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保护抑郁大鼠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shock,MECS)后学习记忆中Ⅱ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的作用。方法 2~3月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选取30只建模成功的抑郁大鼠随机分为D组、M组、KM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给药,D组给予生理盐水后行伪电休克处理,M组和KM组分别给予丙泊酚及丙泊酚+氯胺酮(10 mg/kg)后行电休克处理,C组不做任何处理,行糖水偏好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评价行为学变化,并检测海马m Glu R2和m Glu R3表达水平。另取12只抑郁大鼠进行电生理实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和Ⅱm Glu R阻断剂组(L组),制备海马脑片后分别予以正常人工脑脊液和含有Ⅱm Glu R阻断剂的人工脑脊液灌流,应用电生理技术记录海马Schaffer侧枝-CA1神经通路(SC-CA1)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结果实验处理后,与D组相比,M组和KM组糖水偏好百分比升高(P0.01),M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缩短(P0.01),KM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延长(P0.01)。与C组相比,D组、M组、KM组m Glu R2、m Glu R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组相比,D组、KM组蛋白表达升高(P0.05);D组与K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海马SC-CA1神经通路LTP高于L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m Glu R2和m Glu R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电休克治疗后抑郁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利用旷场试验选择得分30~80分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n=5):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给予异丙酚,C组给予电休克治疗,D组给予电休克和异丙酚注射联合处理,E组正常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处理后3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记录逃避潜伏期(s)、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随后检测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结果与A组相比较,C组逃避潜伏期(s)延长、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减少,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增高(P0.05);与C组相比,D组逃避潜伏期(s)缩短,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增加,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减低(P0.05)。结论ECT通过增高Glu浓度促进Tau蛋白磷酸化,影响抑郁大鼠认知功能,而异丙酚可以调节ECT引起的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进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后增强在丙泊酚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后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孤养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模型。选择成功建模的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抑郁组(D组)、ECT组(DE组)、ECT复合丙泊酚组(DPE组)、丙泊酚组(DP组)4组,每组18只;另取1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D、DE组给予生理盐水后分别行伪ECT和ECT处理;DPE、DP组给予丙泊酚后分别行ECT和伪ECT处理。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PTP)和基础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 EPSP),检测海马谷氨酸浓度。结果 ECT处理后,DE和DPE组糖水偏好百分比均高于D组(P0.05);与DE组比较,DPE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时间延长(均P0.05)。ECT处理后,与C组比较,D、DE、DPE组PTP均降低且数值为(139%±3%,117%±4%,130%±6%),DE组PTP低于D组,DPE组PTP高于DE组(P0.05)。与D组比较,DE组和DPE组基础f EPSP均升高,DPE组基础f EPSP低于DE组(P0.05)。D、DE、DPE组谷氨酸浓度均低于C组,DE组较D组谷氨酸浓度升高,DPE组较DE组谷氨酸浓度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改善抑郁大鼠ECT处理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谷氨酸浓度,减轻PTP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海马谷氨酸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区谷氨酸(Glu)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丙戊酸钠(VPA)组(C组)和柴胡总皂甙高、中、低三种剂量组(D组、E组、F组),每组8只,除A组不做处理外,其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PTZ慢性点燃造模,造模同时给予VPA、柴胡总皂甙等不同处理因素,连续4周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Glu免疫组化染色,从阳性细胞数、灰度值分析结果。结果在CAl区,B组海马阳性细胞数高于A、C、D、E、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海马各区阳性细胞灰度值低于其他各组,与A、C、D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CA2区和DG区,B组阳性细胞数、灰度值与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胡总皂甙可以影响PTZ点燃大鼠海马CA1区的Glu表达水平,从而抑制PTZ慢性点燃大鼠的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P75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异丙酚联合亚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异丙酚组(B组)、亚低温组(C组)、异丙酚联合亚低温组(D组),各组又分为再灌注后4h、8h、12h亚组,每组8只动物。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中P75基因表达变化,TUNEL技术观察再灌注12h大鼠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组大鼠脑皮质于I/R损伤后各时间均可检测到P75 mRNA表达,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B、C、D组P75 mR-NA水平于再灌注4h、8h、12h均显著减低于A组(P<0.01),以D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D组大鼠再灌注12h脑皮质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异丙酚和亚低温处理可通过抑制P75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实现对脑组织的保护,异丙酚联合亚低温处理对脑组织的保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紫杉醇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疗效及其对坐骨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6)、B组(n=8)、C组(n=8)、D组(n=8)。