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根据血清HBeAg的状况,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2].近年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其分子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自然进程、临床表现、预后、抗病毒治疗的方案与应答等诸多方面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ALT正常,HBeAg阴性状态下肝组织的病理情况,我们将117例肝活检的结果,与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B超检查和e抗原检测结果,作一分析.   ……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由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性分级(G)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多聚酶链反应检测118例HBeAg阴性CHB患者的血清HBV DNA载量,通过推算肝实质细胞体积获得不同炎性分级患者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HBV DNA载量。多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ANOVA检验,不同肝组织炎性分级与患者年龄、血清HBV DNA定量及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s分析。结果118例HBeAg阴性CFIB患者中,肝组织炎性分级为1、2、3和4级的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2.75×10^5±5.73×10、3.12×10^5±2.50×10、6.03×10^5±3.02×10、7.40×10^5±2.81×10,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1与G2、G3、G4比较,t值分别为0.41、0.39和0.49,G2与G3、G4比较,t值分别为0.36和0.46,G3与G4比较,t值为0.45,P值均〉0.05);而各炎性分级患者由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2.18×10^8±5.78×10^2、7.45×10^8±1.58×10^2、8.87×10^9±6.25×10^2、7.33×10^10±5.68×10^2,其中G3与G1,Gg与G1以及G4与G2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7、0.82和0.77,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组织炎性分级与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308,P〈0.05),而与年龄和血清HBV DNA载量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1和0.111,P值均〉0.05)。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炎性程度与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特点。方法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CHB患者548例,分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2组,分别统计患者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分级)、纤维化程度(S分期)、肝活检前后2周肝功能(ALB、GLB、TBil、ALT、AST、GGT)峰值、血清HBVDNA载量、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组织G分级、S分期与肝功能改变有相关性(P均0.01),肝功能明显异常者肝组织病理损伤亦重;S分期与G分级有相关性(P0.01),S分期随G分级升高而加重。HBeAg阳性者较HBeAg阴性者平均年龄小,ALT、AST水平及HBVDNA载量高(P均0.01)。HBeAg阴性者肝组织G分级、S分期与患者年龄有相关性(P均0.05),与HBVDNA载量有显著相关性(P均0.01);而HBeAg阳性者G分级、S分期与患者年龄、HBVDNA载量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CHB肝功能改变可以反映肝脏病理损害程度,S分期随G分级升高而加重。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CHB患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HBeAg阴性CHB患者年龄较大,ALT、AST水平及HBVDNA载量较低。除肝功能改变外,患者年龄、血清HBVDNA载量可作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复制指标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等5组,分别用定量PCR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HBeAg和抗-HB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观察其在不同肝病理纤维化分期时的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升高,从S1期开始显著增加(P<0.01);而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S3、S4期较S0显著减少(P<0.05和P<0.01);抗-HBe阳性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S3和S4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0期(P<0.05和P<0.01).血清HBV-DNA( )HBeAg( )组血清纤维化标志最低,HBV-DNA(-)抗-HBe( )组最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复制和e系统状态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内病毒复制标志与血清纤维化标志联合检测,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代谢异常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分析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OMA-IR、HOMA-β、糖脂代谢异常以及脂肪肝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结果HOMA-IR越高,肝脏弹性值(LSM)越高(F = 5.559、P = 0.005),各项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HOMA-IR增大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OMA-β越差,LSM越高(t =-2.771、P = 0.029),各项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HOMA-β降低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糖代谢状态越差,患者LSM、ALP、GGT水平越高,伴发脂肪肝的比例越高(F = 4.663、10.171、11.331、6.482,P = 0.033、0.002、0.001、0.039),其他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糖代谢的恶化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脂代谢异常组较脂代谢正常组及有脂肪肝组较无脂肪肝组肝功能指标、TBil、LSM水平亦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糖脂代谢状态的恶化可促进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2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载量,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清MPO和hs-CRP的水平。