张天飞  郭光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83-7185,i004
目的:观察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再生脾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TrkA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自体脾组织移植中GAP-43神经再生与NGF,TrkA的关系。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4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00~120g,随机分为手术组(GAP-43组、NGF组、TrkA组各36只)和对照组(36只),术后15,30,60,90,120,180d取两组脾组织,行原位杂交、Rt-PCR及图像分析法测定GAP-43,NGF和TrkA mRNA。结果:脾组织移植手术后30d,自体移植脾组织中出现GAP-43,NGF,TrkA mRNA;手术后90d达到高峰;手术后120~180d,移植脾组织中GAP-43,NGF,TrkA mRNA逐渐接近正常脾组织。术后30-90d,3组中GAP-43,NGF,TrkA mRN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或&;lt;0.01)。结论:GAP-43 mRNA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有表达,其表达规律与移植脾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再生规律相一致。伴随着GAP-43 mRNA的增加,NGF,TrkA mRNA也表现出相应的表达规律,提示NGF和TrkA与脾组织神经再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背景:严重脾破裂患者可通过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挽救脾脏的功能,移植脾组织是否受神经调控目前尚不清楚,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是一种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通过检测移植脾组织内GAP-43以了解其神经再生情况,目的:研究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再生脾组织中GAP-43 mRNA的表达,揭示GAP-43^ 神经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的再生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的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7在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进行。选用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制作动物模型。术后两组动物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分别于15,30,60,90,120,180d,取脾组织进行观察。方法:采用Tripure试剂按常规方法提取组织中总RNA。采用M-MLV反转录试剂盒将总RNA反转录cDNA。凝胶图像分析定量测定GAP-43mRNA。主要观察指标: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②图像分析结果。结果:脾组织移植手术后30d,自体移植脾组织中出现GAP-43 mRNA;手术后90d达到高峰;手术后120~180d,移植脾组织中GAP-43 mRNA逐渐接近正常脾组织。结论:GAP-43 mRNA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有表达。提示移植脾组织中有神经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严重脾破裂患者可通过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挽救脾脏的功能,移植脾组织是否受神经调控目前尚不清楚.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是一种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通过检测移植脾组织内GAP-43以了解其神经再生情况.目的研究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再生脾组织中GAP-43mRNA的表达,揭示GAP-43+神经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的再生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一所大学的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7在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进行.选用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制作动物模型.术后两组动物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分别于15,30,60,90,120,180 d,取脾组织进行观察.方法采用Tripure试剂按常规方法提取组织中总RNA.采用M-MLV反转录试剂盒将总RNA反转录cDNA.凝胶图像分析定量测定GAP-43mRNA.主要观察指标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②图像分析结果.结果脾组织移植手术后30 d,自体移植脾组织中出现GAP-43 mRNA;手术后90 d达到高峰;手术后120~180 d,移植脾组织中GAP-43mRNA逐渐接近正常脾组织.结论GAP-43 mRNA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有表达,提示移植脾组织中有神经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脾切除术后脾组织自体移植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宇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5):459-460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免疫功能 ,预防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 (OPSI)的发生方法。方法 脾破裂全脾切除后行脾组织块大网膜内自体移植术。结果  2 6例脾块自体移植全部成活 ,术后无OPSI发生 ,无全身及切口感染。结论 对外伤性脾破裂不能保脾手术的患者行脾切除 ,脾块自体大网膜内移植术 ,成活率高 ,能保留脾脏免疫功能 ,预防OP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脾脏是人体具有免疫功能的重要脏器之一。如何维持其免疫功能,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1982~1988年间,两院因外伤或肿瘤根治术摘除脾脏后,再将部份脾组织移植于腹膜后者共67例,与同期30例单纯摘除  相似文献   

6.
