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2):138-139,F0004
目的 改进染色方法,制作结构清晰、颜色对比鲜明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标本。方法 原头蚴经4%孔雀绿36℃初染48h后,分别用石碳酸复红、稀释石碳酸复红、沙黄、伊红,醋酸洋红,苏木精洋红,盐酸洋红染液复染。结果 经4%孔雀绿初染的原头蚴标本分别用稀释石碳酸复红或沙黄染液复染5s、伊红染液复染30s、洋红染液复染5min均能获得满意效果。染色后原头蚴头钩呈亮绿色,吸盘和其余实质部分着淡红色或浅紫红色,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结论 用孔雀绿初染,用红色染液复染制作原头蚴标本,染色效果好,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制作结构清晰、颜色鲜明、能长期保存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标本的方法。 方法 孔雀绿染色法 :将原头蚴分别用 1%、2 %和 4 %孔雀绿水溶液 ,在室温或 36℃染色 2 4 h、4 8h和 72 h。 结果  4 %孔雀绿水溶液 ,36℃ ,染色 4 8h为最佳条件。染色后原头蚴头钩呈亮绿色 ,而吸盘和实质部分无色透明 ,标本的对比性和立体感强。 结论 用孔雀绿染色法制作原头蚴标本在临床诊断和教学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制作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染色标本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制作结构清晰、颜色鲜明、能长期保存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标本的方法。方法 孔雀绿染色法:将原头蚴分别用1%、2%和4%孔雀绿水溶液,在室温或36℃染色24h、48h和72h。结果 4%孔雀绿水溶液,36℃,染色48h为最佳条件。染色后原头蚴头钩呈亮绿色,而吸盘和实质部分无色透明,标本的对比性和立体感强。结论 用孔雀绿染色法制作原头蚴标本在临床诊断和教学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人源细粒棘球蚴染色体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鉴定棘球地细胞系及棘球绦虫的遗传分类提供依据,本实验测定了人源细粒棘球拗染色体。从外科手术的包虫病人体内获取棘球蚴原头节和生发层细胞,按染色体的常规制备方法并加以改进,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对141个分裂像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在5~20条之间,14~18条占明显优势。每一核型有一对染色体呈大棒状,似呈中间或亚中着丝粒,其余染色体呈方点状,似呈端着丝粒。本实验建立了适合棘球蚴染色体制备的方法,在国内首次测定了人源细粒棘球蚴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小鼠细粒棘球蚴不育囊的超微结构。其囊壁由角皮层和生发膜构成,角度层含有纤维基质和不规则形颗粒,生发膜又可分皮层区和细胞区。在皮层区基部见到线粒体,微毛间见到“吞饮泡”样质膜凹陷;在细胞区主要有皮层细胞、肌细胞、含糖原细胞等,在有的含糖原细胞中还见到“核仁管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receptor,IGF-ⅠR)抑制剂OSI-906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用6个浓度梯度(100、50、25、12.5、6.25、3.125μmol/L)的OSI-906进行干预,分别于给药后1、2、3、4d用伊红染色,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活力(每组设置3个复孔),绘制原头蚴活力曲线;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浓度OSI-906组原头节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00和50μmol/L OSI-906作用不同时间原头蚴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组间和溶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浓度组间比较原头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d时100μmol/L的OSI-906组原头节存活率为(42.38±1.05)%;第4d时100μmol/L的OSI-906组原头蚴全部死亡。透射电镜观察OSI-906高浓度组原头蚴微毛结构消失,皮层细胞坏死,细胞膜严重破损,核形不规整,核仁大且边界不清,核基质密度极低,异染色质增多、边集。结论 IGF-ⅠR抑制剂OSI-906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显著,是一种潜在的抗包虫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苯达唑亚砜消旋体(ASOX)、左旋体(L-ASOX)和右旋体(D-ASOX)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 方法 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随机分为8组(每组约6 000个),分别置含6 ml DMEM培养液(含15%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各500 U/ml)的培养瓶中,ASOX、L-ASOX和D?鄄ASOX的各50 μg/ml和100 μg/ml组分别加入各药液150 μl和300 μl(配制液含0.1%二甲基亚砜和0.1%吐温-80的蒸馏水),DMSO组中加入等量配制液,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设2个平行组。每隔1 d观察1次,取样滴于玻片,用0.03%美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原头蚴约400个,计算死亡率。直至其中一组的原头蚴全部死亡为止。 结果 ASOX、L-ASOX和D-ASOX两个浓度(50 μg/ml和100 μg/ml)组不同作用时间原头蚴的死亡率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SOX组与D-ASOX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L-ASO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SOX与L-ASOX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作用至第9天时,ASOX、L-ASOX、D-ASOX的50 μg/ml组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93.6±3.7)%、(56.2±3.9)%和(99.0±1.9)%,各药的100 μg/ml组死亡率分别为100%、(74.5±3.7)%和100%,对照组为(19.1±1.3)%,溶剂组为(22.5±1.9)%。 