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颅内大型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治疗策略、操作技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89例颅内大型和巨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塞载瘤动脉15例,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治疗27例,应用球囊辅助栓塞治疗48例,应用颅内自膨式辅助栓塞治疗99例。结果 189例病人共行手术247次,动脉瘤首次治疗致密栓塞133例,次全栓塞35例,部分栓塞21例。其中47例病人行分期栓塞治疗。术后7例出现血栓栓塞症状,死亡1例,偏瘫4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随访16个月~5年,所有病人无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运用辅助手段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大型动脉瘤的方法、效果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我科经血管内治疗的109例颅内人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99例(90.8%),功能障碍8例(7.3%),死亡2例(1.8%)。101例(共105枚)大型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00%闭塞73枚,90%-95%闭塞21枚,80%闭塞11枚。8例患者行载瘤动脉闭塞术。107例术后随访8~36个月无出血病例。58例患者经血管造影或MRA随访,9枚动脉瘤再通。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安全、有效,中期疗效肯定,长期随访结果尚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GAs)血管内治疗的技术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GAs血管内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载瘤动脉闭塞病人中,1例术后2月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术后3个月出现脑缺血症状。9例弹簧圈栓塞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的病人,1例完全栓塞,8例有不同程度的弹簧圈移位。4例覆膜支架病人,1例术后6小时GAs再次破裂导致死亡,3例GAs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GAs是安全、有效的,首选载瘤动脉闭塞,弹簧圈部分栓塞能够减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能够增加动脉瘤致密栓塞的可能,降低复发率,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优化,覆膜支架有希望成为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是指最大径超过1.0 cm和2.5 cm的颅内动脉瘤。包括载瘤动脉闭塞、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液态栓塞剂或混合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植入、血流转向支架植入等多种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均可用于治疗此类动脉瘤,每一种方法的应用都伴随着对动脉瘤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和治疗理念的进步。本文主要对此类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7例的经验并文献检索分析。结果病情好转5例,恶化1例,短暂神经功能障碍1例,无死亡。复发2例,1例再次行动脉瘤栓塞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塞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近期安全有效,根据动脉瘤部位及形态特点,可选择载瘤动脉闭塞,弹簧圈栓塞瘤腔,球囊支架辅助栓塞。远期复发率较高,应加强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74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57例,保守治疗1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7例保守治疗患者随访4~71个月,平均(30.7±7.7)个月,死亡4例,症状加重6例、无变化6例、改善1例。57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38例,次全栓塞6例,部分栓塞13例;28例影像随访3~63个月,平均(11.7±15.2)个月,复发10例(35.7%);51例临床随访4~71个月,平均(30.7±17.7)个月,42例(73.7%)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年龄>60岁、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和保守治疗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 对于年龄>60岁以及动脉瘤位于后循环的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治疗应慎重;血管内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采用动脉瘤夹闭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6例颅内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经过,探讨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例颅内巨大型动脉瘤患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前血流动力学状态、搭桥方式,以及临床和影像学转归.结果 6例患者中3例施行动脉瘤夹闭、切除(或载瘤动脉重建)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3例行动脉瘤夹闭、切除(或孤立)联合高流量搭桥术(颈外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手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近远期脑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搭桥血管及吻合口血流通畅;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间无急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3例行联合低流量搭桥术患者远期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例0分、1例2分;3例联合高流量搭桥术患者远期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例0分、2例1分.结论 对于脑血管重建术可能牺牲载瘤动脉或远端大脑中动脉血流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联合各种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使血流得到有效代偿.脑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对颅内巨大型动脉瘤远端组织灌注状态及侧支循环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脱性球囊或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GDC)治疗特殊部位无法手术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全脑血管造影,全面了解前循环、后循环后,选用载瘤动脉+瘤内、单纯载瘤动脉球囊闭塞或GDC瘤内闭塞巨大动脉瘤,其中,GDC瘤内闭塞巨大动脉瘤,保留载瘤动脉1例,载瘤动脉+瘤内球囊闭塞2例,单纯闭塞载瘤动脉球囊闭塞1例。结果4例病人栓塞后一周复查,GDC和球囊均无移位,球囊无破裂,无球瓣效应(ball-valve effect)发生;一个月随诊观察均无缺血、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并发症,远期效果待观。结论对于部分特殊部位、手术风险及难度大的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可考虑行GDC直接瘤内或可脱球囊瘤内+载瘤动脉闭塞,或单纯载瘤动脉闭塞等方法治疗,治疗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对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已成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近期介入技术及材料进步,特别是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血管内治疗方式日益多样,临床医生需要根据病人自身情况及动脉瘤形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及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5例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定期的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影像学随访18-45个月(平均24.7个月),42例致密栓塞的患者中,无一例动脉瘤复发;23例部分栓塞的患者中,18例进一步血栓形成,瘤内无造影剂显影,4例结果稳定,1例动脉瘤复发而再次治疗。