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颅内血肿及严重脑水肿形成的原因,探讨手术中颅内静脉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5—2012-04收治的1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患者术后头颅CT示术区瘤腔内出血,脑实质内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患者术后CT示严重脑水肿伴瘤腔内少量出血,经加强脱水治疗后改善;其余17例患者术后头颅CT提示不同程度脑水肿,经脱水治疗改善。结论术中颅内静脉损伤可能是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出血及严重脑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精巧的显微手术技巧,术中妥善保护好静脉,避免损伤,可减少术后血肿及严重脑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超早期手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特急性颅内血肿术后病人 ,应及时行CT检查 ,及早发现再出血。结果 本组 42例手术病人 ,术后再出血 18例 ,占 42 8%。结论 特急性颅内血肿超早期手术易发生再出血 ,因手术减压 ,切口疝形成 ,凝血机制障碍等。预防措施 :适当应用脱水药物 ,去除骨瓣足够大 ,及时补充血容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超早期手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特急性颅内血肿术后病人,应及时行CT检查,及早发现再出血。结果 本组42例手术病人,术后再出血18例,占42.8%。结论 特急性颅内血肿超早期手术易发生再出血,因手术减压,切口疝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等。预防措施:适当应用脱水药物,去除骨瓣足够大,及时补充血容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病人术后再次脑疝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的病人术后再次脑疝的临床诊治情况及头颅CT影像学表现与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8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58例术前脑疝,术后因迟发颅内血肿、脑梗死、手术后再出血,再次形成脑疝。手术治疗后痊愈30例,轻残16例,中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术前应认真阅读头颅CT,了解颅内血肿及颅骨骨折情况,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便于术野显露、操作及减压;对术中、术后骨窗压力增高,对侧骨折合并少量硬膜外血肿的病人要及时开颅探查,或行头颅CT检查,有手术适应证者及时手术治疗,以缩短脑疝形成时间,减轻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术后血肿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63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术后血肿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患者和凝血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和凝血功能正常的颅脑损伤患者。血压高于160/110mmHg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为140-160/90-110mmHg者(P0.05),而后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又明显高于血压低于140/90mmHg者(P0.01)。不同性别、年龄和入院时GCS评分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高血压、凝血机制异常、止血不彻底等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血肿的主要原因,完全可靠的止血技术、细致耐心的手术操作及周密的防范措施是预防其开颅术后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内脑膜瘤术后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颅内脑膜瘤术后出血的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分析2015年01月至2018年01月在我院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的脑膜瘤患者共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OR=2.423,95%CI=1.318~2.653)、术中有动静脉损伤(OR=2.051,95%CI=1.432-2.489)、高血压(OR=1.768,95%CI=1236-2.536)及病理分级(OR=1.489,95%CI=1.331-2.564)是颅内脑膜瘤术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颅内脑膜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患者的年龄、术中有动静脉损伤、高血压及病理分级是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术中出血量为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血肿早期再手术的原因,探讨改善患者预后的措施。方法回顾2年来246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出现继发性颅内血肿早期再手术21例,分析早期再手术原因。结果246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继发性颅内血肿早期再手术21例,发生率8.5%。重、中残2例,恢复良好18例,死亡1例。结论术中手术区域妥善的脑组织保护、有效的止血,术中、术后对颅脑其它部位的损伤引起继发性颅内血肿的判断并及时复查CT,从而抓住再手术时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早期手术夹闭后术区继发性脑内血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之后,术区形成继发性脑内血肿的原因.方法 134例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的患者中5例(3.7%)形成术后继发脑内血肿需二次开颅处理,分析术中(包括减压后)额叶挫裂伤程度、创面渗血和术中止血情况、脑压板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程度.1例难以止血者先留取部分脑挫裂伤组织提前送病理检查;4例第二次开颅清除血肿同时留取出血脑组织送病理检查,综合了解出血的原因.结果 5例手术中均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明显,脑组织外观呈"紫红色";术中均有不同程度脑压板造成的损伤;病理主要表现为局部出血.出血周围可见"异常血管集中区",主要为细小静脉及毛细血管,血管呈弥漫扩张,部分血栓形成,一些血管壁明显厚薄不一,壁内见有少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结论 这种脑内血肿的发生与动脉瘤出血所致的早期脑肿胀、患者本身存在脑组织内小血管畸形及术中脑压板牵拉伤有关,术后严密观察能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外伤病人术后出现远隔部位出血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7例非外伤性开颅术后的病人出血的时间和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出血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结果对出血量大并伴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的4个病人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良好,而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1例小脑引部出血的病人给予保守治疗后亦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压的改变、血管损伤、血管调节功能改变、血压的改变及凝血功能障碍是非外伤性开颅手术后远隔部位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是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共开展非外伤性开颅手术252例,术后出现远隔部位出血7例,现将其治疗情况及病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20~70岁,平均51岁。