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孤立综合征(CIS)转归为视神经脊髓炎(NMO)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09-2011-09就诊于作者医院神经内科CIS患者10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首次发病时头颅和脊髓MRI特点及临床表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水平,另备30份健康者血清作为健康对照组,以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AQP4-Ab浓度的均值+3倍标准差者为阳性。结果 (1)随访0.5~7年,中位数为3.0年,四分位数间距为4.6年,转归为NMO 46例,转归为多发性硬化(MS)29例,其余仍是CIS,包括24例脊髓炎,10例视神经炎(ON)。(2)转归为NMO组血清AQP4-Ab水平明显高于MS组、脊髓炎组、ON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3)转归为NMO组AQP4-Ab阳性率为63.03%(29/46),高于转归为MS组的13.79%(4/29)、脊髓炎组的29.17%(7/24)、ON组的20.00%(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AQP4-Ab阳性、NMO颅内典型病灶、脊髓损伤>3个节段、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与CIS转归为NMO有关。结论 AQP4-Ab阳性、NMO颅内典型病灶或者脊髓损伤>3个节段、EDSS评分对预测CIS转归为NMO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 isolated syndrome,CIS)是首次发生的脱髓鞘疾病,30%~70%的患者可进展为临床确诊多发性硬化(clinically definite multipie sclerosis,CDMS).近期的临床研究证实,对易进展为CDMS的CIS患者的早期免疫调节治疗可推迟CIS的进展并改善预后,故对CIS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CIS患者的临床表现、MRI、CSF、血清髓鞘抗体等研究进行综述,以增加对CIS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3.
临床孤立综合征(CIS)为多种脱髓鞘疾病的首发表现,有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多种转归。早期预测CIS的转归对选择最优化治疗方案极为重要,本文就CIS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患者是一类具有精神病前驱症状、遗传风险、人格特质的人群,其2年内发生精神病的风险高达30%,针对此类人群的个体化发病风险预测在精神病的早期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心理因素、认知功能、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监测和预测模型等方面阐述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转归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临床特征、转归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随访5年以上的CIS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本组临床特征、转归与传统CIS不符,MRI表现多样化,皮质受累,且与临床不对称,过敏、服用驱虫药可能与发病有关。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的疗效不佳。结论:CIS可能有更长的静默期,临床转归较差。  相似文献   

6.
临床孤立综合征是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事件的首次发作。临床孤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神经炎,脑干和脊髓的部分损害。临床孤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MRI、脑脊液的检测及非传统辅助检查技术的发展对预测其发展为多发性硬化有一定帮助。目前,干扰素仍是延缓临床孤立综合征病情发展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出血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3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 d内复查头颅CT或MRI的患者160例,分为HT组80例,非HT组80例.列入多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分析HT组和非HT组的结局,多因素回归分析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3项因素: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入院时高血糖.结论 溶栓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入院时高血糖是HT的主要危险因素,HT组中发生脑实质血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临床孤立综合征(CIS)为中枢神经系统(CNS)首次发生的,单时相的,单病灶或多病灶的脱髓鞘病综合征[1],2008年关于MS的专家共识中指出,CIS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况[2]:(1)孤立的临床事件,时间和空间均为孤立;(2)孤立的临床事件,时间孤立,而空间上可以多发;(3)病变在同一部位反复出现,虽然空间上是孤立的,但时间上可为多次.  相似文献   

9.
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是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事件的急性或亚急性单次发作,持续时间在24h以上,有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多种转归。我们收集了36例CIS患者,总结其临床和MRI表现,以增进对此综合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差异的原因,为临床工作提供宝贵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并根据年龄、危险因素及病变血管分组,分析各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结果 Wallenberg综合征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以眩晕与头晕最多见,其次为构音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恶心或呕吐,霍纳综合征,眼球震颤。年龄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呈负相关(P=0.002)。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与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无明显相关。单纯小脑后下动脉病变患者与椎动脉和椎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病变组患者在出现构音障碍(P=0.029)、恶心/呕吐(P=0.033)及吞咽困难(P=0.002)的症状、体征上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年龄与临床症状越典型程度呈负相关;椎动脉及椎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病变容易导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急性期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等10 种细胞因子 水平对疾病复发和转归为多发性硬化(M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 年1 月至2017 年 8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的急性期CIS 患者33 例,其中男9 例,女24 例,中位入组年 龄35 岁。使用Luminex 液相芯片法检测脑脊液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4、IL-2、IL-10、IL-13、IL-17A、 IL-21、IL-23、干扰素γ(IFN-γ)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 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记录其复发、转归为MS 的情况。比较复发及未复发者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差异。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Cox 回归模型分析脑脊液细胞因子对CIS 患者复发及转归为MS 的预 测价值。结果 入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0.7~39.9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4(17.6,29.1)个月。11 例(33.3%) 患者在随访期出现临床复发,其中4 例诊断为MS。另有2 例患者虽然未出现临床复发,但随访MR 发现 新发病灶最终诊断为MS。复发的CIS 患者首次发病时脑脊液IL-6 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的CIS 患者[1.9 (1.4,7.9)ng/L 比1.1(0.9,1.5)ng/L;Z=-2.904,P=0.003]。ROC 曲线分析显示,IL-6 在判断复发时最佳临界 值为1.37 ng/L。