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4)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及标本的来源,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1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1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ant(3")-Ⅰ基因73.3%(11/15)阳性,aac(6')-Ⅰ基因66.7%(10/15)阳性,arm A基因93.3%(14/15)阳性。93.3%(14/15)的标本分布在ICU病房,6.7%(1/15)的标本分布在神经外科病房。所有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同时携带多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有关。应重点控制和预防ICU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5):82-84
目的:调查院内不同时间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b-Cr及季胺类化合物耐药基因(qacE△1)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PCR法检测qnrA、qnrB、qnrS、aac(6')-Ib、qacE△1基因在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结果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3株(93.5%)携带qacE△1耐药基因,未检出qnrA、qnrB、qnrS和aac(6')-Ib基因。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97.6%)携带qacE△1基因,未检出qnrA、qnrB、qnrS基因,7株(17.1%)aac(6')-Ib基因阳性,经测序均为aac(6')-Ib基因。结论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qacE△1基因检出率一直很高,临床上应注意消毒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调查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法检测aac(3)-Ⅰ、aac(3)-Ⅱ、aac (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ph(3′)-Ⅵ、ant(3″)-Ⅰ、ant(2″)-Ⅰ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临床不同时间分离的8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结果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89.1%)含ant(3″)-Ⅰ基因,33株(71.7%)含aac(3)-Ⅰ基因,2株(4.3%)含aac(3)-Ⅱ基因,1株(2.2%)含aac(6′)-Ⅱ基因,1株(2.2%)含aph(3′)-Ⅵ基因,40株(87%)含armA基因。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本院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97.7%)含ant(3″)-Ⅰ基因,34株(81%)含aac(3)-Ⅰ基因,7株(16.7%)含aac(6′)-Ⅰ基因,16株(38.1%)含armA基因。结论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nt(3″)-Ⅰ、aac(3)-Ⅰ和armA基因检出率一直很高,对其氨基糖苷类耐药与AMES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调查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在院内不同时间段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并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其中41株(89.1%)含OXA23组基因、17株(37.0%)含PER基因、6株(13.0%)含IMP基因,6株(13.0%)膜孔蛋白基因car O缺失。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本院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97.6%)含OXA23组基因,35株(83.3%)含TEM基因,42株(100%)含OXA64组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car O。经测序IMP阳性基因为IMP-4型金属酶基因,OXA23组阳性基因为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XA64组均为OXA-66型碳青霉烯酶基因,PER为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为TEM-1型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car O检出率一直很高,IMP、PER、TEM和OXA64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不同时间段检出情况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2)
目的研究本院某时间段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存在情况。方法对2013年9月26日~2013年12月8日临床分离的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对不同谱型的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PFGE谱型共有2种,其中A谱型9株(90%),B型1株(10%);2种谱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51基因、OXA-23基因和OXA-66基因;80%(8株)的标本来源于痰液,20%(2株)的标本来源于尿液。结论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A谱型为主要流行株,均同时携带多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9.
刘竹青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3):265-266
患者女,40岁,因“突发头痛3d,加重半天”于2010年9月28日住我院神经外科。人院后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破人脑室。于人院当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3)
目的动态监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采用DL-96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20株,检出率逐年上升,主要分布在ICU(35.9%)、老年病内科(16.8%)和呼吸内科(13.2%);60岁以上患者检出占76.8%;在痰液中共检出170株,占77.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米诺环素的耐药率21.8%较低外,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0%以上,特别是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达90.0%以上。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采用两药联合或三药联合。结论制定合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避免及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引起医院感染集聚的影响因素和传播途径,避免医院感染暴发。
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对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ICU 2017年1月发生的3例MDR-AB聚集性医院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本院ICU于2017年1月7日至1月22日共3例患者痰培养检出MDR-AB,均为呼吸道感染。3例患者的治疗设备及物品均专人专用,排除床边传播的可能,又缺乏其医院内交叉感染的证据,社区医院聚集性感染明确,排除暴发性医院感染。
