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初治治疗组(20例)和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组(16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ETV 0.5 mg口服,1次/d,治疗96周。结果 ETV初治组和ADV耐药组患者治疗96周后,ALT复常率分别为100%和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53,P〉0.05);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为100%;HBe Ag阴转率分别为42.8%和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P〉0.05);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1.4%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初治及阿德福韦耐药患者均能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促使HBe Ag血清学转换,长期服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48周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以上,但HBVDNA仍阳性的住院及门诊CHB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一组在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另一组则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疗程均为48周。每1~3个月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的超声波或行CT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治疗48周时两组的病毒学、血清学的应答率和耐药发生率,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基线HBVDNA介于3~5lg拷贝/mL的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至48周后有86.8%(33/38)的患者HBVDNA转阴,而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有69.2%(27/39)的患者转阴,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P〈0.05);基线HBVDNA〉5lg拷贝/mL的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加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72.7%(16/22),而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患者只有52.4%(11/21),两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5)。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经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48周无一例发生病毒学突破,也无耐药的发生;而换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则有5例发生病毒学突破,3例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rtM204V、rtL180M和rtS202G变异,1例为rtM204V、rtL180M和rtT184A,所有发生基因突变的病例均为基线HBVDNA〉10。拷贝/mL者。结论拉米夫定应答不佳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比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更能抑制HBV复制,且可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高病毒载量(HBVDNA≥10^7拷贝/mL)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耐药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1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70例高病毒载量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为96周:对照组服用恩替卡韦(0.5mg/d),疗程为96周。采用爿。检验对两组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情况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96周后,联合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97.1%(34/35)、94.3%(33/35)和48.6%(17/35),单药治疗组分别为77.1%(27/35)、77.1%(27/35)和17.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8、4.200和7.835,P〈0.05或P〈0.01)。治疗96周,联合组没有出现病毒学突破,而单药组累计有2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且这2例患者都检测到恩替卡韦相关耐药基因位点。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能够强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耐药发生率,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4.
121例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1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前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拉米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14例,阿德福韦 拉米夫定 HBIg 4例,恩替卡韦 HBIg 3例,观察临床症状、血清HBsAg、血清HBeAg、血清HBV DNA及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指标.结果 用拉米夫定 HBIg预防的114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再感染,表现为血清HBsAg阳性,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HBsAg表达,其中3例经治疗后HBsAg转阴.用阿德福韦 拉米夫定 HBIg或恩替卡韦 HBIg预防的7例中,血清学和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无HBsAg表达.结论 拉米夫定 HBIg、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 HBIg或恩替卡韦 HBIg的联合应用以及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5.
抗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方法,其中核苷(酸)类似物是重要的治疗药物.目前已经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似物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有的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可望在不久后批准临床使用,包括克拉夫定(韩国已批准)、恩曲赛他平(已批准治疗HIV/AIDS)和替诺福韦酯(已批准治疗HIV/AIDS)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结果,对照组均为ADV单药治疗。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Cochranc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过48周或48个月治疗,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其OR(95%CI,P)分别为1.84(1.12~3.00,0.02)和80.29(4.18~1541.64,0.004);治疗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优于对照组,RR(95%CI,P)分别为1.22(1.06~1.39,0.004)或1.90(1.10~3.30,0.02);两组HBeAg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OR(95%CI,P)为1.02(0.40~2.58,0.97);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RR(95%CI,P)为1.30(0.63~2.68,0.47)。ADV相关耐药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OR(95%CI,P)分别为0.13(0.03~0.58,0.008)和0.07(0.01~0.40,0.003)。结论与ADV单用治疗方案相比,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显著提高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降低ADV相关耐药发生率;HBeAg阴转率或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似。ADV10mg/d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相对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共218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LA组)、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TA组)、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EN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抗病毒治疗,持续48周后检测患者相关肝功能以及肝硬化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经48周的治疗,四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和TA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9.775、10.148,P = 0.012、0.008);四组患者的病毒复制均有所降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组和TA组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1.275、12.198、15.645,P = 0.037、0.016、0.003);四组患者的肝硬化程度亦有所降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组和TA组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3.534、11.009、12.756,P = 0.015、0.022、0.019)。 结论使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肝硬化程度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机制与临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十年间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包括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LdT)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疗程>48周.选择同期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疗程>48周.观察治疗4周、12周、24周时肝功能、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应答效果及肾功能、血液分析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12周、2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7%、0%(P<0.01),90%、57%(P<0.05),93%、63%(P<0.05). 治疗组1例患者在疗程24周时HBV DNA定量<1 log10,改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43%、20%(P>0.05),77%、50%(P>0.05),87%、73%(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P>0.05),3%、0%(P>0.05),10%、0%(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 1例患者在治疗6周时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WBC 2.2×109/L),给予苦参素治疗后,WBC未进一步减少,现仍在治疗中.其余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时,可在病毒学应答方面取得显著疗效,早期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其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HBV DNA转阴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在生物化学应答方面,在4周、12周、24周时ALT复常率较对照组为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无显著性.在免疫学应答方面,治疗组在24周时3例患者HBeAg阴转,无血清学转换病例.恩替卡韦临床应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抗病毒治疗是HBV相关肝病的治疗关键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因相对廉价、耐药率低等特点,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初始抗病毒治疗及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治疗失败后的优化治疗[1-2].对于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由于肝功能储备较差,抗病毒治疗更显必要及紧迫。  相似文献   

11.