自体脾组织移植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奇志  黄坚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171-1172
[目的]探讨自体脾组织移植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6例行脾大部分或全脾切除术,另B组34例行脾大部分或全脾切除术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术后腹腔引流量、血浆免疫球蛋白和Tuftsin蛋白浓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血浆免疫球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感染、腹腔引流量与血浆TuFtsin蛋白浓度均有明显差异,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能明显减少术后感染,是治疗严重外伤性脾破裂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在人喉鳞状细胞癌(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喉癌组织、11例癌旁黏膜、6例喉乳头状瘤及8例正常声带黏膜组织中TrkA的表达.结果:34例喉癌组织中TrkA受体蛋白均有阳性表达,喉癌、癌旁黏膜及喉乳头状瘤中Trk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声带黏膜;喉癌伴随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TrkA表达的强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TrkA的高表达与喉癌的恶性进展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这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喉癌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体脾移植在严重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云南省玉溪地区医院普外科(653100)李礼,张国礼云南省玉溪市医院外科陈绍礼,武勇我院于1985年1月~1995年3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64例,其中26例因损伤严重施行全脾切除后采用自体脾移植,现报告如下,并结...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随着对脾功能认识的提高,腹部损伤引起的脾破裂,临床治疗上多采取保留脾功能的治疗,如:脾修补、脾部分切除等。而对于难以修补的脾横断伤,采取的脾切除后将其切成碎片移植于网膜间隙,则是我院最近开展的新项目。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有促进作用,但目前对不同用药方式的优劣性尚有争议。目的:观察鞘膜内与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兔坐骨神经吻合后修复与再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切断后再缝合,分别向兔鞘膜内或损伤局部注射30μg神经生长因子或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12周,鞘膜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组损伤坐骨神经鞘膜增厚,神经纤维排列较整齐,与正常神经纤维差异不大;且其神经干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也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损伤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组次之。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外周神经吻合后修复与再生的功能,鞘膜内应用优于局部注射。  相似文献   

12.
背景: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获得了电针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证据,但其机制尚没有明确的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可以维持损伤神经的神经元存活和促进轴突的再生,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电针刺激前后的变化,可能为揭示电针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思路。目的:观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境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灸科。材料:实验于2001-09/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方法:①实验动物静脉麻醉后,分离暴露面神经上颊支,在手术放大镜下切断神经,用硅胶管将两断端嵌入并缝合固定,形成再生室。针刺组于术后当天麻醉完全醒后开始接受电针治疗,取穴: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刺灸方法:翳风,直刺1cm,地仓透颊车1.5cm,合谷0.5cm。电针两极分别置于翳风和地仓,选用疏密波,频率18~20Hz,电压1.5V,留针30min,1次/d,干预14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②术后3,5,7,10,14d分别处死10只动物,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只。抽取再生室内液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5,7,10,14d两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比较。结果:兔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术后3~7d,实验组和对照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0和14d,实验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犤术后10d:(2793.0±163.1),(2571.1±91.6)ng/L;术后14d:(2696.1±147.5),(2243.7±271.2)ng/L,t=4.45,3.44,P<0.01犦。术后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达到峰值,但对照组在术后14d开始降低,实验组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境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有提高其水平和维持平稳水平不下降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对挤压伤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不仅是维持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分化、存活的基本的生长因子,而且在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NGF肌注对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再生恢复以及功能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重复观察测量,探索性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新药评价中心.材料实验于1999-07/2000-03在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新药评价中心完成.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50 g,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NGF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和模型对照组.距坐骨切迹远端6 mm处钳夹坐骨神经,使产生-4 mm宽的挤压伤.NGF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NGF 8,4和2μg/kg(1.6×103,8×102和4×102 IU/kg)药物,肌注1次/d,连续56 d.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术后的不同时间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1ocities,NCV)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②组织形态学评价.