结论此次感染是MDR-AB所致的聚集性医院感染,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出1株泛耐药株,用PCR法对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包括对15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3种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2种AmpC酶基因、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类整合子及转座子遗传标志物。结果该株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N/舒巴坦表现为中度敏感外,对其余14种抗菌药物皆表现为耐药;t3-内酰胺酶基因TEM、OXA-23群、染色体AmpC酶(ADC)基因阳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aac(6’)-Ib、ant(3”)-I阳性、I类整合子qacE△1-sull、转座子tnpU基因扩增阳性。该株AmpC酶(ADC酶)DNA序列为新亚型。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存在多种耐药机制,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小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smr-2的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 200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连续非重复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38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检测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c、rmtd、arma和npma),7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2″)-Ⅰ、ant(3″)-Ⅰ和aph(3′)-Ⅵa]和小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smr-2.结果 13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13株(9.4%)检出rmtb基因,未检出rmta、rmtc、rmtd、arma 和npma基因,所有rmtb阳性的菌株均同时携带1~3种ames基因;87株(63.0%)至少检出1种ames基因,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ac(3)-Ⅱ56株(40.6%)、aac(6′)-Ⅰb44株(31.9%)、ant(3″)-Ⅰ39株(28.3%)、ant(2″)-Ⅰ3株(2.2%).对44株aac(6′)-Ⅰ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37株(84.1%)携带aac(6′)-Ⅰ b-cr双功能酶基因.未检到小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smr-2.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rmtb是主要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与多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协同存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16s rrna methylase genes, aminoglycoside modifying enzymes (ames) genes and small multidrug resistance efflux pump gene smr-2 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methods totally 138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ollege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09.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dna sequencing were performed to screen the presence of six 16s rrna methylase genes ( rmta, rmtb, rmtc, rmtd, arma and npma), seven ames genes[aac ( 3 )- Ⅰ , aac ( 3 )- Ⅱ,aac(6′)- Ⅰ b, aac(6′)-Ⅱ, ant(2″)- Ⅰ , ant(3″)- Ⅰ , aph(3′)-Ⅵa]and small multidrug resistance efflux pumps gene (smr-2). results thirteen (9. 4%) isolates were found to carry rmtb gene, whereas 87 (63.0%) isolates were found to carry at least one kind of ames genes but no smr-2 was detected. the positive rates of aac(3)-Ⅱ, aac(6′)- Ⅰ b, ant (3″)- Ⅰ and ant(2″)- Ⅰ were 40.6% (56/138), 31.9% (44/138), 28.3% (39/138) and 2.2% (3/138), respectively. all strains harboring rmtb gene carried one to three ames genes. among 44 aac(6′)- Ⅰ b positive strains, 37 (84. 1% ) were confirmed to carryaac(6′)- Ⅰ b-cr. conclusion for klebsiella pneumoniae, rmtb is the predominant subtype in 16s rrna methylase genes, accompanying with several ames genes. 相似文献
14.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2)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AB)多重耐药与外排泵相关性,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分离鉴定出的AB共116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外排泵基因,肉汤倍比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所收集的116株AB,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特别是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高达90%以上;对米诺环素及头胞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MDRAB检出率达84.48%(98/116);adeB基因总检出率为92.24%(107/116),abeM基因总检出率为88.79%(103/116),adeG基因总检出率为92.24%(107/116),tetB基因总检出率为61.21%(71/116),adeE基因总检出率为0.86%(1/116);MDRAB菌株中adeB、abeM、adeG及tetB外排基因检出率均高于non-MDRAB菌株;SCF、MH单用MIC与联合使用MIC比较,单用均显著高于联用,SCF、MH分别与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联用MIC显著低于SCF与MH联用时的MIC。结论 AB耐药及多重耐药十分严重,外排泵基因adeB、abeM、adeG、tetB是介导AB多重耐药的机制之一,MH与SCF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和相加作用,外排泵抑制剂与抗菌药物联合可降低抗菌药物的MIC及用量,恢复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临床样本中分离的2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pcr法检测53种水平转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相关)以及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本组菌株检出3种β-内酰胺酶类药物耐药基因tem-1、adc-30和oxa-23,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6′)-Ⅰb、ant(3″)-Ⅰ和aph(3′)-Ⅰ,以及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1、tnpu、tnp513、is26和isaba1.指标聚类分析显示、tem-1、adc-30等2种β-内酰胺酶基因,aac (6′)-Ⅰb、ant(3″)-Ⅰ等2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beb和qace Δ1外排泵基因与intⅠ1、tnpu、tnp513、is26、isaba1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高度相关.