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ME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的5例MER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随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发病年龄1岁6个月~6岁,平均年龄3.1岁,均有前驱感染史,3例以消化道症状起病,2例以呼吸道症状起病,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倦怠、嗜睡,4例抽搐,1例有头痛及共济失调.5例患儿血电解质、血渗透压、血糖、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病原学检查轮状病毒感染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2例,其中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流感病毒B感染.脑脊液检查4例正常,1例细胞数、蛋白轻度升高.脑电图检查2例呈背景弥漫性慢活动,3例正常.头颅MRI表现胼胝体压部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影,其中1例同时伴有双侧半卵圆中心斑片状DWI高信号影,1~3周后复查均提示异常信号减低或消失.随访半年至2年,所有患儿均未发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儿童MERS发病多与感染有关,临床症状轻微,头颅MRI有特征性表现,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MER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MER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发病年龄10个月至12岁,平均5岁2个月。主要临床特点为:有前驱感染史,其中包括发热5例,呕吐4例。临床表现为惊厥6例,意识障碍、阵发性视觉异常各3例。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胼胝体压部高信号,其中1例同时伴有双侧半卵圆中心、部分颞叶白质对称多发长T1、长T2信号。全部病例5~30 d后复查MRI,异常信号消失。随访3个月至2年,8例患儿神经发育均无异常。结论儿童MERS发病多与感染有关;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示胼胝体压部高信号为其特征;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中国儿童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微脑炎或脑病(MERS)的病因、临床特征,以及与日本、美国、比利时儿童MERS的异同点。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例儿童MERS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同时以2000年1月至2015年2月为限,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检索到的儿童MERS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儿童病例115例,男女比例1.1∶1,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14岁;多发生于感染性疾病过程中,58.3%的患儿感染病原体明确,其中以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多见,其次为细菌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精神行为错乱(42.6%)、抽搐发作(37.4%)、意识下降(5.2%)或意识障碍(25.2%)、构音障碍(6.9%)等;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显示为孤立性胼胝体压部或累及整个胼胝体及对称性周围白质病变;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磁共振成像(MRI)病灶可完全消失,无任何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感染成为儿童MERS最常见的诱因,临床表现为脑炎或脑病症状,头颅MRI发现以胼胝体压部为主的可逆性病变有提示作用,无须特殊治疗,短期内可自行恢复,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微脑炎/脑病(clinically 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MER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内科收治的8例MERS患儿,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随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例患儿中,男1例,女7例,年龄1.58~5岁,中位年龄1.75岁.其中7例患儿因感染起病,1例病因不明,神经系统体征轻微或无.8例患儿的头颅MRI检查均显示为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DWI高信号.治疗上8例患儿均予抗感染治疗,7例加小剂量的地塞米松及甘露醇治疗,其中1例加免疫球蛋白治疗.全部患儿在发病后1周左右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发病后8~15 d复查MRI显示病灶消失.随访1~6个月,头颅MRI均正常.结论 儿童MER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头颅MRI,尤其是DWI序列,突出特征是胼胝体压部的高信号,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7.
8.
57例儿童肠病毒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儿童肠病毒脑炎临床特点及重症病例发生情况,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2000年4月-2001年1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116例患儿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中57例阳性病例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肠病毒脑炎发病主要在夏季,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57例中1例早期因DIC死亡,其余56例均恢复正常,但其中1例在恢复期出现继发性肢体震颤,2例出现继发性癫痫。提示肠病毒是儿童脑炎中常见的致病原;肠病毒脑炎临床表现轻微,但亦有危重病例出现,长期预后情况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儿童结缔组织病(CTD)相关性肺间质病变(ILD)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方法分析7例儿童CTD(过敏性紫癜、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结节性脂膜炎-全身型)发生ILD的临床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7例患儿肺高分辨CT(HRCT)均提示ILD,但相应呼吸道症状均不明显。其中4例有活动后气促,2例在肺HRCT提示ILD前始终有不明原因的心率增快,2例有氧饱和度下降,而7例患儿的胸片均无显著特异性改变。2例经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及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2~3周后复查肺HRCT示明显好转。结论儿童CTD发生ILD,常缺乏呼吸道表现,但于早期CTD原发病控制后仍存在不明原因的心率增快时,应警惕发生ILD可能。儿童CTD相关性ILD治疗以泼尼松或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一种免疫抑制剂为佳。病情一旦呈现急性进展,应予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及CTX冲击治疗,并可辅以大剂量丙球。对于急性进展的ILD应及时排除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因与脑脊液变化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病毒性脑炎的病因诊断及脑脊液变化,总结全国 4家儿童医院 84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 2002年 3月至 2003年 3月天津市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重庆儿科大学儿科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 4家医院小儿神经内科病毒性脑炎 84例,年龄 6个月至 15岁,其中发病于婴儿期 7例,幼儿期 15例,学龄前期 23例,学龄期 39例。全部病例符合第 7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且均有脑脊液病因学诊断阳性结果。全部病例均由小儿神经专业医师详细记录患儿病史、体征及病情变…  相似文献   