以首次给药为d1,实验前一日为d0,各组分别在d1、d3、d5、d7腹腔注入2.0 mg/(kg·d)紫杉醇。于d1~d14,B组腹腔注入川芎嗪200 mg/(kg·d),C组口服普瑞巴林3 mg/(kg·d),D组同时腹腔注射川芎嗪和口服普瑞巴林,剂量同B组、C组。分别于d0和d7、d12、d16、d20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NGF的表达。结果 4组大鼠d0时后肢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大鼠d7~d20时后肢平均MWT与A组及C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B、C组大鼠d12~d20时后肢MWT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B组d12、d16时MWT明显高于C组(均P0.05)。4组大鼠d0时后肢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C、D组大鼠d7~d20时后肢TWL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D组大鼠d7~d20时后肢TWL与C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C组大鼠d16、d20时后肢TWL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透射电镜下,A组大鼠的坐骨神经纤维髓鞘板层结构明显松散,呈网状,严重脱髓鞘;B组、C组、D组大鼠的坐骨神经纤维髓鞘板层结构较松散,明显脱髓鞘,但较A组明显减轻,且B组、D组脱髓鞘程度较C组更轻。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大鼠坐骨神经中NGF表达减少不明显(均P0.05),D组大鼠坐骨神经中NGF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能有效防治紫杉醇所致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与普瑞巴林相似并有协同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减低坐骨神经NGF的表达,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大鼠海马BDN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A)、对照+药(B)、抑郁模型(C)和抑郁模型+药(D)组共4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的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BDNF、Bax、Bcl2、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1)C组海马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细胞凋亡数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组海马BDNF、Bel—2mRNA表达降低,Bax、Caspase3mRNA表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BDNF、Bcl2mRNA表达增加,Bax、Caspase3mRNA表达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行为及海马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海马BDNFmRNA的表达,上调Bcl一2及下调Bax、Caspase3mRNA的表达,从而预防海马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强迫游泳大鼠抗抑郁效应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40只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n=10),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15 min以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次日,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氯胺酮5 mg/kg、氯胺酮10 mg/kg、氯胺酮20 mg/kg。30 min后,行FST5 min并记录其不动时间。行为学测试后,取海马组织测定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GluR1)的含量。结果氯胺酮5 mg/kg组、10 mg/kg组和20 mg/kg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分别为136±13 s、119±12 s和95±20 s,与对照组的169±12 s相比,各组氯胺酮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各组氯胺酮大鼠海马组织mTOR含量分别为1.52±0.19、2.36±0.13和2.95±0.22,较对照组的0.87±0.11显著增高,P0.05;各组氯胺酮大鼠海马组织GluR1含量分别为1.23±0.11、1.45±0.06和1.60±0.13,亦较对照组的0.91±0.07显著增高,P0.05。结论氯胺酮具有确切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海马组织mTOR及GluR1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结果 B组与A组比较,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C、D组大鼠海马各区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D组与C组比较,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慢性缺血3个月后,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中NR2B 及突触素的表达明显减少,而丁基苯酞能改善这种缺血改变,增加NR2B 及突触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前额叶、海马、中缝核、伏隔核5—羟色胺1A(5—HT1A)与5—羟色胺2A(5—HT2A)受体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w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连续28d,随机给予强迫游泳、夹尾、潮湿垫料、鼠笼倾斜、食物和水的剥夺等其中一种刺激,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动物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养,不予以实验性处理。采用旷场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评定其行为学改变;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大脑中前额叶、海马、中缝核、伏隔核5—HT1A与5—HT2A受体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实验组5—HTl A受体m RNA表达在前额叶、海马、中缝核、伏隔核中分别为1.35±0.05、1.76±0.35、0.84±0.67、2.17±0.56,对照组分别为1.57±0.38、2.04±0.71、0.92±0.12、2.25±0.0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5—HT2A受体m RNA表达在前额叶、海马、中缝核、伏隔核中分别为1.24±0.80、0.37±0.75、0.34±0.14、0.45±0.41,对照组分别为1.66±0.43、2.02±0.12、1.90±0.56、1.28±0.31,2组比较在海马,中缝核,伏隔核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前额叶、海马、中缝核、伏隔核中5—HT1A受体m RNA表达均无变化;2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海马、中缝核、伏隔核中5—HT2A受体m RNA表达均减少;在前额叶表达无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抑郁大鼠给予氯胺酮后,前额皮层及海马区组织内IL-1β和IL-6表达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雄性20只按照随机方式分为2组,各10只,给予生理盐水的大鼠入对照组(C组),给予10 mg/kg氯胺酮的大鼠为K组.应用行强迫游泳实验15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次日,腹腔注射氯胺酮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30 min后再次进行强迫游泳实验5 min,记录不动时间.