结论 ASOX、L-ASOX和D-ASOX在体外均有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D-ASOX抗原头蚴作用较L-ASOX强。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采用经口感染狗肠壁上寄生的成虫制备抗原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进行细胞融合。结果显示经筛选克隆后建立了一株分泌抗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G5E8F4E4。腹水的抗体效价为1:12800。初步建立了分泌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在原头蚴、囊壁组织的双向电泳图中,各蛋白点通过MAL—DI—TOF—MS检测,原头蚴和囊壁分别有40个蛋白质点和8个蛋白质点得以初步鉴定,包括有:(1)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2)代谢相关酶类:苹果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脯氨酸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类胡萝卜脱氢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3)物质转运相关蛋白:载脂蛋白A-I;(4)应激反应蛋白(HSP70,HSP20相关蛋白)。结论初步鉴定了寄生人体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囊壁组织中的部分蛋白质点,其中,原头蚴中共有40个蛋白点,囊壁中有8个蛋白点。这些蛋白可能与细粒棘球蚴运动、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对体外分离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酶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用不致原头节即刻杀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剂量照射原头节,行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酸性磷酸酶(ACP)、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体外培养的原头节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结果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具有酸性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不致原头节即刻杀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作用后,辐照组原头节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而酸性磷酸酶反应产物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阴性对照组无酶反应产物产生。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对原头节酸性磷酸酶活性无影响,而对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这可能是影响原头节的代谢功能,最终抑制其增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对体外分离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急、慢性杀灭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为感染细粒棘球蚴病的羊肝原头节.选择声功率为0(对照组)、25、50、100、200、250 W的超声波辐照离体原头节,每种功率辐照时间分别为5、10、20、30、40、50、60 s,观察HIFU对离体原头节的即刻杀灭作用.以不致即刻杀伤的超声剂量作用原头节后,观察HIFU对原头节的迟发性生长抑制作用.光镜下,根据台盼蓝排斥法染色结果及观察原头节形态变化计算原头节死亡率.结果 HIFU对原头节有明显的急性杀伤作用,在一定的功率和时间范围内有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功率和辐照时间对原头节死亡率的影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01.59、1865.65,P<0.05),且功率与辐照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214.50,P<0.05).随着超声照射剂量增大,其生物学效应越明显,声功率≥200 W的短时照射即可致原头节全部即刻死亡,部分原头节被打碎.以不致原头节即刻杀伤的超声照射后,体外培养2~7 d的原头节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随超声剂量的增大抑制原头节生长作用增强,培养第2天开始,50 W×10 s组强于25 W×20 s组(P<0.05).结论 HIFU能够即刻杀灭原头节并能抑制原头节在体外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绵羊感染细粒棘球蚴疾病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绵羊感染细粒棘球蚴 (Echinococcusgranulosus,E.g)疾病模型 ,应用于包虫病的防治研究。将羊源 E.g原头节经腹腔及颈内静脉接种 2 4只绵羊 ,依据感染率、囊肿体积与分布等指标 ,建立绵羊感染 E.g疾病模型。结果显示感染率为 91.6 % ,囊肿平均体积 (13.92± 2 .5 3) cm3。多数囊肿分布于腹腔或附着于腹壁、肠系膜、大网膜等 ,部分侵入肝脏和肺脏。本模型制备方法简单 ,感染率高 ,对包虫病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巢式PCR在鉴别多房棘球绦虫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水泡带绦虫、犬弓首蛔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等样本的DNA用巢式PCR扩增.结果 巢式PCR可以扩增出多房棘球绦虫和水泡带绦虫,而对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及其他寄生虫均不能扩增出.结论 在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方面,巢式PCR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不能用于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5.