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在35,56 d,中剂量组在35 d的NCV均显著加快(t=2.32~5.14,P<0.05~0.01);高、中、低3个剂量组在手术14 d后的SFI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29~6.28,P<0.05~0.01),且高剂量组恢复较明显,至56 d各剂量组SFI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组织形态学显示,NGF治疗组神经髓鞘、轴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模型组髓鞘出现脱失,细微结构不清晰,许旺细胞变性坏死.结论NGF对大鼠坐骨神经受损部位的神经髓鞘及轴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促进其神经纤维的再生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含量及其检测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乳腺癌临床分期患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NGF、NGFR含量,分析与乳腺癌不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血浆NGF含量:Ⅲ/Ⅳ期乳腺癌患者组、Ⅱ期乳腺癌患者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组、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2.8±2.5)、(64.0±2.8)、(63.4±2.4)、(62.1±2.1)pg/m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683,P0.05);血浆NGFR含量:Ⅲ/Ⅳ期乳腺癌患者组、Ⅱ期乳腺癌患者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组、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01.3±285.3)、(90.0±52.7)、(67.5±42.5)、(63.0±33.3)pg/mL,Ⅲ/Ⅳ期乳腺癌患者组显著高于Ⅱ期乳腺癌患者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561,P0.01)。Ⅱ期乳腺癌患者组前后2次血浆NGFR分别为(70.8±42.9)、(109.3±55.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3,P=0.015);Ⅲ/Ⅳ期乳腺癌患者组前后2次血浆NGFR分别为(156.4±89.6)、(490.7±319.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9,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NGFR水平增高可能与肿瘤发生进展相关,检测血浆NGFR水平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的受体-TrkA在骨折愈合过程的表达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选用32只白兔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对照组、1d、3d.5d.7d、14d、21d、28d。制作右下颌骨骨折模型,立即行钛夹板固定。术后实验组动物分别在1、3、5、7、14、21、28d处死。切取下颌骨脱钙后制作骨组织切片,分别行HE染色,NGFR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NGFR-TrkA在未骨折组仅仅弱阳性表达,而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强阳性,7d达到高峰,到21d组时骨折组的软骨细胞强阳性。结论 NGFR-TrkA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通过与NGFR的结合,调节骨细胞的活性,对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修复重建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证实通过端侧吻合方式可诱导神经侧芽再生,但再生效果达不到神经端端吻合的水平,应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体外神经元存活及神经再生的效果,可否提高端侧周围神经吻合的再生率?目的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对象实验于2001-09/2002-0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研所完成.雄性Wister大白鼠32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成表皮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方法表皮生长因子组切断右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 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为2 g/L的表皮生长因子注射液0.1 mL/d,共用2周;对照组吻合方法同表皮生长因子组,术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两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术后4,8周时,表皮生长因子组优于对照组[(52.42±1.45)%,(61.41±1.54)%,(34.60±1.52)%,(38.64±1.89)%,P<0.05].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术后4,8周表皮生长因子组明显比对照组加快[(30.33±0.88)m/s,(34.36±1.09)m/s,(21.06±0.93)m/s,(23.31±0.58)m/s,P<0.05].③超微结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髓鞘的成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再生率,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的再生.提高端侧吻合周围神经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17.
周围神经再生与神经生长因子给药途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局部和全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观察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6/2003-05在大连医科大学神经解剖研究室完成。选用体质量180~200g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即全身用药组、全身对照组和局部用药组。其中局部用药组,右侧后肢为实验组,左侧后肢为对照组。切除大鼠5mm长的坐骨神经,两断端用硅胶管桥接形成再生室。局部用药组向右侧再生室内注入0.5mL神经生长因子;向左侧再生室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全身用药组按5mL/kg腹腔内给药。对照组腹腔内注入等量盐水。术后9周对各组动物进行电镜观察及轴突计算机图像分析,采用辣根过氧化物法逆行追踪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标记情况。结果: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再生坐骨神经电镜观察结果:局部用药组及全身用药组的结果基本一致,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厚、轴突直径较粗,髓鞘厚呈板层样排列,神经再生活跃。而对照组中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薄、直径细小。②轴突计算机图像分析:用药组轴突数目优于对照组[局部:(2781±170),(1758±103)个/μm2;全身:(2840±127),(1786±112)个/μm2,P均<0.01];用药组轴突直径亦优于对照组[局部:(1.11±0.18),(0.64±0.17)μm,全身:(1.16±0.15),(0.87±0.17)μm,P均<0.01]。③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结果:实验组脊髓腰段横切片中,可见较多标记的前角运动神经元,而对照组中则少见。全身用药组与局部用药组结果相似。结论:全身和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神经生长因子也支持运动神经元存活。  相似文献   

18.
