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始CD4 +T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并分泌相应的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Th22细胞是近年被发现的新型CD4 +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于Th1、Th2和Th17细胞等亚群,Th2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2、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子,不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贲门癌手术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7例贲门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CD3+、CD4+、CD8+细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R(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结果 贲门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0.43±0.13)较正常对照组(0.58±0.12)降低(P<0.05),其Th1细胞表达的IL-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表达的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及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相关,其特征为:CD3+、CD4+细胞减少(P<0.05),而CD8+细胞增加(P< 0.01);CD4 +/CD8+细胞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升高(p<0.05) 贲门癌根治术后1个月CD3+、CD4+细胞回升,CD8+细胞回降,同时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5例哈族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CD3+、CD4+、CD8+细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P<0.05),其中Th1细胞表达的IL-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表达的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及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存在改变和紊乱,其程度与肿瘤TNM分期相关,其特征为:CD3+、CD4+细胞减少(P<0.05),而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细胞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根治术后1个月CD3+、CD4+细胞回升,CD8+细胞回降,同时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Th1和Th2细胞的比例以及相关特异性转录因子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43名结直肠癌患者(肠癌组)与3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亚群特异性转录因子的相对基因表达量.血浆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使用液相芯片技术方法定量检测.结果 肠癌组外周血Th2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和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癌组外周血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Th1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NF-α、IL-1β和IL-15表达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浆IFN-γ、IL-4和IL-6的表达水平与病程分期有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而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结直肠癌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不平衡表达可作为机体免疫状态转换与病情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血必净注射液促进LPS刺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凋亡过程及介导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漂移的调节作用.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选获得大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分为常规培养对照组、抗CD3/CD28组、抗CD3/CD28+LPS组、抗CD3/CD28+血必净组和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培养3 d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凋亡率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将CD4+CD25+Treg细胞与CD4+CD25+T淋巴细胞1:1培养,伴刀豆球蛋白A刺激68 h,检测上清液中Th1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Th2分泌的IL-4、Th17分泌的IL-17水平.结果 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Treg细胞凋亡率为(45.1±2.7)%,明显高于抗CD3/CD28+LPS组[(29.4±1.6)%,P<0.01];2组Foxp3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95±9、1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抗CD3/CD28+LPS组(P<0.01),IL-4则呈相反变化(P<0.05),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IFN-γ/IL-4较对照组升高(P<0.01);抗CD3/CD28+血必净组IL-17分泌水平较抗CD3/CD28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CD4+CD25+Treg细胞活化介导了Th1向Th2功能性极化;血必净对LPS诱导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可促进CD4+CD25+Treg细胞凋亡并介导Th2向Th1漂移,从而缓解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4例uRM患者进行3次LIT治疗,治疗前后均在其黄体中期采集外周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结果 94例患者中26例失访,7例生化妊娠,2例异位妊娠,48例成功分娩,11例再次自然流产。所有患者3次LI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CD3+CD4+CD8-T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分别占CD3+T细胞的比例,以及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Th1细胞占Th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Th1细胞占Th细胞的比例、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在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LIT治疗前后成功妊娠患者和再次流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Th1/Th2比值在成功妊娠患者中显著下降(P0.001),而再次流产患者中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LIT改变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降低Th1/Th2比值,使患者趋于以Th2为主的免疫状态而有利于成功妊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57例晚期肺癌患者和22例健康体检者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所占比例以及外周血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CD4+T细胞在PBMC中所占比例、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健康人(P<0.001),化疗后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01):化疗前CD8+T细胞在PBMC中所占比例高于健康人(P<0.001),而于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CD4+T细胞分泌Th1细胞因子(IFN-y、TNF-α、IL-2)和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化疗能够增加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所占比例,但对Th1、Th2所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移植免疫耐受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等Th1/Th2细胞因子对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取行心脏移植后的同种异系受体小鼠的脾脏,从中提取CD4+T细胞,测定其细胞增殖活性,并测定其IFN-γ、IL-10、IL-4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提取移植免疫耐受脾脏的CD4+T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使用抗IFN-γ单克隆抗体、抗IL-10受体单克隆抗、抗IL-4单克隆抗中和相应细胞因子以测定上述细胞因子对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移植免疫耐受受体的CD4+T细胞较发生排斥反应的CD4+T细胞具有更低的细胞增殖活性。