犬体内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证实家犬体内是否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混合感染。方法 从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现场收购的30条牧羊犬,经麻醉后处死解剖,在1只雌性牧羊犬小肠内发现棘球绦虫成虫1万条以上,经显微镜观察,疑为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混合感染。用Eg1f/r和EM-15/17EM引物分别对两种棘球绦虫的线粒体DNA特异目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鉴定。结果 形态学观察:细粒棘球绦虫孕节长大,生殖孔偏后,位于节片一侧中部。子宫有不规则的分支和侧突(侧囊),内含虫卵200~800个。多房棘球绦虫较短小,4~5体节。孕节中子宫呈简单的囊状,无侧囊。生殖孔开口于侧缘的前半部。线粒体12S RNA序列鉴定,扩增样本DNA经同源序列比较发现,与细粒棘球绦虫G1型具有相同的序列;扩增样本与多房棘球绦虫具有相同的序列。分别确定为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两种虫种。结论 首次证实家犬体内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细粒棘球绦虫精子形成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细粒棘球绦虫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细胞的发育变化和精子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从而揭示了该虫精子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细粒棘球绦虫的精子形成主要是由于精细胞内微管结构的多次排列组合形成的。精细胞和精子中无线粒体和顶体结构。成熟的精子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色较淡,顶端有与精子轴丝呈30°角排列的明暗相间的带构成的帽状物包裹。完整精子结构为固有膜包统一条轴丝,轴丝向前伸入头部,向后延伸至尾部。固有膜内线有微管排列,尾部前段一例可有2层做管,多为“2×4+1,”结构,后段为一层微管紧贴固有腹内缘。抽丝有一个中央微管和9对外周微管组成,中央微管的外围有一个纤维鞘包绕,由纤维鞘发出纤维丝与外周9对微管相连,形成一个车轮状的“9+1”微管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PCR检测的窗口期。方法家犬8只,口服喂饲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感染后40 d,收集犬粪,用PCR方法检测粪便中的目的DNA。结果6只犬获得细粒棘球绦虫重度感染,感染后21 dPCR检出目的DNA片段。结论犬重度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粪便PCR检测的窗口期为20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最早检出日期。方法家犬8只,口服喂饲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建立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动物模型。感染后40d收集犬粪,用LAMP检测粪便中细粒棘球绦虫目的基因并与传统的PCR比较。结果 8只犬均获得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感染后第18dLAMP法检查犬粪中细粒棘球绦虫目的基因均阳性,较普通PCR法提早2d。结论 LAMP法简便、快捷、灵敏,有望成为早期诊断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EgM蛋白免疫后的犬肠系膜淋巴结和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的犬肠系膜淋巴结上的IgG和特异性IgG抗体。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仅EgM免疫犬肠系膜淋巴结、EgM蛋白免疫后感染原头蚴的犬肠系膜淋巴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犬肠系膜淋巴结上的IgG。用细粒棘球绦虫虫体分泌表达的重组蛋白EgM制备的高免特异性抗体可引起免疫犬的特异性抗体反应。结果在EgM免疫犬和感染原头蚴的犬的肠系膜淋巴结检测出IgG。结论用EgM蛋白免疫犬后可以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产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