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华  罗敏  吴陈燚 《中国保健》2009,(16):735-736
目的:探讨超声在宫内节育器放置中的价值。方法:将2008年111月~2009年3月在南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宫内节育器放置的育龄妇女452例进行术后超声监测节育器的放置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52例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立即行超声检查,发现21例节育器下移,下移率为4.6%。节育器嵌顿14例,发生率为3.09%。其中哺乳期妇女与非哺乳期妇女比较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T型发生嵌顿率较高为4.76%,元宫型发生下移率较高为5.31%,吉尼节育器则发生率最低。结论:超声监测可准确的显示宫内节育器的位置和形态,可及早的发现节育器放置后的并发症,减少并发症对妇女造成的身心损害。  相似文献   

2.
张丽华 《现代养生》2014,(4):276-277
目的:探析术前咨询服务对育龄女性放置宫内节育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站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300例无禁忌症放置宫内节育器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咨询服务情况分为2组,其中100例接受常规咨询服务为对照组,另200例接受全面优质咨询服务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妇女对节育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效果影响。结果:节育器放置前两组对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咨询后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妇女对节育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因症取出、移位脱落、意外妊娠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接受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咨询服务能明显改善育龄女性放置宫内节育器相关的知识掌握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因症取出、移位脱落、意外妊娠等发生率,保证宫内节育器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引发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9月-2015年6月新昌县人民医院662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统计各时间段放置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发生率,回归分析放置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662例研究对象共发生不良反应18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10%;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以3月内居多占43.55%,其次为6月内占29.03%。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以月经间期出血/点滴出血居多占30.65%,其次为宫内节育器移位占16.13%。孕次、T型环、哺乳期、术后劳动强度中重度均为宫内节育器放置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0岁、休息时间≥3 d、术后同房时间≥15 d均为宫内节育器放置不良反应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了解宫内节育器放置所引发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对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干预的前提及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一次性使用球囊子宫支架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对患者月经恢复、妊娠影响及再粘连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8例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分组,术后放置一次性使用球囊子宫支架56例(支架组),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52例(节育器组),对比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术后1个月再粘连发生、术后1年妊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再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支架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85.7%)高于节育器组(73.1%),预防再粘连总有效率(96.4%)高于节育器组(76.9%),不良反应发生率(3.6%)低于节育器组(21.2%),术后再粘连发生率(8.9%)低于节育器组(4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宫腔操作次数、县级以下医院宫腔操作史、胚胎停育或中晚期妊娠终止后清宫为患者发生再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一次性使用球囊子宫支架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临床疗效理想,能够有效促进月经恢复,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再粘连发生概率,减少不良反应;宫腔操作次数、县级以下医院宫腔操作史、胚胎停育或中晚期妊娠终止后清宫是影响患者发生再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5.
韦日葵 《现代保健》2012,(13):137-138
目的:探讨带器妊娠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 年1 月-2011 年12 月带器妊娠9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诊断及误诊情况.结果:带器妊娠患者90 例中金属单环宫内节育器55 例,宫形宫内节育器34 例,吉妮宫内节育器1 例;33 例为产后哺乳期内放置宫内节育器者,32 例为流产时放置者,64 例系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放置;合并宫口松弛、月经量过多、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17 例;有明显停经史30 例;输卵管壶腹部和伞端妊娠39 例,卵巢妊娠32 例;首次确诊70 例,误诊20 例.结论:带器妊娠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其认识;积极预防带器妊娠;加强置器后的随访服务,减少带器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正浩 《现代保健》2008,(34):144-146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下移与带器妊娠的关系。方法对264例置宫内节育器妇女进行宫内节育器位置的监测。结果263例连续监测26个月,置换时间4~240个月,平均71个月,14例带器妊娠7例发现节育器下移,及时采取施措避免了带器妊娠。