移植免疫耐受受体的CD4+T细胞分泌更低水平的IFN-γ,并分泌更高水平的IL-10、IL-4。使用相应抗体中和IFN-γ、IL-10后,移植免疫耐受CD4+T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而中和IL-4后,移植免疫耐受CD4+T细胞的增殖活性反而降低。结论:移植免疫耐受中IFN-γ、IL-10对于维持CD4+T细胞的低增殖活性具有重要作用,而IL-4不但不能维持CD4+T细胞的低增殖活性,反而升高了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hLSD1转染人外周血CD4+T细胞后,LSD1的脱甲基酶活性对辅助性T细胞亚群1和亚群2(Th1/Th2)分化格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并利用磁珠分离纯化人外周血CD4+T细胞,PHA刺激活化48 h后,shLSD1和化学抑制剂TCP抑制2种方法抑制LSD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功能亚型Th1、Th2的代表细胞因子IFN-γ、IL-4进行检测.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CD4+T细胞并用转染shLSD1或TCP处理48 h后,流式细胞对胞内基因表达检测显示,shLSD1和TCP组细胞IFN-γ+T细胞比例(26.13±1.89)%和(27.01±1.18)%明显高于对照组(14.67±0.65) %(P <0.05),而IL-4+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T-PCR检测显示,shLSD1和TCP组IFN-γ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4基因表达则没有改变(P>0.05).结论 LSD1可以引起CD4+T细胞向Th1/Th2分化方向改变,促进Th1方向分化,对Th2方向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Th17细胞是新发现的CD4+ T淋巴细胞亚群,因能够特异性地产生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遂得名Th17.其发现源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CIA)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这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将CIA、EAE小鼠IFN-γ或IL-12基因敲除后,小鼠自身免疫性炎症并未好转反而加重.进一步研究发现,EAE模型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产生IL-17的CD4+ T细胞的浸润,将此类细胞转移到健康小鼠体内可导致严重的EAE,进行抗IL-17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鼠的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1].除IL-17外,Th17细胞还可分泌IL-21和IL-22,通过这些促炎性因子而在抗胞外菌、真菌等感染中发挥作用.通过上述促炎性因子,Th17还可促使IL-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炎症趋化因子(CXCL1、CXCL2、CXCL5和CXCL8)以及金属蛋白酶类的分泌.近年研究发现,Th17在HIV和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而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现将Th17在HIV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西罗莫司(SRL)和环孢素A(CsA)对体外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使用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简称抗CD3单抗和抗CD28单抗)刺激CD4+T淋巴细胞,并在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TGF-β+IL-6+SRL;TGF-β+IL-6+CsA.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Foxp3和IL-17的表达水平,观察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情况及SRL和CsA对CD4+T淋巴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结果 在经抗CD3单抗和抗CD28单抗刺激后,TGF-β可诱导Foxp3+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增殖与分化,而TGF-β+ID6可诱导Th17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培养体系中加人SRL和CsA,均可使Th17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减少;SRL可促进Treg的增殖与分化,而CsA抑制Treg的增殖与分化.结论 SRL可以促进CD4+T淋巴细胞向Treg增殖与分化,而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与分化;CsA既抑制Treg的增殖与分化,又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Co-SMZ)后诱发超敏反应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74例HIV感染并服用Co-SMZ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HIV发现的时间间隔、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计数以及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明可能诱发Co-SMZ相关超敏反应的因素。入组患者中,治疗性使用Co-SMZ患者56例;预防性使用CoSMZ患者18例。结果在发生超敏反应和未发生超敏反应人群中,性别、年龄的分布、入院时与发现HIV感染时间间隔、CD3~+T细胞、CD8~+T细胞计数,联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替考拉宁、氟康唑、甲泼尼龙、抗HIV药物以及Co-SMZ使用剂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T细胞、NK细胞表达水平计数,联合使用莫西沙星例数在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NK细胞能预测Co-SMZ相关超敏反应的发生(Z=2.872、2.836,P均0.05)。结论在HIV感染者中,Co-SMZ诱发超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CD4~+T细胞、NK细胞计数以及是否合并使用莫西沙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HBx)转染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后其对T细胞激活、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4组:实验组(即转染HBx质粒的HK-2细胞+CD4+T细胞)、阴性对照组(即转染HBx空载质粒的HK-2细胞+CD4+T细胞)、单独培养组(即CD4+T细胞)和空白对照组(未处理HK-2细胞+CD4+T细胞).体外培养HK-2,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pcDNA3.1-myc-HBx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HK-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验证HBx在HK-2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磁珠法分选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T细胞,分别与HK-2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HK-2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的表达、CD4+T细胞CD40配体(CD40L)表达及细胞周期情况,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 HK-2细胞经转染pcDNA3.1-myc-HBx质粒后,可高表达HBx.