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大鼠前额皮层及海马组织中IL-1β和IL 6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氯胺酮后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1),大鼠前额皮层及海马区的IL-1β和IIL-6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 氯胺酮对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前额皮层及海马IL-1和IL-6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期(第7天)大鼠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 Glu R5)表达变化,以及牛磺酸治疗作用。方法液压脑损伤打击仪制备液压打击颅脑创伤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颅脑创伤组和牛磺酸治疗组(各10只),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和m Glu R5 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颅脑创伤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4.893,P=0.002)、AQP4 m RNA(t=6.523,P=0.000)和蛋白(t=4.366,P=0.008)表达水平升高,m Glu R5m RNA(t=5.776,P=0.001)和蛋白(t=3.945,P=0.014)表达水平降低;经牛磺酸治疗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2.151,P=0.140)、AQP4 m RNA(t=1.144,P=0.432)和蛋白(t=0.367,P=0.804)降至正常水平,m Glu R5 m RNA(t=1.824,P=0.216)和蛋白(t=1.185,P=0.414)升至正常水平。相关分析显示,脑组织含水量与m Glu R5 m RNA(r=-0.617,P=0.014)和蛋白(r=-0.665,P=0.007)呈负相关,与AQP4蛋白呈正相关(r=0.658,P=0.008)。结论牛磺酸可以升高颅脑创伤后期(第7天)大鼠脑组织m Glu R5表达水平,降低脑水肿和脑组织含水量,具有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和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 S100B、ERK1/2-NF-κB 表达的影响.方法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刺激法制备54只抑郁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非干预组(B 组)、度洛西汀干预组(C 组)、氟西汀干预组(D 组),各18只.另外选取18只大鼠为对照组(A 组).各组灌胃[A组和 B 组(生理盐水),C 组(度洛西汀)、D 组(氟西汀)]28 d 后,应用糖水偏爱试验和旷场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海马 S100B、ERK1/2和 NF-κB 的表达.结果灌胃28 d 后 B 组糖水消耗率(43±15)%显著较 A、C、D 组低[(63±11)%,(67±6)%,(61±10)%](P <0.05). C 和 D组大鼠干预28 d 后旷场试验水平评分、垂直运动评分与潜伏期分别为(70.66±11.53)分和(67.54±10.08)分,(20.32±8.85)分和(21.34±7.46)分,(1.0±0.4)s 和(1.1±0.3)s,与 A 组(71.19±12.08)分,(20.42±8.76)分,(1.01±0.3)s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 组与 B 组比较,水平运动评分和垂直运动评分升高,潜伏期降低.A、C、D 组大鼠海马 S100B、ERK1/2、NF-κB 表达显著高于 B组(P <0.05),C 和 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和氟西汀均能够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及上调海马 S100B、p-ERK1/2-NFκB 表达水平,但度洛西汀和氟西汀对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组、电休克(ECT)组、丙泊酚组、抑郁模型组(简称抑郁组)、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10只,前4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制备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MECT组和ECT组每日1次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和生理盐水后给予电刺激,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但不给予电刺激,连续7d。采用openfield和Morris水迷宫分别评定行为学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突触素(SYP)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MECT组和ECT组的openfield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和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T组Morris水迷宫测验的逃避潜伏期较MECT组、丙泊酚组及抑郁组延长而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MECT组和ECT组较丙泊酚组、抑郁组SYP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MECT组较ECT组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电休克后海马SYP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皮层和海马N-甲基-D-天氡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动物是否致痫及接受伽玛刀照射,将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伽玛刀组、药物致痫组、伽玛刀+药物组。腹腔连续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制备癫痫大鼠模型,以双侧额叶为照射靶区对大鼠进行低剂量伽玛刀照射,边缘剂量为15Gy。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伽玛刀照射前、后癫痫发作情况,并于伽玛刀照射后12周后留取脑组织,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法对大鼠皮层及海马NMDA受体亚基NR1、NR2A和NR2B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及伽玛刀组大鼠无痫性发作表现,与药物致痫组大鼠相比,伽玛刀+药物组大鼠经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后12周,痫性发作明显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药物致痫组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1、CA3区NR1、NR2A和NR2B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药物致痫组比较,伽玛刀+药物组额叶皮层及海马CA1、CA3区NR1、NR2A和NR2B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平均吸光度值明显减少(P0.05);伽玛刀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癫痫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NR1、NR2A及NR2B亚单位蛋白表达增强,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可能引起癫痫大鼠皮层及海马NMDA受体亚基表达减少,这可能是低剂量伽玛刀抑制癫痫发作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秋水仙碱与丰富环境联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 I/R)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n=10)给予环磷酰胺、秋水仙碱,置于丰富环境中;B组(n=10)给予环磷酰胺、秋水仙碱,置于一般环境中;C组(n=10)不给予环磷酰胺、秋水仙碱,置于丰富环境中;D组(n=10)给予生理盐水,置于一般环境中。在大鼠MCAOI/R术后24h、1周、2周、3周及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4周后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表达。