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梅芹  闫翔  王建  胡健 《心脏杂志》2008,20(5):537-540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CAR)、美托洛尔(MET)和特拉唑嗪(TER)对超压力负荷下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 ineurin,CaN)通路的影响,并探讨CAR改善心肌重构的机制。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超压力负荷模型。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手术组、CAR干预组、MET干预组、TER干预组及假手术组。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CaN、活化的T细胞核因子(NFAT3)、锌指转录因子(GATA4)的磷酸化及其蛋白的表达以及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14 d,左室心肌明显肥厚,CaN、GATA4磷酸化增强、c-myc蛋白表达增加(P<0.01),NFAT3磷酸化减弱;CAR明显改善左室肥厚,MET次之,而TER的作用不明显。CAR干预组大鼠左室心肌中CaN、GATA4的磷酸化较手术组减弱,c-myc蛋白的表达较手术组减弱(P<0.01),MET次之(P<0.01),而TER作用不明显。结论CAR与MET均能明显改善左心室的肥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了Ca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心肌肥厚的相关基因c-myc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联合应用β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将是21世纪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模式.本文探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联合应用β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将是21世纪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模式。本文探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非梗死区 β受体密度和mRNA表达的变化 ,同时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两类 β受体阻滞剂对它们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共使用雄性Sprague Dawley (SD)大鼠 12 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 ,形成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而后经过 4周的左室重塑 ,导致心力衰竭形成。手术组共使用 89只大鼠 ,死亡率为 4 3 8%。假手术组共使用 2 1只大鼠 ,死亡率为 4 7%。实验分为 4周和 12周两个时间点进行。取手术组存活的 5 0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 (10只 /组 ) :手术 1组、手术 2组、美托洛尔组、卡维地洛 1组…  相似文献   

5.
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取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采用结扎前降支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将存活动物随机分组为心力衰竭组(n=9)、卡维地洛组(n=10)、美托洛尔组a=8),并建立假手术模型(n=10),观察各试验组动物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与心力衰竭组[(4.7±2.5)mm Hg,1 mm Hg=0.133 kPa]比较,美托洛尔组[(3.9±3.0)mm Hg]、卡维地洛组[(4.0±2.6)mm Hg]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舒张末压水平显著低,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改善左心室±dp/dt(P<0.05).心力衰竭组羟脯氨酸水平[(4.9±2.6)mg/g]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5±1.0)mg/g]及卡维地洛组[(2.8±1.8)mg/g],P<0.05.卡维地洛组羟脯氨酸水平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4.6±2.3)mg/g],P<0.05.心力衰竭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百分数、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冠状动脉腔横断面积(PCVA/VLC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卡维地洛组(P<0.05).卡维地洛组PCVA/VLCA(3.9±1.2)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5.1±1.7),P<0.05.结论 卡维地洛组胶原含量低于美托洛尔组,提示卡维地洛较美托洛尔有更强的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2011-04-28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人口占13.26%,达17765万人;≥65岁人口占8.87%,达11883万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的衰退,使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性、敏感性和耐受性均不同于其他人群。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同时患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代β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及普萘洛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间隙连接(GJ)结构的不同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及普萘洛尔组。除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然后松开结扎线复灌4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4h末用免疫荧光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心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分布及组成变化,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CX43进行定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CX43-GJ结构明显异常。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和普萘洛尔组CX43-GJ损伤减轻。各药物治疗组间比较,卡维地洛组CX43-GJ结构损伤最轻。结论各种β受体阻滞剂均具有保护心肌GJ结构的作用,以卡维地洛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β阻滞剂)应用以来,已成为最广泛的心血管病治疗药物,但流行病学提示,我国临床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医生,对该药认识不足,对β阻滞剂应用缺乏了解,临床使用率偏低,并且应用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9.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在过去的10年中,心力衰竭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就是从短期的、血液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有利于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因此,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塑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肾上腺素能受体?1、?2、α1自身抗体及Mg2+代谢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60例,分为卡维地洛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正常对照为健康体检者30例。常规治疗组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利尿剂和强心苷。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随访6个月,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参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浆?1、?2、α1自身抗体,测外周单核细胞Mg2+含量及24 h尿Mg2+排泄量。结果 治疗后,卡维地洛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收缩末内径分别为(57±6) mm和(43±6)mm,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4±4)mm和(52±5)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51±0.08,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0.42±0.06,P<0.01)。治疗后卡维地洛组3种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卡维地洛组3种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力衰竭病人尿Mg2+排泄量明显升高(P<0.01),单核细胞Mg2+含量降低(P<0.01)。