单因素Cox 回归结果显示,脑脊液IL-6 > 1.37 ng/L 不能预测CIS 复发(HR=1.54,95%CI: 0.40~5.92,P=0.533)。转归为MS 和未转归为MS 的CIS 患者首次发病急性期脑脊液IL-6 等10 种细胞因 子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本研究所观察的脑脊液IL-6 等10 种细胞因子可能不是 预测CIS 患者复发或转归为MS 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临床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最早发现于1981年。艾滋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目前,临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 HIV 具有嗜神经性,其主要并发症为神经系统损害疾病。目前,临床上对 H IV感染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疾病的报道较少,本文对 H IV感染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损害疾病--艾滋病相关痴呆综合征(ADC )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人口资料学调查、生活事件评定量表(L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TDL生命质量量表、激素测定等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148例(患者组)与围绝经期健康女性10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患者组与神经质性人格、病前不稳定的个性特征、经济状况的低下、子女不在身边、对婚姻的不满意、伴发慢性躯体疾病相关。而与有无生育创伤史、社会地位的下降无明显相关。社会支持缺乏,负性生活事件更多的存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激素水平在患者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神经质性人格、病前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是产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现为脑梗死的孤立性前庭综合征(IVS)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0月以IVS为症状就诊于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根据MRI-DWI及临床特征分为梗死组及非梗死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危险因素的个数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97例患者,其中梗死组48例,非梗死组149例。Logstic回归结果提示脑卒中史、吸烟为IVS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7. 123和3. 439(P <0. 001)。具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无危险因素者的8. 137倍(95%CI 2. 271~29. 159,P=0. 001)。结论脑卒中史、吸烟为表现为脑梗死的IVS患者的危险因素;大于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IVS患者需警惕脑卒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临床特点。 方法 收集房山区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58例,均行头颅MRI、 椎动脉彩超、TCD、颅内动脉MRA检查,必要时进行CTA和(或)DSA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将病例分为 眩晕组(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和普通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的差异。 结果 ①眩晕组32例(20.3%),普通组126例(79.7%),两组在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吸烟及心房颤动比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眩晕组后循环动脉狭窄率高于普通组(46.9% vs 32.5%,P =0.034)且男性多见(81.2% vs 50.8%,P =0.020)。②眩晕组病例病灶部位多位于椎基底 动脉近段供血区(59.4% vs 34.1%,P =0.003),以小脑前下部、延髓背外侧、小脑绒球最多见。③眩 晕组早期首次MRI DWI阴性率高于普通组(18.8% vs 3.0%,P =0.005),甩头试验-眼震-眼偏斜试验 (head impulse test,nystagmus,test of skew,HINTS)阳性率高达87.5%。 结论 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与普通后循环脑梗死相比动脉狭窄率高,病变部位多为近段脑梗 死,且MRI 检查假阴性率高。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早期表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早期表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96例MS患者发病早期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符合CIs的7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检查、治疗及扩展的功能障碍状况量表评分。结果MS患者早期表现为CIS占82.3%,其中41.1%经MRI检查提示为“多灶性”损害;首次发作后经激素冲击治疗可缓解者占96.1%,其中视神经炎型疗效较显著。结论CIS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MRI及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早诊断。早期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可达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中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RS)的临床转归和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小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条目(PQ-16)在中山市中学生中进行精神病筛查,对59例符合PRS诊断标准的阳性者使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定式访谈(SIPS)评估基线和1年后的临床精神病理学特征,并分析PRS 1年的自然转归特征和临床精神病理特点。结果:45例完成1年后随访(76.3%),脱落14例。其中,11例转化为精神障碍,纳入转化组,转化率为24.4%;18例(40.0%)维持PRS诊断,纳入维持组;16例(35.6%)缓解,纳入缓解组。转化组比维持组和缓解组求助于精神心理机构更多、学校适应性更差、学习成绩更低和同伴关系更不良(P均0.05)。转化组精神病风险症状量表(SOPS)各因子分与总分均高于维持组和缓解组,功能整体评定量表(GAF)总分低于维持组和缓解组(P均0.05)。结论:中学生PRS 1年后转化为精神障碍风险较高,精神障碍转化者的社会功能损害和风险症状均较严重,需要早期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复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1994~2003年间我院收治的15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首发脑出血患者对照研究。结果复发性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病程长且控制不良,并与糖尿病、高血脂、既往有缺血性卒中史等有关。复发出血的部位多在原出血部位的对侧,以基底节出血最多见。复发出血的间隔时间多为1~4年。复发出血预后差。结论脑出血后4年内复发率较高,积极有效控制高血压和其它因素,可以预防脑出血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癔症发作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的84例癔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素质低下,迷信思想较重的农村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城镇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提示其相关因素与产生的原因,同社会文化心理因素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Shy-Drager综合症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Shy-Dranger综合征(SDS)的临床特点及其分析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7例SD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有发作性晕厥,立位时血压明显下降,而心率变化不大,大部分病人有尿便障碍、性功能障碍和共济失调;卧位休息时多能缓解,它的发生与脑干腹外侧核C1肾上腺素能元缺失相关,治疗可考虑补偿该类神经元功能。结论发作性晕厥与直立低低血压是SDS的特点,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缺失与此密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