结果神经行为学测试评分B组、C组之间在MCAOI/R术后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D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2的阳性表达B组、C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D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C组MAP-2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P的阳性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秋水仙碱与丰富环境均可提高急性脑梗死大鼠感觉运动功能,二者联合干预较单一干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含水量及海马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大鼠为A组,假模型组为B组,模型组为C组,干预组为D组。应用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测大鼠海马区MG改变,采用干湿重法观测脑含水量变化。利用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A、B组不同时间点脑含水量、MG表达无明显改变。C、D组大鼠的脑含水量、MG的表达在24 h开始增高,72 h时达到峰值,7 d开始下降,14 d明显下降,与A、B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D组与C组脑含水量、MG表达相比,24 h及72 h差异不明显(P0.05),7 d及14 d,D组的组脑含水量、MG表达较C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MG的表达,抑制神经元过度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探讨rTMS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经过初次筛选后,随机分为造模组(n=30)和空白对照组(n=8),造模组应用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rTMS组、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每组8只,抑郁对照组不给予rTMS干预,rTMS组和伪刺激组分别接受10 Hz的rTMS刺激和伪刺激干预3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和干预后进行体质量测量、蔗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在干预后,检测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染色的细胞数及海马BDNF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rTMS组、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大鼠的体质量减分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体质量增加缓慢(P0.01)。干预后,r TMS组大鼠体质量减分率、蔗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评分以及垂直运动评分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均增高(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rTMS组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细胞数目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增加(P0.01),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r TMS组大鼠海马BDNF 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增多(P0.01),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 rTMS干预能够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与增加海马BDNF的表达导致海马神经元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鼠慢性脑缺血后Chat表达特征及丁基苯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慢性脑缺血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表达特征及丁基苯酞(dl-butyphthalide,NBP)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6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对照组(假手术 溶剂);B组:单纯缺血组(手术 溶剂);C组:缺血低剂量治疗组(手术 低剂量NBP 溶剂);D组:缺血高剂量治疗组(手术 高剂量NBP 溶剂).对照组除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外,其他的处理同模型组.C组和D组造模2月后分别按60mg/kg、120 mg/kg给予丁基苯酞每日灌胃,丁基苯酞用花生油稀释至2ml,A组和B组每日给予花生油2ml,各组皆连续灌胃一个月,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皮层和海马chat的表达.结果 B组皮质和海马chat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C组、D组和B组相比chat表达增多,D组和C组相比chat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脑缺血后大鼠皮层和海马chat表达减少,丁基苯酞通过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chat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异丙酚(Propofol)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损伤的防治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本实验有二处理因素:缺血预处理及异丙酚预处理。采用2×2析因实验设计,分四个实验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A组,空白组)、缺血预处理组(B组)、异丙酚组(C组)及缺血预处理和异丙酚联合预处理组(D组)。雄性日本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各组阻断腹主动脉40min,再灌注7d。B组IPC5min,再灌注30min后阻断腹主动脉40min,再灌注7d;C组静注异丙酚5mg/kg 10min后阻断腹主动脉40min,再灌注7d;D组IPC5min,,再灌注20min时静注异丙酚5mg/kg,再灌注30min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40分钟,再灌注7天。分别测定阻断前10min(C-10)、开放前即刻(C40)、再灌注60min(R60)及7d(R7d)血清MDA、SOD;观察术后后肢神经功能;脊髓病理学观察;脊髓凋亡神经元。 结果 ①缺血再灌注后B、C、D组MDA值明显高于C-10值及A组相应时点值(p<0.05), SOD值变化同MDA变化相反(p<0.05); B组缺血后各时点MDA值明显低于C组(P<0.05), D组缺血后各时点MDA值明显低于B、C组(P<0.05),SOD值变化同MDA变化相反(p<0.05)。②B、C、D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A组(P<0.05); B组明显少于C组(P<0.05),D组明显少于B、C组(P<0.05)。③B、C、D组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B、C、D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 B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C组(P<0.05),D后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B、C组(P<0.05)。④ D组脊髓病理变化明显轻于A、B、C组(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和异丙酚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损伤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缺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明显好于异丙酚;缺血预处理和异丙酚联合应用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更加良好的防治作用,表现出一定的交互作用。缺血预处理和异丙酚联合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反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