结论 临床分离的pdr-aba可携带多种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且二者之间高度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cquired drug resistance-related genes and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from 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ethods fifty-three horizontal transfer drug resistance-related genes ( β-lactamases,aminoglycoside and quinolones resistance related) and 12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including zygosity plasmid,transposon,insertion sequence and integron) 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n 20 clinical isolates of 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index cluste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results in 20 strains of 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there were 3 types of β-lactamases related genes (tem-1,adc-30,oxa-23 ),4 types of aminoglycoside modifying enzyme genes [ aac (3)-Ⅰ,aac(6′)-Ⅰ b,ant( 3″)-Ⅰ and aph( 3′)-Ⅰ ],and 5 kinds of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 int Ⅰ 1,tnpu,tnp513,is26 and isaba1 ). index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high correlations between resistance genes [tem-1,adc-30,aac( 6′)-Ⅰ b,ant( 3″)-Ⅰ,abeb,qace Δ1] and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 int 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 ).conclusion clinical isolated 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arries several acquired drug resistance-related genes and mobile genetic elements,and there may be a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16.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其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包括基因突变、外膜孔蛋白改变、灭活酶以及药物外排系统等。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文献都表明细菌的多药耐药与整合子有关。为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盒的结构及其与抗菌药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对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多重耐药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120例院内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情况分为两组,即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59例)和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AB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检出率,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和耐药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B感染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患者AB感染率、MDRAB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9.66% vs. 19.67%,χ2AB = 43.184、P < 0.001;71.19% vs. 3.28%,χ2MDRAB = 59.558、P < 0.001)。检出CRAB共92株,其中2017年至2018年CRAB检出率较2016年至2017年增长87.50%。92株CRAB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磷霉素等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仅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敏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7% vs. 9.84%,χ2 = 16.572、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B感染者预后不良与入住ICU时间(χ2 = 8.563、P = 0.003)、机械通气(χ2 =10.898、P = 0.001)、留置尿管(χ2 =12.725、P < 0.001)、留置中心静脉置管(χ2 = 6.306、P = 0.012)、头孢类药物使用(χ2 = 25.095、P < 0.001)、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χ2 = 33.005、P < 0.001)以及联合抗菌药物应用(χ2 = 8.241、P = 0.004)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与AB感染者预后独立相关(OR = 10.687、95%CI:0.025~0.937、P < 0.001)。
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可增加AB感染机率,导致多重耐药,为AB感染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7,(2)
目的研究本院某段时间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55株CRAB,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之间的克隆关系。采用PCR法筛选碳青霉烯酶基因和消毒剂基因qacE△1。结果 55株CRAB共检出6种已报道的STs,依次为ST208(38.2%)、ST369(25.5%)、ST195(20%)、ST451(10.9%)、ST195(3.6%)和ST381(1.8%)。碳青霉烯酶基因OXA-51和OXA-23均为阳性,96.4%(53/55)菌株携带qacE△1基因。90%以上样本分离自本院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痰液。结论本院该时间段分离的CRAB发生过克隆株流行,产OXA-23 ST208、ST369和ST195型CRAB为本院主要的流行克隆株。 相似文献
19.
成功救治1例脑出血后出现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患者,报告如下。 1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43岁,急性起病。2013年3月21日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呕吐1h”入外院治疗,入院时呈浅昏迷状,右侧肢体肌力0级,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大面积脑出血;行血肿微创清除术,术中引出血块约20 ml,予吸氧、控制血压、护脑、催醒、抗感染及尼莫地平持续泵入等治疗,患者意识较前好转,呈昏睡状,但右侧肢体肌力无明显好转,复查头颅 CT示左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仍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周围仍见水肿带环绕。 相似文献
20.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1)
目的建立主动监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方法,并评价其检测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分离鉴定出的鲍曼不动杆菌116株,采用Phoenix 100细菌鉴定/药敏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制备CHROM agar筛选平板,并评价其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约登指数及符合率。结果 98株MDRAB经CHROM-agar筛选平板培养后有92株显示阳性,18株non-MDRAB菌株经培养后13株不产色(χ2=43.80,P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符合率分别为93.88%、72.22%、94.84%、68.42%、0.66%和90.52%。结论 CHROM agar平板筛选法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能缩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时间;其敏感度、特异度及预测值均较高,可以用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检测及医院感染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