临床随访中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后可改变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模式以防止动脉瘤复发,并通过促进瘤颈内膜形成达到解剖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CGSA)的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讨论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的方法对3例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例中2例治疗成功,12个月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是一种治疗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颅内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及长期预后.方法 回顾2006年12月-2010年10月因颅内巨大型动脉瘤而施行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患者的临床经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善程度评价手术良好率、病死率和搭桥血管闭塞率,Glasgow预后分级(GOS)标准评价患者近远期预后.结果 25例颅内巨大型动脉瘤患者近期(出院时)疗效良好率(GOS评分4~5分)为56.OO%(14/25)、不良率(GOS评分1~3分)44.00%(11/25).手术相关病死率8.00%(2/25),血管闭塞率12.OO%(3125);远期(随访期间)疗效良好率(GOS评分4~5分)78.95%(15119),不良率(GOS评分1~3分)21.05%(4/19),病死率15.79%(3/19).搭桥血管闭塞率10.53%(2/19).结论 颅内外动脉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是治疗颅内巨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使某些传统手术难以夹闭的动脉瘤获得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就其治疗方法、栓塞材料、操作技术、适应证、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再出血、再通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304例,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79例,球囊辅助101例,支架辅助24例;并进行随访。结果完全栓塞214例(70.4%),次全栓塞76例(25.0%),不全栓塞14例(4.6%)。其中GOS评分:恢复良好257例,轻度残疾23例,重度残疾10例,死亡14例。临床随访236例,平均时间26个月,发生再出血5例;其中DSA随访205例,平均5个月,发生再通37例,其中再治疗17例。随访显示:栓塞程度影响动脉瘤术后再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低,不全栓塞是破裂动脉瘤治疗后再出血、再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支架及支架技术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病人共48个颅内段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不同类型支架52个,其中球扩支架9个,自膨胀支架37个,覆膜支架6个。结果动脉瘤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21个,Ⅱ级7个,Ⅲ级20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5例,其中永久性并发症3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40例,3~5分5例,6分2例。临床随访45例,时间1~77个月,死亡1例。影像学随访30例,随访1~48个月,动脉瘤不显影12例,改善2例,稳定8例,复发8例,其中6例接受再治疗。结论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安全有效,支架技术的改进和多种栓塞材料相结合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大型和巨大型血栓性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3年3月至2020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共15例颅内大型和巨大型血栓性动脉瘤患者,动脉瘤最大径为1.50~2.50 cm(大型)9例, 2.50 cm(巨大型)6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旁段7例、床突上段3例、大脑中动脉(MCA)3例、颈内动脉分叉部2例;有6例行颞浅动脉(STA)-MCA低流量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STA-MCA低流量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切除术,1例行STA-MCA低流量搭桥术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4例行颈外动脉(ECA)-桡动脉(RA)-MCA高流量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2例行ECA-RA-MCA高流量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切除术。结果 15例患者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和血管超声以及术后复查DSA或CTA均显示桥血管通畅和动脉瘤消失。13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急诊行CT提示基底节区梗死,经康复治疗后肌力恢复至5级;1例术后7 d突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后呈浅昏迷;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12.70个月,术后6个月14例预后良好[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分4~5],1例预后欠佳(GOS评分≤3)。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可用于个体化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型血栓性动脉瘤,术前脑血流动力学评估和动脉瘤分型可为治疗提供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越来越多的应用。颅内血管支架(Neuroform系列支架、Leo支架)、涂层弹簧圈(Matrixcoil、HydroCoil)、液态栓塞剂(Onyx)等是目前正在逐步被推广泛应用的一系列新材料,而下一代血管内治疗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是通过血管内治疗设备运送生物活性细胞、组织、生长因子或放射性物质,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报道儿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特征和血管内治疗的结果.方法 2002-2006年收治29例儿童动脉瘤患者(年龄<19岁);其中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意外发现,2例脑神经麻痹,3例神经功能障碍.动脉瘤的位置:10个椎动脉动脉瘤,5个大脑中动脉瘤,4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基底动脉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颈内动脉动脉瘤.结果 7例动脉瘤行动脉瘤囊内弹簧圈栓塞,17例载瘤动脉闭塞(9例使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8例使用弹簧圈载瘤动脉闭塞).1例椎动脉瘤病人全脑血管造影后4 d动脉瘤白发血栓形成.4例行支架或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其中2例基底动脉瘤患者死亡,2例动脉瘤栓塞后复发并再次给予栓塞治疗).平均随访20.7个月,93.1%的病人GOS评分4分或5分.结论 儿童颅内动脉瘤在发病特点上,男性比女性多见,好发部位是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和人脑中动脉.对于梭形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底动脉主十的梭形动脉瘤治疗困难而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