结果 CHB患者MPO、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或P0.05);不同HBV载量组间MPO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及MPO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均无相关性(r=0.254,r=0.752,P0.05)。结论 MPO可作为评价CHB患者炎症反应的指标,多数CHB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但其炎症程度与乙肝病毒复制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 DNA ( HBV cccDNA)是嗜肝病毒持续感染和HBV复制的突出标志,也是评价HBV感染状态及治疗效果最客观、敏感的指标。监测肝脏内 HBV cccDNA的含量对于病情判断、疗效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检测拉米夫定初治后患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 的含量及血清 HBsAg、HBeAg、HBV DNA等水平,探讨肝组织内HBV cccDNA的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国内外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胸腺肽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弥补拉米夫定治疗中免疫调节功能不足的缺点,二者联合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最可靠方法,但因为创伤性及风险性难以普遍开展,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无创的肝纤维化检测方法。本文通过对1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和超声指标与同期肝脏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影响肝纤维化(LF)的主要代谢因素。方法分析110例CHB有无代谢异常组LF的差异,找寻影响LF的主要代谢因素。结果年龄小于30岁者LF程度轻,30岁以上LF程度增加,60岁以上者LF更明显(F=2.532,P=0.033)。有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者LF程度分别较无糖代谢异常、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者更重(F=4.663、5.559、-2.771,P=0.033、0.005、0.029)。有无血脂异常、血压异常、尿酸异常、脂肪肝、体质状况和代谢异常个数对肝纤维化均无显著影响(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脏弹性值(LSM)与年龄、收缩压(SBP)、糖代谢状态、空腹血糖(FP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关系(r=0.324、0.200、0.229、0.202、0.287,P=0.001、0.036、0.016、0.034、0.002),与载脂蛋白A1(Apo A1)呈负相关关系(r=-0.214、0.053),与其他指标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当控制了年龄后,偏相关分析发现,LSM与体重指数、SBP、糖代谢状态、FPG、HOMA-IR呈正相关关系(r=0.287、0.275、0.225、0.222、0.239,P=0.026、0.015、0.045、0.047、0.033),与Apo A1呈负相关关系(r=-0.222,P=0.04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HOMA-IR是LSM的独立影响因素(t=3.115、2.318,P=0.002、0.022)。结论年龄、SBP、BMI、糖代谢状态、FPG及HOMA-IR、APOA1均对CHB患者LSM有影响,年龄及HOMA-IR则是LSM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化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1762、1764、pre-18963个位点的基因突变,分析肝炎、肝硬化的发生与各位点变异的关系。结果135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生1762位点变异者9例,pre-1896位点变异者36例,1762、1764位点联合变异者27例,1762、1764、pre-1896位点联合变异者63例。45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pre-1896位点变异者27例,1762、1764位点联合变异者9例,1762、1764、pre-1896位点联合变异者共9例。结论山东地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以BCP1762、1764、pre-1896位点联合变异为主,其中pre-1896位点的变异对于肝硬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水平对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HBV DNA阴性)、低载量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指数和FIB-4两种新型非创伤性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并比较其与传统评分系统APRI和Forns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61例CHB确诊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等。根据公式分别计算APRI、Forns、S指数和FIB4,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照,根据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AUROCs)分别评价四种评分系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曲线下面积Z检验评价四种评分系统的效率。结果APRI、Forns、S指数以及FIB-4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027)、(0.716±0.028)、(0.745±0.026)和(0.781±0.025),其中FIB4指数以1.62为界值,诊断显著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9.3%、85.8%、89.4%和51.2%,优于Forns指数(Z=3.28,P=0.001);而对S4(肝硬化)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035)、(0.792±0.028)、(0.863±0.024)和(0.832±0.025),其中S指数以1.06为界值,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77.9%、85.5%、59.4%和93.5%,诊断效率优于APRI和Forns(Z=6.74和3.21,P〈0.01)。结论四种评分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均简单易行,预测结果相对可靠,其中nB4和s指数对显著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预测效果优于APRI和Forns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改善其肝纤维化情况的疗效观察。