结论置宫内节育器是计划生育的有效措施但应注意严格适应证,并监测宫内节育器的位置,防止宫内带器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宫内节育器异位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素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11-1212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IUD)发生的相关因素、诊治和预防措施。方法: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47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导致宫内节育器异位的47例中,来自基层医院放置者38例,占80.34%。哺乳期放置者23例,占48.94%,瘢痕子宫26例,占55.32%。"T"形环14例,金属麻花环15例。结论:为避免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基层医院医生的技术培训,对于哺乳期、剖宫产后以及人工流产后等具有高危因素置器者,操作应加倍小心。节育器嵌顿于肌层者可经阴道试取或在B超引导下宫腔镜取器,对于异位于盆腔者,尽量采用腹腔镜取器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2001~2006年具有广州番禺区市桥城区户口的育龄妇女按年龄段分组,并对放置与未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异位妊娠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按放置不同种类宫内节育器妇女发生异位妊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20~30岁、31~40岁、41~50岁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41%、1.23%和0.51%,未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50%、1.29%和0.50%,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放置金属圆环节育器为1.37%(458/33 510)、V型节育器为1.26%(51/4 040)、TCu-200为0.58%(27/4 623)、TCu-380A为0.51%(49/9 565)、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吉妮环)为0.36%(2/556),其中放置金属圆环与V型节育器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金属圆环与放置TCu-200、TCu-380A和吉妮环这3种带铜节育器妇女的异位妊娠发生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χ2=19.881,P<0.01; χ2=46.710,P<0.01; χ2=4.226,P<0.05).结论 宫内节育器并未增加异位妊娠的危险性;放置带铜节育器异位妊娠发生率最低,不但阻止了宫内妊娠,也预防了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安舒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站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安舒环且无手术禁忌的438例育龄期妇女,和随机抽取的放置普通元宫环的438例育龄妇女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对随访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随访期内,安舒环组的月经量增多、经期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元宫环组(P<0.05)。结论新型宫内节育器安舒环放置后发生不良反应较普通型的宫内节育器少,育龄妇女的耐受性良好,提高了放环的成功率,也提升了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女性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宫内节育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使用IUD避孕的育龄妇女中各类不同因素对IUD下移程度的影响并分析IUD发生下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方法:对使用IUD避孕的108例妇女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谈并行妇科及B超检查,测定IUD上缘到子宫底外缘的距离以>20 mm者确定为IUD下移,记录相关因素数据。结果:B超诊断15例IUD下移,下移率为13.89%,痛经、妊娠次数、上取环次数、置环后不良反应为IUD下移的危险因素;妇科炎症经有效治疗、置环后合理用药为保护性因素;后位子宫、产后哺乳期放置IUD、基层计生站放置IUD下移发生率低。结论:放置IUD术前认真询问病史、做好妇科体检、治疗痛经及妇科炎症,术后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可使IUD下移的危险性降低;基层计生服务放置IUD质量较好,应重视和加强以便更好高效地为育龄妇女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3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患者(20例有异常阴道出血,10例无异常阴道出血)和2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显著高于宫内节育器下移无出血组及宫内节育器正常组(t分别为2.24、3.42,均P<0.05);而孕激素受体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70、1.59,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子宫内膜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宫内节育器安舒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7年12月~2008年11月来本院门诊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且无手术禁忌的136例育龄期妇女,68例放置新型宫内节育器安舒环,另68例放置普通型宫内节育器,并随访6个月.结果 在随访期内,安舒环组的月经量增多、经期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型宫内节育器组(P<0.05),而节育环脱落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型宫内节育器安舒环放置后发生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放环的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宫内节育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常用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改进宫内节育器使用效果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调查。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选择χ2检验、秩相关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调查共收集12 775例信息。各品种宫内节育器累计不良反应发生率8.47%。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前四位的是经量增多(2.04%)、腰背痛(1.72%)、腹痛(1.48%)、经期延长(1.10%)。年龄、末次妊娠方式及施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产次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施术时间短、自然分娩为保护因素。结论:临床要加强宫内节育器放置的正向宣传引导以减低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放置了宫内节育器(IUCD),也就是上环后就不会受孕了吗?