11.
12.
森林脑炎(简称森脑)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探索森脑的发病特征及临床表现,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我院1997—2002年收治的经血清学和临床确诊的森脑患儿2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森脑患儿,年龄16个月~14岁,男17例,女6例。流行季节集中在5~7月,6月份为高  相似文献   

13.
脑囊虫病在脑寄生虫病中常见。本病在儿童较成人发病率低,但病情较成人重。我院1975年至1984年收治的囊虫性脑膜脑炎患儿在入院前曾有5例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2例被误诊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误诊时间4个月以内者2例,半年~1年者3例,1年以上者2例。治疗后5例好转,1例呈去皮层状态,1例死亡。为吸取教训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最小2岁半,最大13岁。病史中排除绦虫节片者6例,抽搐5例,精神异常2例。查体:昏迷2例,颅压增高7例,有囊虫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观察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有无使用激素,将患儿分为激素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 60例患儿中,男42例,女18例,好发年龄为3~7岁.48例患儿(80%)来自农村,其中27例为流动人口.患儿以发热(100%)、抽搐(75%)、意识障碍(87%)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后第3~16天[平均(6.81±2.17)d]测得血清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阳性,其中有4例患儿第1周内查血清乙型脑炎IgM抗体阴性,1周后复查乙型脑炎IgM抗体阳性.激素组和对照组发热、神志改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和对照组转归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学龄前期儿童及男性患儿多见;农村儿童及流动儿童发病率较高.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发热、抽搐、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尽早进行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可避免误诊,发病第2周复查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可提高确诊率.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无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儿童病毒性脑炎62例临床及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差异及脑脊液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首都儿科研究所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收治的 6 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 ,根据年龄分为A组 ( <3岁 )、B组 ( 3~ 6岁 )、C组 ( >6岁 ) 3组。 ( 1)分析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特点。 ( 2 )应用多重引物PCR方法对脑脊液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 ,包括肠道病毒 (EV)、疱疹病毒 (HSV)Ⅰ、Ⅱ型、EB病毒、巨细胞病毒 (CMV) 5种。结果  ( 1) 3组患儿均有发热、嗜睡、烦躁、淡漠等症状 ;其他伴随症状 :A、B两组患儿中 2 4例 ( 6 2 5 % )伴有惊厥 ,C组中 2 2例 ( 95 7% )伴随头痛。 ( 2 )脑脊液病毒病原检测阳性者 39例 ( 6 2 9% ) ,其中EV 18例 ( 4 6 2 % ) ,HSVⅡ型 9例 ( 2 3 1% ) ,CMV、EB病毒各 6例 (各 15 4 % ) ,HSVⅠ型未检出。结论  ( 1)除发热、嗜睡以外不同年龄组病毒性脑炎患儿伴随症状不同。 ( 2 )应用多重引物PCR方法早期检测脑脊液病毒病原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表现。方法:对40例诊断偏头痛的患儿进行临床症状、遗传史以及脑电图分析。结果:40例偏头痛患儿均表现为发作性头痛,持续时间最低不少于25 min,部分有视觉先兆;其中22例(占55%)表现为脑电图异常,甚至癫痫样波;部分病例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结论:偏头痛是儿童常见的发作性疾病,多数可表现为脑电图异常,甚至癫痫样放电,但不能将脑电图异常代替癫痫临床诊断、使头痛性癫痫扩大化。  相似文献   

18.
感染后脑炎是由于疫苗接种后和 /或急性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脑炎或脑膜脑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 ,目前国内少有报道。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9月间收治的 13例感染后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RPL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RPL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2009—2015年10例RPLS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 10例均急性起病,其中继发于过敏性紫癜4例、肾病综合征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IgA肾病1例。10例均应用免疫抑制剂。10例RPLS均有癫痫发作,8例合并高血压,4例出现头晕头痛,3例出现视觉异常,3例出现意识障碍,2例出现恶心、呕吐。10例患儿均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大脑后部为主的长T1、长T2信号,大部分呈对称性。10例RPLS经控制惊厥、降颅压、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等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短期内好转。结论 RPLS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癫痫发作、头痛、视觉障碍、意识障碍。头颅MRI是诊断RPLS的重要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RPLS患儿,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