方法:2005年3月-2008年2月期间门诊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保肝降酶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b(商品名运德素)5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BIL)、白蛋白(A)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以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前型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腹胀、肝区疼痛、脾肿大、肝肿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P〈0.05),ALT[(55.7±20.2)U/Lvs.(133.4±56.3)U/L,P〈0.01]、BIL[(32.9±21.5)μmol/Lvs.(46.7±26.8)μmol/L,P〈0.01]水平下降明显,血清A[(41.8±7.5)g/Lvs.(37.9±7.8)g/L,P〈0.01]和A/G(1.8±0.6vs.1.7±0.3,P〈0.01)显著升高,HA[(101.8±50.2)ng/mlvs.(149.9±54.3)ng/ml,P〈0.01]、LN[(93.3±23.7)ng/mlvs.(122.1±37.4)ng/ml,P〈0.01]、CⅣ[(104.6±23.1)ng/mlvs.(107.3±34.7)ng/ml,P〈0.01]和PCⅢ[(190.7±59.0)ng/mlvs.(260.1±83.5)ng/ml,P〈0.01]等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下降,干扰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检查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其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浙江省杭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基因型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90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指标和临床病理学资料.190例患者根据病理及相关检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62例)、肝硬化组(60例)和肝细胞癌组(68例).HBV基因型测定采用多重PCR扩增,基因亚型测定采用PCR扩增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感染61例(32.1%),C基因型感染126例(66.3%),3例为B、C基因混合型感染.其中,B基因型全部为B2亚型,C基因型中C2亚型占绝对优势(97.6%,123/126).B基因型在CHB组的比例(46.8%,29/62)高于肝硬化组(20.0%,12/60)和肝细胞癌组(29.4%,20/68)(x2=8.73和4.16,P<0.01或<0.05);C基因型在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的比例高于CHB组(x2=9.54和4.17,P<0.01或<0.05).三组患者中感染C2基因亚型的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高于感染B2基因亚型的患者(t=2.685,2.433和2.015,P<0.01或<0.05).CHB患者中感染C2基因亚型者比感染B2基因亚型者有更高的肝纤维化分期(x2=6.726,P=0.010),而肝脏炎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1,P>0.05).肝细胞癌患者中,感染B2基因亚型者肿瘤直径≥5 cm的比例更高(x2=7.231,P<0.01),感染C2基因型者伴肝硬化更常见(x2 =4.910,P<0.05).结论 浙江省杭州地区CHB患者以C2和B2基因亚型为主.感染C2基因亚型的患者可能更易发展为严重肝纤维化,而感染B2基因亚型的患者和大肝癌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逆转录酶缺乏校正活性,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大量核苷酸错配,故HBV在宿主体内表现为大量在遗传学上高度相关而又有差别的病毒群体,这一群体称为准种,宿主体内的病毒准种在宿主免疫压力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不断发生动态变化,因此HBV准种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耐药检测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对HBV准种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HBeAg阳性且丙氨酸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建立无创模型并验证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入院的279例HBeAg阳性且ALT<2×ULN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进行肝纤维化分...  相似文献   

19.
卢智  陈华  贾丽娟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13-314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HBeAg(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患者62例,按就诊顺序分别纳入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每日口服替比夫定600mg,对照组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治疗前及治疗4、12、24、32、48周分别检测HBV DNA含量、ALT水平,比较两组治疗48周HBV DNA、ALT的变化,分析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DNA的变化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组48周HBV DNA转阴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按照48周HBV DNA定量结果分为两组:HBV DNA<103copies/ml及HBV DNA>103copies/ml,两组相比,4、12、24、32周HBV DNA定量均数值及下降幅度前者均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每个患者4、12、24、32周HBV DNA下降幅度与48周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显示,第4周时HBV DNA水平下降幅度≥2log10 copies/ml的患者能获得持久性的病毒学应答。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且在第4周HBV-DNA定量下降幅度超过2log10 copies/ml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已有较多研究表明,年龄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1-2],hbeag阴性患者年龄比阳性患者明显偏大,纤维化程度分级也更高[3],但这种纤维化程度分级是由单独的年龄因素所致,抑或与hbeag状态有关,均没有做更深入的探讨.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相同年龄段的hbeag阴性与阳性患者的病理纤维化程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