结论 ?1、?2、α1受体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卡维地洛通过阻断?1、?2、α1受体改善心功能,同时减少尿镁排泄,增加细胞内镁水平。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重构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经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斑块及两侧颈总动脉内径、扩张性(CD)、顺应性(CC)。EH组分为LVMI正常组及LVMI增高组。所测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H组CCA-IMT高于对照组,LVMI增高组最高;EH组颈总动脉CC和CD较对照组均低;EH组中LVMI增高组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最高,LVMI正常组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EH颈动脉重构与LVH存在相关性,颈动脉重构发生早于LV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左室肥厚对左室收缩运动协调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18例(组1)、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8例(组2)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6例(组3)。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的时间离散度(DTQ-S)、室间隔和左室侧壁6个位点的心肌收缩期峰值速率(Vs)。结果与组1相比,组3DTQ-S延长(P<0.001),各位点Vs值降低(P<0.05);组2上述数值无明显变化。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存在左室运动收缩协调障碍和收缩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对14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其分为LVH组(A组)63例和非LVH组(B组)78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参数与LVH的关系。结果(1)A组与B组比较,24hSBP、dSBP、nSBP、nDBP和24h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A组与B组杓型血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LVMI与24hSBP、dSBP、nSBP、nDBP、24hPP正相关(r=0.140~0.479,P〈0.01或0.05),与SBPF、DBPF负相关(r=-0.395,-0.376,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水平、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脉压高低被分为≤60mmHg和〉60mmHg两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求出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脉压组年龄较大.LVMI显著高于低脉压组[(135.3±23.5:(115.7±25.2),P〈0.01]。结论:24h脉压高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与适当调脂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左心室重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200例,随机分为:A组(49例):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40 mg/d),B组(51例):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复方利尿剂,半片/d),C组(48例):在A组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10 mg/d),D组(52例):在B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10 mg/d)。A组及B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C组及D组患者,测定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酶(ACE)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1)A组患者的左室后壁厚度[LVWPT,(1.09±0.21)cm∶(1.27±0.28)cm]与室间隔厚度[IVST,(1.09±0.27)cm∶(1.28±0.31)cm]在治疗12月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而左室重量[LVM,(205.23±62.04)g∶(263.97±98.06)g]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128.13±34.15)g/m2∶(164.98±60.33)g/m2]下降更显著(P均0.01);FMD明显改善[(5.6±4.2)%∶(4.3±2.7)%,P0.05];(2)较之B组,A组的LVM[(225.23±72.8)g∶(205.23±62.04)g],LVMI[(139.27±37.26)g/m2∶(128.13±34.15)g/m2]下降更加显著,FMD[(4.8±3.7)%∶(5.6±4.2)%]提高更显著,P均0.05;(3)C组及D组患者用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l2月后,血清TC、LDL-C、ACE活性、AngⅡ浓度、冠脉钙化积分对数值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分别较A组,B组显著下降(P0.05~0.01),但C、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治疗12月后可使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对左室肥厚、动脉内皮功能的作用,替米沙坦优于复方阿米洛利;加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可使冠脉钙化积分下降,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予以坎地沙坦+卡维地洛;常规治疗组41例,予以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共治疗12个月,观察用药后血压、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两组收缩压[常规治疗组(166±14.0) mmHg∶(123±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心病的可能关系。方法共纳入72例患者,38例为冠心病、34例无冠心病,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与无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左室肥厚患者相比,左室肥厚组颈动脉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增厚预示心血管疾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收缩压与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雪娅  赵锋  余静  张缤 《心脏杂志》2006,18(5):583-58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参数变化与高血压左心室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获取动态血压参数。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左心室质量(LVM)与动态血压各参数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4 h平均收缩血压和白天收缩血压均值与左心室重构有关。结论收缩血压是影响左心室重构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不同胆红素水平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及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利用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动脉弹性,超声心动图(UCG)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按照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将79例患者分为2组: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组(A组)和高血清胆红素水平组(B组)。患者连续服用氨氯地平36个月,比较两组动脉弹性和LVMI的变化。结果79例患者血清TBil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B组TBil显著高于A组,P<0.01。A组治疗前小动脉弹性指数(C2)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两组C2逐渐增加,A组在治疗24个月时即出现显著改善,两组均在治疗36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治疗前A组LVMI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VMI逐渐降低,A组治疗前与治疗36个月后比较,P<0.05,B组治疗前后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管损伤呈负相关。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恢复受损动脉血管的弹性,改善血管功能,减轻LV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