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广泛使用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4种.ADV在LAM耐药或变异的患者中应用广泛.为观察ADV的抗病毒疗效,24例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使用ADV治疗,同时20例使用LAM治疗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入组69例患者分成两组,即恩替卡韦组(46例)与干扰素组(23例),收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12、24、36和48周时的血清;并检测血清HBV DNA、HBeAg、HBeA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 结果在治疗12、24、36、48周时,恩替卡韦组患者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82.6%、97.8%、97.8%和97.8%)显著高于干扰素组(34.8%、43.5%、47.8%和5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5.8、24.7、21.9、19.2,P均= 0.00);治疗24、36、48周时干扰素组患者HBeAg转阴率(34.8%、39.1%和43.5%)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4.3%、10.9%和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9.1、5.9、5.4,P = 0.00、0.01、0.02);治疗24、36、48周时干扰素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26.1%、30.4%和30.4%)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4.3%、4.3%和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7.0、3.9,P = 0.02、0.00、0.04);各治疗时间点恩替卡韦组患者ALT复常率(87%、97.8%、100%和100%)显著高于干扰素组(34.8%、73.9%、73.9%和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7、7.2、10.1、14.9,P均= 0.00)。 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而干扰素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HBsAg致敏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方法104例CHB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51例)和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53例),比较患者肝功能、HBV DNA、HBeA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35.3%)、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4%)以及ALT复常率(8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6%、17.0%及71.7%),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66.7%)、HBeAg转阴率(35.3%)、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4%)以及ALT复常率(84.3%)均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35.3%、19.6%、11.8%及6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较单用恩替卡韦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1例。对两组都进行常规护肝及抗纤维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阿德福韦酯10mg/d和拉米夫定100mg/d的联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阿德福韦酯10mg/d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疗效指标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治疗48周时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在改善程度上都比对照组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抗毒效果,对患者预后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有4种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但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背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sBvirus,HBV)的途径、病毒基因型、病程长短、肝脏病变程度和对治疗药物敏感性等不同,即使有同样治疗适应证的患者按同样的规范方案治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早期应答欠佳,从而影响了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远期疗效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58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0mg/d)36例和安慰剂组22例,分别接受12周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进入为期36周的开放用药(阿德福韦酯10ms/d)阶段。观察患者血清HBVDNA水平、HBeAg和肝脏生物化学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平均下降3.17 log10拷贝/ml,降幅显著高于服用安慰剂组的0.79 log10拷贝/ml(P〈0.05)。第12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b血清转换率均无明显差异。在治疗结束时,有5例患者出现了HBVDNA反弹,其中1例患者发生了与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变异。结论(1)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临床疗效;(2)在48周疗程中,5例(8.8%)患者出现HBVDNA反弹,其中1例为耐药突变,其余4例未检测到相关耐药突变;(3)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相关耐药突变的发生率为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以及对患者HBV DNA载量的影响.方法 2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次,1次/d,苦参素胶囊每次0.3 g,3次/d口服;对照组120例给予苦参素胶囊每次0.3 g,3次/d 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8周.每12周检测1次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载量.结果 治疗组用药48周后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ALT复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较好,建议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甲胎蛋白(AFP)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 DNA载量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65例甲胎蛋白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分别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96周内每隔12周测定其血清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HBV DNA载量,以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0周观察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60周后两组血清AFP水平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FP与同期ALT、TBil、HBV 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9954,P〈0.01;r=0.9911,P〈0.01;r=0.9270,P〈0.01)。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患者血清AFP水平。另外,恩替卡韦可能延缓甚至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癌。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复制,阻止或延缓肝脏疾病的进展,从而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恩替卡韦(ETV)是新一代抗HBV核苷类似物,在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和人体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强大的抑制HBV复制作用,疗效优于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为进一步确定ETV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对150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CHB患者分别给予ETV和LAM治疗,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