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预后最差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其中早期血肿扩大是ICH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量研究发现CT平扫中出现的一些特异性征象可以有效预测早期血肿扩大、评估临床预后。本研究就ICH早期血肿扩大的CT平扫相关预测指标进行如下综述。自发性脑出血是预后较差、致死率较高的一种脑卒中类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的特点.早期血肿扩大是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早期血肿扩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确认一系列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总结了最新进展,并将其分为4类:临床特征(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血压、血糖)、实验室参数(凝血及其他炎症相关因子)、影像学(CTA征象)和预测评分量表(9 点或24 点临床预测算法、PREADICT A/B、HEAVEN评分、NAG评分及BAT评分).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0%~30%,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是近1/3的ICH 患者在入院后24~48 h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长期临床结局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HE一般发生在发病初始6 h以内,尤其是发病2~3 h以内.血肿体积每增加10%,死亡风险比就会增加5%.绝对体积每增加1 mL,临床结局产生生活依赖的几率就会增加7%[3].因此,探讨ICH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ICH)的发病率占脑卒中的10%~30%,ICH较缺血性卒中预后更差,致残程度重,死亡率极高,其早期血肿扩大是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大量研究表明cT血管造影(CTA)点征能有效预测ICH早期血肿扩大、评估临床预后。本文旨在探讨CTA点征的相关定义、原理及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87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 h内和发病后24 h内完成第1次和第2次脑部CT检查,根据其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CT图像等信息,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87例患者中血肿扩大组30例(34.48%),血肿未扩大组57例(65.52%)。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入院时SBP、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FPG、TG水平、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形态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SBP≥200 mmHg、入院时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FPG水平高、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3 h、血肿形态不规则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肿扩大组不良预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肿未扩大组(P<0.05),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时SBP、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FPG、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血肿形态,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微创定向穿刺破吸技术治疗6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比较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判定疗效,分析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早期治疗组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晚期治疗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肿部位、手术时机、出血量等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仅取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控制基础疾病对改善脑出血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既往研究证实,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密切相关,往往预示着不良临 床结局。血肿扩大是脑出血具有前景的治疗靶点。若不加筛选地对所有脑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 疗,不但不能改善功能结局,反而可能增加动脉血栓栓塞不良事件风险。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点样征是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安全有效的预测指标。应用点 样征筛选血肿扩大高风险患者,并选用安全、经济的止血药物进行个体化止血治疗,对于遏制患者 早期病情恶化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4-05收治的2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血肿扩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血肿扩大,对照组166例均未发生血肿扩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影响血肿扩大和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首次CT距发病时间、血高密度脂蛋白、血肿形态和出血部位等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有关(P0.01);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OR值由高至低依次排列,血肿形态、入院时NIHSS评分、首次CT距发病时间、平均收缩压、出血部位和血高密度脂蛋白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血肿扩大、首次CT血肿体积、早期应用甘露醇和平均收缩压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正确认识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实施临床干预,可降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患者112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分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不良预后组相比,良好预后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出血破人脑室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减少,血肿体积显著减小(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出血破人脑室、C反应蛋白与血肿体积是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出血后血肿扩大或脑水肿导致脑疝形成而引起。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持续时间,即从发病至血肿扩大终止的时段,与患的诊断、药物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死亡和预后的判断等一系列的临床问题密切相关。同时脑出血后脑水肿也是导致病人死亡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化对脑出血病人早期血肿扩大和脑水肿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本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和其后脑水肿的病理机制等相关问题,以及目前可能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回顾与评价,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增大可独立预测其不良预后。本文从早期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对预后的影响、血肿增大相关临床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分子信号及rFVIIa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目前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负担之一[1]。