右额部蛛网膜囊肿1例,脑室-腹腔分流手术1例,左、右侧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各1例,左额部脑膜瘤1例,右额叶和左颞顶叶胶质瘤2例。所有患者术后24h复查头颅CT示颅内非手术区出血,其中3例术后4h神志由清楚变昏迷,复查头颅CT示非手术区巨大硬膜外血肿;1例术后12h出现昏迷,复查头颅CT示顶枕部硬膜外巨大血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小脑引部小血肿,详见表1。1.2临床表现7例出现非手术区出血的患者都在术后出现头部难以缓解的疼痛,并逐渐加重;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病人还出现同类手术后难以解释的疼痛或其它症状;4例术后意识清醒后又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渐模糊,至昏迷及一侧瞳孔散大,详见表1。1.3治疗方法4例发生较大硬膜外血肿伴意识障碍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1例小脑引部小血肿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型脑膜瘤术后易再次出血形成血肿的原因,探讨颅内静脉系统保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56例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为5.8~12cm。结果32例患者术后头颅CT示瘤腔内不同程度渗血或出血,可见条索状,三角状和圆形高密度影。13例行MRI检查示脑皮质肿胀,脑实质内血肿。2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死亡2例。3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结论本资料提示术中颅内静脉损伤可能是脑膜瘤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术中妥善保护好静脉,避免损伤,精巧的显微手术技巧,可减少术后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8例心脏病患者外循环开心手术后并发颅内出血或血肿,发生率为0.28%。其中硬膜下血肿4例,脑内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6例死亡,2例存活,随访半年情况良好。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应警惕颅内血肿发生,及时首选头部CT检查,正确把握开颅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再次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轻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改善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B型超声波在颅脑损伤术中及术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应用B超在颅脑损伤术中探查多发性血肿并导向手术,对术后危重病人进行床旁监测。方法 应用超声显像仪,对术中急性脑膨出,疑有多发性颅内血肿者实时术中B超扫查,开颅后在血肿清除部位彻底止血,将探头用无菌乳胶膜包裹,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扫查。术后则经骨缺损区或颅骨钻孔处进行水平、冠状、矢状或滑行扫查。结果 术中扫查54例,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或积血42例,同侧脑内血肿6例,脑挫裂伤脑水肿6例。B超引导下手术清除血肿42例,术后50例进行了CT检查,损伤部位和范围与B超及手术发现基本一致。术后检查118例。其中114例经CT扫描检查,总体符合率为74.56%,与CT参照对比P>0.05。结论 术中B超扫查对多发性颅内血肿能准确定位,对明确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术后经骨缺损对迟发性血肿能准确检出,对脑挫伤,脑水肿的扫查无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颅内肿瘤开颅切除术后颅内出血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8年间在1084例颅内肿瘤病人开颅切除术后31例病人发生颅内血肿,其中野血肿22例,远隔血肿9例,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肿瘤残留,肿瘤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水肿坏死,颅内压力骤降,术后高血压是术后出血的间接因素,结合文献对术后出血的早期诊断和减少术后出血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颅脑损伤术后经CT扫描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飞黄腾达这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结果 血肿发生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8例,远隔型12例,对侧型9例;发生在脑内9例,硬膜外12例,硬膜下7例。脑室内1例;1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中有9例可见颅骨骨折;9例术后脑内血肿中有7例可见脑挫裂伤。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膜或皮质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影响不同类型血肿的形成,脑血管麻痹,低氧血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损伤的一种重要并发症,易被漏诊或误诊。对于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的患者,若术前CT检查没有脑梗塞表现,而术后出现者临床更容易忽略。筛选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梗塞的患者2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再手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我科共对561例颅脑损伤病人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31例发生迟发性血肿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1例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包括:①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②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发现并再次手术清除继发性血肿、缓解颅内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膜瘤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报告10例SimpsonⅠ级切除脑膜瘤术后复发的患者,并再次行手术,脑瘤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本组均为大脑凸面脑膜瘤,首次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纤维细胞型,按WHO脑膜瘤分级,良性8例,非典型性2例。术后3月~4年相继复发。病理证实恶变4例。结论脑膜瘤术后复发与肿瘤切除不彻底及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血肿早期再手术的原因,探讨改善患者预后的措施。方法回顾2年来246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出现继发性颅内血肿早期再手术21例,分析早期再手术原因。结果246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继发性颅内血肿早期再手术21例,发生率8.5%。重、中残2例,恢复良好18例,死亡1例。结论术中手术区域妥善的脑组织保护、有效的止血,术中、术后对颅脑其它部位的损伤引起继发性颅内血肿的判断并及时复查凹,从而抓住再手术时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B超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术中B超检查,根据B超检查结果,在B超引导下清除颅内血肿及挫伤组织,并与术前、术后CT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术中B超对于术野表浅组织脑挫裂伤全部发现;对于术前存在的颅内血肿术中B超可清晰显示,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血肿变大10例,全部在B超引导下清除;术后CT复查示术中B超所见的血肿基本清除,残存脑内或远处脑挫裂伤灶11例,局部或远处残存或新发血肿5例。结论 术中B超检查结果与术前、术后CT符合率高,颅脑损伤术中运用B超可及时发现迟发性血肿,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