背景: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获得了电针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证据,但其机制尚没有明确的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可以维持损伤神经的神经元存活和促进轴突的再生,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电针刺激前后的变化.可能为揭示电针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思略。目的:观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境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灸科。材料:实验于2001—09/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方法:①实验动物静脉麻醉后。分离暴露面神经上颊支,在手术放大镜下切断神经.用硅胶管将两断端嵌入并缝合固定,形成再生室。针刺组于术后当天麻醉完全醒后开始接受电针治疗,取穴: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刺灸方法:翳风,直刺1cm。地仓透颊车1.5cm,合谷0.5cm。电针两极分别置于翳风和地仓.选用疏密波,频率18-20Hz,电压1.5V,留针30min,1次/d,干预14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②术后3,5,7,10,14d分别处死10只动物,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只。抽取再生室内液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5,7,10,14d两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比较。结果:兔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术后3-7d,实验组和对照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0和14d。实验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0d:(2793.0&;#177;163.1),(2571.1&;#177;91.6)ng/L;术后14d:(2696.1&;#177;147.5),(2243.7&;#177;271.2)ng/L,t=4.45,3.44,P〈0.011。术后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达到峰值,但对照组在术后14d开始降低,实验组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境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有提高其水平和维持平稳水平不下降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背景:周围神经缺损多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但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者尝试异体神经移植,但存在许多问题,免疫排斥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材料:实验于2001-08/2002-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选择健康成年不同窝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白组、对照组3组,每组20只。 方法:制备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待用。制备动物模型,将两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孔下0.5cm处,用消毒的剃须刀片整齐切断并切除2.0cm,切除的神经段互换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实验组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空白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空白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对照组给予环孢霉素A(15mg/kg)喂养。分别于6周和12周各取10只取材、切片、染色染色:①Gleesluxot fast blue法染色。②髓鞘坚牢蓝染色法。轴索计数:术后12周的移植体中段染色标本,随机取视野,在光镜400倍下计算1.0mm^2内轴索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移植区形态学观察和轴突计数。 结果:实验动物数量分析:60只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空白组可见移植物的不同地方出现广泛的单核细胞浸润,髓鞘脱水,可见大量的空泡变性,以6周时最为明显,整个移植物均被单核细胞浸润,排异反应严重,在移植段中,有极少量的轴突再生。12周时,移植体变细,大量瘢痕组织增生,水肿明显,可见极少量的许旺氏细胞和再生轴突,绝大多数再生的轴突未通过整个移至段。实验组、对照组有少量的单核细胞浸润,水肿较明显,但可见新生的血管在移植神经中形成,再生的轴突通过移植体。6周时,可见较多的许旺氏细胞增生。12周时,再生轴突已通过移植体,有一定量的髓鞘形成,许旺氏细胞增生明显,轴索间水肿减轻。各组移植段中外周的神经再生的轴突数量和髓鞘再生的数量较中心的多,且实验组中外周的轴索间水肿较中心的明显减轻。②术后12周,每组各取5只大鼠,在神经移植体中段随机取视野,400倍显微镜下观察计算1.0mm^2内轴突数,实验组、对照组轴突数显著高于空白组,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78.3&;#177;4.6),(76.1&;#177;4.2),(15.0&;#177;3.5),t=3.056,t=2.948,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78.3&;#177;4.6),(76.1&;#177;4.2),t=1.982P〉0.05]。 结论:局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可在局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使移植体轴突数增多,促进神经生长。  相似文献   

20.
背景周围神经缺损多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但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者尝试异体神经移植,但存在许多问题,免疫排斥反应就是其中之一.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材料实验于2001-08/2002-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选择健康成年不同窝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白组、对照组3组,每组20只.方法制备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待用.制备动物模型,将两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孔下0.5 cm处,用消毒的剃须刀片整齐切断并切除2.0 cm,切除的神经段互换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实验组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空白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空白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对照组给予环孢霉素A(15 mg/kg)喂养.分别于6周和12周各取10只取材、切片、染色染色①Gleesluxotfast blue法染色.②髓鞘坚牢蓝染色法.轴索计数术后12周的移植体中段染色标本,随机取视野,在光镜400倍下计算1.0mm2内轴索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移植区形态学观察和轴突计数.结果实验动物数量分析60只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空白组可见移植物的不同地方出现广泛的单核细胞浸润,髓鞘脱水,可见大量的空泡变性,以6周时最为明显,整个移植物均被单核细胞浸润,排异反应严重,在移植段中,有极少量的轴突再生.12周时,移植体变细,大量瘢痕组织增生,水肿明显,可见极少量的许旺氏细胞和再生轴突,绝大多数再生的轴突未通过整个移至段.实验组、对照组有少量的单核细胞浸润,水肿较明显,但可见新生的血管在移植神经中形成,再生的轴突通过移植体.6周时,可见较多的许旺氏细胞增生.12周时,再生轴突已通过移植体,有一定量的髓鞘形成,许旺氏细胞增生明显,轴索间水肿减轻.各组移植段中外周的神经再生的轴突数量和髓鞘再生的数量较中心的多,且实验组中外周的轴索间水肿较中心的明显减轻.②术后12周,每组各取5只大鼠,在神经移植体中段随机取视野,400倍显微镜下观察计算1.0 mm2内轴突数,实验组、对照组轴突数显著高于空白组,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78.3±4.6),(76.1±4.2),(15.0±3.5),t=3.056,t=2.948,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78.3±4.6),(76.1±4.2),t=1.982 P>0.05].结论局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可在局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使移植体轴突数增多,促进神经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