本文从ICH早期血肿扩大与预后的相关性、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像学、实验室及临床的影响因素等阐述ICH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为ICH诊治提供新思路。1早期血肿扩大和ICH预后的相关性ICH病人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在38%~73%。早期血肿扩大定义为从首次CT扫描开始计算,24 h内血肿体积量增大>33%或绝对增多>12.5 ml[2,3]。  相似文献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钻孔引流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术后血肿复发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基底节血肿预后影响因素的Logstic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基底节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例连续病例进行研究,记录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评分、瞳孔大小变化、基底节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是否有其它颅内血肿等9个变量。6个月后按照预后评分将病例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合并其它颅内血肿和瞳孔大小变化是影响外伤性基底节血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成功率达到87.5%。结论对于早期出现瞳孔改变或合并颅内其它部位出血的患者,应加强监护,必要时早期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收治的67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72 h内复查CT的情况分为血肿扩大组(77例)和血肿稳定组(593例),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 结果670例患者中发生血肿扩大77例,发生率11.49%(77/670),其中预后不良45例,预后良好32例,血肿稳定组593例,其中预后不良261例,预后良好332例,2组患者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首次CT血肿体积、血肿形态、高血压病、卒中病史与血肿稳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卒中病史、血肿形态是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现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卒中病史、不规则血肿形态,血肿扩大可增加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抚顺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4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将其分成2组: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ND)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组; 患者病情程度依据NIHSS评分量表和GCS评分量表来评定; 脑出血90 d后预后评估由医师通过电话来完成,且依MRS评分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0~3分)和预后不良(4~6分); 分析END与90 d预后的关系。结果 246例患者中发生END有38例(15.4%),其中30例(78.9%)功能结局不良; 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破入脑室、入院血肿体积、即刻末梢血糖、入院首次NIHSS及GCS评分、END、血肿扩大是与不良功能预后(P均<0.05)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ND(OR=30.80,95%CI=5.51~172.28,P<0.001)、较高的入院后首次NIHSS评分(OR=1.56,95%CI=1.27~1.91,P<0.001)是脑出血90 d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较高的入院首次NIHSS评分、脑出血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提示脑出血90 d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用凝血功能综合评分法(CFCS)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其中男90例、女62例;年龄平均(54.7±11.3)岁。应用头颅CT观察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情况。参照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制定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设计CFCS进行评分;对包括CFCS在内的多个血肿扩大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152例患者,血肿体积平均(26.2±12.1)mL;入院时GCS评分平均(9.8±3.7)分。入选病例在急性期出现血肿扩大57例(37.5%)。χ2检验发现起病时血肿部位、入院时血压情况、CFCS评分等是血肿扩大的候选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逐步前进法分析得出入院时收缩压、CFCS评分、早期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F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血肿扩大因素的参考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血肿扩大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分析38例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33.7%,主要发生在24h尤其是6h内,早期血肿扩大与肝病及酗酒史、凝血功能、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血肿扩大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结论血肿扩大的发生影响病人预后,应尽早确诊,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ICH)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疾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为35%~52%,其中半数在48h内死亡,6个月后仅有60%的患者能生活自理。近几年研究表明,早期血肿扩大是引起神经功能缺失加重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控制早期血肿扩大对脑出血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的热点是超早期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组中收缩压、肝病和酗酒、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收缩压增高、肝病和酗酒、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入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外伤性脑出血(tICH)血肿扩大及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前瞻性收集tICH病人共115例。根据入院血常规计算NLR。伤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血肿扩大定义为二次CT扫描与基线CT扫描相比体积增加33%或>5 ml。结果 115例中,13例(11.30%)发生血肿扩大。伤后3个月,41例(35.65%)预后不良,74例(64.35%)预后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扩大以及入院NLR水平增高为tICH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NLR水平增高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NLR水平评估血肿扩大的AUC为0.896(95% CI 0.821~0.971;P<0.001),入院NLR水平评估tICH病人伤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95% CI 0.615~0.802;P<0.05)。结论 tICH血肿扩大影响病人预后,神经炎症参与tICH进展。入院NLR对tICH血肿扩大、病人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NLR临床极易获取,因此NLR是评估tICH病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