不然,起码有两种形式的妊娠可能发生,这就是带器妊娠和异位妊娠。 宫内节育器避孕通常很有效,但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当节育器在宫腔内而同时发生妊娠称带器妊娠。其原因:第一,节育器过小或放置位置偏低;第二,子宫体畸形,过度弯屈,节育器未能放置在正确位置而偏斜一侧;第三,节育器的形态与宫腔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观察与分析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方法:自2016年1月~2016年6月,对在本院超声科就诊的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患者发现宫内节育器后用三维模式辩认节育器的形态及节育器于宫腔内的位置。结果:自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本科室就诊的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患者6411例,其中有2392例可见节育器回声。应用三维模式可辨认的节育器形状有:I形,O形,T形,V形,Y形、宫腔形、伽玛形,伞形。共发现节育器位置异常共198例,单纯位置下移110例,节育器偏转48例,节育器嵌顿33例(其中2例节育器穿透子宫肌壁),位置下移伴宫内妊娠者7例。结论:各种形状的节育器均可能发生位置异常,在节育器位置异常时V形节育器更易发生嵌顿甚至穿出子宫肌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流动人口较多地区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如何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方法 选取148例在江干区人民医院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和同期正常早孕妊娠的165例早孕女性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对调查对象的年龄、生活习惯、孕次、性生活时间、避孕方式、盆腔手术史、慢性盆腔感染史、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妊娠结局等可能影响异位妊娠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出导致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宫内放置节育器、慢性盆腔感染史、口服紧急避孕药、异位妊娠史(OR=2.803、6.653、2.136和1.315,P均<0.05)等是导致流动人口较多地区的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慢性盆腔感染史、无避孕措施、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紧急避孕药和不严格工具避孕等因素是导致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特别是在外来务工育龄女性聚集区,争取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妇科疾病的发生率,从源头减少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TCu IUD穿孔、嵌顿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带铜宫内节育器(TCu IUD)避孕效果好,使用广泛,虽然其下移发生率较低,但下移后可致带器妊娠,甚至导致宫颈穿孔,应予以重视。本文对TCu IUD穿孔、嵌顿37例进行临床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情况 1995年10月~2001年11月来本院妇科门诊就诊,诊断为TCu IUD穿孔、嵌顿,且资料完整者37例。患者平均年龄32(26~48)岁,均为经产妇,平均孕次2.3次。哺乳期放置TCu IUD19例,月经后放置16例,人工流产后放置2例。放置时间平均4.6(1~10)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哺乳期放置TCu380A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2日~2007年6月3日期间到安阳市汤阴县宜沟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要求放置IUD观察对象373例。采用生存分析法,分析观察对象使用IUD的1年期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等。结果:随访12个月末1例观察对象失访,无带器妊娠者,脱落相关终止率为0.27/每百妇女/年,因症取出率为1.07/每百妇女/年,与IUD使用相关终止率为1.34/每百妇女/年。结论:哺乳期放置Tcu380A宫内节育器安全、有效,优于其他放置时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避孕后继发不孕不育的流行病学因素。方法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300例宫内节育器取出后继发不孕不育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取门诊问卷调查、进行相关检查并记录结果,分析宫内节育器避孕后继发不孕不育的流行病学因素与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结果显示放置宫内节育器继发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中女性输卵管因素占41.00%,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占10.33%,男方精液质量问题占11.67%,其次卵泡发育不良、排卵障碍、宫腔粘连、再次妊娠后自然流产等也是影响因素。宫内节育器放置后的并发症主要是放置宫内节育器早期月经增多(10.67%)、腰腹疼痛(8.33%)、移位脱落(5.00%)、月经不调(4.67%)、白带异味及外阴瘙痒(3.33%)、白带增多(2.33%)等。结论本研究显示女性输卵管因素为宫内节育器避孕后继发不孕的首要因素,早期月经增多为置环后主要不良反应,提示应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继发不孕不育的流行病学因素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流动人口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流动人口异位妊娠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江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发生异位妊娠的外来务工女性和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未发生异位妊娠的外来务工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学历、居住环境、自然分娩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性伴侣人数、经期性生活、性交前后清洗阴道、性生活频率、生殖道感染史、盆腔感染史、宫内节育器和生殖系统手术史是流动人口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以上各因素与未发生异位妊娠的外来务工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殖系统肿瘤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较多的人工流产次数、生殖道感染史、盆腔感染史、宫内节育器放置史和生殖系统手术史是导致流动人口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针对导致流动人口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宣教,加强其对性生活的健康意识,提高收入从而改善居住环境,加强自我约束,积极治疗生殖系统的感染等是减少流动人口异位妊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