转染HBx基因后HK-2细胞CD40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也显著增加(P<0.01),S期与G2/M期细胞数之和增多(P<0.01),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升高(P<0.05),IL-4水平降低(P<0.05).结论 肾小管上皮细胞经HBx转染后,其共刺激分子表达上调,并促进CD4+T细胞增殖,诱导CD4+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由此推测,乙肝相关性肾炎肾组织免疫损伤所导致病变的持续进展也可能与此因素的参与相关.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和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即使在脓毒症恢复后仍会持续。免疫抑制阶段CD4^+T细胞、CD8^+T细胞、Th17细胞和γδT细胞减少并伴有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增加,同时还影响免疫细胞代谢。文章总结分析CD4^+T细胞、CD8^+T细胞、Th17细胞、Tregs和γδT细胞在脓毒症导致免疫抑制过程中的代谢反应及其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探究免疫代谢对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有助于发现脓毒症期间T细胞免疫代谢的相关靶点,并开发治疗脓毒症免疫的代谢调控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免疫对同种异体胰岛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MACS分选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免疫糖尿病BALB/cByJ受体小鼠,以ICR小鼠胰岛为供体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观察移植后小鼠的存活时间、移植前后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移植物中Th1/Th2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联合胰岛移植组(C组)胰岛移植物平均生存期为(34.57±17.15)d,显著长于单纯胰岛移植组(B组)的(10.6±1.82) d (P<0.01);移植后第3天,C组外周血CD4+/CD8+的值显著低于B组(P<0.01);C组移植物中IL-10,TGF-β mRNA表达比B组显著增强。B组移植物中IL-1β,IL-2及IFN-γ mRNA表达明显强于C组。结论:抗原特异性CD4+CD25+ Treg细胞可通过调节Th2/Th1之间的反应平衡而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病变(CIN)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Th17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CIN患者共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感染HPV分为感染组(86例)和非感染组(5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T细胞CD3、CD4及CD8水平以及Treg和Th17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含量(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的百分比)、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含量(CD4+CD25+ Treg、CD8+CD25+CD127-Treg、CD4+Foxp3+ Treg、CD8+CD25+Foxp3+ Treg和CD4+IL17+Th17以及Th17/Treg比值)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10、IL-17和干扰素(IFN)-γ]含量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患者感染HPV的危险因素。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IN组织中T细胞CD3、CD4和CD8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CIN组织中T细胞抗-FOX3(Treg)和Th1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70、1.509、0.236;P = 0.385、0.133、0.813),感染组患者CD4+CD25+ Treg、CD8+CD25+CD127Treg、CD4+Foxp3+ Treg、CD8+CD25+Foxp3+ Treg、CD4+IL17+ Th17以及Th17/Treg比值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均< 0.05)。感染组患者外周血TGF-β、IL-10和L-17均高于非感染组(t =-11.601、-42.251、-40.31,P均< 0.001),而IFN-γ低于非感染组(t = 10.316、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CD25+ Treg(OR = 3.673、P = 0.031)、CD4+IL17+Th17(OR = 1.974、P = 0.021)和Th17/Treg(OR = 3.585、P = 0.024)均为CIN患者感染HPV的危险因素,IFN-γ(OR = 0.612、P = 0.028)为CIN患者感染HPV的保护因素。 结论CIN患者HPV感染与Treg细胞、Th17细胞及IFN-γ因子存在相关性,HPV感染的CIN患者Treg和Th17细胞增高,IFN-γ降低。  相似文献   

17.
诱导免疫耐受具有高效、低毒、经济等优点,在器官移植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建立免疫耐受中,树突状细胞(DC)起到克隆清除、克隆无能、表达T细胞抑制因子、选择性激活辅助T细胞和诱导调节性T细胞尤其是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等作用.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主要以DC为作用靶点,影响其分化成熟,抑制DC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国HIV感染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产生细胞(IPC)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以全血染色、全白细胞设门对92例HIV-1感染者和59例健康对照进行IPC水平的测定,并分析外周血IPC变化与CD4+ T细胞计数和HIV血浆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 T细胞及IPC绝对计数的均数分别为342.000个/μl和3.431个/μ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965.000个/μl和5.995个/μl,P均<0.001);HIV感染者IPC细胞数量与CD4+ T细胞计数成正比(r = 0.430,P<0.001),与HIV血浆病毒载量成反比(r =-0.483,P< 0.001);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感染者IPC水平明显低于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者(P<0.005).HIV慢性感染者的IPC水平显著高于艾滋病患者(P<0.001),新发感染者的IPC水平(5.080个/μ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38),但新发感染与慢性进展者的IPC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可显著降低机体的IPC水平,IPC水平变化与HIV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SLE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T细胞和B细胞稳态的紊乱似乎有助于SLE的炎症的发展~([1,2])。Th1细胞是自身免疫综合征中炎症的主要介质,特别是在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和多发性硬化症中,Th17细胞是这些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IL-21是常见γ链受体家族的成员,其主要由CD+4T细胞,Th17-和T-滤泡辅助细胞产生~([3,4])。转录因子类视黄醇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在T细胞中的高表达被认为特异性地定义Th17细胞谱系。  相似文献   

20.
<正>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在多种临床环境(器官移植、分段切除)中发生,可以导致缺血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虽然先天性免疫反应在IRI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T淋巴细胞也参与IRI的发病过程,包括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γT淋巴细胞等。尤其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体,如效应性CD4+T淋巴细胞,包括辅助性T(T helper,Th)1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在IRI过程可通过抗原非依赖适应性反应激活炎症免疫反应,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表达共刺激分子,促进或抑制先天性免疫反应或促进组织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